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屬于船舶用舵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海事領域,高速船的舵普遍面臨因空化而產(chǎn)生的空泡問題。
[0003]舵在水中高速運動時,表面壓力發(fā)生變化。當舵表面局部壓力降低至當時水溫對應的水的飽和蒸汽壓力時,此低壓區(qū)域的水爆發(fā)式汽化,進入水中原本存在的空氣氣核,使空氣氣核膨脹,形成氣泡,即所謂的空泡??张輹档痛岸娴乃畡恿π阅芎筒倏v性能。這些空泡隨水流進入高壓區(qū)后,在高壓區(qū)潰滅。潰滅的過程,壓力驟然增大。如果潰滅發(fā)生在舵表面,也會造成舵的表面剝蝕,也導致舵的振動,并產(chǎn)生噪音。
[0004]船舶的舵布置于固定船舶結構之后,舵體與船舶結構之間的間隙容易引起的空泡;船舶的舵分為幾個不同部分,不同部分之間的間隙也容易引起的空泡;舵與來流夾角較大時也會引起空泡。
[0005]參見圖5-圖6,舵部分之間存在間隙時,操縱舵時會產(chǎn)生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間隙流動。舵間隙內(nèi)流動是非定常的,可能會在間隙內(nèi)即產(chǎn)生空泡并發(fā)生空泡潰滅,造成間隙內(nèi)空泡氣蝕。間隙內(nèi)產(chǎn)生的空泡在舵表面潰滅。
[0006]參見圖6,特別的,半懸掛舵系統(tǒng),在掛舵臂的安裝舵銷處,因掛舵臂線型原因,間隙流出的水流帶有向前的速度,此向前速度與原低壓側流體互相作用,造成了流線在此位置的分離,在掛舵臂后方的舵表面形成了很短的低壓區(qū)域,空泡在此區(qū)域內(nèi)迅速生成,迅速潰滅。此區(qū)域也是船上空泡多發(fā)區(qū)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xiàn)有的船舶的舵布置于固定船舶結構之后,舵體與船舶結構之間的間隙容易引起的空泡;船舶的舵分為幾個不同部分,不同部分之間的間隙也容易引起的空泡;舵與來流夾角較大時也會引起空泡;舵體間隙流出的水流帶有向前的速度,此向前速度與原低壓側流體互相作用,造成了流線在此位置的分離。
[0008]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包括舵角信息接收裝置39,布置于船舶內(nèi),通過信號電纜與船舶的操作機構相連;控制機構40,布置于船舶內(nèi),包括根據(jù)舵角信息進行長度計算的模塊和控制驅動機構41,42的控制模塊;舵與掛舵臂上部垂向間隙22具有向前凸起的弧度,舵與掛舵臂下部垂向間隙23具有向后凸起的弧度服務于所述上部垂向間隙22的第一對驅動機構41,42,布置于掛舵臂結構內(nèi)部兩側;所述第一對驅動機構41,42帶動第一對調(diào)整板45、46前后移動,第一對調(diào)整板45、46與上部垂向間隙22等高度,其末端的第一對柔性接觸板49、50將所述上部垂向間隙22封堵?。环沼谒鱿虏看瓜蜷g隙23的第二對驅動機構43,44,布置于掛舵臂結構內(nèi);所述第二對驅動機構43,44帶動第二對調(diào)整板47、48前后移動,第二對調(diào)整板47、48與下部垂向間隙23等高度,其末端的第二對柔性接觸板51、52將所述下部垂向間隙23封堵??;所述舵與掛舵臂之間還具有橫向間隙24,所述橫向間隙24采用水平調(diào)整板進行固定封堵。
[0010]舵角信息接收裝置接收舵角轉動角度信息,控制結構通過PLC控制板自動計算出左、右舷驅動機構的移動距離,再控制左右舷的兩對驅動機構帶動兩對左、右舷的調(diào)整板水平移動,調(diào)整板末端的柔性接觸板對上下、兩個垂向間隙進行封堵;此外,橫向間隙本身已被水平調(diào)整板封堵住。從而避免了由于舵體與船舶結構之間的間隙引起的空泡,對于下部垂向間隙23而言,由于還能避免下部垂向間隙內(nèi)的水流方向與航行水流方向產(chǎn)生不一致,從而還具有一定的整流作用。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由電機直接驅動或電動液壓式驅動。
[0012]進一步的,所述柔性接觸板是由金屬絲作為內(nèi)部骨架的具有彈性的材質的結構。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對柔性接觸板51、52尾端具有與所述下部垂向間隙23向配合的線型,以起到調(diào)整水流方向,影響流場的作用。
[0014]進一步的,各個驅動機構包括一個可移動的移動桿,移動桿移動桿與調(diào)整板相連,移動桿在驅動機構驅動下帶動調(diào)整板前后移動,各個柔性接觸板分別固定在各個調(diào)整板上,隨調(diào)整板一起移動,在掛舵臂上設置供移動桿穿過的開孔和供移動桿穿收藏的凹槽,在掛舵臂的開孔處設置密封裝置,以保證在掛舵臂處于水下時,水不會通過開孔進入掛舵臂內(nèi)。
[001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I)避免了由于舵體與船舶結構之間的間隙引起的空泡,提升舵體的壽命和安全性會K。
[0017]2)將空泡潰滅位置延后至舵尾端之后,從而減少空泡潰滅對舵的損壞。
[0018]3)結構簡單,設計巧妙。
[0019]4)采用控制系統(tǒng)自動計算左、右舷驅動機構的移動距離,控制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船體尾部的舵與掛舵臂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0022]圖3是圖1中B-B剖視圖。
[0023]圖4是圖1中C-C剖視圖。
[0024]圖5是現(xiàn)有技術中,舵與掛舵臂上部之間的間隙示意圖。
[0025]圖6是現(xiàn)有技術中,舵與掛舵臂下部之間的間隙示意圖。
[0026]圖7是本發(fā)明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的控制系統(tǒng)的框圖。
[0027]圖8是本發(fā)明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的立面結構圖。
[0028]圖9是本發(fā)明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位于上部垂向間隙部位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是與圖9對應的,舵與掛舵臂發(fā)生相對轉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1是圖10中方框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12是本發(fā)明船舶用舵的整流裝置位于下部垂向間隙部位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3是與圖12對應的,舵與掛舵臂發(fā)生相對轉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4是圖13中方框部位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35]首先,介紹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的結構部分:
[0036]很多船舶采用了半懸掛半鏟型舵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經(jīng)常采用的形式之一如圖1-圖3所示,一艘船可布置I個或多個舵2,每個舵2位置都相應的設有掛舵臂3 ;舵2位于船舶I的尾部;掛舵臂3固定于船舶I ;舵2的上部布置于固定的掛舵臂3之后;舵2的下部不設置掛舵臂;舵2和掛舵臂3之間存在間隙,包括垂向間隙22,23和水平間隙24,25 ;舵2通過舵桿5與船舶I的操舵裝置相連;舵銷6與舵2相連;舵銷6穿過掛舵臂3之中,與掛舵臂3之間設有滑動軸承,舵2在XY平面所受的力和彎矩可通過舵銷6傳遞至掛舵臂3 ;操舵裝置通過舵桿5可以帶動舵2和舵銷6繞舵軸線4轉動;橫截面為垂直于舵軸線4的平面截得的剖面;有掛舵臂3的位置,在不同高度上,舵2和掛舵臂3的位置關系不同;在不設置舵銷6的高度,舵2延伸至舵軸線之前,如圖3所示;在設置舵銷6的高度,掛舵臂3延伸至舵軸線之后,如圖2所示;沒有掛舵臂3的位置,如圖4所示;
[0037]為便于描述,將舵2橫截面的外表面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舵前緣7,13,19、舵中間部分8,14,20和舵后緣9,15,21 ;
[0038]為便于描述,將掛舵臂3橫截面的外表面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掛舵臂前緣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