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粽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chǎn)竹筒粽子的粽筒。
傳統(tǒng)的粽子是用箬葉、蘆葦葉、筍殼等包裹,粽子的制作工序復雜、費時,粽子制作好后往往要裹著原粽葉一起存放數(shù)日,甚至冷藏數(shù)月。而煮過幾小時的粽葉易變質、破損,污染及粽米,使粽子的保質期縮短;且煮過幾小時的粽葉已無香味,食用粽子時再加熱還會影響及粽米的香味和質量。傳統(tǒng)的粽子采用粽葉包裹,由于是軟包裝,受擠壓后易變形,甚或將米餡擠出,運輸、攜帶均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簡化生產(chǎn)工藝,制作出的粽子米餡筋韌香醇、不易破損變質,結構簡單,便于運輸和存放的粽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一種粽筒,包括筒體1和與之扣合的筒蓋3,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筒體1沿口處的外表面設置有一外凹內凸的扣合沿口5,所述筒蓋3的沿口處設置有可與筒體1的扣合沿口5緊扣合的外凸內凹的扣合沿口6,所述的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竹筒結構。
上述筒體1的外表面沿筒體軸向可設置二條或多條易開凹槽2。
上述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的竹筒可為單節(jié)、二節(jié)或多節(jié)竹筒結構。
上述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的竹筒可采用毛竹或修竹,以采用紋竹為佳。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1、生產(chǎn)工藝簡便,科學合理;2、采用天然竹子包粽,粽米質感筋粘細韌;3、采用天然竹子包粽,經(jīng)烹煮,竹瓤的清香味可充分滲入粽米,粽米味道清香而醇厚;食用時再次加熱,可使筒粽更加香醇誘人;4、筒粽采用新鮮竹筒密封包裝,外不易破損,內不易變質,食用安全、衛(wèi)生、方便,既延長了保質期,又便于運輸和存放;5、一物多用,竹筒外表可雕刻山水畫、詩文詞句,食用后的空竹筒可用作筆筒、茶葉筒等容器。
附圖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取鮮竹制作,以一段自然竹節(jié)為單位截鋸成小段,兩端保留竹節(jié)4,構成一個竹筒。截鋸成的竹筒可僅是一段自然竹節(jié)構成的單節(jié)竹筒,也可是由二段自然竹節(jié)構成一對竹筒;將竹筒從靠近一端竹節(jié)4處分割為二,以長段為筒體1,短段為筒蓋3;將筒體1沿口處的外表面刨切去高約1.5CM,深約0.5CM的一周邊,形成一外凹內凸的扣合沿口5,將筒蓋3沿口處的內表面刨切去高約1.5CM,深約0.5CM的一周邊,形成一可與筒體1的扣合沿口5緊扣合的外凸內凹的扣合沿口6,筒體1、筒蓋3自然扣合后,外觀仍似一整節(jié)竹筒。為方便食用,可在竹筒筒體1外部的竹皮上沿竹筒軸向刻制二條或多條易開凹槽2,不穿透竹筒內瓤,食用時可沿該凹槽2方便地將竹筒掰開。制作粽子時,將竹筒清洗干凈,淘洗粽米,用清水浸泡粽米,將粽米和粽餡填入筒體1,蓋上筒蓋3,將接口處密封,將包好的筒粽放入鍋或其他容器中,燉煮或用蒸氣蒸數(shù)小時即完畢。
本實用新型可采用毛竹、修竹等新鮮天然材料,以采用新鮮紋竹為最佳,竹衣青翠碧綠,可增加自然竹香。
權利要求1一種粽筒,包括筒體(1)和與之扣合的筒蓋(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沿口處的外表面設置有一外凹內凸的扣合沿口(5),所述筒蓋(3)的沿口處設置有可與筒體(1)的扣合沿口(5)緊扣合的外凸內凹的扣合沿口(6),所述的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竹筒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粽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的外表面上沿筒體軸向設置有二條或多條易開凹槽(2)。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粽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的竹筒為單節(jié)、二節(jié)或多節(jié)竹筒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筒粽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筒體(1)、筒蓋(3)扣合構成的竹筒由毛竹、修竹或紋竹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粽筒,包括筒體和與之扣合的筒蓋,所述筒體沿口處的外表面設置有一外凹內凸的扣合沿口,筒蓋的沿口處設置有可與筒體的扣合沿口緊扣合的外凸內凹的扣合沿口,所述的筒體、筒蓋扣合構成竹筒結構。采用本實用新型制作的筒粽,不易破損,不易變質;粽米筋粘細韌,香味醇厚;便于運輸和存放。
文檔編號B65D81/34GK2548950SQ0222487
公開日2003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張鳴謙 申請人:張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