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涉及船舶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
背景技術:
目前,船舶的各層甲板距離地面的高度都很高,特別是大型的船舶,一般的高度都超過了人員直接作業(yè)的范圍。例如,貨艙的高度通??蛇_到幾十米。
如果甲板的下方需要進行修補(修改結構或補涂油漆破損等),此時,就需要架設相應的作業(yè)平臺,供人員到達相應位置開展作業(yè)?,F有做法為從地面開始一層層搭設腳手架到達相應的施工位置,不僅浪費器材及工時,而且成本高昂。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提供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體為,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主體1;
所述治具主體1呈四棱錐框架結構,在所述治具主體1由4條側棱交匯的頂點處固定設置有吊環(huán)11,在所述治具主體1底面的4個頂點處,沿所述底面的長度方向分別設置有延長支桿12,且每個所述延長支桿12上均套裝有第一軸承13。
優(yōu)選,所述輔助治具還包括2個翻轉限位裝置2;
且每個所述翻轉限位裝置2均包括套筒21、緊固螺栓22以及L形連桿23;
其中,所述套筒21的側壁上開設有螺孔;
所述緊固螺栓22螺紋安裝于所述套筒21的螺孔內;
所述L形連桿23包括第一連桿231和第二連桿232,其中,所述第一連桿231的一端與所述套筒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23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23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桿232的另一端套裝有第二軸承24;
2個所述翻轉限位裝置2均分別通過所述套筒21活動套裝于所述治具主體1的底面長度方向的底邊上,且每個所述翻轉限位裝置2中的第二連桿232勻分別與所述治具主體1的底面長度方向的底邊平行。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第一連桿231和所述第二連桿232為一體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其包括呈四棱錐框架結構的治具主體,且在治具主體底面的4個頂點處均分別設置有延長桿,在延長桿上設置有第一軸承,在由4條側棱交匯形成的頂點處設置有吊環(huán);使用該輔助治具進行腳手架搭設時,可將該治具主體具有第一軸承的兩端分別搭接在船舶甲板下方的T形結構內側沿上,通過該T形結構作為治具主體的支撐,在治具主體的吊環(huán)上懸掛鐵鏈,腳手架及腳手架工作平臺通過鐵鏈懸掛于甲板下方,如果甲板下方需要進行修補時,作業(yè)人員就可以直接站在懸掛于輔助治具下方的腳手架工作平臺上進行工作。此外,由于治具主體與T形結構之間是通過第一軸承搭接的,因此,該治具主體可沿著T形結構進行移動,到達作業(yè)的目的地。
綜上所述,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治具,可實現在船舶中搭設懸掛式腳手架,即在船舶甲板的下方進行直接搭設,無需再從地面開始一層層的搭設,不僅節(jié)約器材,節(jié)約工時,而且還降低了腳手架搭設的成本。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實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的例子。
參見圖1、圖2為一種用于船舶搭設腳手架的輔助治具,該輔助治具包括:治具主體1,該治具主體1呈四棱錐框架結構,在治具主體1由4條側棱14交匯的頂點處固定設置有吊環(huán)11,該吊環(huán)11為倒置的U形結構,在治具主體1底面的4個頂點處,沿底面的長度方向分別設置有延長支桿12,優(yōu)選該延長支桿與治具主體底面的對應底邊為一體式結構,且每個延長支桿12上均套裝有第一軸承13。
該治具主體1的四棱錐框架結構中對應的四個側面均為穩(wěn)固的三角形結構,因此可大大提高治具主體的牢固程度以及承重能力。
目前,船舶甲板下方的兩側均平行設置有倒置的T形結構,該T形結構的上端與甲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用上述輔助治具進行腳手架搭設時,只需將延長支桿上的第一軸承分別搭接在甲板下方兩側平行設置的T形結構的內側沿上方,以該T形結構作為治具主體的整體支撐,在吊環(huán)上懸掛鐵鏈,腳手架及腳手架工作平臺通過鐵鏈懸掛于甲板下方,如果甲板下方需要進行修補時,作業(yè)人員就可以直接站在懸掛于輔助治具下方的腳手架工作平臺上進行工作。由于治具主體與T形結構之間是通過第一軸承搭接的,因此,該治具主體可沿著T形結構進行移動,到達作業(yè)的目的地,完成甲板各位置的修補工作。
為了防止該輔助治具在作業(yè)時,發(fā)生翻轉,給位于腳手架平臺上的作業(yè)人員帶來安全隱患,作為技術方案的改進,參見圖1、圖2,在輔助治具中還設置了2個翻轉限位裝置2,其中,每個翻轉限位裝置2均包括套筒21、緊固螺栓22以及L形連桿23,在套筒21的側壁上開設有螺孔,緊固螺栓22螺紋安裝于套筒21的螺孔內,L形連桿23包括第一連桿231和第二連桿232,其中,第一連桿231的一端與套筒21固定連接,第一連桿231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232的一端連接,第二連桿232的另一端套裝有第二軸承24;2個翻轉限位裝置2均分別通過套筒21活動套裝于治具主體1的底面長度方向的底邊上,且每個翻轉限位裝置2中的第二連桿232勻分別與治具主體1的底面長度方向的底邊平行。
當增設該翻轉限位裝置后,使用該輔助治具時,首先需要分別將2個翻轉限位裝置中的緊固螺栓分別調松,將2個套筒分別沿著治具主體的底邊向中部滑動,將2個翻轉限位裝置均調整到治具主體底面的中部,然后將治具主體延長支桿上的第一軸承分別搭接在甲板下方兩側平行設置的T形結構的內側沿上方后,再將2個套筒分別沿著治具主體的底邊向兩端滑動,直至2個翻轉限位裝置中的第二軸承分別與甲板下方兩側平行設置的T形結構的內側沿的下表面相接,最后將2個翻轉限位裝置中的緊固螺栓旋緊,使2個翻轉限位裝置的位置固定,此時,該輔助治具的兩端相當于分別夾持在T形結構的內側沿上,能夠有效防止輔助治具在作業(yè)時發(fā)生翻轉,提高作業(yè)的安全系數。
作為技術方案的改進,第一連桿231和第二連桿232為一體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是按照遞進的方式進行撰寫,著重強調各個實施方案的不同之處,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參見。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實用新型后,將容易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實用新型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實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實用新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