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上運載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充氣救援艇。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充氣式救援艇,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安全性能較好,但在風浪或者與全體平行的障礙物等惡劣環(huán)境中使用平衡性大大降低,動輒有翻船的危險,且船體本身很容易遭受損傷,產生其他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式的充氣救援艇,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充氣救援艇,包括船體、船底、尾板,所述船體包括左船舷和右船舷,在船底與左右船舷連接處各設置有一個浮筒。
浮筒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船體的穩(wěn)定性,并擠壓船底水流至船尾部的螺旋槳位置,使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沒有空轉,大大提高在風浪中行駛中的救援艇的安全性,減少了翻船的發(fā)生。
特別的,所述左右船舷上各設置一個減壓閥,當艇內氣壓過高時會自動泄壓,避免船體的氣壓過高產生的船體破裂或與高速水流碰撞導致船體破裂。
特別的,所述右船舷上設置有一個防水工具袋,用以放置隨身攜帶的必需電子設備。
優(yōu)選的,所述左右船舷上設置有金屬拉環(huán),可以掛載重物或者救生圈。
特別的,所述尾板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設有一個雙向拖船吊環(huán),便于拖載其他船只以及船體從高處下水牽引;所述尾板中間靠下的位置設有一個抽拉式 排水閥。
特別的,所述尾板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個設置有一個橢圓形排水口,排水口徑變大,數量增多,便于快速排水。
特別的,所述左右船舷和船底設有防磨條,保護船體兩側和船底,避免尖銳物體劃傷船體并保護船體側身碰撞。
特別的,所述左右船舷上各設置有一條救生繩,遇到落水人員救生艇發(fā)靠近時,可用救生繩將救生圈扔出,然后將落水人員拉回;所述左右船舷外側還設置有高強度把手,便于落水人員攀登救生艇或者抬放救生艇。
本發(fā)明提供的充氣救援艇有如下優(yōu)點:
可拆解保存和靈活轉移,并可快速在急需場合投用;在船底兩側設有浮筒大大增加了船體的穩(wěn)定性,并擠壓船底水流至船尾部的螺旋槳位置,使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沒有空轉,大大提高在風浪中行駛中的救援艇的安全性,減少了翻船的發(fā)生,可極大地避免風浪中傾覆危險;船體兩側設置的防磨條有良好的抗撞擊緩沖作用;同時左右船舷相當于浮力胎,艇體橫向傾側入水的可能程度很小,因此即使在最大載重即使還有較大風浪時,它也不會橫向傾覆;充氣救援艇十分輕盈,在速度上和油耗經濟性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船艇;充氣救援艇分隔成多個獨立氣室,分隔設置有很高的氣密性,在個別氣室破損時,其它部分仍保持足夠浮力,整艇具有很好的防沉性;由于有足夠浮力,在整艇已處于最大載重時,即使有水灌滿整個艇艙,仍能浮于水面,橢圓形排水口的存在可極大的提高船體自身的排水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簡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尾部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充氣救援艇,包括船體、船底、尾板16,所述船體包括左船舷7和右船舷2,在船底與左船舷7、右船舷2連接處各設置有一個浮筒12,大大增加了船體的穩(wěn)定性,并擠壓船底水流至船尾部的螺旋槳位置,使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沒有空轉,大大提高在風浪中行駛中的救援艇的安全性,減少了翻船的發(fā)生。
所述左船舷7、右船舷2上各設置一個減壓閥9,當艇內氣壓過高時會自動泄壓,避免船體的氣壓過高產生的船體破裂或與高速水流碰撞導致船體破裂。所述右船舷2上設置有一個防水工具袋1,用以放置隨身攜帶的必需電子設備。所述左船舷7、右船舷2上設置有金屬拉環(huán)3,可以掛載重物或者救生圈。所述尾板16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設有一個雙向吊環(huán)4,便于拖載其他船只以及船體從高處下水牽引;所述尾板16中間靠下的位置設有一個抽拉式排水閥15。所述尾板16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個設置有一個橢圓形排水口13,排水口徑變大,數量增多,便于快速排水。所述左船舷7、右船舷2和船底設有防磨條11,保護船體兩側和船底,避免尖銳物體劃傷船體并保護船體側身碰撞。所述左船舷7、右船舷2上各設置有一條救生繩5,遇到落水人員救生艇發(fā)靠近時,可用救生繩5將救生圈扔出,然后將落水人員拉回;所述左船舷7、右船舷2外側還設置有高強度把手6,便于落水人員攀登救援艇或者抬放救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