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自行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拆卸鞍座。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自行車運動的愛好遠勝以前,運動型自行車在自行車市場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鞍座是自行車上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部分,它的舒適度與避震效果十分重要。特別是自行車行駛經(jīng)過坑洞或顛簸的路面時,將因為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跳震動,導致騎乘者的臀部受瞬間或連續(xù)的垂直力而重壓迫于座墊上,致使不適感加劇而形成更嚴重的傷害。
而現(xiàn)在的自行車鞍座的結構一般由一層發(fā)泡材料制成的膠墊,此種發(fā)泡結構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容易變硬、走形,在長時間的顛簸和壓力作用下,發(fā)泡結構容易發(fā)生撕裂、破損的情況,特別是對于一些遠距離的路段,騎行者在長時間的騎行過程,由于鞍座面的柔軟性不夠,臀部會受到車座的不斷摩擦和壓迫,臀部會出現(xiàn)發(fā)麻發(fā)酸的感覺,而且,現(xiàn)有的自行車鞍座與臀部接觸時不透氣,其容易出汗,影響騎行的舒適性。
同時,現(xiàn)有鞍座會因長時間在戶外暴曬會對鞍座表面皮革生產(chǎn)老化作用,縮短使用壽命的同時,表面溫度較高會嚴重影響騎行;冬天寒冷,鞍座表面溫度過低不利于騎行;在戶外淋雨更是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拆卸鞍座,該可拆卸鞍座易于拆卸和快速安裝,非常方便使用,可以很好的解決因夏天高溫鞍座發(fā)燙,冬天低溫鞍座冰冷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下雨天鞍座被淋濕給使用者帶來的不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拆卸鞍座,包括鞍座本體,鞍座本體包括頂層pu聚氨酯部分、上層殼支撐層和下層殼部分,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頂層pu聚氨酯部分以上層殼支撐層為基層與上層殼支撐層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頂層pu聚氨酯部分包裹覆蓋上層殼支撐層。
其中,上層殼支撐層上表面四周向下延伸形成外壁,上層殼支撐層上表面上均勻設有若干個凹槽,凹槽的深度與外壁的高度相同。下殼層部分上表面靠后處左右對稱布置有一圓形凹槽,圓形凹槽為上大下小的中空圓錐體,下層殼部分下表面靠近前部中間處設有一凸出的連接槽。
進一步的,頂層pu聚氨酯部分、上層殼支撐層與下殼層部分均為一體注塑成型。
進一步的,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材料均為塑料。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鞍座主體中的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頂層pu聚氨酯部分直接與上層殼支撐層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且上層殼支撐層上表面均布多個凹槽,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上層殼支撐層受到上下的壓力比較均勻;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通過螺栓連接,使得鞍座便于拆卸和快速安裝,使得鞍座可以在不用時隨時拆卸,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解決因夏天高溫鞍座發(fā)燙,冬天低溫鞍座冰冷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下雨天鞍座被淋濕給使用者帶來的不便,同時也延長了鞍座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角度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上視圖。
圖中:
1、頂層pu聚氨酯部分2、上層殼支撐層3、下層殼部分
10、頂層pu聚氨酯部分側壁20、上層殼支撐層側壁21、凹槽
22、螺紋孔柱31、圓錐體32、連接槽
33、卡位槽30、下層殼部分側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現(xiàn)在自行車鞍座基本是一體成型的鞍座坐墊,通過坐弓直接安裝在自行車車架座管上,不能隨意拆卸,在自行車不進行騎行時,鞍座也不能隨意拆卸下來帶走,經(jīng)受日曬雨淋,使得鞍座的使用壽命明顯縮短,且冬冷夏熱,雨天也被雨淋,使用不方便。如圖1和2所示,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拆卸鞍座,方便鞍座的拆卸和快速安裝。該可拆卸鞍座,鞍座直接安裝在自行車車架的座管上端部。該可拆卸鞍座,包括鞍座本體,鞍座本體包括頂層pu聚氨酯部分1、上層殼支撐層2和下層殼部分3,頂層pu聚氨酯部分1、上層殼支撐層2和下層殼部分3由上至下依次連接,構成該鞍座本體的整體結構,具體來說是,上層殼支撐層2與下層殼部分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頂層pu聚氨酯部分1以上層殼支撐層2為基層與上層殼支撐層2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頂層pu聚氨酯部分1包裹覆蓋上層殼支撐層2。
其中,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形狀根據(jù)人體工程學進行設計,如圖3所示,前窄后寬,完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健康,使得使用者坐姿正確,騎行時感覺比較舒服,不會長時間騎行產(chǎn)生不舒服的感覺。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材質(zhì)為pu聚氨酯,該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上表面沿著四周周長向下延伸形成側壁10,使得頂層pu聚氨酯部分1形成沒有封口的中間容有空腔的殼體,該中間的空腔能夠容納上層殼支撐層2,也就是說頂層pu聚氨酯部分1能夠完全包裹容納上層殼支撐層2,且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側壁10與上層殼支撐層2的高度相同,使得上層殼支撐層2在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中空腔體內(nèi)與頂層pu聚氨酯部分1不會留有較大的縫隙,這樣就能保證上層殼支撐層2對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支撐,不會產(chǎn)生使用者坐在鞍座上時導致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的現(xiàn)象,使得即使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產(chǎn)生微小的變形,也可以根據(jù)自身材質(zhì)的特定能夠恢復到變形前的狀態(tài)。
此外,如圖4所示,上層殼支撐層2有起到支撐作用的凹槽21構成的有一定厚度的支撐板,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形狀與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形狀相對應,也是前窄后寬的結構形狀,其厚度與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側壁10的高度相同。沿著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四周周長向下延伸形成側壁20,該側壁20的長度與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側壁10的高度相同,使得該上層殼支撐層2能夠完全的容納在頂層pu聚氨酯部分1。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上表面在寬部分均布有若干個凹槽21,該凹槽21的深度與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側壁20的長度一致;在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前端窄部分的中間位置也設置有同樣的凹槽21;這些凹槽21起到支撐的作用,這些凹槽21和沒有凹下去的部分使得該中間支撐層2能夠同時承受上部的壓力和下部的壓力,受力均勻,不會產(chǎn)生變形,且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在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下表面的左右對稱位置設有供螺栓通過的螺紋孔柱22,該螺紋孔柱22的開口在下面,在后端寬部分靠后的中間位置同樣設有一個螺紋孔柱22,該螺紋孔柱22和前述的螺紋孔柱22的直徑的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比前述的螺紋孔柱22大。該上層殼支撐層2的材質(zhì)為塑料,由模具直接注塑一體形成,也就是根據(jù)上層殼支撐層2的形狀設計模具,然后注塑直接形成上層殼支撐層2。
同樣,下層殼部分3的形狀與上述的上層殼支撐層2的形狀一致,如圖5所示,也是前窄后寬的形狀,同時沿著下層殼部分3上表面四周周長向下延伸形成側壁30;在該下層殼部分3左右對稱位置設有卡位槽33,該卡位槽33與上述中間支撐層2的螺紋孔柱22的位置相對應,方便螺栓通過卡位槽33旋進螺紋孔柱22,將上層殼支撐層2與下層殼部分3固定連接在一起;另外,在該下層殼部分3寬部分靠后位置左右對稱均布一個圓形凹槽,該圓形凹槽上大下小,且有中空腔體的圓錐體31,該圓錐體31用于與減震彈簧配合使用,用于放置減震彈簧;此外,該下層殼部分3的下表面靠近窄部分設置有連接槽32,該連接槽32用于與自行車車架的座管的連接。該下層殼部分3的材質(zhì)為塑料,直接由模具注塑一體成型。
該可拆卸鞍座在進行安裝時,將上層殼支撐層2作為基層放置在頂層pu聚氨酯部分1的模具上,直接在該上層殼支撐層2上進行注塑成型,通過特定模具型腔形成頂層pu聚氨酯部分1,也就是說,該頂層pu聚氨酯部分1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與上層殼支撐層2形成一體,之后將下層殼部分3通過螺栓與頂層pu聚氨酯部分1和上層殼支撐層2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的整體件固定連接,其中,下層殼部分3通過卡位槽33直接與上層殼支撐層2定位,不會產(chǎn)生位移。同時,在頂層pu聚氨酯部分1與上層殼支撐層2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使得使用者坐在整個鞍座上更加舒服,且不易發(fā)生兩者分離的現(xiàn)象。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鞍座主體中的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頂層pu聚氨酯部分直接與上層殼支撐層通過特定模具型腔成型為一體,且上層殼支撐層上表面均布多個凹槽,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上層殼支撐層受到上下的壓力比較均勻;上層殼支撐層與下層殼部分通過螺栓連接,使得鞍座便于拆卸和快速安裝,使得鞍座可以在不用時隨時拆卸,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解決因夏天高溫鞍座發(fā)燙,冬天低溫鞍座冰冷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下雨天鞍座被淋濕給使用者帶來的不便,同時也延長了鞍座的使用壽命。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