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包括底座、上層平臺、下層平臺、托盤板、主軸桿、導流罩、導向筒,下層平臺安裝在底座的上端,托盤板安裝在支架結構的下端,下層平臺下方安裝主軸套,上層平臺設置在下層平臺上方,主軸桿上端穿過與其相配合實現(xiàn)相對轉動的主軸套并與上層平臺鉸接,主軸桿下端通過滑動軸承安裝在托盤板上,導流罩為漸縮式結構,導向筒為中空的圓柱體形狀,導流罩尾端與導向筒相連,上層平臺上固定有支架,導流罩和導向筒通過支架安裝在上層平臺上,托盤板上安裝液壓艙,上層平臺上安裝調節(jié)上層平臺和主軸桿相對角度的調平裝置,液壓艙連接調平裝置。本發(fā)明能自適應工作并且能進行姿態(tài)調整。
【專利說明】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水下對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海洋資源開發(fā)利用區(qū)域的迅速擴大,并不斷向深海、遠海延伸,同時不斷變化的海防形式,也要求現(xiàn)代海洋裝備具有深海、遠海的工作能力。當潛器進行深海作業(yè)時,如果頻繁浮出水面通過母船或水面支持平臺進行能源補充,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時間,作業(yè)的連續(xù)性也會被打斷。潛器通過與搭載對接裝置連接,進行能量補充、信息上傳與下載等,可實現(xiàn)連續(xù)作業(yè)功能,通過與水下回收系統(tǒng)連接,實現(xiàn)能源的及時補充和數(shù)據(jù)的交換,是實現(xiàn)潛器大范圍、大深度、長時間連續(xù)作業(yè)的有效方式。申請?zhí)枮?01110178669.6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水下航行器和海底觀測網的對接裝置,借助平衡重物和萬向節(jié)的設計,來達到導口一直處于水平狀態(tài),并利用兩個電能通訊艙的相互接觸來進行觸發(fā)開關。但是在對接過程中由于水下海況的復雜性,水下航行器無法保證將兩個通訊艙相接觸,可能會導致后續(xù)的工作無法進行,另外借助平衡重物和萬向節(jié)的設計只能保證導口一直處于水平狀態(tài),而實際情況下,潛器一般都是以一定角度向下運動,這樣會造成潛器無法進入對接裝置里,而使得對接成功率很低。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自適應工作并且能進行姿態(tài)調整的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本發(fā)明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上層平臺、下層平臺、托盤板、主軸桿、導流罩、導向筒,所述底座為支架結構,下層平臺安裝在底座的上端,托盤板安裝在支架結構的下端,下層平臺下方安裝主軸套,上層平臺設置在下層平臺上方,主軸桿上端穿過與其相配合實現(xiàn)相對轉動的主軸套并與上層平臺鉸接,主軸桿下端通過滑動軸承安裝在托盤板上,導流罩為漸縮式結構,導向筒為中空的圓柱體形狀,導流罩尾端與導向筒相連,上層平臺上固定有支架,導流罩和導向筒通過支架安裝在上層平臺上,托盤板上安裝液壓艙,上層平臺上安裝調節(jié)上層平臺和主軸桿相對角度的調平裝置,液壓艙連接并驅動調平裝置。
[0006]本發(fā)明還可以包括:
[0007]1、導向筒上方設置導向板,導向筒尾端設置定位觸發(fā)裝置,導向板前端為漏斗形,導向板后端為中空的長方體。
[0008]2、上層平臺上安裝推動上層平臺上升的鎖緊裝置以及給潛器充電的充電裝置,鎖緊裝置和充電裝置均連接液壓艙。
[0009]本發(fā)明的優(yōu)勢在于:
[0010]1、在上平臺板設置有調平裝置,工作時由液壓艙給予動力,通過中間的絲杠傳動帶動上平臺板后部做往復運動,從而使上平臺進行俯仰運動,使導流罩可以俯仰調整方向。這樣可保證當海底不平整使得對接裝置無法處于水平位置時,并且潛器航向與水平方向有一定角度時,可以通過調平裝置的調整,讓導流罩方向和潛器朝向在同一直線上。
[0011]2、通過在導向筒的前段安裝導向板,并且導向板的前段形狀為漏斗形,開有略大于潛器吊耳厚度的開孔,可以完成潛器對接過程中的水平方向限位,漏斗形開孔既保證潛器豎直方向的位置,還能實現(xiàn)水平方向的限位,從而保證定位裝置的觸發(fā)。
[0012]3、定位觸發(fā)裝置內部有觸發(fā)開關,前面的接觸面可以做得稍大,保證當潛器吊耳與之接觸后,開關被觸發(fā),向控制艙傳遞信號,控制艙再向液壓艙傳遞信號,啟動鎖緊和充電裝置。從而自適應的完成潛器對接和信息傳輸、充電的過程。
[0013]4、主軸桿上端與上平臺板鉸接,下端設置有滑動軸承,當處于海底中,可以根據(jù)海流方向,自適應的調整導流罩的水平方向,使導流罩方向時刻沿著海流方向,保證潛器逆流對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發(fā)明的導流罩示意圖;
[0016]圖3為本發(fā)明導流筒和導向板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發(fā)明上層平臺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發(fā)明做更詳細地描述:
[0019]結合圖1?4,本發(fā)明對接裝置包括導流罩1、導向筒3、底座17、控制艙9、主軸桿
13、上層平臺7、液壓艙10、鎖緊裝置6、充電裝置5、定位觸發(fā)裝置4、調平裝置8。液壓艙10和控制艙9固定在托盤板15上,兩者通過水密纜連接。主軸桿上端與上層平臺板7鉸接,下端設置有滑動軸承16,主軸桿13和托盤板15通過滑動軸承16相連接,使主軸桿13可進行水平方向轉動,下層平臺14下面固定有主軸套12,主軸桿13穿過主軸套12與上層平臺7鉸接,主軸桿13和主軸套12可進行相對轉動,下層平臺14上面固定有4個吊環(huán)11,吊環(huán)11用于起吊裝置。主軸桿13與上層平臺7的連接是鉸接的,可以使調平裝置8進行俯仰方向調整,調平裝置通過一根液壓管與液壓艙相連。上層平臺7中間固定有充電裝置5,在上層平臺7的中間和后端固定著兩個鎖緊裝置6。液壓艙通過一根液壓管與充電裝置5相連,通過另外一根液壓管與兩個鎖死裝置6同時相連。上層平臺7上固定有兩個支架,用于支撐導向筒3和導流罩I。導向筒3的尾部固定有一個定位觸發(fā)裝置4,定位裝置內部有觸發(fā)開關,與控制艙通過水密纜連接。在導向筒3上部安裝有導向板2,用于潛器的水平方向限位。導向板前端形狀為漏斗形,并有略大于潛器吊耳厚度的開孔。導向筒3的前端和導流罩I的后端連接在一起,導流罩I的上方末端部分開有錐型口。導向罩上有4個聲學應答器18。
[0020]實際工作時的步驟如下:
[0021]實際應用時,在遠距離處潛器前端的聲吶和導流罩前端的聲學應答器18傳遞信號,確認距離并使?jié)撈?9向對接裝置移動,這時如果海流方向與導流罩朝向不一致,水的推力會推動對接裝置轉動,主軸桿通過滑動軸承16使上層平臺7進行水平轉動直至導流罩方向沿著海流方向,以保證潛器能逆流對接,根據(jù)潛器和對接裝置的相對位置,控制艙向液壓艙傳遞信號,液壓艙和調平裝置8通過一根液壓管連接,可推動調平裝置的絲杠21做伸縮運動,從而使對接裝置可以通過調平裝置推動上層平臺7進行俯仰調整,保證導流罩方向和潛器航向在同一直線上。進入的過程中,自治式潛器通過導流罩I進入對接裝置中。自治式潛器的吊耳20通過錐型口進入導向板中,通過導向板2的開孔進行水平方向限位。到達位置后,潛器吊耳20開始和定位觸發(fā)裝置4接觸進行緩沖,自治式潛器的引擎停止,定位模觸發(fā)裝置內部的開關被觸發(fā),通過水密纜向控制艙傳遞電信號,控制艙接收到電信號后,再向液壓艙傳遞信號,液壓艙中的一根液壓管和兩個鎖緊裝置同時相連,可保證兩個鎖緊裝置6中的液壓桿22同時推動上面平板上升使?jié)撈魑恢霉潭?,之后充電裝置5上移到指定位置與潛器的感應裝置充電。充電完畢后,控制艙向液壓艙傳遞信號,液壓艙使鎖緊裝置和充電裝置回到初始位置,自治式潛器螺旋槳反轉,駛離對接裝置。
【權利要求】
1.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上層平臺、下層平臺、托盤板、主軸桿、導流罩、導向筒,所述底座為支架結構,下層平臺安裝在底座的上端,托盤板安裝在支架結構的下端,下層平臺下方安裝主軸套,上層平臺設置在下層平臺上方,主軸桿上端穿過與其相配合實現(xiàn)相對轉動的主軸套并與上層平臺鉸接,主軸桿下端通過滑動軸承安裝在托盤板上,導流罩為漸縮式結構,導向筒為中空的圓柱體形狀,導流罩尾端與導向筒相連,上層平臺上固定有支架,導流罩和導向筒通過支架安裝在上層平臺上,托盤板上安裝液壓艙,上層平臺上安裝調節(jié)上層平臺和主軸桿相對角度的調平裝置,液壓艙連接并驅動調平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其特征是:導向筒上方設置導向板,導向筒尾端設置定位觸發(fā)裝置,導向板前端為漏斗形,導向板后端為中空的長方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治式潛器搭載和釋放裝置,其特征是:上層平臺上安裝推動上層平臺上升的鎖緊裝置以及給潛器充電的充電裝置,鎖緊裝置和充電裝置均連接液壓艙。
【文檔編號】B63C11/52GK104260863SQ201410525311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王慶, 賈國志, 李鋒, 張晨琦 申請人: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