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輪胎擋泥板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車身配件領域,特別是一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
【背景技術】
[0002]車輛后輪胎擋泥板通過后輪胎擋泥板支架與車架相連。當車輛在各種路面行駛時,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可確保后輪胎擋泥板與車架穩(wěn)固連接,并與后輪胎擋泥板共同起到保護車身面免受劃傷的作用。
[0003]如圖1所示,后輪胎擋泥板101通過后輪胎擋泥板支架102與車架103連接,該后輪胎擋泥板支架102為直拉桿結構,結構復雜,后輪胎擋泥板支架102與車架103連接后懸臂長度在550mm左右,懸臂較長,車輛在顛簸路面上行駛時懸臂振動較大,可靠性較差。并且懸臂振動時會產(chǎn)生噪音,從而影響了車輛的NVH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穩(wěn)定、連接強度高、可縮短懸臂長度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包括:
[0007]長圓管;
[0008]短圓管,其一端與所述長圓管的一端相連接,該短圓管與所述長圓管的夾角為鈍角;
[0009]拉桿,其一端從所述長圓管與所述短圓管相對的一端插入,并將該拉桿置于所述長圓管內(nèi),第一螺栓穿過所述長圓管的外壁與所述拉桿螺接;
[0010]固定架,其與所述拉桿的另一端焊接;
[0011]連接板,其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
[0012]限位架,其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0013]所述長圓管與所述短圓管相對的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架與所述連接板焊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紋端與所述長圓管相對。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架包括:
[0015]U型架,其底板上開設有一圓形孔供所述長圓管穿過,所述拉桿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U型架的底板上;
[0016]翻邊,其分別設置在所述U型架的兩翼板端部,每一所述翻邊與該U型架上的對應翼板垂直并向外延伸。
[0017]優(yōu)選地,所述長圓管與所述圓形孔間隙配合。
[0018]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架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
[0019]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板的上部為半圓形,下部為等腰梯形,該連接板的上下部連接處為等腰梯形的下底。
[002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通孔為兩個,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垂直平分線上,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上部半圓形上,另一所述第一通孔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下部等腰梯形上。
[0021]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架包括:
[0022]中心板,其形狀和尺寸與所述連接板相同,所述第二通孔開設在該中心板上;
[0023]夾板,其分別垂直設置在所述中心板下部的腰上。
[0024]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板與所述限位架中的中心板貼合,并被所述夾板夾緊。
[0025]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架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
[0026]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長圓管為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主體,第一螺栓為后輪胎擋泥板的安裝點;連接板與限位架為與車架連接的主體,通過第二螺栓與車架連接;該后輪胎擋泥板支架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安裝點設置在長圓管上,縮短了懸臂的長度,提升了連接強度,避免了懸臂過長所造成的劇烈振動,增強了后輪胎擋泥板的連接可靠性,減少了噪音,顯著改善了車輛的NVH性能。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現(xiàn)有后輪胎擋泥板安裝結構圖;
[0028]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的主視圖;
[0029]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中長圓管和短圓管的軸測圖;
[0030]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中拉桿的軸測圖;
[0031]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中固定架的軸測圖;
[0032]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中連接板的軸測圖;
[0033]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中限位架的軸測圖;
[0034]圖1中附圖標記為:101后輪胎擋泥板、102后輪胎擋泥板支架、103車架。
[0035]圖2至圖7中附圖標記為:1長圓管、2短圓管、3拉桿、4第一螺栓5固定架、5IU型架、52翻邊、6連接板、61第一通孔、7限位架、71第二通孔、72中心板、73夾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7]如圖2所示,一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包括長圓管1、短圓管2、拉桿3、固定架5、連接板6和限位架7。如圖3所示,短圓管2的一端與長圓管I的一端相連接,該短圓管2與長圓管I的夾角為鈍角。拉桿3如圖4所示,其一端從長圓管I與短圓管2相對的一端插入,并將該拉桿3置于長圓管I內(nèi),第一螺栓4穿過長圓管I的外壁與拉桿3螺接。
[0038]如圖5所示,固定架5包括U型架51和翻邊52,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U型架51的底板上開設有一圓形孔供長圓管I穿過,拉桿3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U型架51的底板上。翻邊52分別設置在U型架51的兩翼板端部,每一翻邊52與該U型架51上的對應翼板垂直并向外延伸。該翻邊52起到了加強強度的作用,因此,固定架5也可取消翻邊52這一結構。為了便于插裝長圓管I與圓形孔間隙配合。
[0039]連接板6上開設有至少一第一通孔61。如圖6所示,連接板6的上部為半圓形,下部為等腰梯形,該連接板6的上下部連接處為等腰梯形的下底。如此形狀可節(jié)省材料,減輕整個后輪胎擋泥板支架的重量。第一通孔61為兩個,設置在連接板6的垂直平分線上,其中一第一通孔61設置在連接板6的上部半圓形上,另一第一通孔61設置在連接板6的下部等腰梯形上。
[0040]如圖7所示,限位架7包括中心板72和夾板73,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該中心板72的形狀和尺寸與連接板6相同,中心板72上開設有與第一通孔61相對應的第二通孔71。夾板73分別垂直設置在中心板72下部的腰上。連接板6與限位架7中的中心板72貼合,并被夾板73夾緊。限位架7和連接板6的這一結構設計可提升二者整體強度。第二螺栓8依次穿過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71。
[0041]長圓管I與短圓管2相對的一端穿過固定架5后與連接板6焊接。第二螺栓8的螺紋端與長圓管I相對,便于與車架螺接。
[0042]該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長圓管I為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主體,第一螺栓4為后輪胎擋泥板的安裝點;連接板6與限位架7為與車架連接的主體,通過第二螺栓8與車架連接;該后輪胎擋泥板支架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安裝點設置在長圓管I上,縮短了懸臂的長度,提升了連接強度,避免了懸臂過長所造成的劇烈振動,增強了后輪胎擋泥板的連接可靠性,減少了噪音,顯著改善了車輛的NVH性能。
[0043]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指導思想輕易提出其它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都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長圓管; 短圓管,其一端與所述長圓管的一端相連接,該短圓管與所述長圓管的夾角為鈍角;拉桿,其一端從所述長圓管與所述短圓管相對的一端插入,并將該拉桿置于所述長圓管內(nèi),第一螺栓穿過所述長圓管的外壁與所述拉桿螺接; 固定架,其與所述拉桿的另一端焊接; 連接板,其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 限位架,其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長圓管與所述短圓管相對的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架與所述連接板焊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紋端與所述長圓管相對。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 U型架,其底板上開設有一供所述長圓管穿過的圓形孔,所述拉桿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U型架的底板上; 翻邊,其分別設置在所述U型架的兩翼板端部,每一所述翻邊與該U型架上的對應翼板垂直并向外延伸。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長圓管與所述圓形孔間隙配合。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的上部為半圓形,下部為等腰梯形,該連接板的上下部連接處為等腰梯形的下底。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為兩個,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垂直平分線上,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上部半圓形上,另一所述第一通孔設置在所述連接板的下部等腰梯形上。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包括: 中心板,其形狀和尺寸與所述連接板相同,所述第二通孔開設在該中心板上; 夾板,其分別垂直設置在所述中心板下部的腰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與所述限位架中的中心板貼合,并被所述夾板夾緊。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為沖壓一體成型結構。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后輪胎擋泥板支架,其長圓管為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主體,第一螺栓為后輪胎擋泥板的安裝點;連接板與限位架為與車架連接的主體,通過第二螺栓與車架連接;該后輪胎擋泥板支架與后輪胎擋泥板連接的安裝點設置在長圓管上,縮短了懸臂的長度,提升了連接強度,避免了懸臂過長所造成的劇烈振動,增強了后輪胎擋泥板的連接可靠性,減少了噪音,顯著改善了車輛的NVH性能。
【IPC分類】B62D25/18
【公開號】CN10510955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75459
【發(fā)明人】范平麗, 徐論意, 陳園明, 方亮, 郭雷, 李林森, 江騰飛, 王連連, 孫艷妮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