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抗沖隔振浮筏,尤其涉及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艦船用運轉設備為減少沖擊和振動對設備和船體的影響,運轉設備采用的減振安裝方法一般為:加裝減震墊、隔振器;加裝單層隔振裝置和雙層隔振裝置。屬于單一運轉設備為減小沖擊和震動采用的一種抗沖擊減振方法。
2、現(xiàn)有艦船用運轉設備的抗沖擊減振方法是單一運轉設備采用的抗沖擊減振方法。機艙或泵艙內(nèi)存在各類不同型號、規(guī)格運轉設備安裝在同一艙內(nèi),每一種規(guī)格的運轉設備進行單一抗沖擊減振安裝,增加了艙內(nèi)施工的工作量,延長了生產(chǎn)制造周期。單一運轉設備加裝常規(guī)抗沖擊減振安裝措施后,減振后的加速度落差值比較小,減振效果不理想,難以滿足艦船機艙、泵艙對設備進行減振后的振級落差要求,所以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包括第一中間筏架和第二中間筏架,所述第一中間筏架的下端安裝有筏體支撐組件,所述第二中間筏架的下端安裝有甲板支撐組件;
4、所述第一中間筏架的上端安裝有消防泵、三個第一冷卻泵和兩個第二冷卻泵,所述第一冷卻泵和第二冷卻泵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eab型上層隔振器,所述eab型上層隔振器安裝在第一中間筏架的上端;
5、所述第二中間筏架的上端兩側均安裝有柴油電機組,兩個柴油電機組之間共同安裝有上層隔振器。
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能很好的根據(jù)需要設置筏體支撐組件和甲板支撐組件,能根據(jù)需要進行安裝固定,提升整體的牢固性。
7、優(yōu)選地,所述筏體支撐組件包括等間距安裝在第一中間筏架下端的多個sjd型下層隔振器,所述第一中間筏架的下端等間距安裝有多個第一限位器,多個sjd型下層隔振器和多個第一限位器的下端共同連接有船體安裝夾板。
8、進一步的,能有效的進行防護,避免過度沖擊和筏體碰撞。
9、優(yōu)選地,所述甲板支撐組件包括等間距安裝在第二中間筏架下端的多個下層隔振器,所述第二中間筏架的下端兩側均等間距安裝有多個第二限位器,多個下層隔振器和多個第二限位器的下端共同固定有安裝甲板。
10、進一步的,能有效的保護甲上的安裝部件。
11、優(yōu)選地,三個第一冷卻泵由兩個發(fā)電機組冷卻水泵和冷藏冷卻水泵組成,兩個第二冷卻泵采用兩個空調(diào)冷卻水泵。
12、進一步的,提升整體的穩(wěn)定性。
13、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中間筏架的上端安裝儀表支架。
14、進一步的,便于安裝儀表。
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將同一艙內(nèi)的運轉設備(振源)按照功能類型進行組合,將組合后的多個運轉設備安裝在一個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平臺上。提高了艙內(nèi)安裝的效率;
17、2、經(jīng)組合后的抗沖隔振浮筏裝置提高設備的隔振性能,滿足了艦船機艙、泵艙對設備進行減振后的振級落差要求。
1.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包括第一中間筏架(4)和第二中間筏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間筏架(4)的下端安裝有筏體支撐組件,所述第二中間筏架(12)的下端安裝有甲板支撐組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筏體支撐組件包括等間距安裝在第一中間筏架(4)下端的多個sjd型下層隔振器(1),所述第一中間筏架(4)的下端等間距安裝有多個第一限位器(2),多個sjd型下層隔振器(1)和多個第一限位器(2)的下端共同連接有船體安裝夾板(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支撐組件包括等間距安裝在第二中間筏架(12)下端的多個下層隔振器(10),所述第二中間筏架(12)的下端兩側均等間距安裝有多個第二限位器(9),多個下層隔振器(10)和多個第二限位器(9)的下端共同固定有安裝甲板(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其特征在于:三個第一冷卻泵(6)由兩個發(fā)電機組冷卻水泵和冷藏冷卻水泵組成,兩個第二冷卻泵(7)采用兩個空調(diào)冷卻水泵。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艦船用抗沖隔振浮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間筏架(4)的上端安裝儀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