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求生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漂浮求生艙,包括:一伸長漂浮主體(1),其具有充分的浮力從而當持有多人時保持漂浮,在其面(5)上形成柄(4)用于前述多人抓,一個或多個形成與所述主體的頂部及底部的口(6),用于接收及安裝一照明彈或類似物,以及兩個或多個形成與所述主體的縱軸方向的任意一面的間隔(7),用于儲存求生工具,其中所述間隔當所述艙在任意方位漂浮時,提供對所述求生工具的訪問,而不損害所述艙的漂浮或者損害使用所述艙中人的安全。
【專利說明】海上求生艙
[0001]本發(fā)明要求申請?zhí)枮镹o2011901496的澳大利亞臨時申請的優(yōu)先權,其內(nèi)容如下
作為參考。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漂浮設備,適用于緊急情況,在其中水運船舶,在海水或淡水情況下,遭遇威脅船舶維持漂浮性能,并使船舶上的人員撤離入水中成為必要的情況。
【背景技術】
[0003]船只及其他漂浮船舶緊急情況的發(fā)生需要人員的撤離經(jīng)常把撤離人員放置在高度危險環(huán)境下,依賴于快速的反應和對多種緊急及求生工具的訪問,包括救生衣,照明彈,急救箱。保溫毯等等。如今這些緊急裝置通常放置在任意給定船舶的不同的位置,并且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并非放置在中心,或容易訪問的,特別對于不熟悉討論中的船舶的人們來說。
[0004]急需提供一種單一容易識別的設備作為漂浮工具使用,其中討論中的裝置可實現(xiàn)功能,容納及提供容易獲得的一系列撤離前需要的緊急求生工具以及裝置,并不需要將這些裝置放在不同船舶的不同位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漂浮求生艙,包括:
[0006]一漂浮主體,其具有充分的浮力從而當持有多人時保持漂浮,在其面上形成柄用于前述多人抓,一個或多個接收并安裝一照明彈或類似物的口,以及一個或多個用于儲存求生工具的間隔,其中所述間隔當所述艙漂浮時,提供對所述求生工具的訪問,而不損害所述艙的漂浮或者損害依靠在所述艙中人的安全。
[0007]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漂浮求生艙,包括:
[0008]一伸長漂浮主體,其具有充分的浮力從而當持有多人時保持漂浮,在其面上形成柄用于前述多人抓,一個或多個形成于所述主體的頂部及底部的口,用于接收及安裝一照明彈或類似物,以及兩個或多個形成與所述主體的縱軸方向的任意一面的間隔,用于儲存求生工具,其中所述間隔當所述艙在任意方位漂浮時,提供對所述求生工具的訪問,而不損害所述艙的漂浮或者損害使用所述艙中人的安全。
[0009]艙可包括可移動地與形成于所述主體端面的間隔相匹配的匣。
[0010]匣優(yōu)選地為圓柱構造,并具有一用于密封的螺紋蓋。
[0011]匣優(yōu)選地緊貼所述匣口,并通過適應性的密封部固定。
[0012]主體優(yōu)選地為大體對稱及伸長的。主體優(yōu)選地包括一居中放置的縱軸,艙將關于該縱軸在惡劣的水條件下優(yōu)先旋轉。
[0013]在一特別優(yōu)選的構造中,間隔及關聯(lián)的匣被放置于縱軸的任意面。
[0014]本發(fā)明將參考附圖中所示的特別優(yōu)選的修飾及附體標記進行更為詳細地描述。【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求生艙的立體圖;
[0016]圖2為艙主體的第一半部;
[0017]圖3為一匣;
[0018]圖4為求生艙的側視圖及簡略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1.漂浮主體
[0021]2.第一半部
[0022]3.第二半部
[0023]4.柄
[0024]5.面
[0025]6.照明彈口(Flare port)
[0026]7.間隔 / 匣口( Compartment/ Cassette port)
[0027]8.匣(Cassette)
[0028]9.旋轉縱軸
[0029]10.綁定孔(Lashing aperture)
[0030]11.抓面(tread grip)
[0031]12.密封間隔(sealed Compartment)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參見附圖及附圖標記,本發(fā)明將以一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闡述,其中本發(fā)明海水或淡水求生艙包括一漂浮主體1,優(yōu)選地由實質為相同構造的第一半部2及第二半部組成,其適用于通過合適的鎖銷,筑建并放置在一起從而形成一整體的漂浮主體1,其大體為平的且伸長的平面構造,適應于支持自一被沖撞的船舶逃脫后尋求浮力或漂浮幫助的多人。
[0033]漂浮主體的大體伸長構造包括一居中放置的縱軸9,艙可關于該縱軸優(yōu)選地旋轉,如果受到充分的波浪或湍流的力。旋轉縱軸的居中位置允許艙在水中適應于一功能位置,包括綁定點的訪問,在一個或多個匣中儲存的求生裝置的訪問,主要安全特征的訪問,無關在水中艙的方位。
[0034]漂浮主體I由合適的塑性材料形成,優(yōu)選地鑄模為空心結構從而提高浮力。形成漂浮主體的第一及第二半部包括一大體伸長的柄4在任意面5,其經(jīng)過漂浮主體的實質長度。柄4可包括多個綁定孔10,其適用于接收繩索或相似物用于需要幫助的人的漂浮幫助。
[0035]第一半部和第二主體半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可包括一抓面11或相似物從而幫助坐在或抓住漂浮主體頂部的人。漂浮主體優(yōu)選地為大體對稱從而其與救生艙轉移至水中的方式不相關。救生艙可包括一個或多數(shù)個在其頂部或底部的口 6,特別適應于接收并持有照明彈從而照明彈可被激活并保持在水外。主體的對稱形狀允許照明彈口的可用性,無關艙的方位。
[0036]漂浮主體I包括多個間隔7,以形成于漂浮主體I的任意端中的大體縱向口的形式??趦?yōu)選地形成為兩個或三個在任意端穿入主體的一半長度的邊坡(bank)。
[0037]口被適用于接收并緊貼嚙合一匣8,并可如匣口所示實現(xiàn)功能。匣被適用于包裹一系列基本的求生裝置,包括額外的照明彈,急救工具包,保溫毯,繩索,進一步的求生衣等。每一個間隔被提供有一螺旋蓋(圖中未示出)從而匣可被緊貼嚙合至匣口,優(yōu)選地可通過一密封部或類似物合適地嚙合。匣口與負載的匣相匹配,其與漂浮主體保持連接從而其可被轉移至水中,不過一旦求生艙在水中,其可被移出。一個或多個匣8自匣口 7中移出并不損害主體的漂浮或匣的移出不會影響在漂浮主體1,持有柄4,或被綁定在求生艙中的人員。此外,主體的大體對稱形狀以及中心縱軸9確保至少一個或兩個被放置在縱軸的任意面的匣保持在水外,在艙被大浪淹沒并弓I起旋轉時。
[0038]以這個方式,在每一艙中的求生裝置的備份最大化艙使用者的能力,從而在不同的情況下回收所需的求生工具,無關艙的方位。
[0039]主體可同樣包括一圖示密封間隔12用于持有敏感的電子裝置,包括收音機,電話,衛(wèi)星裝置,GPS裝置,等。此外,密封間隔可與額外的長期求生裝置一起供給,包括水,壓縮能量食物,點火裝置以及急救裝置。
[0040]在使用中,本發(fā)明的求生艙提供一單一的容易識別的求生包用于在船舶上使用,其中求生艙可被快速確認,用于其目的,并為容易獲得的,在危急時期或受撞擊的船舶下沉時,用于緊急需要。本發(fā)明的急救艙減少了在撤離時緊急安放危急裝置的需要,并提供了準備好的裝置用于在船舶的每次離開前,檢測求生裝備的存在。在危急期間,船舶上的人員可信任所有合適的求生裝置為容易得到的,獲得的。艙主體的構造以及一優(yōu)選旋轉軸的任意邊的裝置匣的供應最大化了儲存裝置的獲得可用性并減小了在不同情況下,喪失可用性的風險。
[0041]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fā)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漂浮求生艙,包括: 一伸長漂浮主體,其具有充分的浮力從而當持有多人時保持漂浮,在其面上形成柄用于前述多人抓,一個或多個形成與所述主體的頂部及底部的口,用于接收及安裝一照明彈或類似物,以及兩個或多個形成與所述主體的縱軸方向的任意一面的間隔,用于儲存求生工具,其中所述間隔當所述艙在任意方位漂浮時,提供對所述求生工具的訪問,而不損害所述艙的漂浮或者損害使用所述艙中人的安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求生艙,進一步包括兩個或多個匣,其可移動地與所述間隔相匹配,并適用于存放所述求生工具。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主體大體對稱及伸長的。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主體具有一居中放置的縱軸,艙將關于該縱軸優(yōu)先旋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間隔及關聯(lián)的匣被對稱放置于所述縱軸的任意面。
6.如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匣為大體圓柱形,并伴隨有一第一密封端及一第二開口端,密封一可開口的蓋。
7.如權利要求2-6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匣可被設置為緊貼所述間隔,并包括一適應性的密封部從而與所述間隔合作固定所述匣。
8.如權利要求2-7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包括4個匣與4個間隔相配合,以所述主體任意端兩對的形式。
9.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包括6個匣與6個間隔相配合,以所述主體任意端兩組三個的形式。
10.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主體包括一因此與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抓面。
11.如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漂浮求生艙,其中所述主體以分隔所述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兩半形成。
12.如權利要求1-11任一項,參考實施例所述的漂浮求生艙。
【文檔編號】B63C9/08GK103648902SQ201280019317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0日
【發(fā)明者】格倫·薩克羅斯 申請人:Pfg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