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并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形成一整體;其中傳感器鏈底端連接配重物體,頂端鏈接浮球,浮球放置入C字形卷軸中空部分;將該整體集成在剛性金屬桶內(nèi),并在剛性金屬桶上加裝保護蓋;布放時使用交通工具將集成有該整體的剛性金屬桶運送至目標海域,直接去掉端蓋拋落入海即可。傳感器鏈能在水中自動安全地展開。本發(fā)明具有海上作業(yè)簡單、結(jié)構可靠、布放與回收快速方便安全的特點,將為提高我國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能力,整體上提升我國的海洋監(jiān)測技術發(fā)揮重要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屬于海洋測量裝置布放【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海洋監(jiān)測能力的迅速提高,無論是從國防安全還是從科學研究的應用,快速布放可以連續(xù)測量的海洋潛標測量系統(tǒng)都是極其必要的,很多海域都迫切需要安裝相關傳感器鏈來監(jiān)測該海域海水剖面水質(zhì)參數(shù)或其他海洋動力參數(shù),不僅在布放過程要做到快速、準確、隱蔽性強,在布放后也要求測量系統(tǒng)具備長期工作、高穩(wěn)定性的特征。
[0003]目前布放傳感器鏈的方法一般是將需要布放的傳感器鏈通過機械裝置用螺栓固定在浮標錨鏈上。大型浮標的錨系一般重量巨大,因此海上作業(yè)安裝、拆卸傳感器鏈既非常危險也非常困難。而且這種作業(yè)任務必須由配備大型起重吊車和錨機(錨機與浮標錨鏈相匹配)的船舶(這兩種設備不是一般船舶所能同時擁有的)參與才能完成。為此,國家海洋局委托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90年代專門改裝了“向陽紅8號”海洋調(diào)查船(即現(xiàn)役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監(jiān)22號船)來完成浮標錨鏈上傳感器鏈的每次布放、回收工作。因此,為擺脫這種在浮標上必須依靠專業(yè)船只、在平臺上依靠專用吊車布放傳感器鏈的困難和不利狀況,改變水下傳感器鏈的安全、快速的海上布放方式及減輕其海上作業(yè)難度勢在必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發(fā)明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海上作業(yè)簡單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以實現(xiàn)快速安全地布放傳感器鏈,提高我國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能力。
[0006]( 二 )技術方案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0008]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并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形成一整體;其中傳感器鏈底端連接配重物體,頂端鏈接浮球,浮球放置入C字形卷軸中空部分;
[0009]將該整體集成在剛性金屬桶內(nèi),并在剛性金屬桶上加裝保護蓋;
[0010]布放時使用交通工具將集成有該整體的剛性金屬桶運送至目標海域,直接去掉端蓋拋落入海即可。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是采用往返式纏繞方式,以防扭轉(zhuǎn)。
[0012]上述方案中,為了有利于捆綁,所述配重物體上有一圓環(huán)。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時,分組分段使用不同粗細水溶性扎帶固定,且綁縛層自上而下逐漸遞增,以保證釋放時逐次釋放。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剛性金屬桶底外側(cè)配有裝卸孔,在運輸過程中起固定作用。[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交通工具包括飛機和船只。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發(fā)明由于采取以上設計,具有如下有效效果:
[0018]整個布放過程快速、準確、安全性強,一改以往布放緩慢、海上作業(yè)難度高的缺點,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布放的工作效率,為海洋參數(shù)測量提供新型的實施手段,可廣泛應用于各類海洋觀測工作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流程圖;
[0020]圖2為配置重物示意圖;
[0021]圖3為C字形卷軸示意圖;
[0022]圖4為防扭轉(zhuǎn)往返式纏繞方式示意圖;
[0023]圖5為整體裝配示意圖;
[0024]圖6為去掉端蓋的整體示意圖;
[0025]圖7為布放示意圖;
[0026]圖8為釋放過程示意圖及釋放后的整體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8]如圖1所示,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流程圖,該方法包括:
[0029]步驟1: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并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形成一整體;其中傳感器鏈底端連接配重物體,頂端鏈接浮球,浮球放置入C字形卷軸中空部分;
[0030]步驟2:將該整體集成在剛性金屬桶內(nèi),并在剛性金屬桶上加裝保護蓋;
[0031]步驟3:布放時使用交通工具將集成有該整體的剛性金屬桶運送至目標海域,直接去掉端蓋拋落入海即可。
[0032]其中,步驟I中所述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是采用往返式纏繞方式,以防扭轉(zhuǎn)。為了有利于捆綁,所述配重物體上有一圓環(huán)。所述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時,分組分段使用不同粗細水溶性扎帶固定,且綁縛層自上而下逐漸遞增,以保證釋放時逐次釋放。
[0033]步驟2中所述剛性金屬桶底外側(cè)配有裝卸孔,在運輸過程中起固定作用。
[0034]步驟3中所述交通工具包括飛機和船只。
[0035]基于圖1所示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流程圖,以下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6]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的這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是將傳感器鏈4底端連接配重物體2,為了有利于捆綁,配重物體2上有一圓環(huán),結(jié)構如圖2所示;再將傳感器鏈4以往返式纏繞方式纏繞在C字型卷軸3上,以防止扭轉(zhuǎn),C字型卷軸3的結(jié)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傳感器鏈4以往返式纏繞方式纏繞在C字型卷軸3上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并分組分段使用不同粗細的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綁縛層自上而下逐漸遞增,以保證釋放時逐次釋放。傳感器鏈4頂端鏈接浮球5。如圖5所示意,將上述整體系統(tǒng)集成在剛性金屬桶I內(nèi),便于運輸和釋放,其中,金屬桶底外側(cè)配有裝卸孔,在運輸過程中起固定作用。并在金屬桶上加裝保護蓋6 (釋放前可以方便拆卸),去掉端蓋的整體裝配示意圖如圖6所示。使用時只需用交通工具將金屬桶運送至目標海域,直接去掉端蓋拋落入海即可。
[0037]本實施例使用船只實施快速布放,在船只航行至目標海域處,在不停船的情況下,直接在船艉甲板處將去掉端蓋的圓筒滾落入海,示意圖如圖7。測量系統(tǒng)進入水中后,在配置重物重力(遠大于傳感器鏈水中自重)的驅(qū)動下,系統(tǒng)下沉至目標海域的海底,在此過程中,海水迅速進入圓桶內(nèi),用于綁縛固定傳感器鏈的水溶性材料依次遇水溶解,如圖8所示,傳感器鏈將被逐步釋放,并在浮球的牽拉作用下在水中向上伸展打開至垂直狀態(tài),最終可實現(xiàn)水下垂直剖面針對各水文參數(shù)的高密度、實時、連續(xù)、長期觀測。本發(fā)明設計的自溶式、自動展開的鏈路設計方案,提高了傳感器鏈系統(tǒng)的展開成功率,且所述的快速布放方法,大大提高了水下傳感器鏈布放的工作效率。
[0038]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并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形成一整體;其中傳感器鏈底端連接配重物體,頂端鏈接浮球,浮球放置入C字形卷軸中空部分; 將該整體集成在剛性金屬桶內(nèi),并在剛性金屬桶上加裝保護蓋; 布放時使用交通工具將集成有該整體的剛性金屬桶運送至目標海域,直接去掉端蓋拋落入海即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傳感器鏈纏繞在C字型卷軸上,是采用往返式纏繞方式,以防扭轉(zhuǎn)。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有利于捆綁,所述配重物體上有一圓環(huán)。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水溶性材料綁縛固定時,分組分段使用不同粗細水溶性扎帶固定,且綁縛層自上而下逐漸遞增,以保證釋放時逐次釋放。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金屬桶底外側(cè)配有裝卸孔,在運輸過程中起固定作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傳感器鏈快速布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包括飛機和船只。
【文檔編號】B63B27/00GK103754328SQ20141003043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盧寶莉, 王永杰, 戴興, 劉元輝, 李芳 , 劉育梁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