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無人機領域,尤其是一種可折疊無人機機架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無人機機架與機翼是一體成型的,體積比較大,攜帶非常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方便攜帶的可折疊無人機機架結構。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折疊無人機機架結構,所述機架由蓋板、頂板、底板及支柱組成雙夾層框架結構,蓋板、頂板及底板均是長條板、至上而下平行間隔,蓋板與頂板間、頂板與底板間均由對稱設置的立柱連接,頂板與底板面積相同,蓋板面積小于頂板、位于頂板的上方中部,在頂板與底板間的下夾層內中部鏡像對稱固裝一兩機臂折疊機構,兩機臂折疊機構分別連接一機臂,在每一機臂的外端與機臂垂直均固裝一支撐桿,在每一支撐桿的兩端頂面均安裝一螺旋槳及其電機。
而且,在蓋板與頂板間的上夾層內安裝飛行控制器,在頂板與底板間的下夾層內安裝變壓模塊、調試模塊、遙控接收模塊、電量顯示模塊,在頂板的頂面安裝gps模塊,在底板的安裝電池。
而且,在底板的底面對稱安裝兩可拆卸的起落架。
而且,所述機臂及支撐桿均為空心筒,且相連通。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機架結構緊湊,各個飛行功能模塊及電池在機架上合理擺放,空間利用率高。
2、本機架的機臂折疊、起落架拆卸后體積大幅減小,可以放入背包內,方便攜帶。
3、本機架的機臂及支撐桿均為空心筒,便于走線,使外觀整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機臂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可折疊無人機機架結構,由蓋板6、頂板9、底板10及支柱8組成雙夾層框架結構,蓋板、頂板、底板至上而下平行間隔,蓋板、頂板及底板均是長條板,頂板與底板面積相同,蓋板面積小于頂板、位于頂板的上方中部,蓋板與頂板間、頂板與底板間均由對稱設置的立柱連接,在蓋板與頂板間的上夾層內安裝飛行控制器7,在頂板與底板間的下夾層內安裝變壓模塊18、調試模塊19、遙控接收模塊17、電量顯示模塊20,在頂板的頂面安裝gps模塊4,在底板的底面通過粘扣帶或雙面膠粘貼電池16,在頂板與底板間的下夾層內中部鏡像對稱固裝一兩機臂折疊機構3,每一機臂折疊機構均連接一機臂2,在每一機臂的外端與機臂垂直均固裝一支撐桿15,在每一支撐桿的兩端頂面各安裝一螺旋槳及其電機1。所述機臂及支撐桿均為空心筒,且相連通。在底板的底面一側固裝一減震機構11,在減震機構的底面固裝云臺12,在云臺上安裝攝像機13。在底板的底面對稱安裝兩可拆卸的起落架14。
所述gps模塊通過支座及支桿5固定在頂板的頂面,所述支桿可彎折。
所述機臂展開后通過安裝在機臂折疊機構上的鎖死機構鎖死固定。
所述的折疊機構及鎖死機構均為現(xiàn)有技術。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