本發(fā)明涉及電子信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子信息指示裝置及其指示方法。
背景技術: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可以用來代步,出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游;而現(xiàn)在自行車隊的成立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但是現(xiàn)在的自行車隊在騎行的時候都是一隊一起騎行,有時甚至在晚上進行夜騎活動,但是在騎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意外,例如爆胎,鏈條脫出等意外狀況,就會導致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騎行者脫出隊伍,但是隊伍依然在繼續(xù)均速前進,不會全都停下來等待,這時就需要一種能指示前方車隊位置的裝置來指示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騎行者來追上前方的車隊,防止掉隊者回不到原來的車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指示掉隊者追上騎行大部隊的電子信息指示裝置及其指示方法。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電子信息指示裝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指向模塊和信息模塊;所述指向模塊包括底板,設置于底板上的第一殼體和設置于底板下的卡箍裝置,所述卡箍裝置包括設置于底板下的轉軸,所述轉軸連接第一抱箍部和第二抱箍部,所述第一抱箍部上安裝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連接連桿,所述連桿連接搭扣臂,所述搭扣臂一端連接有搭扣鉤,所述第二抱箍部上安裝有與所述搭扣鉤配合的扣合部;所述搭扣臂另一端部設有鎖定裝置,所述搭扣臂還設有接片部,所述鎖定裝置與所述接片部相鎖定;所述第一殼體內設有第一控制模塊和第一通訊模塊,所述第一殼體上還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轉向指示燈,所述凹槽上下兩端都設有驅動軌道,所述第一控制模塊通過驅動軌道控制轉向指示燈;所述信息模塊包括擋板、設置于擋板前方的夾持裝置、設置于擋板后方的第二殼體,所述夾持裝置包括設置于擋板前相對設置的第一橫向板和第二橫向板,所述第一橫向板上設置有第一橫向螺栓,所述第二橫向板上設置有第二橫向螺栓,所述第一橫向板上還設有第一縱向板,所述第二橫向板上還設有第二縱向板,所述第一縱向板上設有第一縱向螺栓,所述第二縱向板上設有第二縱向螺栓;所述第二殼體內設置有第二控制模塊和與第一通訊模塊配合的第二通訊模塊;所述第一殼體內設有第一電源模塊,所述第二殼體內還設置有第二電源模塊;所述第二殼體后還設置有尾燈。
一種電子信息指示方法,步驟如下:
將信息模塊用夾持裝置夾持在領騎者的自行車車座下方,將若干指向模塊用卡箍裝置卡合在自行車車把上;
信息模塊中第二殼體內的第二控制模塊記錄領騎者的自行車的行駛路徑,并將其記錄在第二控制模塊中;指向模塊中第一殼體內的第一控制模塊記錄與其卡合的自行車的行駛路徑,并將其記錄在第一控制模塊;
當有自行車出現(xiàn)意外狀況掉隊時,掉隊者打開設置在自行車車把上的指向模塊,通過與第一控制模塊連接的第一通訊模塊發(fā)送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和自身行駛路徑以及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到領騎者的自行車車座下方夾持的信息模塊中第二殼體內的第二通訊模塊,并傳送到至與第二通訊模塊連接的第二控制模塊中;
第二控制模塊收到第一控制模塊發(fā)送的信息后根據(jù)自身記錄的行駛路徑確認掉隊者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的地點,再根據(jù)自身行駛的路徑截取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的地點到其本身自行車當時行駛地點的路徑,并且根據(jù)自身一直在記錄的行駛路徑實時更新;
第二控制模塊根據(jù)截取的路徑信息間隔路段設定指向點并根據(jù)領騎者的行駛路徑實時更新,并且不斷將設定好的指向點通過第二通訊模塊發(fā)送至第一通訊模塊中,使第一通訊模塊將信息傳送至與第一通訊模塊連接的第一控制模塊中;
第一控制模塊接收到指向點信息后通過驅動軌道控制轉向指示燈指向指定點,等待到達后再指向下一個指定點,完成路徑指向,直至掉隊者追上騎行部隊。
所述指向點的間隔距離在10米至50米之間;第二控制模塊每隔3s通過第二通訊模塊發(fā)送指向點信息至第一通訊模塊中;信息模塊檢測到指向模塊接近在10米之內后自動關系通訊,用于節(jié)省電量。
本發(fā)明將信息模塊夾持在領騎者的自行車上,將若干指向模塊卡合在自行車的車把上,在出現(xiàn)意外狀況后掉隊者可以打開指向模塊發(fā)送信息至信息模塊,信息模塊通過行駛路徑設定指向點并且實時更新發(fā)送至指向模塊,使得指向模塊上的指示燈能沿領騎者的形式路徑指到指向點,實現(xiàn)路徑指向,保證掉隊者能通過燈光指向沿路徑直接追上騎行部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1)通過設定在行駛路徑上的指定點用指示燈指向,指向更加明確;不會出現(xiàn)彎路指向錯誤的狀況;2)指向燈在夜騎時還有照明和提示的作用;3)在領騎者的車座后設置尾燈有提示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信息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指向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見圖1至圖2,一種電子信息指示裝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指向模塊和信息模塊;所述指向模塊包括底板1,設置于底板1上的第一殼體2和設置于底板1下的卡箍裝置,所述卡箍裝置包括設置于底板1下的轉軸7,所述轉軸7連接第一抱箍部9和第二抱箍部8,所述第一抱箍部9上安裝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連接連桿13,所述連桿13連接搭扣臂12,所述搭扣臂12一端連接有搭扣鉤15,所述第二抱箍部8上安裝有與所述搭扣鉤15配合的扣合部16;所述搭扣臂12另一端部設有鎖定裝置10,所述搭扣臂12還設有接片部11,所述鎖定裝置10與所述接片部11相鎖定;所述第一殼體2內設有第一控制模塊和第一通訊模塊,所述第一殼體2上還設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內設有轉向指示燈5,所述凹槽6上下兩端都設有驅動軌道4,所述第一控制模塊通過驅動軌道4控制轉向指示燈5;所述信息模塊包括擋板19、設置于擋板19前方的夾持裝置、設置于擋板19后方的第二殼體18,所述夾持裝置包括設置于擋板19前相對設置的第一橫向板20和第二橫向板21,所述第一橫向板20上設置有第一橫向螺栓22,所述第二橫向板21上設置有第二橫向螺栓23,所述第一橫向板20上還設有第一縱向板24,所述第二橫向板21上還設有第二縱向板25,所述第一縱向板24上設有第一縱向螺栓26,所述第二縱向板25上設有第二縱向螺栓27;所述第二殼體18內設置有第二控制模塊和與第一通訊模塊配合的第二通訊模塊;所述第一殼體2內設有第一電源模塊3,所述第二殼體內還設置有第二電源模塊28;所述第二殼體18后還設置有尾燈17。
本實施方式中,領騎者可將信息模塊的擋板19下的夾持裝置放置于自行車車座下方的車座桿,然后通過擰動第一橫向螺栓22和第二橫向螺栓23使得第一橫向板20和第二橫向板21夾住自行車車座下的車座桿,再擰動第一縱向螺栓26和第二縱向螺栓27移動第一縱向板24和第二縱向板25加固使其牢牢卡合在自行車車座下的車座桿上,使得第二殼體能固定在車座下;車隊其余成員可將指向模塊的底板1放置于自行車前架的把手上,接著通過底板1下的轉軸7將第一抱箍部9和第二抱箍部8合攏形成一個圓形空間,將自行車前架的把手放置于此空間內,然后將搭扣臂12上的搭扣鉤15卡扣到第二抱箍部8上的扣合部16,接著以搭扣鉤15為支撐點,以搭扣臂12為杠桿,使得搭扣臂12朝著靠近第一抱箍部9的方向移動,同時第二抱箍部8在搭扣鉤15與扣合部16的卡合作用下逐漸與第一抱箍部9形成一個封閉的圓形空間,然后繼續(xù)將搭扣臂12靠第一抱箍部9的方向移動,使搭扣臂12上的接片部11鎖定到鎖定裝置10上,第一抱箍部9與第二抱箍部8即處于閉合狀態(tài),使得指向模塊牢牢固定在自行車前架的把手上。
本實施方式中,一種電子信息指示方法,步驟如下:
將信息模塊用夾持裝置夾持在領騎者的自行車車座下方,將若干指向模塊用卡箍裝置卡合在自行車車把上;
信息模塊中第二殼體18內的第二控制模塊記錄領騎者的自行車的行駛路徑,并將其記錄在第二控制模塊中;指向模塊中第一殼體2內的第一控制模塊記錄與其卡合的自行車的行駛路徑,并將其記錄在第一控制模塊;
當有自行車出現(xiàn)意外狀況掉隊時,掉隊者打開設置在自行車車把上的指向模塊,通過與第一控制模塊連接的第一通訊模塊發(fā)送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和自身行駛路徑以及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到領騎者的自行車車座下方夾持的信息模塊中第二殼體18內的第二通訊模塊,并傳送到至與第二通訊模塊連接的第二控制模塊中;
第二控制模塊收到第一控制模塊發(fā)送的信息后根據(jù)自身記錄的行駛路徑確認掉隊者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的地點,再根據(jù)自身行駛的路徑截取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的地點到其本身自行車當時行駛地點的路徑,并且根據(jù)自身一直在記錄的行駛路徑實時更新;
第二控制模塊根據(jù)截取的路徑信息間隔路段設定指向點并根據(jù)領騎者的行駛路徑實時更新,并且不斷將設定好的指向點通過第二通訊模塊發(fā)送至第一通訊模塊中,使第一通訊模塊將信息傳送至與第一通訊模塊連接的第一控制模塊中;
第一控制模塊接收到指向點信息后通過驅動軌道4控制轉向指示燈5指向指定點,等待到達后再指向下一個指定點,完成路徑指向,直至掉隊者追上騎行部隊。
本實施方式中,當有自行車出現(xiàn)意外狀況掉隊然后完成修理準備追上騎行隊伍時,打開車把上的指向模塊,指向模塊就會根據(jù)其一直記錄的卡合的自行車的行駛路徑來確認自身的位置,并且采用第一通訊模塊將出現(xiàn)意外狀況信息和自身行駛路徑以及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全部發(fā)送給信息模塊中的第二通訊模塊,信息模塊收到指向模塊的信息后將掉隊自行車的行駛路徑和領騎者的行駛路徑對比,并將其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轉移到領騎者的行駛路徑中,然后確認當前領騎者的位置,截取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到當前領騎者的位置的行駛路徑,然后從出現(xiàn)意外狀況的地點每隔25米設定一個指向點,并且實時獲取領騎者的行駛路徑,在其行駛路徑上不斷設定指向點,并且每隔3s就將這些指向點發(fā)送到掉隊者的指向裝置上,指向裝置就可以根據(jù)不斷收到的指向點信息采用指向燈指向指向點,掉隊者騎行到一個指向點后指向裝置上的指向等就會指向下一個指向等,實現(xiàn)了路徑指向,保證了指向方向的正確性。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向點的間隔距離在10米至50米之間;以25米的效果最好;第二控制模塊每隔3s通過第二通訊模塊發(fā)送指向點信息至第一通訊模塊中,也可以每隔2s或者1s發(fā)送;信息模塊檢測到指向模塊接近在10米之內后自動關系通訊,用于節(jié)省電量,防止浪費。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任何對本技術做出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變形、改進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