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電動車。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電動滑板車,在騎行時,人腳踏在位于前輪和后輪之間的踏板上,加速和剎車時需要靠車手上的電控轉(zhuǎn)把和剎車把手來控制,騎行時的操控性及安全性差,整車收納不方便,走線復雜不美觀,騎行缺乏樂趣。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動車,其行走時的操控性好,且安全可靠。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電動車,包括車架、車頭、前輪和后輪,所述車架包括前梁和后殼,所述車頭包括設置于所述車頭上部的把手組件和所述車頭下部的前叉,所述前輪可轉(zhuǎn)動地與所述前叉連接,所述前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車頭和所述后殼可轉(zhuǎn)動地連接,所述后殼的兩外側分別設置有踏板,所述后輪設置于所述后殼內(nèi)且與所述后殼可轉(zhuǎn)動地連接,所述前輪和/或所述后輪設置有輪轂電機。
[0005]優(yōu)選的,所述后殼與所述前梁之間設置有折疊裝置,所述后殼與所述前梁通過該折疊裝置可進行折疊。
[0006]優(yōu)選的,所述折疊裝置包括所述后殼的前端兩側向上延伸設置的下偏心凸臺、兩所述下偏心凸臺之間設置的鎖舌和所述前梁的后端中部向下延伸設置的上偏心凸臺;所述鎖舌通過彈簧與所述后殼的前端連接,所述上偏心凸臺開設有鎖孔,所述上偏心凸臺位于兩所述下偏心凸臺之間,且所述鎖舌在所述彈簧的彈性力作用下插入所述鎖孔內(nèi),所述鎖舌連接有用于控制鎖舌沿著所述鎖孔移動的凸輪手柄。
[0007]優(yōu)選的,所述鎖舌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凸輪手柄包括轉(zhuǎn)軸段和位于所述轉(zhuǎn)軸段的中部的曲軸段,所述轉(zhuǎn)軸段與所述上偏心凸臺和所述下偏心凸臺轉(zhuǎn)動連接,所述曲軸段與所述連接孔連接。
[0008]優(yōu)選的,所述車頭開設有用于容置所述后殼的通槽。
[0009]優(yōu)選的,所述把手組件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左把手與所述車頭上部的左側轉(zhuǎn)動連接,所述右把手與所述車頭上部的右側轉(zhuǎn)動連接。
[0010]優(yōu)選的,所述前輪的尺寸為16英寸,所述后輪的尺寸為12?14英寸。
[0011]優(yōu)選的,所述折疊裝置包括中心軸,所述后殼通過該中心軸進行旋轉(zhuǎn)折疊;所述中心軸至所述前輪的中心點的距離與所述中心軸至所述后輪中心點的距離的比值為1/1.7 ;所述中心軸至地面水平線的距離與所述中心軸至所述把手組件的距離的比值為1/2。
[0012]優(yōu)選的,電動車還包括控制器,所述后殼的內(nèi)側設置有兩個分別靠近所述踏板前端和后端的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輪轂電機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0013]優(yōu)選的,所述踏板與所述后殼外側的底緣鉸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騎行時,雙腳分別踩踏在后殼的兩外側設置的踏板上,手握把手組件,前輪和后輪可分別或者單獨通過輪轂電機驅(qū)動轉(zhuǎn)動。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雙腳分別踏在后殼的兩外側分別設置的踏板上,能夠通過人身體的左右側傾進一步來保持車的平衡,保證了車的操控性,且通過手握把手組件,可以對行走的方向進行控制,保證了車子行走的安全可靠性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7]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9]圖5為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包括:
[0022]10—車架11 一車頭12—把手組件
[0023]13 一前叉14 一后殼15—前梁
[0024]20一前輪30—后輪31—輪穀電機
[0025]40—踏板50—壓力傳感器60—鎖舌
[0026]70—彈簧80—凸輪手柄81 —轉(zhuǎn)軸段
[0027]82 —曲軸段111一通槽121—左把手
[0028]122—右把手141 一下偏心凸臺151—上偏心凸臺
[0029]311—輸出軸1511—鎖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 ]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chǎn)品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2]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動車,包括車架10、車頭11、前輪20和后輪30,車架10包括前梁15和后殼14,車頭11包括設置于車頭11上部的把手組件12和車頭11下部的前叉13,前輪20可轉(zhuǎn)動地與前叉13連接,前梁15的兩端分別與車頭11和后殼14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后殼14的兩外側分別設置有踏板40,后輪30設置于后殼14內(nèi)且與后殼14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前輪20和/或后輪30設置有輪轂電機。具體的,前梁15與后殼14連接處可通過轉(zhuǎn)軸連接,以使得整個車頭11可以實現(xiàn)左右轉(zhuǎn)動控制行走的方向,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是輪轂電機31設置于后輪30的中部,輪轂電機31的中部設置有輸出軸311,后輪30設置于后殼14內(nèi)且通過該輸出軸311與后殼14可轉(zhuǎn)動地連接。
[0033]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騎行時,雙腳分別踩踏在后殼14的兩外側設置的踏板40上,手握把手組件12,后輪30在輪轂電機31的作用下轉(zhuǎn)動,并帶動前輪20轉(zhuǎn)動。
[0034]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雙腳分別踏在后殼14的兩外側分別設置的踏板40上,能夠通過人身體的左右側傾進一步來保持車的平衡,保證了車子的操控性。
[0035]另一實施方式是在前輪20的中部設置有輪轂電機(未圖示),這樣即實現(xiàn)了前輪20轉(zhuǎn)動帶動后輪30轉(zhuǎn)動。
[0036]當然,還有一種實施例是前輪20的中部設置輪轂電機(未圖示),同時后輪30的中部設置輪轂電機31,這樣可以實現(xiàn)前輪20和后輪30同時轉(zhuǎn)動,帶動車子行走。
[0037]本實施例中,后殼14與前梁15之間設置有折疊裝置,后殼14與前梁15通過該折疊裝置可進行折疊。本實施例的后殼14還可以朝向車頭11方向折疊,折疊后方便攜帶和收存。
[0038]具體的,折疊裝置包括中心軸,后殼14通過該中心軸進行旋轉(zhuǎn)折疊,即該中心軸穿設于后殼14和前梁15使得后殼14和前梁均可繞該中心軸轉(zhuǎn)動,該中心軸未在圖中標示;中心軸至前輪20的中心點的距離與中心軸至后輪30中心點的距離的比值為1/1.7 ;中心軸至地面水平線的距離與中心軸至把手組件12的距離的比值為1/2。該結構比例的電動車更符合人的騎行使用,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實用性強。
[0039]更具體的,參見圖3和圖5,后殼14的前端兩側向上延伸設置有下偏心凸臺141,兩下偏心凸臺141之間設置有鎖舌60,該鎖舌60通過與一彈簧70與后殼14的前端連接;前梁15的后端中部向下延伸設置有上偏心凸臺151,上偏心凸臺151開設有鎖孔1511,上偏心凸臺151位于兩下偏心凸臺141之間,且鎖舌60在彈簧70的彈性力作用下插入鎖孔1511內(nèi),鎖舌60連接有用于控制鎖舌60沿著鎖孔1511移動的凸輪手柄80。其中,鎖舌60在彈簧70的作用力下始終插入鎖孔1511內(nèi),鎖孔1511開設在上偏心凸臺151,而彈簧70與后殼14的前端連,即通過鎖舌60插入鎖孔1511內(nèi)可以使得前梁15的后端與后殼14的前端連接,即前梁15與后殼14連接,形成完整的車架10。折疊時,轉(zhuǎn)動凸輪手柄80,凸輪手柄80帶動鎖舌60壓縮彈簧70,并脫出鎖孔1511,此時,向上彎折后殼14,在下偏心凸輪和上偏心凸輪的配合下實現(xiàn)轉(zhuǎn)動,將后殼14彎折折疊至靠近車頭11的位置,折疊后的車體積變小,方便攜帶和收存。
[0040]更具體地,再參見圖3和圖5并結合圖2和圖4,鎖舌60開設有連接孔,凸輪手柄80包括轉(zhuǎn)軸段81和位于轉(zhuǎn)軸段81的中部的曲軸段82,轉(zhuǎn)軸段81與上偏心凸臺151和下偏心凸臺141轉(zhuǎn)動連接,曲軸段82與連接孔連接。轉(zhuǎn)軸段81可以實現(xiàn)整個凸輪手柄80的轉(zhuǎn)動,轉(zhuǎn)軸由手柄控制轉(zhuǎn)動,該手柄可以與轉(zhuǎn)軸段81 —體成型,也可以外接;而曲軸段82則穿過鎖舌60開設的連接孔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