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上救援防護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 生衣。
背景技術:
在水災或其他水上事故現(xiàn)場,參加抗洪搶險、救助落水及被水圍困的受災人員是 消防部隊搶險救援的重要任務之一。救生衣是消防部隊實施水上救援任務時的必備裝備, 但現(xiàn)有的救生衣存在很多的問題,由于救生衣問題而導致的救人失敗或救援人員傷亡的案 例時有發(fā)生。總結下來,目前救生衣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現(xiàn)有救生衣的設計理念和要求無法滿足水上救援工作的需要。現(xiàn)有救生衣 的設計主要從安全性的角度出發(fā),浮力大多集中于胸前,其目的是最大程度上保證落水者 的生命安全。如專利公開號為CN101607587A名稱為《一種救生衣》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 一種設計合理、重量輕且在人落水時能自動翻轉身體而保持臉部向上的一種救生衣。又如, 專利號為CN93214217. 6名稱為《超強浮力救生衣》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使落水 者保持上半身45度角傾斜浮出水面的救生衣。類似的設計還有很多,但這樣的救生衣并不 適合救援人員在水中救助他人或作業(yè)使用,消防救援人員穿著現(xiàn)有救生衣在水中轉動頭和 胳膊、翻轉、游動等動作不夠靈活,影響了救援工作的開展。第二,救生衣浮力不能滿足水上救援的需要?,F(xiàn)有的救生衣浮力通常較小,普通船 用工作救生衣浮力僅有73. 5N,而消防救援人員在下水救人時,要穿著救援服、救援靴并佩 戴頭盔,因此在救援人員穿著救生衣在水中救人時,尤其是當體力不支時,往往會出現(xiàn)浮力 不夠的情況,這對于救援人員是十分危險。更重要的是,救援人員在水中救人時,經(jīng)常要抱 住遇難者游動或被慌亂的落水者緊緊抓住,現(xiàn)有救生衣所提供的浮力根本無法承載兩個人 的重量,曾發(fā)生過救援人員和被救人員同時遇難的慘劇。而目前市場還未見能承受兩個成 年人重量的救生衣。中國航空工業(yè)標準HB6652-52《民用航空器救生衣最低性能要求》中 規(guī)定,成人使用的救生衣浮力不應小于155N,這種救生衣浮力較大,但其穿著者在水中浮態(tài) 為面部朝上且所水中受到的阻力較大,并不適合水上救援人員作業(yè)使用。第三,現(xiàn)有救生衣繩帶結構不合理、易脫離。現(xiàn)有救生衣穿脫速度較慢、且穿著的 舒適性較差,更重要的是現(xiàn)有救生衣在水中十分容易與人的身體脫離,襠帶設計的也不夠 人性化,且容易松動。并且有些救生衣外部表面各種帶子、搭扣過多,在救援中十分容易被 救援工具或水下物體鉤住,給救援人員安全造成威脅。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救生衣的缺陷,提供一種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 衣。救援人員單人使用時,救生衣的浮力大小適中,浮態(tài)適合于游泳、作業(yè)等活動,且穿著性 能良好;救援人員穿著救生衣救人或遇到激流、漩渦等緊急情況時,救生衣能提供承載不小 于兩個成年男性重量的浮力,使救援人員穿著救生衣后可以安全可靠的實施救援任務,并且繩帶結構簡單,與身體連接可靠,在水中不易竄動或脫離身體。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體10、充氣氣囊11、充氣 式救生器12和固有浮力材料50組成,其中救生衣體10為開襟式背心結構,開襟處設有拉 鏈23,開襟處的下端設有插扣20 ;救生衣體10領部設有口袋29,口袋29呈倒U型結構,充 氣氣囊11位于該口袋29內(nèi),且其一側與口袋29內(nèi)壁相連;救生衣體10的內(nèi)部設有固有浮 力材料50,固有浮力50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救生衣體10的胸部以下;當充氣 氣囊11未充氣時,穿著者在水中呈直立狀態(tài),當充氣氣囊11充氣后,救生衣總的浮力至少 能承載兩個成年男性的重量,可以使穿著者口鼻露出水面120mm以上;救生衣體10背部設 有長條形的袋子30,袋子30內(nèi)放置充氣式救生器12 ;救生衣體10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 均設有調(diào)節(jié)帶,調(diào)節(jié)帶端部設有第一魔術貼31,相應的,救生衣體10上設有第二魔術貼32, 使用時,第一魔術貼31可貼合于第二魔術貼32上。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充氣氣囊11采用手動式的充氣氣囊。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救生衣體10領部附近設有示位燈25和哨笛2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救生衣體10兩側均設有襠帶,襠帶一端固定于救生衣體10內(nèi) 表面,另一端裝有插扣公頭40,救生衣體10前襟內(nèi)表面設有相應的插扣母頭41,使用時,襠 帶從人體大腿內(nèi)側穿過,分別將同側的插扣公頭40與插扣母頭41相連即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救生衣體10的肩部、背部、充氣氣囊11及充氣式求生器12上 均設有反光膜。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充氣式救生器12采用充氣式救生圈或腋下救生氣囊等中任 一種,其浮力至少能承載一位成年男性的重量。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固有浮力材料50為救生衣穿著人員提供最基本浮力,救生衣 前后固有浮力材料厚度相當,使穿著者在水中接近呈直立的姿勢,視野開闊,活動較方便。 且浮力大小適中能保證游泳等活動最為省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位于領部的充氣氣囊11在通常狀態(tài)下處于未充氣狀態(tài),隱藏 于領部倒U形的口袋29中,且與救生衣可靠連接,當救援人員救人或遇到激流、漩渦救生衣 固有浮力材料50提供的浮力不夠時,可用手動為充氣氣囊11充氣,以增加救生衣的整體浮 力,以保證安全。本實用新型中,充氣氣囊11與救生衣體可靠連接,在使用時不能發(fā)生分離。充氣 式救生器12使用時可以與救生衣體分離。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位于背部的長條形袋子30中的充氣式救生器12可以與救生 衣體10分離,當救援人員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對其充氣進行自救,當遇到被水圍困人員 或有意識的落水人員時,可以拋給被救人員,拯救生命。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位于側邊的調(diào)節(jié)帶向前拉動即為收緊,操作人性化,可適應不 同體型的人員,且調(diào)節(jié)帶的端部可設有魔術貼,收緊后可將其粘到救生上,以防止調(diào)節(jié)帶松動。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襠帶靠近救生衣體的側邊,使用時襠帶從人體大腿內(nèi)側穿過, 穿著舒適,能有效防止救生衣在水中相對身體滑動或脫離。本實用新型中,救生衣體的肩部及充氣氣囊上設有反光膜,以便于救援人員在夜 間執(zhí)行救援任務時易于被發(fā)現(xiàn)。[0020]本實用新型中,救生衣體的胸部附近設有示位燈及哨笛,其目的是救援人員在緊 急情況下起到溝通、聯(lián)系、求救等作用。本實用新型具有全新的設計理念,結構合理,穿戴簡單,連接可靠,通常情況下能 提供較為適中的浮力以保證救援人員水中游泳、作業(yè)的靈活性,緊急情況時又可以增大浮 力以保證救援人員的安全,具備較強的自救功能和他救功能,十分適合水域救援人員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 地了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充氣氣囊充氣后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的A-A剖視圖。圖中標號10為救生衣體,11為充氣氣囊,12為充氣式救生器,19為第一調(diào)節(jié)帶, 20為插扣,21為襠帶,22為第二調(diào)節(jié)帶,23為拉鏈,24為第一反光膜,25為示位燈,26為哨 笛,29為口袋,31為第一魔術貼,32為第二魔術貼,33為第二反光膜,40為插扣公頭,41為 插扣母頭,50為浮力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體10、固有浮力材料50、手動充氣 氣囊11和充氣式救生器12。救生衣體10為開襟式背心結構,救生衣體10內(nèi)部裝有固有浮 力材料50,開襟處設有拉鏈23,充氣氣囊11采用手動式充氣氣囊,充氣氣囊11以一定的方 式折疊放置于救生衣體領部的倒U形的口袋29中,并與救生衣體10以一定方式連接,充氣 式救生器12放置于救生衣體10后面的長條形的袋子30中。救生衣體10開襟處的下端設 有一組插扣20,第二調(diào)節(jié)帶22、第一調(diào)節(jié)帶19分別位于救生衣體10的胸部和腰部,第二調(diào) 節(jié)帶22、第一調(diào)節(jié)帶19的端部均設有第一魔術貼31,相應的,救生衣體10上上設有第二魔 術貼32,當?shù)谝徽{(diào)節(jié)帶19和第二調(diào)節(jié)帶22向前拉動即收緊,調(diào)節(jié)完成后可將第一魔術貼 31與第二魔術貼32粘合在一起。救生衣體10領部附近設有示位燈25和哨笛26,在救生 衣體10側面位置設有兩組襠帶21,襠帶21 —端固定于救生衣體10側后內(nèi)部,另一端裝有 插扣公頭40,救生衣體10前襟側邊設有的連接襠帶21用的插扣母頭41,救生衣體10的肩 部和背部附近分別設有第一反光膜24,手動充氣氣囊11上設有第二反光膜33。在本實施例中,救生衣體10內(nèi)部裝有的固有浮力材料50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 要集中在救生衣體10的胸部以下,為救援人員提供最適合游泳、作業(yè)的浮力大小和浮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手動式充氣氣囊11和手動式充氣救生器12通常情況下是處 于未充氣狀態(tài)的,通過到U形的口袋29和長條形的袋子30而隱藏于救生衣體10中。當救 援人員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較大的浮力來保證安全時可迅速為手動式充氣氣囊11充氣,充氣后手動充氣氣囊U從倒U形的口袋29中彈出從而得到較大浮力。在本實施例中,充氣氣囊11與救生衣體10可靠連接,在使用時不能發(fā)生分離。但 當充氣氣囊11發(fā)生破損或故障時,可將其與救生衣體10分離進行更換,而不對救生衣體10 造成損傷。在本實施例中,充氣式救生器12使用時可以與救生衣體10分離當救援人員需要 解救被水圍困及有較為理智的落水人員時,可以給拿出充氣式救生器12進行充氣實施救 助工作。在本實施例中,當救援人員使用所述的救生衣時,救生衣體10開襟除的下端的一 組插扣20應連接好,以保證拉鏈23端部不會因受力過大而崩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位于側邊的第二調(diào)節(jié)帶22、第一調(diào)節(jié)帶19向前拉動即為收 緊,操作人性化,可適應不同體型的人員,調(diào)節(jié)完成后可以將側面第二調(diào)節(jié)帶22、第一調(diào)節(jié) 帶19上的第一魔術貼31與救生衣體10上的第二魔術貼32粘在一起,以防止第二調(diào)節(jié)帶 22、第一調(diào)節(jié)帶19松動。在本實施例中,兩根襠帶21使用時,從大腿內(nèi)側穿過,分別將同側的插扣公頭40 與插扣母頭41相連,以保證救生衣在水中不發(fā)生竄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反光膜24、第二反光膜33,示位燈25及哨笛26,可在緊急情況 下起到溝通、聯(lián)系、求救等作用。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 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體(10)、充氣氣囊(11)、充氣式救生器 (12)和固有浮力材料(50)組成,其特征在于救生衣體(10)為開襟式背心結構,開襟處設有 拉鏈(23),開襟處的下端設有插扣(20);救生衣體(10)領部設有口袋(29),口袋(29)呈 倒U型結構,充氣氣囊(11)位于該口袋(29)內(nèi),且其一側與口袋(29)內(nèi)壁相連;救生衣體 (10)的內(nèi)部設有固有浮力材料(50),固有浮力材料(50)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 救生衣體(10)的胸部以下;救生衣體(10)背部設有長條形的袋子(30),袋子(30)內(nèi)放置 充氣式救生器(12);救生衣體(10)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設有調(diào)節(jié)帶,調(diào)節(jié)帶端部設有 第一魔術貼(31),相應的,救生衣體(10)上設有第二魔術貼(32),使用時,第一魔術貼(31) 可貼合于第二魔術貼(32)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氣囊(11)采 用手動式的充氣氣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體(10)領 部附近設有示位燈(25)和哨笛(26)。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體(10)兩 側均設有襠帶,襠帶一端固定于救生衣體(10)內(nèi)表面,另一端裝有插扣公頭(40),救生衣 體(10)前襟內(nèi)表面設有相應的插扣母頭(41),使用時,襠帶從人體大腿內(nèi)側穿過,分別將 同側的插扣公頭(40)與插扣母頭(41)相連即可。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體(10)的 肩部、背部、充氣氣囊(U)及充氣式求生器(12)上均設有反光膜。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式救生器 (12)采用充氣式救生圈或腋下救生氣囊中任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防員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體、充氣氣囊、充氣式救生器和固有浮力材料組成,救生衣體為開襟式背心結構,開襟處設有拉鏈,救生衣體領部設有口袋,充氣氣囊位于該口袋內(nèi),且其一側與口袋內(nèi)壁相連;救生衣體背部設有長條形的袋子,袋子內(nèi)放置充氣式救生器;救生衣體的內(nèi)部設有固有浮力材料,救生衣體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設有調(diào)節(jié)帶,調(diào)節(jié)帶端部設有第一魔術貼,相應的,救生衣體上設有第二魔術貼。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穿戴簡單,連接可靠,通常情況下能提供較為適中的浮力以保證救援人員水中游泳、作業(yè)的靈活性,緊急情況時又可增大浮力以保證救援人員的安全,具備較強的自救功能和他救功能,適合水域救援人員使用。
文檔編號B63C9/125GK201784800SQ201020223080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0日
發(fā)明者傅建橋, 張磊, 曹偉, 薛林, 趙軼惠 申請人: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