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 發(fā)明涉及安全服,尤其涉及一種為了提高安全服的安全性及活動性的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地,安全服在內織物和外織物之間裝入浮力材料,從而作為使穿用者浮在水 上的浮力裝備而使用,或者在內織物和外織物之間裝入吸震材料,從而在地上運動或步行 中,從而作為保護穿用者身體不受外部沖擊的吸震裝備而使用。特別是,作為浮力裝備使用 的安全服(例如,救生衣)在水上運動、釣魚、海上游覽時,為了安全必須穿用。圖1是表示現有的救生衣的一個示例的透視圖。參照圖1,現有技術中的救生衣10具有使人可穿用的馬甲形狀,并在內織物20和 外織物30之間填入可浮在水上的浮力材料40。在此,浮力材料40通常由具有預定厚度的 泡沫樹脂制成,例如聚乙烯泡沫等。為了容易制作,救生衣10具有預定的板塊形狀,并且通 過縫制救生衣10的內織物20和外織物30而包含在救生衣10的內部。但是,現有技術中的救生衣10以聚乙烯泡沫一樣的泡沫樹脂作為浮力材料而使 用,因此內織物20和外織物30由防水材料制作,但使用者長時間滯留在水中,水被吸收在 泡沫樹脂中從而降低浮力功能,因此具有產生使用者的安全危險的缺點。并且,現有技術中的救生衣10是以聚乙烯泡沫一樣的泡沫樹脂作為浮力材料而 具備板塊形狀,因此不容易貼緊使用者的身體并會降低柔軟性,從而降低穿用舒適感,具有 對使用者的活動帶來不便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提高所需要的安全性及活動性的安全服。所述目的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安全服而實現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安全服,其特征在 于,包括織物結構體,其具有相互結合的內織物和外織物;以及,多個氣體內藏艙,其包含 于所述內織物和外織物之間形成的多個間隔空間中,并在其內部密封有氣體。在此,所述氣體內藏艙是為了形成密封的內部空間,因此用合成樹脂材料制作而 成,并在所述內部空間內可密封氣體。所述氣體內藏艙,以所述合成樹脂材料通過吹塑成形或者注射成形而具備所述內 部空間的形狀之后,在所述內部空間注入氣體并密封而制成。所述合成樹脂材料可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ene Vinyl Acetate) 0為了形成所述多個間隔空間,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在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 在靠近所述氣體內藏艙的點上相互結合。所述多個間隔空間形成在于中央區(qū)域相互結合的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之間, 其中,每個中央區(qū)域由4個相鄰的氣體內藏艙形成。所述氣體內藏艙可具有八角形的截面形狀。所述氣體內藏艙具有8個側壁,其中, 4個側壁具有短的橫向長度,而其他4個側壁具有長的橫向長度,所述具有短的橫向長度的4個側壁組成所述氣體內藏艙的角。所述安全服,還包括多個通孔,其在相互鄰近的4個所述氣體內藏艙所形成的中 央區(qū)域中貫通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所述安全服,包括以所述氣體內藏艙作為浮力材料的救生衣。本發(fā)明,以在內部密封氣體的氣體內藏艙作為浮力材料而使用,因此,即使穿用者 長時間滯留在水中,水根本無法滲透,從而提高安全服的安全性。并且,本發(fā)明以在內部密封氣體的氣體內藏艙作為吸震材料而使用,因此,對外部 沖擊的吸收性能優(yōu)于沒有氣體內藏在通常的吸震材料,從而更安全地保護穿用者的身體。并且,本發(fā)明向內織物和外織物提供具有點(Point)圖案的結合結構,所述內織 物和外織物形成包含于多個氣體內藏艙的多個間隔空間,從而包含在間隔空間中的氣體內 藏艙可以在預定的范圍中移動。因此可以增加救身衣的柔軟性,提高穿用舒適感并增加使 用者的活動自由度。
圖1是表示現有技術中的救生衣的一個示例的透視圖;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救生衣的概括圖;圖3是圖2的氣體內藏艙的透視圖;圖4是圖3的氣體內藏艙的剖面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氣體內藏艙的其他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是將圖2的救生衣的一部分進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7是沿圖6的VII-VII線的救生衣的示意性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6的VIII-VIII線的救生衣的示意性的剖視圖;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救生衣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視圖。圖10是沿圖9的X-X線的救生衣的示意性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 了充分理解本發(fā)明和本發(fā)明操作上的優(yōu)點以及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而實現的目 的,下面參照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附圖以及附圖的記載內容進行描述。參照以下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而詳細說明本發(fā)明。但在本發(fā)明的說 明中,為了突出本發(fā)明的要點從而省略對已公知的功能或者構成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安全服,其形態(tài)在于,可適用馬甲、夾克、褲子、保護帶等的形態(tài)。其用途 在于,用作使在水上穿用的人浮在水上的浮力裝備;在地上運動或者步行中,用作保護穿用 者不受外部沖擊的吸震裝備等。即,在本說明書中,“救生安全服”是為了保障人的安全,其 具有在人體上可穿用的衣服等形態(tài)的多種類型的保護裝備而使用。但在以下的描述中,僅 限定于以下安全服作為為了事先預防在水上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而使用的浮力裝備,使穿用 的人浮在水上的救生衣。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救生衣的概括圖,圖3是圖2的氣體內藏艙的 透視圖,圖4是圖3的氣體內藏艙的截面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氣體內藏艙的另一個實施 例的透視圖。
并且,圖6是對圖2的救生衣的一部分進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7是沿圖6 的VII-VII線的救生衣的示意性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6的VIII-VIII線救生衣的概括性 的剖視圖。參照圖 2至圖8,根據本發(fā)明的救生衣100,其包括多個氣體內藏艙130,在其內 部可密封氣體;織物結構體110,其具有相互結合的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從而形成多個 氣體內藏艙130所需的多個間隔空間S。參照圖3及圖4,氣體內藏艙130具備密封的內部空間,為了產生預定的浮力而在 其內部空間密封氣體。在氣體內藏艙130內密封的氣體的例子包括空氣(air)、氮(N2)及 類似氣體。如圖3及圖4所示,氣體內藏艙130在整體上具有八角形截面的八角柱形狀。這 樣八角形結構的氣體內藏艙130形成8個側壁131、133,其中,4個側壁具有短的橫向長度 L1,而其他4個側壁133具有長的橫向長度L2。由短的橫向長度L1的4個側壁131組成氣 體內藏艙130的4個角。因此,如圖6所示,多個氣體內藏艙130相互具有短的間距,但是, 根據相互鄰近的4個氣體內藏艙130而形成的中央區(qū)域C具有充分的空間,使內織物111 和外織物112容易地以點狀結合從而提供結合區(qū)域。但是,氣體內藏艙130的形狀不限于 本實施例,如圖6所示,其可具備扁平的橢圓形、矩形、六角形等形狀。并且,氣體內藏艙130 的大小根據使用的救生衣100的設計可以改變。但是,氣體內藏艙130的大小越小,救生衣 100的穿用舒適感就越好。另外,優(yōu)選地,在附圖沒有示出,氣體內藏艙130的角被處理為圓 形。氣體內藏艙130由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ene Vinyl Acetate)、聚乙烯(Poly Ethylene)、聚乙二醇對苯二甲酸酯(Poly Ethylene Ter 印 hthalate)、聚氧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等熱塑性的合成樹脂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材料組成。特別是,救生衣100 作為由人穿用的衣服,優(yōu)選地,氣體內藏艙130由具有極好的柔軟性(柔和)、吸震性、保溫 性并且價格廉價的乙烯_醋酸乙烯酯材料組成。通過將熱塑性合成樹脂材料經過吹塑成形 (Blow Molding)、注射成形(Injection Molding)或類似工藝形成為具有封閉的內部空間 的特定形狀,將氣體注入到內部空間中,并封閉該內部空間,從而制成氣體內藏艙130。此 時,優(yōu)選地,考慮到氣體內藏艙130的形狀具有密封的內部空間,與其使用注射成形,不如 使用吹入空氣而成形的吹塑成形進行制作。如此,因為氣體內藏艙130由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并在內部密封氣體,所以在救生 衣100中起到優(yōu)秀的浮力材料作用的同時,與現有技術的救生衣中使用作為浮力材料的例 如聚乙烯泡沫一樣的泡沫樹脂不同,由于水根本無法滲透,所以即使長時間在水中,浮力功 能也不會降低,從而提高救生衣100的安全性。并且,氣體內藏艙130具有在相同的體積下 比現有的泡沫樹脂產生更大的浮力的優(yōu)點。參照圖2及圖6至圖8,織物結構體110包括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從而在整體 上具有使人可穿用的馬甲形狀。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由天然纖維或者合成纖維組成,優(yōu) 選地,考慮到在水上使用的救生衣100,由具有防水功能的纖維組成。多個氣體內藏艙130 相互間隔地設置于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相互結合從而 形成包含所述多個氣體內藏艙130的多個間隔空間S。即,多個氣體內藏艙130包含在形成 在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相應的間隔空間S中。這是使在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設置 的多個氣體內藏艙130不脫離指定的位置,從而使得多個氣體內藏艙130在救生 衣100上得以均勻分布。在此,包含多個氣體內藏艙的多個間隔空間S形成在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 間,所述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在中央區(qū)域C處相互結合,所述中央區(qū)域C由4個氣體內 藏艙130限定。即,使多個間隔空間S形成在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從而每個氣體 內藏艙130在其4個角鄰接的4個地點相互結合。此時,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通過縫 紉的方式相互結合,具體地,通過結合線115多次縫接中央區(qū)域C的一個點,使得內織物111 和外織物112相互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所述中央區(qū)域C由4個相鄰的氣體內藏艙130所形 成。如此,在本實施例的救生衣100中,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相互結合而形成包含 多個氣體內藏艙130的多個間隔空間S,從而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在橫向及縱向方向上 在靠近氣體內藏艙130的點處間間歇地相互結合。即,具有點狀的結合結構被應用于內織 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形成多個間隔空間S的結合上。因此,由于包含在間隔空間S中 的氣體內藏艙130能夠在預定的范圍內進行移動,所以由于所增加的柔軟性根據本實施例 的救生衣100能夠提高穿用舒適感并增加穿用者的活動自由度。此時,如前所述,由于氣體 內藏艙130具有八角形的截面形狀,因此可以將由4個相鄰氣體內藏艙130所形成的中央 區(qū)域C設定為具有充足的空間,而同時減少多個氣體內藏艙130之間的距離,從而提供能夠 容易地在點狀地結合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的結合區(qū)域。但是,與本實施例不同,在內織 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形成多個間隔空間S的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包括線狀(例如,例如 圍繞氣體內藏艙130的橫向和縱向結合線)的結合結構連續(xù)完成。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形成多個間隔空間S的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 間的結合通過縫接方式實現,但是它可以通過熔接、焊接、使用例如金屬圈的單獨的結合工 具(未示出)的方法或類似方法來實現。并且,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一個間隔空間S內包含 一個氣體內藏艙130,但在一個間隔空間S中可以包含二個或多個氣體內藏艙130.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救生衣100,在內部密封氣體的氣體內藏艙130作為 浮力材料而使用,因此,有極好的浮力性能的同時,即使穿用者長時間滯留在水中,水根本 無法滲透進氣體內藏艙130中,從而提高救生衣100的安全性。并且,根據本實施例的救生衣100利用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上具有點狀的結 合結構,所述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形成包含多個氣體內藏艙130的多個間隔空間S,從 而包含在間隔空間S中的氣體內藏艙130可以在預定的范圍內移動,因此增加柔軟性,從而 提高穿用舒適感并增加使用者的活動自由度。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救生衣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截面圖,圖10是 沿圖9的X-X線的救生衣的示意性的剖視圖。以下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救生衣與所 述實施例的相似點為重心而說明。參照圖9及圖10,根據本實施例的救生衣200,其包括多個氣體內藏艙130,在其 內部密封氣體;織物結構體110,其具有相互結合的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從而形成包含 多個的氣體內藏艙130的多個間隔空間S ;多個通孔217,其在由相互鄰近的4個氣體內藏 艙130形成的中央區(qū)域C中貫通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換句話說,根據本實施例的救生衣200與前面所述實施例中的救生衣100基本上相同,除了以下特征,即織物結構體110具有多個通孔217,每個通孔217在由相互鄰近的4 個氣體內藏艙130所形成的中央區(qū)域C中貫通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因此,對與所述實 施例實質上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使用了相同的標號,而對它們的詳細描述也進行了省略。如此,根據本實施例的救生衣200除了上述實施例中的配置外還包括由相互鄰近 的4個氣體內藏艙130所形成的中央區(qū)域C中貫通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的多個通孔 217。因此,具有所述實施例的所有優(yōu)點同時,本實施例還能夠提高穿衣者的穿著舒適感并 減少不快感,這是由于當穿衣者從水中出來時水通過多個通孔217 從救生衣200迅速地排 出,并且其通氣性較好,救生衣200在風中快速變干。另外,與前面所述實施例相似,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形成包含多個氣體內藏艙130 的多個間隔空間S,本實施采用了以下方法,即在由4個相鄰的氣體內藏艙130所形成的中 央區(qū)域C處將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縫接到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之間的結合上。但 是,考慮到通孔217形成在由4個相鄰的氣體內藏艙130所形成的中央區(qū)域C中,優(yōu)選地, 繞著通孔217縫制結合線215,從而使得內織物111和外織物112能夠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以上,本發(fā)明的安全服以水上使用的救生衣作為其實施例而進行說明。但是,如以 上所示,本發(fā)明的安全服可以以夾克、褲子、保護帶等多種形式使用,同時,其用途不限于使 在水上穿用的人浮在水上的浮力裝備,也可適用于在地上運動或者步行中,保護穿用者身 體不受外部沖擊的吸震裝備等用途。當本發(fā)明的安全服作為吸震裝備的用途而使用時,氣體內藏艙不是浮力材料而是 作為吸震材料而使用。由于氣體內藏艙作為在內部密封氣體的結構,所以對外部的沖擊比 氣體沒有內藏的現有技術中的吸震材的吸收性能更好,從而更安全地保護穿用者的身體。本發(fā)明不限于所述的實施例,在不超過本發(fā)明的思想以及范圍內可進行多樣的修 正以及變形,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而言是明顯的。因此,所有這些修改例或者 變形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請求書的范圍。本發(fā)明可適用于包括救生衣的安全服的技術領域。
權利要求
1.一種安全服,包括織物結構體,其具有相互結合的內織物和外織物;以及多個氣體內藏艙,其包含在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之間所形成的多個間隔空間中, 并在其內部密封氣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內藏艙由合成樹脂材料制成,其中形成密封的內部空間,在所述內部空間內 密封氣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內藏艙通過以下步驟制成通過吹塑成形或注射成形將所述合成樹脂材料形 成具有所述內部空間的形狀,將氣體注入所述內部空間,然后密封所述內部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樹脂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ene Vinyl Acetate) 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在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在靠近所述氣體內藏艙的點上相 互結合,從而形成所述多個間隔空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間隔空間形成在于中央區(qū)域相互結合的所述內織物和所述外織物之間,其 中,每個中央區(qū)域由4個相鄰的氣體內藏艙所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內藏艙具有八角形截面的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氣體內藏艙具有8個側壁,其中,4個側壁具有短的橫向長度,而其他4個側壁 具有長的橫向長度,所述具有短的橫向長度的4個側壁組成所述氣體內藏艙的角。
9.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通孔,其在相互鄰近的4個所述氣體內藏艙所形成的中央區(qū)域中貫通所述內織物 和所述外織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服包括以所述氣體內藏艙作為浮力材料的救生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安全服包括織物結構體,其具有相互結合的內織物和外織物;以及多個氣體內藏艙,其包含于內織物和外織物之間形成的多個間隔空間中,并在其內部密封氣體。根據本發(fā)明,可提高安全服的安全性及活動自由度。
文檔編號B63C9/087GK102105351SQ200980129143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趙賢哲 申請人:趙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