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飛機機翼操縱系統(tǒng),更具體的,涉及一種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飛機操縱系統(tǒng)設計時通常要求操縱精準且穩(wěn)定可靠。傳統(tǒng)輕型飛機的副翼操縱系統(tǒng)大多是借助推拉鋼索或連桿直接操縱舵面,具有占用飛機空間大、空行程大、安裝復雜、可靠性不高等缺點,難以滿足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的發(fā)展要求。而推拉軟軸具有極低的摩擦、極小的空行程、抗拉強度高、彎曲半徑小以及耐用、緊湊、靈活等特點,可以保證遠距離傳動的精度,在副翼操縱系統(tǒng)這種遠距離傳動中依然可以保持極小空行程與最小力量損失,更好的持續(xù)運轉(zhuǎn)工作,使副翼操縱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另外通常副翼運動為差動,部分民用飛機常設計成副翼上偏的角度遠大于其下偏的角度,其原因是副翼上偏時需要較大的偏轉(zhuǎn)角度才能滿足氣動效率。因此找到一種滿足機身與機翼安裝空間有限、傳動路徑長以及副翼差動運動等要求的結構,提高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精確性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傳統(tǒng)副翼操縱系統(tǒng)操縱副翼偏轉(zhuǎn)角度的精度及傳動裝置可靠性不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高副翼操縱系統(tǒng)的精確性與可靠性的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包括左操縱手柄裝置、左副翼扭桿、副翼同步桿、推拉軟軸、空間四連桿機構、左副翼和右副翼,所述推拉軟軸有相同的兩個且對稱布置,空間四連桿機構有相同的兩個且對稱布置,其中:左操縱手柄裝置與所述左副翼扭桿的一端連接,左副翼扭桿另一端與副翼同步桿連接,副翼同步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推拉軟軸的一端連接,兩個推拉軟軸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個空間四連桿機構的一端連接,兩個空間四連桿機構的另一端分別與左副翼和右副翼連接;左操縱手柄裝置可控制左副翼和右副翼同時反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中操縱系統(tǒng)運用了推拉軟軸,推拉軟軸具有可負荷強拉力和推力、使用期內(nèi)不需要潤滑和調(diào)整、高精確性和位置重復性、對溫度變化不敏感、使用壽命長和循環(huán)次數(shù)高等特點,且推拉軟軸與空中四連桿機構組合能夠提高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尤其適用于機翼空間小、傳動路徑長等場合。
進一步地,輕型飛機包括有左機翼和右機翼,左機翼和右機翼上都設置有定位翼肋、機翼后梁和機翼主梁,所述定位翼肋設置在機翼后梁和機翼主梁之間。
進一步地,推拉軟軸包括中心軸桿和外殼兩部分,所述推拉軟軸的中心軸桿活動設置在外殼內(nèi)。
進一步優(yōu)選地,推拉軟軸采用滾珠式推拉軟軸。
進一步地,定位翼肋上固定有安裝座,所述輕型飛機機身上設置有中控臺連接板,所述中控臺連接板兩端固定有定位塊,其中:推拉軟軸外殼一端通過定位塊與中控臺連接板連接,所述推拉軟軸外殼另一端通過安裝座與定位翼肋連接,所述推拉軟軸中心軸桿的輸入端與副翼同步桿連接,所述推拉軟軸中心軸桿的輸出端與空間四連桿機構連接。
進一步地,空間四連桿機構包括雙搖臂、傳動連桿和鉸支座,所述雙搖臂包括主動搖臂和從動搖臂,兩個空間四連桿機構都通過主動搖臂分別與其相對應的推拉軟軸連接,所述雙搖臂繞其轉(zhuǎn)動軸線O1轉(zhuǎn)動可以帶動鉸支座轉(zhuǎn)動,轉(zhuǎn)動軸線O1方向與安裝座垂直,兩個所述空間四連桿機構通過鉸支座分別與左副翼和右副翼連接,所述鉸支座可轉(zhuǎn)動的固定在機翼后梁上,且繞其轉(zhuǎn)動軸線O2的轉(zhuǎn)動能使左副翼和右副翼上下偏轉(zhuǎn)。
空間四連桿機構為差動機構,其設計原理為,通過調(diào)整雙搖臂的安裝初始位置及各連桿的尺寸可以改變雙搖臂的傳動方向與傳動比例,當左、右雙搖臂在得到相同方向、位移輸入時,由于對稱布置的原因,左、右鉸支座上輸出的運動方向相反,且輸出值大小不相等。
進一步地,左操縱手柄裝置包括手柄、支座、十字軸體和小連桿,所述十字軸體豎向兩端分別與手柄和小連桿連接,所述十字軸體橫向兩端與支座連接,所述支座與機身固定連接,所述左操縱手柄裝置通過小連桿與左副翼扭桿連接。
進一步地,左副翼扭桿包括前安裝座、后安裝座、前軸承座、后軸承座和轉(zhuǎn)動桿,所述前安裝座與前軸承座連接,所述后安裝座與后軸承座連接,所述前安裝座和后安裝座與機身固定連接,所述轉(zhuǎn)動桿兩端分別與所述前軸承座和后軸承座連接,前軸承座和后軸承座內(nèi)都安裝有軸承,所述轉(zhuǎn)動桿能繞自身軸線進行轉(zhuǎn)動,左副翼扭桿通過轉(zhuǎn)動桿的兩端分別與左操縱手柄裝置和副翼同步桿連接。
進一步優(yōu)選地,轉(zhuǎn)動桿后端設置有限制其轉(zhuǎn)動幅度的限位塊,防止轉(zhuǎn)動桿的轉(zhuǎn)動幅度過大。
進一步地,副翼同步桿包括左桿端關節(jié)軸承、同步連桿、左軟軸接頭和右軟軸接頭,所述副翼同步桿通過左桿端關節(jié)軸承與左副翼扭桿連接,所述左軟軸接頭、右軟軸接頭分別固定在同步連桿的兩端,所述副翼同步桿通過左軟軸接頭和右軟軸接頭分別與兩個推拉軟軸連接。
進一步地,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還包括右操縱手柄裝置和右副翼扭桿,所述右操縱手柄裝置和右副翼扭桿與左操縱手柄裝置和左副翼扭桿相同,且對稱布置,所述副翼同步桿設置有右桿端關節(jié)軸承,副翼同步桿通過右桿端關節(jié)軸承與右副翼扭桿連接,所述右操縱手柄裝置與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任何一個都可控制左副翼和右副翼同時反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原理如下:
通過操縱手柄能夠使小連桿上下偏轉(zhuǎn),小連桿的上下偏轉(zhuǎn)帶動左副翼扭桿繞自身軸線進行旋轉(zhuǎn);左副翼扭桿繞自身軸線進行旋轉(zhuǎn)帶動副翼同步桿左右擺動;推拉軟軸中心桿軸能夠進行伸縮運動,能夠?qū)⒏币硗綏U的左右擺動轉(zhuǎn)化為中心軸桿自身的伸縮運動,通過中心軸桿自身的伸縮運動帶動空間四連桿的雙搖臂繞 O1軸轉(zhuǎn)動,從而帶動空間四連桿機構中鉸支座的轉(zhuǎn)動,鉸支座與副翼剛性連接,從而帶動左副翼和右副翼上下偏轉(zhuǎn)。
更具體地,當左操縱手柄裝置或者右操縱手柄裝置中的手柄向左偏轉(zhuǎn)時,帶動左副翼向上偏轉(zhuǎn),右副翼向下偏轉(zhuǎn),當左操縱手柄裝置或者右操縱手柄裝置中的手柄向右偏轉(zhuǎn)時,帶動左副翼向下偏轉(zhuǎn),右副翼向上偏轉(zhuǎn)。
相對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副翼扭桿布置于機身兩側,能夠提高機身內(nèi)部空間利用率;采用推拉軟軸與空間四連桿機構組合傳動,在機翼空間小、傳動路徑長、副翼運動為差動的情況下能夠?qū)崿F(xiàn)精準傳動并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易安裝等特點;采用兩個操縱手柄裝置,右操縱手柄裝置與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任何一個都可控制左副翼和右副翼同時反向運動;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以高精確性保證副翼偏轉(zhuǎn)角度的操縱系統(tǒng),一種提高副翼操縱系統(tǒng)的精確性與可靠性的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操縱手柄裝置與副翼扭桿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空間四連桿機構的機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chǎn)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2,本實施例中的輕型飛機副翼操縱系統(tǒng)包括左操縱手柄裝置、右操縱手柄裝置、左副翼扭桿6、右副翼扭桿17、副翼同步桿11、推拉軟軸13、空間四連桿機構18、左副翼19和右副翼20,推拉軟軸13有相同的兩個且對稱布置,空間四連桿機構18有相同的兩個且對稱布置,左操縱手柄裝置與左副翼扭桿6的一端連接,左副翼扭桿6另一端與副翼同步桿11連接,副翼同步桿11 的兩端分別與2個推拉軟軸13的一端連接,2個推拉軟軸13的另一端分別與2 個空間四連桿機構18的一端連接,2個空間四連桿機構18的另一端分別與左副翼19和右副翼20連接;右操縱手柄裝置與左操縱手柄裝置的功能相同,兩個操縱手柄裝置中的任何一個都可同時控制左副翼和右副翼運動。
輕型飛機包括有左機翼和右機翼,左機翼和右機翼上都設置有定位翼肋27、機翼后梁28和機翼主梁26,定位翼肋27設置在機翼后梁28和機翼主梁26之間。
推拉軟軸13包括中心軸桿和外殼兩部分,推拉軟軸13的中心軸桿活動設置在外殼內(nèi)。
定位翼肋27上固定有安裝座25,輕型飛機機身上設置有中控臺連接板15,中控臺連接板15兩端固定有定位塊14,其中:推拉軟軸13外殼一端通過定位塊14與中控臺連接板15連接,推拉軟軸13外殼另一端通過安裝座25與定位翼肋27連接,推拉軟軸13中心軸桿的兩端分別與空間四連桿機構18和副翼同步桿11連接。
左操縱手柄裝置和右操縱手柄裝置都包括手柄1、支座2、十字軸體3和小連桿7,在安裝時,先將手柄1與十字軸體3一端連接,然后將支座2與十字軸體3兩端連接,其中十字軸體3孔內(nèi)放置有銅套和隔套,之后將小連桿7與十字軸體3另一端連接,最后將支座2與機身固定連接。
左副翼扭桿6和右副翼扭桿17都包括前安裝座4、后安裝座9、前軸承座5、后軸承座8、轉(zhuǎn)動桿21和限位塊10,轉(zhuǎn)動桿21兩端分別與前軸承座5和后軸承座8連接,前軸承座5和后軸承座8分別與前安裝座4和后安裝座9連接,前安裝座4和后安裝座9與機身固定連接,其中在轉(zhuǎn)動桿21后端焊接有一個限位塊 10,用來限制轉(zhuǎn)動桿21的旋轉(zhuǎn)角度。
副翼同步桿11包括左桿端關節(jié)軸承22、右桿端關節(jié)軸承24、同步連桿23、左軟軸接頭12和右軟軸接頭16,左桿端關節(jié)軸承22與副翼扭桿6通過螺栓連接,左軟軸接頭12和右軟軸接頭16固定于同步連桿23上兩端并分別與兩個推拉軟軸的輸入端通過螺栓連接。
參見圖3,兩個空間四連桿機構18中雙搖臂的主動搖臂32與推拉軟軸13 的輸出端連接,兩個空間四連桿機構18中的鉸支座31分別與左副翼19和右副翼20剛性連接,通過推拉軟軸13輸出端伸長與收縮帶動雙搖臂繞軸線O1中的 A點轉(zhuǎn)動,雙搖臂中的從動搖臂29通過傳動連桿30帶動鉸支座31繞軸線O2中的B點轉(zhuǎn)動,通過鉸支座的偏轉(zhuǎn)即可帶動副翼偏轉(zhuǎn),其中空間四連桿機構18 為差動機構,其設計原理為,通過調(diào)整雙搖臂的安裝初始位置及從動搖臂29與主動搖臂32及傳動連桿30的尺寸可以改變雙搖臂的傳動方向與傳動比例,當兩個雙搖臂在得到相同方向、位移輸入時,由于對稱布置的原因,兩個鉸支座31 上輸出的運動方向相反,且輸出值大小不相等。
當左操縱手柄裝置的手柄1向左偏轉(zhuǎn)時,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小連桿7帶動左副翼扭桿6繞自身軸線逆時針旋轉(zhuǎn),當左操縱手柄裝置的手柄1向右偏轉(zhuǎn)時,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小連桿7帶動左副翼扭桿6繞自身軸線順時針旋轉(zhuǎn);
當左副翼扭桿6繞自身軸線逆時針旋轉(zhuǎn)時,副翼同步桿11向右邊擺動,當左副翼扭桿6繞自身軸線順時針旋轉(zhuǎn)時,副翼同步桿11向左邊擺動;
當副翼同步桿11向右邊擺動時,帶動左推拉軟軸13輸入端收縮,輸出端伸長,同時帶動另一個右推拉軟軸輸入端伸長,輸出端收縮;
其中,當左推拉軟軸13輸出端伸長時,左空間四連桿機構18中的雙搖臂繞軸線O1中的A點順時針旋轉(zhuǎn),從而帶動鉸支座31繞軸線O2中的B點順時針旋轉(zhuǎn),進而帶動左副翼19上偏,另一個右推拉軟軸輸出端收縮,右空間四連桿機構18中的雙搖臂繞軸線O1中的A點逆時針旋轉(zhuǎn),從而帶動鉸支座31繞軸線 O2中的B點逆時針旋轉(zhuǎn),右副翼20下偏;
即:當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手柄1向左偏轉(zhuǎn)時,帶動左副翼19向上偏轉(zhuǎn),右副翼20向下偏轉(zhuǎn),當左操縱手柄裝置中的手柄1向右偏轉(zhuǎn)時,帶動左副翼19 向下偏轉(zhuǎn),右副翼20向上偏轉(zhuǎn)。
為了使多個駕駛員能夠分別操縱,本實施例中有一個右操縱手柄裝置,右操縱手柄裝置與左操縱手柄裝置的功能相同,兩操縱手柄裝置中的任何一個都可同時控制左副翼和右副翼反向運動。左操縱手柄裝置與右操縱手柄裝置分別安裝在駕駛艙左右兩側,減少了兩個駕駛員操縱的干擾,方便操作,同時節(jié)省了空間。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