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特別是在船臺或船塢的龍門吊機的起吊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時,即尾樓甲板總段由于分段超重無法與上建甲板總段總組為同一個分段時,此搭載工藝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機裝與船體、舾裝和涂裝之間生產周期的矛盾。
背景技術:
隨著船舶大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確定船舶搭載工藝時,需要考慮上建整體吊裝的重量與船臺或船塢龍門吊機的起吊能力之間的矛盾。對于大多數(shù)船舶而言,尾樓甲板這一層涉及到主機進艙的分段均需在主機進艙后,將主甲板上預留的主機進艙嵌補分段搭載、裝配后,再將其上的尾樓甲板分段搭載結束,最后煙筒總段和上建總段整體搭載。如圖I所示,在主甲板上先搭載第一總段,第一總段搭載完成后,需要等主機進艙后,再將主甲板上的片式工藝孔分段吊裝、定位好,然后搭載主甲板上的第二總段、第三總段和第四總段,最后在尾樓甲板上搭載第五、六總段,采用這種僅僅在主甲板上開設單層甲板片式的工藝孔分段的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主機進艙后,方可進行尾樓甲板總段和煙筒總段的裝配、焊接和船體外板的油漆等工作,這樣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船臺周期,降低了施工效率,而且還帶來了較多的多工作之間的交叉作業(yè),增加了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船舶搭載效率,減小施工難度的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 包括以下步驟
A、在船臺或船塢先將船舶機艙區(qū)即主甲板以下的結構搭載完成;
B、在主甲板上搭載第一總段、第二總段、第三總段、第四總段,第一總段、第二總段、第三總段和第四總段搭載后形成的上平面為尾樓甲板,并在第一總段和第二總段的上部搭載第五總段,并依次將第一總段、第二總段、第三總段、第四總段和第五總段進行結構上的裝配、焊接,此時同時進行舾裝的管路、通風工程以及船舶外板油漆通噴工作;
C、在第二總段、第三總段和第四總段上開設臨時工藝孔分段,工藝孔分段涉及到主甲板和尾樓甲板兩層的開孔,開孔的孔型為“V”字型,在工藝孔分段開設時先將結構上的割縫間隙預留好,然后將嵌補分段吊出,將嵌補分段和機艙開口處的坡口統(tǒng)一打磨處理;
D、將臨時的工藝孔分段吊下船舶;
E、吊裝主機,將主機放置在船舶機艙區(qū);
F、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即嵌補分段吊裝上船并合攏至原開孔位置,并進行裝配、 焊接;
G、在所述第三總段和所述第四總段的上部吊裝上建總段,并進行結構上的裝配定位和焊接。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搭載效率,避免了多道工序交叉作業(yè),減小了施工難度,減小了安全隱患。
圖I為傳統(tǒng)船舶搭載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船舶搭載的結構示意圖中標號1_第一總段、2-搭載段、3-第二總段、4-第三總段、5-第五總段、6-上建總段、7-工藝孔分段、8-主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如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一種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的具體實施方式
,包括以下步驟
A、在船臺或船塢先將船舶機艙區(qū)即主甲板以下的結構搭載完成;
B、在主甲板上搭載第一總段I、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第四總段4,第一總段I、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和第四總段4搭載后形成的上平面為尾樓甲板,并在第一總段I和第二總段2的上部搭載第五總段5,并依次將第一總段I、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第四總段4和第五總段5進行結構上的裝配、焊接,此時同時進行舾裝的管路、通風工程以及船舶外板油漆通噴工作;
C、在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和第四總段4上開設臨時工藝孔分段7,工藝孔分段7涉及到主甲板和尾樓甲板兩層的開孔,開孔的孔型為“V”字型,“V”字型的開孔便于嵌補的工藝孔分段能夠方便的吊出和吊上原有的即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和第四總段4上的位置, 在工藝孔分段7開設時先將結構上的割縫間隙預留好,然后將嵌補分段吊出,將嵌補分段和機艙開口處的坡口統(tǒng)一打磨處理;
D、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7吊下船舶;
E、吊裝主機8,將主機8放置在船舶機艙區(qū);
F、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7即嵌補分段吊裝上船并合攏至原開孔位置,并進行裝配、焊接;
G、在所述第三總段3和第四總段4的上部吊裝上建總段6,并進行結構上的裝配定位和焊接。本發(fā)明所述的分段搭載工藝在實施過程中,所有的分段均能在搭載主機前,將很多工作結束,例如分段結構的安裝和焊接、尾樓壁板上的火工、外板上的裝配、焊接、涂裝等工作均可以提前完成,為下水后縮短舾裝的工作量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搭載效率,避免了多道工序交叉作業(yè),減小了施工難度。
權利要求
1 . 一種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船臺或船塢先將船舶機艙區(qū)即主甲板以下的結構搭載完成;B、在主甲板上搭載第一總段(I)、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第四總段(4),所述第一總段(I)、所述第二總段(2)、所述第三總段(3)和所述第四總段(4)搭載后形成的上平面為尾樓甲板,并在第一總段(I)和第二總段(2)的上部搭載第五總段(5),并依次將第一總段(I)、第二總段(2)、第三總段(3)、第四總段(4)和第五總段(5)進行結構上的裝配、焊接,此時同時進行舾裝的管路、通風工程以及船舶外板油漆通噴工作;C、在所述第二總段(2)、所述第三總段(3)和所述第四總段(4)上開設臨時工藝孔分段 (7),所述工藝孔分段(7)涉及到主甲板和尾樓甲板兩層的開孔,所述開孔的孔型為“V”字型,在工藝孔分段(7)開設時先將結構上的割縫間隙預留好,然后將嵌補分段吊出,將嵌補分段和機艙開口處的坡口統(tǒng)一打磨處理;D、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7)吊下船舶;E、吊裝主機(8),將主機(8 )放置在船舶機艙區(qū);F、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7)即嵌補分段吊裝上船并合攏至原開孔位置,并進行裝配、焊接;G、在所述第三總段(3)和所述第四總段(4)的上部吊裝上建總段(6),并進行結構上的裝配定位和焊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船舶的船臺或船塢分段搭載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在船臺或船塢先將船舶機艙區(qū)即主甲板以下的結構搭載完成;B、在主甲板上搭載第一總段、第二總段、第三總段、第四總段、第五總段,依次進行結構上的裝配、焊接,同時進行舾裝的管路、通風工程以及船舶外板油漆通噴工作;C、在第二總段、第三總段和第四總段上開設臨時工藝孔分段,D、將臨時的工藝孔分段吊下船舶;E、吊裝主機;F、將臨時的所述工藝孔分段即嵌補分段吊裝上船并合攏至原開孔位置,并進行裝配、焊接;G、在所述第三總段和所述第四總段的上部吊裝上建總段,并進行結構上的裝配定位和焊接。本發(fā)明具有提高船舶搭載效率,減小施工難度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3C1/00GK102582784SQ20121008984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徐萬德, 蔡貝云 申請人: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