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后擋泥板支架。
背景技術:
后擋泥板支架屬于摩托車的懸掛裝置,是摩托車的一個重要部件。后擋泥板支架主要由相對設置的左邊管、右邊管、焊接在左邊管和右邊管之間的軸管和平叉橫管組成,軸管位于左邊管和右邊管的前端,平叉橫管位于左邊管和右邊管的前部,并位于軸管后方,左邊管和右邊管相對的后端開設有摩托車后輪軸安裝孔。后擋泥板支架通過穿在軸管中的平叉軸與摩托車車架連接,軸管中安裝有支承平叉軸的軸承,平叉后端則通過開設在左邊管和右邊管后端上的安裝孔安裝連接在摩托車后輪軸上?,F(xiàn)有的后擋泥板支架中的軸管具體采用兩個軸套,其中,一個軸套與左邊管連接、另一軸套與右邊管連接,兩個軸套內均安裝有滾針軸承。
但是,在左邊管和右邊管的前端分別設置一個軸套,由于兩個軸套的同軸度難以控制,導致兩個軸套受力不均勻,將使軸套承受緩沖力的能力差;此外,若兩軸套內同時采用滾針軸承,滾針軸承使后擋泥板支架受到滾針軸承軸向的力,進而會使摩托車的尾部產生擺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擋泥板支架,該后擋泥板支架能夠提高軸管的同軸度,減小摩托車尾部的擺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包括:左邊管、右邊管和一根軸管,所述軸管的外壁分別與所述左邊管的前端和所述右邊管的前端連接,所述軸管的第一端內安裝有滾針軸承,所述軸管的第二端內安裝有深溝球軸承。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huán),所述限位環(huán)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滾針軸承和所述深溝球軸承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滾針軸承的內圈設置有第一軸套,所述第一軸套的外徑等于所述滾針軸承的內徑。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蓋,所述第一密封蓋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軸線方向與所述軸管的軸線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等于所述第一軸套的直徑,所述第一密封蓋的位于所述軸管內的一端與所述滾針軸承的外圈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內部設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深溝球軸承的內圈的平叉襯管,所述平叉襯管的一端與所述深溝球軸承的內圈接觸、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軸套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深溝球軸承位置的彈性擋圈,所述軸管的內壁設置凹槽,所述彈性擋圈安裝于所述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二軸套,所述第二軸套的外徑等于所述深溝球軸承的內徑。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密封蓋,所述第二密封蓋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軸線方向與所述軸管的軸線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徑等于所述第二軸套的外徑。
進一步地,所述軸管通過焊接的方式分別與所述右邊管和所述左邊管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中,左邊管和右邊管的前端通過一根軸管連接,在摩托車行駛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左邊管的前端和右邊管的前端的同軸度,使外力均勻分布在軸管上,進而使軸管有足夠的承受緩沖力的能力;此外,在軸管的一端安裝滾針軸承、另一端安裝深溝球軸承,滾針軸承主要承受軸向載荷,深溝球軸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深溝球軸承與滾針軸承配合,在摩托車行駛過程中,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的擺動。
與現(xiàn)有的通過兩個軸套與摩托車車架連接,并在軸套內安裝滾針軸承的后擋泥板支架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能夠提高左邊管的前端和右邊管的前端的同軸度,提高了軸管承受緩沖力的能力;此外,滾針軸承與深溝球軸承的配合,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在行駛過程中的擺動。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中軸管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左邊管; 2-右邊管; 3-軸管;
31-滾針軸承; 32-深溝球軸承; 33-第一軸套;
34-第一密封蓋; 35-平叉襯管; 36-彈性擋圈;
37-第二軸套; 38-第二密封蓋; 4-平叉橫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包括:左邊管1、右邊管2和一根軸管3,軸管3的外壁分別與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連接,為了便于描述,軸管3的兩端分別稱為第一端和第二端,軸管3的第一端內安裝有滾針軸承31,軸管3的第二端內安裝有深溝球軸承32。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中,軸管3位于左邊管1和右邊管2的前端,軸管3的第一端與左邊管1連接,軸管3的第二端與右邊管2連接,在軸管3的第一端內安裝有滾針軸承31,軸管3的第二端內安裝有深溝球軸承32。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通過一根軸管3連接,在摩托車行駛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的同軸度,使外力均勻分布在軸管3上,進而使軸管3有足夠的承受緩沖力的能力,此外,在軸管3的一端安裝滾針軸承31、另一端安裝深溝球軸承32,滾針軸承31主要承受軸向載荷,深溝球軸承32主要承受徑向載荷,深溝球軸承32與滾針軸承31配合,在摩托車行駛過程中,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的擺動。
值得一提的是,為安裝符合配合要求的滾針軸承31和深溝球軸承32,軸管3的第一端的直徑小于第二端的直徑。
軸管3內安裝的滾針軸承31和深溝球軸承32的數量可以為一個、兩個或者多個,優(yōu)選地,軸管3的第一端內安裝有兩個滾針軸承31,第二端內安裝有兩個深溝球軸承32,兩個滾針軸承31和兩個深溝球軸承32均并列地安裝于軸管3內。
與現(xiàn)有的通過兩個軸套與摩托車車架連接,并在軸套內安裝滾針軸承31的后擋泥板支架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能夠提高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的同軸度,提高軸管3承受緩沖力的能力;此外,滾針軸承31與深溝球軸承32的配合,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在行駛過程中的擺動。
如圖2所示,軸管3的內部設置有限位環(huán),限位環(huán)可與平叉軸3設置為一體結構,限位環(huán)的內徑小于軸管3的內徑,限位環(huán)的左側形成第一端面,限位環(huán)的右側形成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位于滾針軸承31如圖2所示的右側,第二端面位于深溝球軸承32的如圖2所示的左側,滾針軸承31的外圈的右側與第一端面的端面接觸,深溝球軸承32的外圈的左側與第二端面的端面接觸,第一端面防止?jié)L針軸承31向如圖2所示的右側移動,第二端面防止深溝球軸承32向如圖2所示的左側移動,提高滾針軸承31和深溝球軸承32的正常工作。
為提高滾針軸承31的使用壽命,在滾針軸承31的內圈設置有第一軸套33,第一軸套33的外徑等于滾針軸承31的內徑,第一軸套33的外壁與滾針軸承31的內圈接觸,第一軸套33與滾針軸承31可拆卸連接,平叉軸穿過第一軸套33以與摩托車車架連接,在滾針軸承31的內圈設置第一軸套33,在摩托車行駛的過程中,平叉軸與第一軸套33之間直接接觸,與平叉軸直接與滾針軸承31配合的連接方式相比,第一軸套33起到保護滾針軸承31的作用,防止平叉軸與滾針軸承31之間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導致滾針軸承31磨損。
為防止外界雜質進入軸管3內影響滾針軸承31的使用壽命,可在軸管3的第一端設置密封件,在本實施例中,在軸管3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蓋34,第一密封蓋34位于軸管3的內部,因后擋泥板支架通過一根平叉軸與摩托車車架連接,平叉軸穿過軸管3,因此在第一密封蓋34的端面的中部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軸線方向與軸管3的軸線方向相同,第一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一軸套33的外徑,第一密封蓋34套設在第一軸套33上并與軸管3配合。在軸管3的第一端設置第一密封蓋34能夠防止外界雜質進入軸管3的內部,延長滾針軸承31的使用壽命;此外,第一密封蓋34能夠起到定位滾針軸承31的作用,第一密封蓋34的如圖2所示的右端與滾針軸承31的如圖2所示的左端接觸,防止?jié)L針軸承31向如圖2所示的左側移動。
在軸管3的內部設置有用于定位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的平叉襯管35,如圖2所示,平叉襯管35的外徑小于軸管3的內徑,軸管3的內徑等于深溝球軸承32的內徑,深溝球軸承32的如圖2所示的右端與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的左端接觸,防止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向左移動,平叉襯管35的如圖2所示的左端與第一軸套33接觸,第一軸套33防止平叉襯管35向如圖2所示的左側移動,間接起到限制深溝球軸承32的作用。
在軸管3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限制深溝球軸承32的彈性擋圈36,軸管3的內壁設置有用于安裝彈性擋圈36的凹槽,凹槽位于深溝球軸承32的右側,彈性擋圈36安裝在凹槽內,彈性擋圈36的如圖2所示的左側與深溝球軸承32的外圈的右側接觸,防止深溝球軸承32的外圈向如圖2所示的右側移動。
在軸管3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限定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的第二軸套37,第二軸套37的內徑等于深溝球軸承32的內徑,第二軸套37的如圖2所示的左側與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的如圖2所示的右側接觸,防止深溝球軸承32的內圈向如圖2所示的右側移動。
進一步地,第一軸套33的內徑、平叉襯管35的內徑和第二軸套37的內徑相等,平叉軸穿過第一軸套33、平叉襯管35和第二軸套37與摩托車車架連接,第一軸套33的內徑、平叉襯管35的內徑和第二軸套37的內徑相等,使第一軸套33、平叉襯管35和第二軸套37共同承受平叉軸的作用力,提高第一軸套33、平叉襯管35和第二軸套37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在軸管3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密封蓋38,第二密封蓋38位于軸管3的第二端的內部,第二密封蓋38上設置有用于第二軸套37穿過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軸向方向與軸管3的軸向方向相同,第二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二軸套37的外徑。將第二密封蓋38安裝在軸管3的第二端,能夠防止外界雜質進入軸管3的內部,從而延長深溝球軸承32的使用壽命。
軸管3可通過粘接或焊接的方式與左邊管1和右邊管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軸管3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右邊管2和左邊管1連接,具體地,軸管3的第一端的外壁與左邊管1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軸管3的第二端的外壁與右邊管2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使軸管3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能夠提高軸管3與左邊管1和右邊管2之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還包括平叉橫管4,如圖1所示,平叉橫管4位于軸管3的如圖1所示的右側,在實際使用中,軸管3位于軸管3的后部,平叉橫管4的一側與左邊管1連接、另一側與右邊管2連接,平叉橫管4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左邊管1和右邊管2連接,平叉橫管4能夠增加后擋泥板支架的強度,同時,還可在平叉橫管4上安裝彈性件,具體地,彈性件可為螺旋彈簧或者板彈簧等,彈性件分別與平叉橫軸和摩托車的車架連接,起到緩沖的作用。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摩托車,本實施例二提供的摩托車包括上述實施例一中提供的后擋泥板支架,該摩托車中軸管3的同軸度較高,摩托車尾部的擺動較小。
在本實施例提供的摩托車中,后擋泥板支架中的軸管3位于左邊管1和右邊管2的前端,軸管3的外壁分別與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連接,軸管3的第一端的直徑小于其第二端的直徑,并且,在軸管3的第一端內安裝有滾針軸承31,軸管3的第二端內安裝有深溝球軸承32。左邊管1和右邊管2的前端通過一根軸管3連接,在摩托車行駛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左邊管1前端的軸管3和右邊管2前端的軸管3的同軸度,使外力均勻分布在軸管3上,進而使軸管3有足夠的承受緩沖力的能力,此外,在軸管3的一端安裝滾針軸承31、另一端安裝深溝球軸承32,滾針軸承31主要承受軸向載荷,深溝球軸承32主要承受徑向載荷,深溝球軸承32與滾針軸承31配合,在摩托車行駛過程中,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的擺動。
與現(xiàn)有的通過兩個軸套與摩托車車架連接,并在軸套內安裝滾針軸承31的摩托車相比,本實施例提供的摩托車中的左邊管1的前端和右邊管2的前端的同軸度較高,軸管3承受緩沖力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滾針軸承31與深溝球軸承32的配合,能夠減小摩托車尾部在行駛過程中的擺動。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