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單雙人轉換的兒童推車。
背景技術:
隨著二孩家庭越來越多,雙人兒童推車也越來越受歡迎。但目前市場上,雙人兒童推車通常都是帶有兩個座位的,即使僅有一個小孩坐立,兩個座位也是同時安裝在推車上與該座位相應的位置上的;即使拆除一個座位,也不能改變僅有的一個座位在推車上的安裝位置,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兒童推車作為單人車使用時的使用性能。此外,現有技術中的雙人兒童推車,其桿件數量往往較多,結構復雜,且折疊后的體積也偏大,不便于用戶的日常使用與收納存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可方便地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進行轉換的兒童推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單雙人轉換的兒童推車,包括車架、設于所述車架底前部的前輪組件、設于所述車架底后部的后輪組件,所述車架上至少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桿組件,所述橫桿組件包括與所述車架相連接的固定桿、沿所述固定桿的長度延伸方向可滑動伸縮地設于所述固定桿左端部的左連桿、沿所述固定桿的長度延伸方向可滑動伸縮地設于所述固定桿右端部的右連桿,所述左連桿的左端部固定地設有第一托架,所述右連桿的右端部固定地設有第二托架,所述固定桿上固定地設有第三托架與第四托架,
所述兒童推車具有單人使用狀態(tài)和雙人使用狀態(tài),當所述兒童推車處于單人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左連桿與右連桿分別相對所述固定桿收攏,所述第一托架與第二托架相配合以用于將單個兒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車架上;當所述兒童推車處于雙人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左連桿與所述右連桿分別相對所述固定桿展開,所述第一托架與所述第三托架之間相配合以將一個兒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車架上,所述第四托架與第二托架之間相配合而將另一個兒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車架上。
優(yōu)選地,所述車架至少包括底支架組件、與所述底支架組件相連接的推桿組件,所述推桿組件至少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的推桿側桿、連接在兩側的所述推桿側桿下部之間且用于與所述底支架組件相連接的下推桿連桿,所述下推桿連桿可沿左右方向伸縮地設置,當所述兒童推車處于單人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下推桿連桿沿左右方向縮短;當所述兒童推車處于雙人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下推桿連桿分別沿左右方向展開。
進一步地,所述的橫桿組件為所述的下推桿連桿,所述的第一托架、第三托架、第四托架及第二托架自所述下推桿連桿的長度延伸方向自左至右間隔地設置在所述下推桿連桿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推桿組件還包括連接在兩側的所述推桿側桿上部之間的上推桿連桿,所述上推桿連桿也沿左右方向可伸縮地設置。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底支架組件包括前支架與后支架,所述前支架至少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桿,所述后支架至少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桿,所述車架的左側與右側上,所述前支桿的上部與所述后支桿的上部相樞軸連接,所述橫桿組件連接在兩側的所述前支桿之間或兩側的后支桿之間。
作為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車架的左側與右側上,所述前支桿的上端部、所述后支桿的上端部、所述橫桿組件上所述固定桿的軸端部這三者之間相對轉動地連接在一起。
優(yōu)選地,所述底支架組件至少包括底部左右兩側均設有所述后輪組件的后支架,所述后支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橫桿,每組所述后輪組件均包括后輪座、設于所述后輪座上的后輪、固設于所述后輪座上用于與所述后橫桿相連接的后連接桿,所述的后連接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后連接桿滑動伸縮地與所述后橫桿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底支架組件還包括底部左右兩側均設有所述前輪組件的前支架,所述前支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橫桿,每組所述前輪組件均包括前輪座、設于所述前輪座上的前輪、固設于所述前輪座上用于與所述前橫桿相連接的前連接桿,所述的前連接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前連接桿滑動伸縮地與所述前橫桿相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前支架還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桿,所述后支架還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桿,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側所述前支桿的下部之間,所述后橫桿連接在兩側所述后支桿的下部之間,所述車架的左側與右側上,所述前支桿的上部、所述后支桿的上部、所述下推桿連桿之間相對轉動地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托架與所述第四托架共同通過一個托架座可拆卸或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固定桿上。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可單雙人轉換的兒童推車,其中通過在車架上設置可沿左右方向伸縮的橫桿組件,以用于在橫桿組件沿左右方向縮短時安裝一個兒童座兜,在橫桿組件沿左右方向伸長時安裝兩個兒童座兜,從而使得兒童推車可方便地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換,操作十分的方便,為用戶的日常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實施例1的兒童推車的立體圖,其中車架上嫁接單個兒童座兜;
附圖2為附圖1的正視圖;
附圖3為實施例1的兒童推車的立體圖,其中車架上嫁接兩個兒童座兜;
附圖4為附圖3的正視圖;
附圖5為實施例2的兒童推車的立體圖,其中車架上嫁接單個兒童座兜;
附圖6為附圖5的正視圖;
附圖7為實施例2的兒童推車的立體圖,其中車架上嫁接兩個兒童座兜;
附圖8為附圖7的正視圖;
其中:100、兒童座兜;101、座兜插接件;
1、前支架;11、前支桿;12、前橫桿;2、后支架;21、后支桿;22、后橫桿;
3、推桿組件;31、推桿側桿;32、下推桿連桿(橫桿組件);32a、固定桿;32b、左連桿;32c、右連桿;33、上推桿連桿;33a、第一桿;33b、第二桿;33c、第三桿;33d、第四桿;
4、前輪組件;41、前輪座;42、前輪;43、前連接桿;
5、后輪組件;51、后輪座;52、后輪;53、后連接桿;
6、第一托架;7、第二托架;8、第三托架;9、第四托架;10、托架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參見圖1至圖4所示的兒童推車,其包括車架、設于車架底前部的前輪組件4、設于車架底后部的后輪組件5。車架包括底支架組件、與該底支架組件相連接的推桿組件3,在這里,底支架組件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2,前支架1的上部、后支架2的上部及推桿3的下部相對轉動地連接在一起。
具體地,前支架1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桿11、連接在兩側前支桿11下部之間的前橫桿12,前輪組件4有兩組且分設于前支架1的下部左右兩側;后支架2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桿21、連接在兩側后支桿21下部之間的后橫桿22,后輪組件5有兩組且分設于后支架2的下部左右兩側。
推桿組件3包括分設于左右兩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兩根推桿側桿31、連接在兩側推桿側桿31下部之間的下推桿連桿32、連接在兩側推桿側桿31上部之間的上推桿連桿33,其中,下推桿連桿32、上推桿連桿33分別沿左右方向可伸縮地設置,推桿組件3通過下推桿連桿32與前支架1及后支架2相連接。
具體地,上推桿連桿33包括相固定連接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桿33a和第二桿33b、滑動地插設在第一桿33a中的第三桿33c、滑動地插設在第二桿33b中的第四桿33d,第三桿33c與第四桿33d的端部分別與兩側的推桿側桿31的上端部相固定連接。
下推桿連桿32包括用于與前支架1或后支架2相連接的固定桿32a、沿固定桿32a長度延伸方向可滑動伸縮地設于固定桿32a左端部的左連桿32b、沿固定桿32a長度延伸方向可滑動伸縮地設于固定桿32a右端部的右連桿32c,在這里,左連桿32b與右連桿32c分別滑動伸縮地插設在固定桿32a的桿腔中。在本實施例中,車架的左右兩側的每一側上,前支桿11的上端部、后支桿12的上端部及固定桿32a的軸端部這三者之間相對轉動地連接在一起。
在本實施例中,下推桿連桿32作為用于嫁接兒童座兜100的橫桿組件,其中,左連桿32b的左端部固設有第一托架6、右連桿32c的右端部固設有第二托架7,固定桿32a的中間固設于第三托架8及第四托架9,該第三托架8與第四托架9共同通過托架座10可拆卸或可轉動地安裝在固定桿32a上。
兒童座兜100的左右兩側均設有能夠與上述的第一托架6、第二托架7、第三托架8及第四托架9相配合連接的座兜插接件101,以用于將兒童座兜100嫁接至車架上使用。
該兒童推車具有嫁接一個兒童座兜100使用的單人使用狀態(tài)和同時嫁接兩個兒童座兜100使用的雙人使用狀態(tài)。
參見圖1、圖2所示,該兒童推車處于單人使用狀態(tài),此時,左連桿32b與右連桿32c分別相對固定桿32a收縮,使得第一托架6與第二托架7之間的距離為一個兒童座兜100的寬度。將兒童座兜100兩側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別與第一托架6、第二托架7相配合插接,便可實現單個兒童座兜100的安裝,使得該兒童推車承載一個小孩使用。該使用狀態(tài)下,用戶可將固定桿32a上的第三托架8與第四托架9拆卸下來。
在上述單人使用狀態(tài)下,上推桿連桿33上,第三桿33c與第四桿33d分別相對第一桿33a與第二桿33b收攏,使得兩側的推桿側桿31之間的間距與一個兒童座兜100的寬度相匹配,也便于大人的推行使用。
參見圖3、圖4所示,該兒童推車處于雙人使用狀態(tài),第三托架8與第四托架9通過托架座10固定安裝在固定桿32a上,此時,左連桿32b與右連桿32c分別相對固定桿32a滑動展開,使得第一托架6與第三托架8之間的間距與一個兒童座兜100的寬度相對應,同時使得第二托架7與第四托架9之間的間距與另一個兒童座兜100的寬度相對應。這樣,一個兒童座兜100兩側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別與第一托架6與第三托架8相配合連接,另一個兒童座兜100兩側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別與第二托架7與第四托架9相配合連接,這樣便將兩個兒童座兜100同時安裝至車架上,使得該兒童推車可同時承載兩個小孩使用。
在上述雙人使用狀態(tài)下,上推桿連桿33上,第三桿33c與第四桿33d分別相對第一桿33a與第二桿33b橫向展開,使得兩側的推桿側桿31之間的間距與兩個兒童座兜100的寬度相匹配,從而便于大人的推行使用。
綜上,該兒童推車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之間轉換的過程中,前支架1與后支架2以及前輪組件4、后輪組件5均是保持不動的,而僅是將下推桿連桿32及上推桿連桿33沿橫向展開,通過下推桿連桿32上各托架位置及間距的改變來對應地安裝一個兒童座兜100或兩個兒童座兜100,其轉換操作方便,結構也十分的簡單。
實施例2
參見圖5至圖8所示的兒童推車,其包括車架、設于車架底前部的前輪組件4、設于車架底后部的后輪組件5。該兒童推車與實施例1中的兒童推車的區(qū)別之處主要在于后輪組件5的設置方式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兒童推車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換時,兩側的后輪組件5之間的橫向間距也相應地發(fā)生改變。
具體地,每組后輪組件5均包括后輪座51、設于后輪座51上的后輪52、固設于后輪座51上用于與后橫桿22相連接的后連接桿53,該后連接桿53沿左右方向延伸,兩側的后連接桿53分別沿左右方向滑動地連接在后橫桿22上。在這里,左側的后連接桿53沿自身長度方向滑動地插設在后橫桿22左側的桿腔中,右側的后連接桿53沿自身長度方向滑動地插設在后橫桿22右側的桿腔中。
當該兒童推車處于單人使用狀態(tài)時,如圖5、圖6所示,用于安裝兒童座兜100的下推桿連桿32沿橫向縮短,兩側后輪組件5上的后連接桿53也收縮在后橫桿22的桿腔中,使得兩側后輪52之間沿橫向的間距與單人車推行相適應;當該兒童推車處于雙人使用狀態(tài)時,如圖7、圖8所示,用于安裝兒童座兜100的下推桿連桿32沿橫向伸長展開以供同時安裝兩個兒童座兜100,兩側的后連接桿53分別相對后橫桿22展開而使得兩側的后輪52之間沿橫向的間距拉長,從而與雙人車推行相適應,進而使得兒童推車在轉換為雙人車狀態(tài)時支承更為穩(wěn)定。
在其他的一些實施例中,兒童推車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換時,也可以使得兩側前輪組件4之間的橫向間距相應地發(fā)生調整。該前輪組件4的設置可與實施例2中后輪組件5的設置相類似。具體為:每側的前輪組件4均包括前輪座41、設于前輪座41上的前輪42、固設于前輪座41上用于與前橫桿12相連接的前連接桿43,前連接桿43沿左右方向延伸,兩側的前連接桿43分別沿左右方向滑動地連接在前橫桿12上。當兒童推車處于單人使用狀態(tài)時,兩側的前連接桿43分別相對前橫桿12收縮而使得兩側前輪42之間間距較??;當兒童推車處于雙人使用狀態(tài)時,兩側的前連接桿43分別相對前橫桿12展開而使得兩側前輪42之間間距變大。
當然,在具有其他結構形式車架的兒童推車上,也可以通過設置如上述的下推桿連桿32相類似的橫桿組件,以用于在橫桿組件沿左右方向縮短時安裝一個兒童座兜100,在橫桿組件沿左右方向伸長時安裝兩個兒童座兜100,從而使得兒童推車可方便地在單人使用狀態(tài)與雙人使用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換,操作十分的方便,為用戶的日常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