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汽車零件部件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汽車零部件存放運輸架。
背景技術:
汽車從生產加工到出廠要用到數以千計的零部件,在汽車零部件加工中,由于零部件種類多且大多數體積較小,因此一般情況下會將多種零部件放在同一個存放架上,同時為了合理利用空間,存放架一般設置為多層且每層放置同一種類的零部件。
但是,由于存放架設置的層數增多而導致零部件取出不方便,容易碰到存放架的其他部位,增加存放架每層之間的高度又會造成空間浪費;而且工廠內部環(huán)境復雜,存放架在運輸過程中遇到不平整處會造成存放架顛簸,致使同一層存放架上的零部件之間相互碰撞,引起工件變形更嚴重的會直接使工件報廢,給工廠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避免和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汽車零部件存放運輸架。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零部件存放運輸架,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滑動安裝有存放臺,所述車架上位于存放臺滑出端的的位置設置有鉸接在車架上的限位板,所述車架的底部設置有減震輪,所述車架上鉸接有推桿。
優(yōu)選的,所述車架上開設有滑槽,所述存放臺上設置有與滑槽配合的滑臺,所述滑槽與存放臺尾部配合的一端位于車架內部,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貫穿車架,所述滑槽的內壁上設置有一排間隔均勻的滾輪。
優(yōu)選的,所述存放臺包括盤體、鉸接在盤體尾部的鐵絲網,所述鐵絲網上固定有開設小孔的扣片,所述扣片在盤體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所述盤體上設置有與小孔配合的凸塊,所述凸塊設置有兩個,所述盤體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把手。
優(yōu)選的,所述盤體的尾部對稱設置有鉸接座,所述鐵絲網上設置有與鉸接座配合的圓柱。
優(yōu)選的,所述存放臺在車架上設置有n層,所述n大于或等于二,所述任意相鄰的兩層之存放臺的滑動方向相反。
優(yōu)選的,所述減震輪包括輪座、安裝在輪座上的車輪、固定在輪座上端的圓柱套、與圓柱套配合并固定在車架底部的立柱、套在圓柱套上且位于車架和輪座之間的減震彈簧。所述減震輪在車架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四個。
優(yōu)選的,所述推桿底部鉸接在車架上,所述推桿的上部鉸接有一號連桿,所述一號連桿鉸接有同時與車架鉸接的二號連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可以將存放臺從車架上抽出,方便工件的拿取;通過設置鐵絲網的方式能夠防止工件因錯動而產生擠壓變形;車架底部設置增加彈簧的減震輪能夠緩解運輸架運輸過程產生上下震動,雙重保護內部工件;推桿通過鉸接的方式安裝在運輸架一側并能夠進行收放,節(jié)省了整體的空間體積,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布局緊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去除存放臺后的立體圖;
圖3為圖2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的b處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2的c處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存放臺立體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鐵絲網立體圖;
圖8為圖7的d處局部放大圖;
圖9為圖7的e處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盤體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fā)明進一步闡述。
如圖1至圖10所示,一種汽車零部件存放運輸架,包括車架1,所述車架1上滑動安裝有存放臺2,所述車架1上位于存放臺2滑出端的的位置設置有鉸接在車架1上的限位板3,所述車架1的底部設置有減震輪4,所述車架1上鉸接有推桿5。
所述車架1上開設有滑槽1a,所述存放臺2上設置有與滑槽1a配合的滑臺21b,所述滑槽1a沿存放臺2滑動的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車架1內,所述滑槽1a的另一端貫穿車架1,所述滑槽1a的內壁上設置有一排間隔均勻的滾輪6。采用這種方式,滑槽1a的一端封閉一端敞開,存放臺2在能夠限定在滑槽1a內部,同時鉸接在車架1上的限位板3由于位于存放臺2的前端,轉動限位板3能夠控制控制存放臺2的固定與滑出,滑槽1a內的滾輪6能夠減小滑動摩擦力,有利于存放臺2的滑出。
所述存放臺2包括盤體21、鉸接在盤體21尾部的鐵絲網22,所述鐵絲網22上固定有開設小孔23a的扣片23,所述扣片23在盤體21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所述盤體21上設置有與小孔23a配合的凸塊21a,所述凸塊21a設置有兩個。所述盤體2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把手26。通過鉸接在盤體21尾部的鐵絲網22,能夠將工件固定在盤體21內部,防止運輸架在行駛過程中工件錯動,保護了工件,把手26有利于滑動存放臺2。
所述盤體21的尾部對稱設置有鉸接座25,所述鐵絲網22上設置有與鉸接座25配合的圓柱24。
所述存放臺2在車架1上設置有n層,所述n大于或等于二,所述任意相鄰的兩層之存放臺2的滑動方向相反。采用這種方式,當需要快速取出工件時,可以同時拉出多個存放臺2,而且由于相鄰的存放臺2滑動方向相反,保證了運輸架整體的穩(wěn)定性。
所述減震輪4包括輪座41、安裝在輪座41上的車輪42、固定在輪座41上端的圓柱套43、與圓柱套43配合并固定在車架1底部的立柱44、套在圓柱套43上且位于車架1和輪座41之間的減震彈簧45。所述減震輪4在車架1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四個。采用這種方式,能夠在運輸過程中起到緩沖作用,對存放臺2上的工件進行二次保護。
所述推桿5底部鉸接在車架1上,所述推桿5的上部鉸接有一號連桿7,所述一號連桿7鉸接有同時與車架1鉸接的二號連桿8。采用這種方式,擺放運輸架時,可以將推桿5推動,是推桿5緊貼著運輸架的右端面,避免了多余空間的使用,并且不會對生產過程中工人操作產生干擾。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作進一步闡述:
使用時,將工件放入存放臺2內部排好后,將鐵絲網22放下并通過扣片23與凸塊21a固定在存放臺2上,將存放臺2滑進車架1內部,并轉動限位板3,使限位板3的最大端面處于存放臺2的前端面上固定存放臺2,將推桿5從車架1上拉出,在一號連桿7和二號連桿8處于直線狀態(tài)時,推桿5位置被限定能夠推動運輸架行駛。當需要將工件取出時,握住把手26將存放臺2拉出或一次拉出多個存放臺2,解除扣片23和凸塊21a的配合將工件取出。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