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動自行車的變速檢測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電動自行車為應對不同騎行狀況及路況條件,多配備一變速器以實現(xiàn)不同的檔位變換。但中置電動自行車騎行過程中,鏈條張力很大,進行變速操作時需要停止電機功率輸出,并在變速完成之后重新加電驅使車輛前行。這種變速操作較不方便,強行變速也容易造成變速器損傷;并且,每次變速操作產(chǎn)生頓挫感明顯,使得騎行速度不夠平穩(wěn),進而使得騎行者不喜歡變速操作,此種情況下,電機長時間不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電機負荷增大,效率降低,續(xù)航里程縮短,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費。
中國專利CN103693158 A提出一種變速檢測器,通過設置于鋼絲繩上的磁鋼及對應設置的霍爾感應器,及時接收磁鋼軸向移動的脈沖信號并控制電機工作,并于磁鋼兩側還設有彈性部件;CN105270559 A亦公開一種自動檢測變速機構,通過隨變速器拉線移動的磁鐵配合霍爾開關的反饋信號控制電機輸出。上述變速檢測機構中磁鐵隨鋼絲繩軸向運動,位置移動不夠穩(wěn)定,檢測信號易受擾動,影響信號檢出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上述機構也無法通過霍爾開關檢測電動自行車的升檔與降檔。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用于電動自行車的變速檢測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動自行車的變速檢測器,能夠降低擾動,方便安裝,并能判斷升降檔。
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動自行車的變速檢測器,用以裝配至電動自行車的變速線纜并檢測所述變速線纜的移動,所述變速檢測器包括殼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nèi)的磁體及霍爾傳感器,所述殼體形成有供變速線纜穿行安裝的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體可轉動設置于殼體內(nèi)并隨變速線纜的移動而轉動,所述霍爾傳感器設置為至少兩個,且至少兩個所述霍爾傳感器相對磁體轉動的軸心呈非對稱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變速檢測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內(nèi)且與所述磁體相固定的輥輪,所述輥輪用以與變速線纜相配合并隨變速線纜的移動而轉動,所述輥輪的周緣設有與變速線纜相配合的凹陷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朝向第二殼體突伸形成有與所述輥輪相配合的中心軸,所述輥輪在變速線纜的作用下可繞所述中心軸進行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變速檢測器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殼體的內(nèi)壁設置的電路板,所述電路板開設有與所述中心軸相對應的通孔,至少兩個所述霍爾傳感器沿所述通孔外緣設置于所述電路板背離第一殼體的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還開設有第三開口,所述變速檢測器還包括設置于第三開口處的導光件及穿設于所述導光件并連接至所述電路板的電力信號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心軸的末端形成固定螺孔,所述第二殼體開設有與所述固定螺孔位置相對應的安裝孔,所述變速檢測器還具有與所述固定螺孔相配合且用以固定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固定螺釘。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變速檢測器還包括設置于殼體內(nèi)的導引件,所述導引件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輥輪及磁體的收容腔以及聯(lián)通所述收容腔與第一開口、第二開口的導引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磁體為N極與S極相間設置的多磁極磁環(huán)。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至少兩個所述霍爾傳感器與所述多磁極磁環(huán)相對設置或沿徑向設置于多磁極磁環(huán)的周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變速檢測器通過霍爾傳感器檢測磁體在殼體內(nèi)的旋轉進而控制電流的輸出,并通過至少兩個霍爾傳感器便于判斷電動自行車的升降檔。相較于現(xiàn)有變速檢測器,所述磁體無需固定至變速線纜并隨變速線纜往復移動,所述殼體內(nèi)部結構設計更為緊湊,亦能避免磁體偏離變速線纜的軸向顫動所可能引起的檢測偏差,降低擾動;所述變速檢測器通過沿磁體轉動的軸心非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個霍爾傳感器在磁體轉動時依次傳送的信號,方便判斷升降檔,進而控制提高或降低電流輸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變速檢測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變速檢測器裝配至變速線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變速檢測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變速檢測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該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該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請參閱圖1至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動自行車的變速檢測器100,用以裝配至電動自行車的變速線纜200并檢測所述變速線纜200的移動。
所述變速檢測器100包括殼體1、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nèi)的磁體2及與所述磁體2相固定的輥輪3。所述殼體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2,所述第一殼體11和/或第二殼體12上開設有供變速線纜200穿行安裝的第一開口13與第二開口14。所述變速線纜200上還配設有與所述第一開口13及第二開口14相適配的導套201。所述輥輪3的周緣設有與變速線纜200相配合的凹陷部31,當變速檢測器100與變速線纜200相互裝配完成時,所述變速線纜200拉緊并抵壓于所述凹陷部31。所述輥輪3隨變速線纜200的移動而轉動,進而帶動磁體2一并轉動。
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還包括至少兩個臨近所述磁體2設置的磁敏元件4,且至少兩個所述磁敏元件4相對磁體2轉動的軸心呈非對稱設置。變速線纜200拉動方向不同,帶動所述輥輪3及磁體2沿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得至少兩個所述磁敏元件4依次檢測到磁極的變化,并將相應的信號向外傳送。外界根據(jù)接收到不同磁敏元件4的信號,控制電動自行車降低或停止電流輸出進行換檔,同時,能夠判斷電動自行車進行升檔或降檔。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11呈舟型,具有底壁111及兩側壁112,其中,所述第一開口13及第二開口14開設于第一殼體11的兩端并位于兩個側壁112之間;所述第二殼體12呈蓋板狀且與底壁111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殼體11還包括自所述底壁111的中心位置朝向第二殼體12突伸形成有與所述輥輪3相配合的中心軸113,所述輥輪3在變速線纜200的作用下繞所述中心軸113進行轉動。
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還包括位于殼體1內(nèi)且靠近所述底壁111設置的電路板5。所述電路板5開設有與所述中心軸113相對應的通孔51,至少兩個所述磁敏元件4沿所述通孔51外緣設置于所述電路板5背離所述底壁111的一側。所述電路板5上還連接設置有用以與外界相互聯(lián)通的電力信號線52,以實現(xiàn)電路板5的電源供應及磁敏元件4的信號傳送。
所述第一殼體11還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開口13貼近第三開口15,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還包括設置于第三開口15處的導光件6,所述電力信號線52穿設于所述導光件6中。所述電路板5上還設有發(fā)光元件(未圖示),所述磁敏元件4檢測到磁體2轉動時,所述發(fā)光元件發(fā)光。
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路板5與第二殼體12之間的導引件7,所述導引件7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輥輪3及磁體2的收容腔71以及聯(lián)通所述收容腔71與第一開口13、第二開口14的導引槽72。所述導引件7貼靠至所述第二殼體12的內(nèi)側,所述導引槽72的位置與所述輥輪3的位置相對應,即使得穿過導引槽72進入收容腔71的變速線纜200能夠恰與所述輥輪3的凹陷部31對位匹配。
所述導引件7臨近所述第一開口13與第二開口14的兩端還分別超朝向所述底壁111突伸形成第一抵持部73與第二抵持部74。所述第一抵持部73與第二抵持部74抵壓在所述電路板5上,以使得所述電路板5與導引件7的主體部分呈分離設置,避免電路板5受損。
所述中心軸113的末端的中心位置沿中心軸113突伸相反的方向形成有一固定螺孔114,所述第二殼體12開設有與所述固定螺孔114位置相對應的安裝孔121,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還具有與所述固定螺孔114相配合且用以固定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2的固定螺釘8。
如圖4所示,所述中心軸113設置呈臺階狀,所述輥輪3的中心亦形成有與所述中心軸113相匹配的臺階狀軸孔32,且使得輥輪3組裝至中心軸113上之后與所述第二殼體12及導引件7均呈間隙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磁體1為N極與S極相間設置的多磁極磁環(huán),所述多磁極磁環(huán)的外徑與所述輥輪3相一致。所述輥輪3背離第二殼體12的一側形成用以固定多磁極磁環(huán)的固定臺33,所述多磁極磁環(huán)與所述導引件7呈間隙設置。
所述磁敏元件4選用霍爾傳感器并設置為三個,所述霍爾傳感器與所述多磁極磁環(huán)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磁敏元件4亦能沿徑向設置于多磁極磁環(huán)的周側。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變速檢測器100通過磁敏元件4檢測磁體2在殼體1內(nèi)的旋轉進而控制電流的輸出,并通過至少兩個磁敏元件4依次檢測到的磁體2的旋轉判斷電動自行車的升降檔。
所述磁體2無需固定至變速線纜200并隨變速線纜200往復移動,所述殼體1內(nèi)部結構設計更為緊湊,無需預留供磁體2的移動空間,亦能避免磁體2偏離變速線纜200的軸向顫動所可能引起的檢測偏差,降低擾動。所述變速檢測器100通過沿磁體2轉動的軸心非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個磁敏元件4在磁體2轉動時依次傳送的信號,方便判斷升降檔,進而控制提高或降低電流輸出。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