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集裝箱船,包括主船體、機艙、機艙棚、煙囪以及機艙吊物口,所述主船體的頂部設置有可堆放集裝箱的主甲板,所述機艙位于所述主甲板的下方,所述機艙棚、煙囪以及機艙吊物口位于所述機艙的上方,所述機艙棚的底部連接在機艙頂部的所述主甲板上,所述煙囪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均設置在所述機艙棚的頂部且在所述主船體的長度方向上排布。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通過合理地對機艙吊物口進行布置,將機艙吊物口移至機艙棚的頂端,從而使得機艙吊物口不再占用主甲板的面積,因此機艙棚以及機艙吊物口所占據(jù)的主甲板空間減小,提高了機艙棚附近的主甲板上集裝箱的堆放量,增加了集裝箱船的整體裝載量,提高了集裝箱船運營的經(jīng)濟性。
【專利說明】集裝箱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集裝箱船,尤其與集裝箱船的吊物口布置有關。
【背景技術】
[0002]集裝箱船是一種專門用來載運集裝箱的船舶,集裝箱船的主船體的甲板下方會設置有容置主機等機器設備用的機艙,機艙的上方會設置有冒出主船體的機艙棚、煙?以及供各設備部件進出機艙內(nèi)用的機艙吊物口,機艙吊物口的口徑以及設置位置均需滿足一定的要求,否則會直接到影響機艙內(nèi)設備部件的進出。
[0003]現(xiàn)有的集裝箱船上的機艙吊物口的布置可參見圖1中所示,機艙棚3'以及機艙吊物口 5'均直接設置在機艙2'頂部的主甲板11'上,且一般來說機艙吊物口 5'位于機艙棚3'朝向船尾12'的后方,煙囪4'設置在機艙棚3'的頂部。然而,由于機艙棚3'以及機艙吊物口 5'的口徑大小均有一定的要求不可隨意縮小,故而上述的布置方式,機艙棚3'以及機艙吊物口 5'會占據(jù)機艙2'頂部較多的主甲板面積,因此機艙棚3'前端和艙口圍7'之間的主甲板11'上無法堆放40尺的集裝箱901,只能夠堆放一列20尺的集裝箱902,造成了機艙棚3'前端的集裝箱堆放量較小,影響了集裝箱船的整體裝載量。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集裝箱船所存在的機艙棚以及機艙吊物口所占據(jù)的主甲板面積較大,因此機艙棚附近的主甲板上集裝箱的堆放量較小,影響了集裝箱船的整體裝載量的技術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集裝箱船,包括主船體、機艙、機艙棚、煙囪以及機艙吊物口,所述主船體的頂部設置有可堆放集裝箱的主甲板,所述機艙位于所述主甲板的下方,所述機艙棚、煙?以及機艙吊物口位于所述機艙的上方,所述機艙棚的底部連接在機艙頂部的所述主甲板上,所述煙?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均設置在所述機艙棚的頂部且在所述主船體的長度方向上排布。
[0006]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所述主甲板上位于所述機艙棚朝向主船體船頭方向的前方還設置有艙口圍,所述機艙棚與所述艙口圍之間的距離不小于可放置40尺集裝箱的距離。
[0007]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所述煙?設置在機艙棚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主船體船尾的一側,所述機艙吊物口開設在機艙棚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主船體船頭的一側。
[0008]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在所述主船體的寬度方向上,所述煙囪大致位于所述機艙棚的頂部的中間。
[0009]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在所述主船體的寬度方向上,所述機艙吊物口開設在所述機艙棚的頂部中間較偏向主船體左舷的位置。
[0010]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所述機艙棚內(nèi)位于所述煙囪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端與機艙內(nèi)的主機相連的廢氣鍋爐。[0011]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所述煙囪內(nèi)設置有進氣端與所述廢氣鍋爐的出氣端相連的排氣管。
[0012]所述的集裝箱船,其中,所述集裝箱船還包括吊機,所述吊機連接在所述煙?的側面位于所述機艙吊物口上方的位置。
[0013]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通過合理地對機艙吊物口進行布置,將機艙吊物口移至機艙棚的頂端,從而使得機艙吊物口不再占用主甲板的面積,因此機艙棚以及機艙吊物口所占據(jù)的主甲板空間減小,提高了機艙棚附近的主甲板上集裝箱的堆放量,增加了集裝箱船的整體裝載量,提高了集裝箱船運營的經(jīng)濟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集裝箱船設置機艙吊物口部分的主視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設置機艙吊物口部分的主視圖。
[0016]圖3是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設置機艙吊物口部分的俯視圖。
[0017](各圖中箭頭所示為機器零件經(jīng)過機艙吊物口時的移動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結構,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19]請參閱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包括主船體1、機艙2、機艙棚3、煙囪4以及機艙吊物口 5,還可以包括主機6、艙口圍7以及吊機8。
[0020]所述主船體I的頂部設置有可堆放集裝箱901/902的主甲板11,所述主船體I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分別為船頭(圖中未示出)以及船尾12,從船尾12向船頭看過去,位于主船體I的中縱線左側的主船體外沿為左舷,位于主船體I的中縱線右側的主船體外沿為右舷。
[0021]所述機艙2位于所述主甲板11的下方,所述機艙2用于容置主機6等機器設備。
[0022]所述機艙棚3位于所述機艙2的上方,具體來說,所述機艙棚3的底部連接在機艙2頂部的所述主甲板11上。所述機艙棚3內(nèi)位于所述煙囪4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端與機艙2內(nèi)的主機6相連的廢氣鍋爐31。
[0023]所述煙囪4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 5也位于在所述機艙2的上方,具體來說,所述煙囪4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 5均設置在所述機艙棚3的頂部且在所述主船體I的長度方向上排布。在圖1和圖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煙囪4可設置在機艙棚3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主船體I的船尾12的一側,所述機艙吊物口 4可開設在機艙棚3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主船體I的船頭的一側。在所述主船體I的寬度方向上,所述煙? 4大致位于所述機艙棚3的頂部的中間,所述機艙吊物口 5開設在所述機艙棚3的頂部中間較偏向主船體I左舷的位置。所述煙囪4內(nèi)設置有進氣端與所述廢氣鍋爐31的出氣端相連的排氣管41。
[0024]當然,還有一點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所述煙囪4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 5在所述機艙棚3的頂部的設置位置不應僅限于在圖1和圖2中的實施例所標示的位置,可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進行調(diào)整,但調(diào)整時需相應調(diào)整主機6的廢氣排出管道的位置且需保證所述機艙吊物口 5的下方留有可讓機器零件順利傳送的空間。[0025]所述艙口圍7設置在所述主甲板11上,且位于所述機艙棚3朝向主船體I船頭方向的前方,由于機艙吊物口 5不再設置在所述主甲板11上,故而使得所述機艙棚3與所述艙口圍7之間的距離不小于可放置40尺集裝箱901的距離,因此機艙棚3與艙口圍7之間可堆放40尺的集裝箱901。
[0026]所述吊機8連接在所述煙囪4的側面位于所述機艙吊物口 5上方的位置,以順利地通過所述機艙吊物口 5將機器零件從機艙2內(nèi)吊出。當然,也可不在所述煙囪4的側面設置該吊機8,當需要吊裝機器零件時額外調(diào)用吊機即可。
[0027]本發(fā)明的集裝箱船通過合理地對機艙吊物口進行布置,將機艙吊物口移至機艙棚的頂端,從而使得機艙吊物口不再占用主甲板的面積,因此機艙棚以及機艙吊物口所占據(jù)的主甲板空間減小,提高了機艙棚附近的主甲板上集裝箱的堆放量,增加了集裝箱船的整體裝載量,提高了集裝箱船運營的經(jīng)濟性。
[0028]然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故凡運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集裝箱船,包括主船體、機艙、機艙棚、煙?以及機艙吊物口,所述主船體的頂部設置有可堆放集裝箱的主甲板,所述機艙位于所述主甲板的下方,所述機艙棚、煙?以及機艙吊物口位于所述機艙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艙棚的底部連接在機艙頂部的所述主甲板上,所述煙?以及所述機艙吊物口均設置在所述機艙棚的頂部且在所述主船體的長度方向上排布。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上位于所述機艙棚朝向主船體船頭方向的前方還設置有艙口圍,所述機艙棚與所述艙口圍之間的距離不小于可放置40尺集裝箱的距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煙?設置在機艙棚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主船體船尾的一側,所述機艙吊物口開設在機艙棚頂部相對的兩側中較靠近王船體船頭的一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體的寬度方向上,所述煙囪大致位于所述機艙棚的頂部的中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體的寬度方向上,所述機艙吊物口開設在所述機艙棚的頂部中間較偏向主船體左舷的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艙棚內(nèi)位于所述煙?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端與機艙內(nèi)的主機相連的廢氣鍋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煙?內(nèi)設置有進氣端與所述廢氣鍋爐的出氣端相連的排氣管。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船還包括吊機,所述吊機連接在所述煙園的側面位于所述機艙吊物口上方的位置。
【文檔編號】B63B35/00GK103625611SQ20121029796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胡安康, 沈曉明, 朱紅建, 吳文龍, 顧玉祥, 胡思平, 畢向建 申請人: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