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攜帶能減振的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
普通自行車大多采用剛性懸掛裝置,而且只在車座上使用彈簧減振。由于這種結(jié)構(gòu)的限制,自行車無法攜帶,乘騎舒適度也無法提高,不適合于長途乘騎,也不適用于旅行中需要乘火車或其它交通工具的情況。七十多年來,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幾乎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改變,自行車的可攜帶性和高舒適度也沒有在同一輛自行車上得到良好的統(tǒng)一。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攜帶能減振的自行車,使自行車具有可攜帶性和高舒適度。
本發(fā)明提供的自行車通過車架實現(xiàn)其減振功能和可攜帶性。其車架主要包含四個部分大梁、后輪懸掛部件、前叉直管外套和可承受拉力的減振器。其中,大梁一端與車座相連,另一端通過緊固件連接前叉直管外套,以便需要時能將大梁和前叉直管外套分開;后輪懸掛部件一端是中軸外套,另一端懸掛后輪。用緊固件連接大梁和前叉直管外套,再將大梁和后輪懸掛部件鉸接,后輪懸掛部件和減振器鉸接,減振器與前叉直管外套或者與大梁鉸接,便構(gòu)成本發(fā)明自行車的車架。由于減振器作為一個桿,其長度可變,上述車架能夠緩沖兩個車輪的振動。另外,把大梁和前叉直管外套從連接處拆開,并且拆下后輪懸掛部件與減振器、大梁和后輪懸掛部件、減振器和前叉直管外套鉸接處或減振器與大梁鉸接處的鉸接銷,便可將整個自行車分解為四個部分,并把它們裝入背包,由此實現(xiàn)自行車的可攜帶功能。
本發(fā)明的自行車具有下面的優(yōu)點重量輕,可攜帶;在車座處,后輪的振動全部被吸收,前輪的振動被轉(zhuǎn)化為前后運動,舒適度高;成本低;適用于長途乘騎和旅游;適用于旅程中要乘坐火車或其它交通工具的情況。
為了詳細(xì)描述本發(fā)明,
以下結(jié)合
實施例圖1是本發(fā)明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減振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液壓減振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如圖1所示,5是由車把、前叉等組成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11是鏈輪和腳蹬腳拐等組成的腳踏動力機(jī)構(gòu);1和13分別是前輪和后輪總成。這些部分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圖1只簡單畫出它們。車條、泥瓦、鏈盒和車閘均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圖1沒有畫出它們。
在圖1中,2,7和10是鉸接銷;6是減振器;3是前叉直管外套;9是大梁;4是連接大梁9和前叉直管外套3的緊固件;8是車座;12是后輪懸掛部件。
在圖2中,14,21是鉸接接頭;18是彈簧;16和19是彈簧支承部件;20是固定彈簧支承部件19的緊固件螺母和墊圈;17,15是連接彈簧支承部件與鉸接接頭的連桿。
如圖2所示,給彈簧18裝上彈簧支承部件16,19,將連接有鉸接接頭14的連桿15插入彈簧支承部件16的中孔,穿過彈簧18,再用緊固件20和彈簧支承部件19連接;連接彈簧支承部件16和連有鉸接接頭21的連桿17,便構(gòu)成減振器。當(dāng)減振器兩端受拉力時,彈簧18受壓力,即這是一個由壓縮彈簧吸收振動的減振器。
在圖3中,22,31是鉸接接頭;28是彈簧;26和29是彈簧支承部件,29兼作活塞;30是固定彈簧支承部件29的緊固件螺母和墊圈;23,27是連接彈簧支承部件與鉸接接頭的連桿,27兼作儲液缸體;24是密封墊圈;25是密封墊圈的固定部件。
圖2所示減振器中的連桿17是一園筒,它也可用其它形狀的桿代替,這時,彈簧支承部件16、它與彈簧支承部件16的連接方式和它與鉸接接頭21的連接方式也應(yīng)作相應(yīng)的改變。同樣,連桿15改用其它形狀的桿時,也應(yīng)相應(yīng)改變其它部件。
圖3所示液壓減振器是圖2所示減振器的變種。用儲液缸體27代替圖2中的連桿17,并在其中充以液體(如液壓油);增加密封部件24,25;改造圖2中彈簧支承部件19使之能兼作活塞;再相應(yīng)改變其它部件,便可得到圖3所示的液壓減振器。
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的功用是把密封墊圈24固定在密封墊圈的固定部件25和彈簧支承部件26之間。
對圖2所示減振器和圖3所示液壓減振器的改進(jìn)措施包括在彈簧支承部16和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外增加防塵部件。
對圖3所示液壓減振器的改進(jìn)措施包括在彈簧支承部件29與緊固件30之間增加專用活塞。
在圖1中,自行車車架由大梁9和后輪懸掛部件12鉸接、后輪懸掛部件12和減振器6鉸接、減振器6與前叉直管外套3鉸接,用緊固件4連接大梁9和前叉直管外套3而成。其中減振器6可選用圖2所示減振器,也可選用圖3所示液壓減振器。當(dāng)然,也可選用其它能承受拉力和緩沖振動的減振器。
當(dāng)圖1所示自行車選用圖2所示減振器時,從圖1中可以看出,減振器6總是受拉,其內(nèi)部的彈簧18則總是受壓。當(dāng)車輪向上振動時,減振器6兩端的拉力增加,彈簧被進(jìn)一步壓縮,減振器伸長;當(dāng)車輪向下振動(路面有坑或車輪振到最高處返回)時,減振器6兩端的拉力減小,彈簧有所放松,減振器變短。在上述運動過程中,減振器6的伸長和變短,可以緩沖振動振幅和車輪受到的振動沖力。另外,當(dāng)前輪振動時,大梁9繞它和后輪懸掛部件12的鉸接點轉(zhuǎn)動,由于轉(zhuǎn)動角度小,前輪的振動幾乎全部被轉(zhuǎn)化為前后運動;當(dāng)后輪振動時,后輪懸掛部件12繞它與大梁9的鉸接點轉(zhuǎn)動,振動被減振器6吸收,這樣便實現(xiàn)了自行車的減振功能。
當(dāng)圖1所示自行車選用圖3所示液壓減振器時,減振原理與上面所述一致。只是在減振器6伸長和變短時,儲液缸體27中的液體會阻礙彈簧支承部件29的運動,進(jìn)一步消耗振動的能量。
很顯然,選用好的減振器會提高整個自行車的減振性能。
如圖1所示。把大梁9和前叉直管外套3從連接處拆開,再把鉸接銷2,7,10取下,則整個自行車分解為四部分。轉(zhuǎn)動車把使前輪所在部分占用空間最小,就可將這四部分裝入事先設(shè)計好的背袋中,從而實現(xiàn)自行車的可攜帶功能。
至此,自行車的可攜帶功能和減振功能已得到統(tǒng)一。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可攜帶能減振的自行車,其特征是其車架主要包含四個部分大梁(9)、后輪懸掛部件(12)、前叉直管外套(3)和減振器(6),其中,大梁(9)一端與車座(8)相連,另一端通過緊固件(4)連接前叉直管外套(3);后輪懸掛部件(12)一端是中軸外套,另一端懸掛后輪(13);后輪懸掛部件(12)和減振器(6)鉸接;大梁(9)和后輪懸掛部件(12)鉸接;減振器(6)與前叉直管外套(3)或者與大梁(9)鉸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是減振器(6)由鉸接接頭(14,21)、彈簧(18)、緊固件(20)、彈簧支承部件(16,19)和連桿(15,17)組成。其中連接鉸接接頭(14)的連桿(15)經(jīng)過彈簧支承部件16的中孔,穿過彈簧(18)后,通過緊固件(20)連接彈簧支承部件(19);連接鉸接接頭(21)的連桿(17)與彈簧支承部件(16)連接;彈簧(18)安裝在兩個彈簧支承部件(16,19)之間。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是減振器(6)由鉸接接頭(22,31)、連桿(23,27)、彈簧支承部件(26,29)、彈簧(28)、密封墊圈(24)、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和緊固件(30)組成,其中,連接鉸接接頭(22)的連桿(23)經(jīng)過彈簧支承部件(26)、密封墊圈(24)以及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的中孔,穿過彈簧(28)后,通過緊固件(30)連接彈簧支承部件(29);連接鉸接接頭(31)的連桿(27)與彈簧支承部件(26)連接;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把密封墊圈(24)固定在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與彈簧支承部件(26)之間;彈簧(28)安裝在兩個彈簧支承部件(26,29)之間;連桿(27)兼作儲液缸體;彈簧支承部件(29)兼作活塞;儲液缸體(27)中充有液體。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是在彈簧支承部件(16)外增加防塵部件。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是在彈簧支承部件(29)與緊固件(30)之間增加專用活塞。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是在密封墊圈固定部件(25)外增加防塵部件。
專利摘要一種可攜帶能減振的自行車,通過車架實現(xiàn)減振功能和可攜帶性。其車架主要包含四個部分大梁、后輪懸掛部件、前叉直管外套和可承受拉力的減振器。其中,大梁一端與車座相連,另一端通過緊固件連接前叉直管外套;后輪懸掛部件一端是中軸外套,另一端懸掛后輪;大梁和后輪懸掛部件鉸接;后輪懸掛部件和減振器鉸接;減振器與前叉直管外套或者與大梁鉸接。上述車架能夠緩沖兩個車輪的振動,并能在需要時將其拆為四部分,以便攜帶。
文檔編號B62K3/00GK2030172SQ8820228
公開日1989年1月4日 申請日期1988年3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88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史新峰 申請人:史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