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藥片的包裝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如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包裝盒。
背景技術:
WO96/33927公開了一種上述類型的盒子。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原則上與已知包裝盒構造相同的包裝盒?;剞D蓋具有一個分配腔,該分配腔通過相應的分配開口從側面分配一片或多片藥片。該開口實際上是通過缺少分配腔相應的一個側壁而形成的。具有分配腔的閉合蓋可在使用期間占據(jù)至少兩個位置閉合位置和分配位置。一個與鉸鏈相對的引導突舌限制了處于分配位置時的分配腔并用于引導回轉時的閉合蓋。在已知的包裝盒中,裝有一個鎖定機構(Rastmittel),該鎖定機構由一縱向肋構成,該縱向肋實際上橫越總長沿著較大側壁之一的容器的內壁延伸。該縱向肋與閉合蓋中相對應的凹陷協(xié)作,以固定兩個所需的位置,從而產(chǎn)生可感知并聽得見的喀噠聲。該縱向肋將容器的內部分成兩個容器腔,這樣只有小的或薄的藥片可從一個腔移動到另一個腔。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上述類型的包裝盒,其制造簡單、閉合蓋可靠地占據(jù)所需的位置,其中實際上整個內部都用于容納藥片。
權利要求1的特征解決了該任務。
由于與凸起一起形成鎖定機構的凹陷形成在容器的內壁上,所以沒有會防礙藥片自由移動的隆起或其它聚積物。整個內部都是光滑的,這樣就可使藥片相應自由地移動。
凹陷形成在側壁中,其可厚可薄。如果需要的話,若包裝盒如權利要求2中描述的那樣形成時,凹陷可采取其它深度。這樣凹陷就位于稍厚的區(qū)段中,其可尤其有利地如權利要求3中限定的那樣形成?;瑒用娴牟钚问接兄谕蛊鹨七M和移出凹陷。
如果需要的話,包裝盒可構造成如權利要求4中描述的那樣。第三位置僅形成一個小的分配開口以用于分配相應小的藥片。
如果凸起剛好緊鄰分配腔的底面,那么具有要使用的凹陷的相應的壁在凸起移進和移出凹陷時就稍稍向外移動。所謂的“鼓脹”就發(fā)生了。這并不是所希望發(fā)生的,尤其是在幾個盒子相互鄰接著被裝填時,因為膨脹因多個盒子的鼓脹而相應地聚積。如果包裝盒如權利要求5中描述的那樣形成時,具有凹陷的側壁的運動就不發(fā)生了,因為凸起因彈簧槽而被彈性安置并可向內移動。這樣分配腔的側壁就在凸起相應地移進和移出相配的凹陷時向內移動。
最后,可如權利要求6中描述的那樣形成包裝盒。這是一個具有兩個分配腔的包裝盒,其可被認為是用于慣用左手和慣用右手的人的實施形式??纱蜷_的分配腔總是實用的,無論使用者慣用右手或左手。也可將容器分開,以便容納不同類型的藥片。這樣每個具有分配腔的閉合蓋用于每種類型的藥片。在該實施形式中,兩個部分即具有閉合蓋的上部和容器可通過注塑分開制造,然后通過一種鎖定連接(Rastverbindung)相互連接。
下面將參照附圖借助于不同的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其中圖1是本發(fā)明包裝盒一種實施形式的側視圖,該包裝盒位于完全打開的狀態(tài)下,即處于所謂的裝填位置,為更好地闡明,省略了一個側壁;圖2是與圖1相對應的一側視圖,只不過閉合蓋處于分配小藥片的中間位置;圖3是與圖1和2相對應的一側視圖,只不過閉合蓋處于分配大藥片的分配位置;圖4是與圖1-3相對應的一側視圖,只不過閉合蓋處于閉合的位置;圖5是圖4視圖在閉合蓋區(qū)域的一個放大剖面;圖6是與圖3相對應的一側視圖,實施形式上稍有變化,具有一個被彈性安置的凸起;
圖7是具有兩個閉合蓋的兩件式結構的分解的側視圖;圖8是圖7所示實施形式的一個剖面,只不過該結構處于組裝的狀態(tài)下。
具體實施例方式
附圖中所示的包裝盒整體地由塑料注塑而成。圖1-5所示的實施形式由一個容納藥片的容器1構成。較大側壁標記為5,在此為更好地闡明而在圖1-4中省略了“前”壁。
容器1和閉合蓋2由鉸鏈4固定,其中鉸鏈4采取的是薄膜鉸鏈的類型,閉合蓋圍繞其轉動。鉸鏈的軸與容器的兩較大側壁5成直角。閉合蓋2中形成有一個分配腔3,藥片是從容器腔進入該分配腔中的。分配腔缺一側壁,這樣在處于相應的分配位置時,藥片就可從側面被分配或拿取。示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藥片。通常相對于一種藥片的大小設有一種實施形式。一種標記為12的可變插件允許與不同大小的藥片相匹配。在閉合蓋所存在的側壁即與分配開口相對的側壁上設有一個凸起6,該凸起向外伸到側壁上。該凸起6在所示的實施形式中配置有3個設在容器內壁上的凹陷7、7′和7″。該凹陷7、7′、7″與鉸鏈軸間的距離與凸起6的轉動半徑相同,這樣就可有選擇地鎖定在所需的凹陷中。此外,閉合蓋還可以轉動到圖1所示的再裝填位置上,在該位置,凸起6不在凹陷7、7′、7″中。凹陷7位于如圖5所示的較厚區(qū)段11中。該加厚區(qū)段給凹陷提供了足夠的壁厚或深度。在用于凸起6滑過的該加厚區(qū)段11的滑動面上設有一波狀輪廓,通過這種輪廓,易于幫助凸起在所需的凹陷中鎖定和脫開。
與鉸鏈4鄰接的是閉合蓋上的導桿9,其沿蓋的轉動方向向前傾斜運行,從而有助于閉合蓋在容器1方向上的閉合運動,由此使得閉合蓋在需要時轉動到容器的開口中。與窄壁對立的鉸鏈4上的突舌10同樣提供了一個導向裝置,同時還將分配腔3限制在該區(qū)域中。
在考慮圖1-4時,顯然可采取不同的位置。圖1示出了裝填位置,即閉合蓋2完全轉到側面。如果容器已裝填了藥片的話,閉合蓋2就移進閉合位置,在此導桿9和突舌10保證了進入容器開口所需的運動。
圖4示出了閉合位置。凸起6在凹陷7中。隨著相應的手動操作,如同打火機的使用情況那樣,閉合蓋借助于槽8轉到圖2和3所示的兩個位置之一中。圖3示出了可能是最大的分配開口位置。分配開口相應地大些,這樣就可取出多片藥片或較大的藥片。凸起6鎖定在凹陷7″中。
圖2所示的位置是一中間位置,其中凸起6處在凹陷7′中。分配開口相應地小些,這樣只可取出較小的藥片。
在轉動運動中,凸起6滑過加厚區(qū)段11的波狀滑動面。
圖6示出了一種稍有變化的實施形式。在圖1-5所示的實施形式中,凸起6位于處于底面高度中的分配腔的側壁上。這就導致容器1的側壁5在凸起6移進和移出凹陷7、7′或7″時稍稍向外移動。如果不希望發(fā)生這種鼓脹時,就可如圖6的實施形式所示,在分配腔的側面中直接與凸起6鄰接地設置彈簧槽13。這樣,凸起在移進和移出凹陷7、7′或7 ″時就與底面分開地布置,從而可以彈性方式向內移動。在這種情況下,容器1的側壁5在這種運動中不被向外壓即不鼓脹。
圖7和8所示的實施形式與圖1-6所示實施形式的不同點在于,設有兩個閉合蓋23和24。該閉合蓋23和24被布置在它們自身的通過注塑制成的部件7上。它們被相互成鏡像地布置和成形,如圖7和8清晰所示得那樣。
容器位于另一個部件21中。
部件22在其上具有鎖定凸起25,該鎖定凸起25與鎖定凹陷26一起連接兩部件22和21。如上所述,該兩部件可由塑料經(jīng)注塑單獨制造、然后壓制在一起,這樣鎖定凸起25就鎖定在凹陷26中。薄膜鉸鏈27可在組裝時識別左右相符的位置。不對稱的旗標28也在生產(chǎn)中用于此目的。
圖7和8所示的實施形式如在圖5中所示的實施形式中那樣設有一個彈簧槽13,其保證凸起6在移進和移出凹陷7、7′時與分配腔3的側壁一起以彈性方式向內移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藥片的包裝盒,具有一個閉合蓋(2),該閉合蓋具有一個朝向容器(1)內部敞開的分配腔(3),該分配腔具有基本上為矩形的橫剖面,該閉合蓋可繞一鉸鏈(4)轉動,該鉸鏈的轉動軸與容器的較大平面成直角,其中,在容器內壁與閉合蓋(2)的相鄰壁之間設有一個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分配和閉合位置上卡住閉合蓋,其特征在于,該鎖定機構是通過一個與一較大的容器內壁相鄰的閉合蓋(2)側壁上的凸起(6)和該容器內壁上的一些凹陷(7″)形成的,這些凹陷與鉸鏈軸相距一距離,該距離與凸起(6)圍繞鉸鏈軸的轉動半徑相等,其中一個凹陷(7″)與分配位置對應,而另一個凹陷(7)與閉合蓋的閉合位置對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凹陷(7、7′)被設于容器內壁(11)的加厚區(qū)段(11)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加厚區(qū)段(11)用于凸起(6)的滑動面在該凸起的轉動方向上成波狀,以有助于該凸起在所選的凹陷(7或7′)中的鎖定。
4.如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在兩凹陷(7、7″)之間設有一個第三凹陷(7′),該第三凹陷與閉合蓋(2)的中間位置對應,在該中間位置上形成分配腔(3)較小的分配開口。
5.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在與閉合蓋(2)側壁中的凸起(6)相鄰之處設有一個彈簧槽(13),該彈簧槽允許該凸起在轉動軸(鉸鏈(4))的方向上進行彈性運動(圖6)。
6.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兩件的結構,其中一個部件(22)具有兩個相互成鏡像布置并成形的閉合蓋(23、24),該閉合蓋具有分配腔(3),并且另一個部件(21)構成該容器,其中這兩個部件通過一種鎖定連接(25、26)相互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藥片的包裝盒,具有一個閉合蓋(2),該閉合蓋具有一個朝向容器(1)內部敞開的分配腔(3),該分配腔具有基本上為矩形的橫剖面,該閉合蓋可繞一鉸鏈(4)轉動,該鉸鏈的轉動軸與容器的較大平面成直角,其中,在容器內壁與閉合蓋(2)的相鄰壁之間設有一個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分配和閉合位置上卡住閉合蓋,其特征在于,該鎖定機構是通過一個與一較大的容器內壁相鄰的閉合蓋(2)側壁上的凸起(6)和該容器內壁上的一些凹陷(7″)形成的,這些凹陷與鉸鏈軸相距一距離,該距離與凸起(6)圍繞鉸鏈軸的轉動半徑相等,其中一個凹陷(7″)與分配位置對應,而另一個凹陷(7)與閉合蓋的閉合位置對應。
文檔編號B65D43/24GK1610637SQ00819502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吳清山 申請人:吳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