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航空器件領域,具體是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
背景技術:
太陽系行星探測一直是國際深空探測的熱點和重點,幾十年來已先后實現了火星和金星的飛越、環(huán)繞、著陸探測,其中火星探測正朝著采樣返回和載人登陸的方向發(fā)展。浮空氣球探測是一種介于環(huán)繞探測與著陸探測之間新的探測形式,相對前者具有更高的觀測精度,相對后者具有較大的觀測范圍。浮空探測權衡了觀測精度和觀測范圍,適合對某一特定的科學目標進行短期觀測。
目前俄羅斯已經實現了金星大氣50km左右高度的浮空氣球飄浮探測,而火星飄浮探測卻由于火星大氣密度低導致目前未有工程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充氣滑翔翼浮空飛行器,利用滑翔過程中產生的升力來彌補浮力的不足,實現更大質量載荷的浮空探測,同時還可實現精確定點投放任務,特別的,可用于火星漂浮探測任務中。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包括氣囊、著陸載荷、吊繩、測控數傳系統(tǒng)、數管系統(tǒng)、熱控系統(tǒng)和充氣系統(tǒng),所述氣囊位于所述著陸載荷上方,通過所述吊繩與所述著陸載荷連接,到達預定著陸區(qū)域后二者分離,所述氣囊表面黏貼有柔性薄膜太陽電池,所述氣囊內安裝有若干單機,所述充氣系統(tǒng)包括充氣管路、電磁閥和高壓氣瓶,所述高壓氣瓶通過充氣管路與氣囊相連,所述充氣管路上安裝有電磁閥,所述數管系統(tǒng)用于整個浮空器的數據管理;所述熱控系統(tǒng)包括加熱器和保溫隔熱材料組成,分布在浮空器的各個部位,用于充氣展開后的溫度控制;所述熱防護系統(tǒng)是在充氣展開前,浮空器仍然收攏在鈍體減速殼內時,包覆在鈍體減速殼外部的一層燒蝕防熱材料,用于在大氣層中飛行過程中氣動加熱的隔離與防護,通常與熱控系統(tǒng)結合起來共同保證浮空器在各飛行階段的溫度;浮空器氣囊與著陸載荷是通過吊繩連接,在吊繩上設置火工品切割器,可根據指令切斷吊繩,實現分離;所述單機用于完成數據管理、測控數傳、熱控等功能,結構相對獨立的設備,不同的單機通過電纜連接實現各種功能。
優(yōu)選地,還包括一電源系統(tǒng),電源系統(tǒng)采用鋰離子蓄電池與柔性薄膜太陽電池片聯(lián)合供電方式。
優(yōu)選地,還包括一熱防護系統(tǒng),用于保護浮空器防止高速降落過程中與大氣摩擦生熱燒毀。
優(yōu)選地,所述測控數傳系統(tǒng)采用UHF國際通用頻段,數據通過環(huán)繞器中繼傳回地球。
優(yōu)選地,所述氣囊采用復合材料,以盡量減輕質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氣囊攜帶著陸載荷滑翔,可實現著陸載荷的定點投放,投放完畢后浮空器可開展漂浮探測,本發(fā)明可有效用于火星、金星等各類有大氣天體漂浮探測任務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的飛行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的系統(tǒng)組成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5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地外有大氣天體充氣式無動力滑翔翼浮空器,包括氣囊1、著陸載荷2、吊繩3、測控數傳系統(tǒng)、數管系統(tǒng)、熱控系統(tǒng)和充氣系統(tǒng),所述氣囊1位于所述著陸載荷2上方,通過所述吊繩3與所述著陸載荷2連接,到達預定著陸區(qū)域后二者分離,實現著陸載荷的定點投放,投放完畢后浮空器開展漂浮探測;所述氣囊1表面黏貼有柔性薄膜太陽電池4,所述氣囊1內安裝有若干單機5,所述充氣系統(tǒng)包括充氣管路、電磁閥和高壓氣瓶,所述高壓氣瓶通過充氣管路與氣囊相連,所述充氣管路上安裝有電磁閥,氣囊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引起的氣體壓力和體積的變化可以通過充排氣控制,所述數管系統(tǒng)用于整個浮空器的數據管理;所述熱控系統(tǒng)包括加熱器和保溫隔熱材料組成,分布在浮空器的各個部位,用于充氣展開后的溫度控制;所述熱防護系統(tǒng)是在充氣展開前,浮空器仍然收攏在鈍體減速殼內時,包覆在鈍體減速殼外部的一層燒蝕防熱材料,用于在大氣層中飛行過程中氣動加熱的隔離與防護,通常與熱控系統(tǒng)結合起來共同保證浮空器在各飛行階段的溫度;浮空器氣囊1與著陸載荷2是通過吊繩連接,在吊繩上設置火工品切割器,可根據指令切斷吊繩,實現分離;所述單機用于完成數據管理、測控數傳、熱控等功能,結構相對獨立的設備,不同的單機通過電纜連接實現各種功能。
還包括電源系統(tǒng),電源系統(tǒng)采用鋰離子蓄電池與體裝柔性薄膜太陽電池片聯(lián)合供電方式。
還包括熱防護系統(tǒng),用于保護浮空器防止高速降落過程中與大氣摩擦生熱燒毀。
所述測控數傳系統(tǒng)采用UHF國際通用頻段,數據通過環(huán)繞器中繼傳回地球。
所述氣囊采用復合材料,以盡量減輕質量。
本具體實施氣囊初始處于收攏狀態(tài),隨探測器一起進入火星大氣,經過氣動減速、降落傘減速后,氣囊充氣展開,攜帶著陸載荷滑翔;氣囊在滑翔過程中通過吊繩控制翼式氣囊兩側構型,改變兩側的氣動力,實現浮空器的轉彎控制。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