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雙面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203568閱讀:16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面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相對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雙面自動進行記錄的雙面記錄裝置,特別涉及使用噴墨處理進行記錄的噴墨雙面記錄裝置。本發(fā)明在這樣的記錄裝置的構成中特別涉及表背面翻轉裝置內的輸送輥的配置和構成。
背景技術
過去,對于由噴墨記錄裝置進行自動雙面記錄的裝置,實施或提出了幾種方式。其中,對被記錄用紙的表面的記錄結束后,相對此前使輸送方向逆轉,將被記錄用紙送入到表背面翻轉裝置,結束翻轉動作后,再次由與對表面的記錄動作時相同的用紙輸送部對被記錄用紙進行輸送,由同一記錄部對被記錄用紙的背面進行記錄。
在這些方式中,如公開于USP6,332,068中的發(fā)明那樣,有在表背面翻轉裝置內配置2個驅動輥,沿輸送路徑使被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轉換180°的裝置。在這樣的構成的已有裝置中,使完成記錄的面處于外側地在表背面翻轉裝置內輸送被記錄用紙。另外,例如日本特開2002-59598號公報公開了由1個主驅動輥和輔助驅動輥使被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轉換180°的構成的裝置。在該構成的裝置中,也與上述的例同樣,使完成記錄的面處于外側地在表背面翻轉裝置內輸送被記錄用紙。
然而,在上述那樣的已有技術例中存在幾個問題。
即,在表背面翻轉裝置的從動輥的支承軸與從動輥之間由于某種原因可能發(fā)生軸損,其轉矩與從動輥從被記錄用紙接受到的摩擦力的轉矩相比成為不能忽視的大小的時候,從動輥可能發(fā)生旋轉不良。此時,在已有技術中,驅動輥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被記錄面,使從動輥接觸于完成記錄的面,所以,在從動輥發(fā)生了旋轉不良的時候,在從動輥與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之間發(fā)生擦過,若完成記錄的面的記錄劑未完全固定,則可能發(fā)生記錄劑的部分剝離,對記錄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另外,由于使彈性材料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非記錄面,非彈性材料接觸于完成記錄的面,所以,接觸于完成記錄的面的輥的表面多為摩擦系數小的平滑面。為此,在由于如上述那樣剝離而殘留于從動輥等、而在完成記錄的面?zhèn)冉佑|的輥上殘留記錄劑的場合,再附著于被記錄用紙的其它部分的危險性增大,這樣,同樣存在記錄結果受到損害的危險。
另外,如已有技術那樣,在將完成記錄的面處于外側地進行輸送的場合,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的輥使用直徑較小的輥,為此,輥的周向的預定部分與記錄部分接觸的頻度增大,如上述那樣剝離的記錄劑積蓄于輥上,再附著于被記錄用紙的可能性增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記錄裝置,該雙面記錄裝置具有翻轉部,該翻轉部通過沿預定的路徑輸送在記錄部對單面已進行記錄的被記錄用紙從而使其翻轉后,將其返回到記錄部;在該雙面記錄裝置中,完成記錄的面的記錄劑的剝離和剝離后的記錄劑向被記錄用紙的再附著的可能性降低,可使被記錄用紙良好地翻轉,獲得良好的記錄結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記錄裝置,該雙面記錄裝置具有記錄部和用紙翻轉部;該記錄部對被記錄用紙進行記錄;該用紙翻轉部接收從上述記錄部輸送的上述被記錄用紙,使表背面翻轉后,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由上述記錄部對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單面完成記錄后,由上述用紙翻轉部使該被記錄用紙翻轉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對該被記錄用紙的相反側的面進行記錄;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沿預定的輸送通道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從而使其翻轉并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該輸送路徑中,在與由上述記錄部對單面進行記錄后輸送來的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驅動輥,在與該被記錄用紙的非記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從動輥。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記錄裝置,該雙面記錄裝置具有記錄部和用紙翻轉部;該記錄部對被記錄用紙進行記錄;該用紙翻轉部接受從上述記錄部輸送的上述被記錄用紙,使表背面翻轉后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由上述記錄部對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單面完成記錄后,由上述用紙翻轉部使該被記錄用紙翻轉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對該被記錄用紙的相反側的面進行記錄;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沿預定的輸送通道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從而使其翻轉,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該輸送路徑中,在與由上述記錄部對單面進行記錄后輸送來的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彈性材料制的輥,在與該被記錄用紙的非記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非彈性材料制的輥。


圖1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整體構成的示意透視圖。
圖2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整體構成的示意側截面圖。
圖3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夾緊輥壓接分離機構的示意透視圖。
圖4A、4B、及4C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夾緊輥壓接分離機構的示意截面圖。
圖5A和5B為示意地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PE傳感器升降機構的截面圖。
圖6A和6B為示意地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走紙導向件升降機構的截面圖。
圖7為示意地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導向軸升降機構的透視圖。
圖8A、8B、及8C為示意地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導向軸升降機構的截面圖。
圖9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提升凸輪驅動機構的示意透視圖。
圖10A、10B、10C、及10D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提升機構的各位置的狀態(tài)的示意側截面圖。
圖11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提升機構的動作狀態(tài)的時間圖。
圖12A、12B、及12C為示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中朝自動翻轉單元側輸送被記錄用紙的狀態(tài)的示意截面圖。
圖13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自動雙面單元的構成的示意截面圖。
圖14A及圖14B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自動雙面單元內的擋板的動作的示意截面圖。
圖15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自動雙面單元驅動機構的示意側截面圖。
圖16A、16B、16C、16D、16E、及16F為依次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自動雙面單元驅動機構的動作變化的示意截面圖。
圖17A、17B、17C、17D、及17E為依次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變形例的自動雙面單元驅動機構的動作變化的示意截面圖。
圖18A、18B、及18C為示出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提升機構的動作過程的示意側面圖。
圖19A、19B、及19C為示出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提升機構的另一動作過程的示意側面圖。
圖20A、圖20B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自動雙面記錄動作的程序的流程圖。
圖21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控制部的大體構成的示意框圖。
圖22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變形例的自動翻轉單元的示意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2為示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整體構成的示意圖,圖1為透視圖,圖2為從圖1中的箭頭A方向觀看的側截面圖。
在圖1和圖2中,符號1為記錄單元本體,符號10為支承記錄單元本體1的構造的機架。符號2為自動雙面單元,符號36為主維護單元,用于防止記錄頭11的孔堵塞和在更換墨水盒12時使用,符號37為裝載被記錄用紙并在記錄動作時1張1張地供給的主ASF。
符號11為排出墨水進行記錄的記錄頭,符號12為儲存供向記錄頭的墨水的墨水盒,符號13為保持著記錄頭11和墨水槽12進行掃描的滑架。符號14為對滑架進行支承的導向軸,符號15為與導向軸14平行地設置且與導向軸14一起對滑架13進行支承的導軌。符號16為用于驅動滑架的滑架皮帶,符號17為通過皮帶輪驅動滑架皮帶16的滑架電動機,符號18為用于檢測滑架13的位置的代碼條,符號20為與滑架電動機17的皮帶輪對置地張設滑架皮帶16的空轉皮帶輪。
符號21為輸送被記錄用紙的送紙輥,符號22為由送紙輥21推壓而進行從動的夾緊輥,符號23為可旋轉地保持夾緊輥22的夾緊輥支架,符號24為將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的夾緊輥彈簧,符號25為固定于送紙輥21上的送紙輥皮帶輪,符號26為用于驅動送紙輥21的LF電動機,符號27為用于檢測送紙輥旋轉角度的輪。
符號29為與記錄頭11相對地支承被記錄用紙的臺板,符號30為用于與送紙輥21協(xié)同動作地輸送被記錄媒體的第1排紙輥,符號31為設于第1排紙輥30的下游側的第2排紙輥,符號32為作為與第1排紙輥30對置地保持被記錄用紙的第1壓緊正齒輪(spur)列,符號33為作為與第2排紙輥31對置地保持被記錄用紙的第2壓緊正齒輪列,符號34為可旋轉地保持第1壓緊正齒輪列32和第2壓緊正齒輪列33的壓緊正齒輪基座。
符號38為成為主ASF37的基座的ASF基座,符號39為接觸于載置的被記錄用紙地進行輸送的供紙輥,符號40為在同時輸送了多張被記錄用紙時將其一張一張地分離的分離輥,符號41為載置被記錄用紙并朝供紙輥39加載的壓板,符號42為設在壓板41上并且可對應于被記錄用紙的寬度固定在任意位置的側導向件,符號44為將來自主ASF37的被記錄用紙的走紙方向限制在1個方向的ASF擋板。另外,在主ASF37設置使進行供紙動作時超越到供紙輥39與分離輥40的夾持部前方的被記錄用紙的前端返回到預定位置的圖中未示出的返回爪。
符號58為使夾緊輥支架23等上升的提升凸輪軸,符號50為與ASF行星齒輪49(參照圖9等)嚙合的提升輸入齒輪,符號51為在對來自提升輸入齒輪50的動力減速的同時進行傳遞的提升減速齒輪列,符號52為與提升凸輪軸58(參照圖3等)直接連接的提升凸輪齒輪,符號55為用于朝單側(朝下方)對導向軸14施加彈性力的導向軸彈簧,符號56為安裝于導向軸14的導向軸凸輪R14a或導向軸凸輪L14b滑動的的導向斜面。
符號70為用于朝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引導被記錄用紙的前端的走紙導向件,符號72為支承記錄單元本體1整體的底座,符號301為構成控制部的主要部的控制板。
圖21為示出控制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整體的控制裝置的示意構成的框圖。
在圖21中,符號310為掌管本記錄裝置的控制的CPU。即,CPU310根據寫入到ROM311的控制數據和控制程序進行將記錄數據展開到RAM312等等,進行預定的處理,將控制指令輸出到各部。在由CPU310控制的動作部包含記錄頭11、驅動主ASF37的ASF電動機46、驅動主維護單元36的PG電動機302、LF電動機26、滑架電動機17等,記錄頭11通過記錄頭驅動器307被驅動,各電動機通過電動機驅動器分別被驅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CPU310上通過起到電連接的媒介作用的I/F309連接于主裝置308,從主裝置308接受記錄數據,可實現與其對應的圖像記錄。
另外,在CPU310連接檢測記錄裝置的各部的狀態(tài)的檢測部。在檢測部中包含CR編碼傳感器19、LF編碼傳感器28、PG傳感器303、ASF傳感器305、PE傳感器67、提升凸輪傳感器69、及雙面單元傳感器130;該滑架編碼傳感器19搭載于滑架13上用于讀取代碼條18,該LF編碼傳感器28用于讀取安裝于機架10的代碼輪27,該PG傳感器303檢測主維護單元36的動作,ASF傳感器305用于檢測主ASF37的動作,該PE傳感器67用于檢測PE傳感器杠桿66(參照圖3等)的動作,該提升凸輪傳感器69檢測提升凸輪軸58的動作,該雙面單元傳感器130檢測自動雙面單元2的裝拆。
這些圖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為一般的串行掃描型記錄裝置,大體包括供紙部、用紙輸送部、記錄部、記錄頭主維護部、及自動雙面單元。
供紙部由主ASF(自動供紙器)37構成,起到從在壓板41上載置了多張的被記錄用紙(圖中未示出)對每一記錄動作拉出1張被記錄用紙將其送到用紙輸送部的作用。用紙輸送部具有送紙輥21和夾緊輥22等夾持和輸送被記錄用紙的輥,起到通過由記錄部進行記錄的記錄區(qū)域輸送從供紙部供給的被記錄用紙的作用。
記錄部主要由記錄頭11和滑架13構成,該滑架13搭載記錄頭11,沿與被記錄用紙輸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進行掃描?;?3由導向軸14和作為機架10的一部分的導軌15支承,通過由滑架電動機17與空轉皮帶輪20張設的滑架皮帶16傳遞滑架電動機17的驅動力,從而可進行往復掃描移動。記錄頭11具有與墨水盒12連接的多個墨水流路,墨水流路連通到配置于與臺板29相對的面的噴嘴列。在噴嘴列近旁配置分別設于噴嘴的墨水噴出用的執(zhí)行元件。作為該執(zhí)行元件,使用由液體的膜沸騰壓力產生使墨水噴出的壓力的電-熱變換元件、壓電元件等電-壓力變換元件等。
記錄頭主維護部由主維護單元36構成,起到防止記錄頭11的墨水噴嘴的孔堵塞和紙粉等導致的污染的作用和更換墨水槽12時吸引墨水的作用。為了產生這樣的作用,主維護單元36具有蓋(未圖示)、擦拭器(未圖示)、泵(未圖示)等;該蓋在滑架13的待機位置設置于與記錄頭11相對的位置,接觸于記錄頭11的墨水噴嘴面來保護墨水噴嘴;該擦拭器擦拭墨水噴嘴面;該泵連接于蓋,在蓋內產生負壓。當要吸出記錄頭11的噴嘴內的墨水時,將蓋推壓到記錄頭11的噴嘴面,驅動泵,使蓋內為負壓而吸引墨水。另外,在吸引墨水后將墨水附著于噴嘴面上時或紙粉等異物附著于噴嘴面時,為了分別將其除去,還具有使擦拭器接觸于噴嘴面使其平行移動的機構等。
自動雙面單元2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可相對由上述那樣的各部構成的記錄單元本體1裝拆,當實施雙面記錄時,從記錄部側接受由用紙輸送部輸送的被記錄用紙,沿預定的輸送通道輸送,從而起到使接受到的被記錄媒體翻轉、返回到記錄部側的作用。
以上為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的概略內容。下面說明由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進行的單面的記錄動作。
最初,如從主裝置308通過I/F309送出記錄數據,將該數據存儲于RAM312上,由CPU310發(fā)出記錄動作開始指令,開始記錄動作。
當開始記錄時,先在供紙部進行供紙動作。當供紙動作開始時,ASF電動機46朝正方向旋轉,其動力經過齒輪列使保持壓板41的凸輪旋轉。當由旋轉使凸輪脫開時,壓板41由圖中未示出的壓板簧的作用朝供紙輥39施加彈性力。同時,供紙輥39朝輸送被記錄用紙的方向旋轉,這樣,開始進行被載置的最上位的被記錄用紙的輸送。
此時,在供紙輥39與被記錄用紙間的摩擦力和被記錄用紙相互的摩擦力的某些條件下,有時同時送出多張被記錄用紙。在該場合下,壓接在供紙輥39、朝與被記錄用紙輸送方向相反方向具有預定的返回轉矩的分離輥40產生作用,起到將最處于供紙輥39一側的被記錄用紙以外的被記錄用紙推回到原來的壓板41上的作用。
當這樣將1張被記錄用紙供給到用紙輸送部、ASF供紙動作結束時,由凸輪的動作使分離輥40解除與供紙輥39的壓接狀態(tài),離開預定的距離。此時,圖中未示出的返回爪旋轉,與最上位的被記錄用紙一起被輸送,起到將由分離輥40分離的被記錄用紙確實地推回到壓板41上的預定位置的作用。
由以上那樣的動作僅將1張被記錄用紙輸送到用紙輸送部。
當從主ASF37輸送1張被記錄用紙時,被記錄用紙的前端接觸于被由圖中未示出的ASF擋板彈簧朝妨礙走紙路徑的方向施加著彈性力的ASF擋板44,但將ASF擋板44推開而通過。當該被記錄用紙的記錄動作結束、被記錄用紙后端通過ASF擋板44時,ASF擋板44返回到原來的被施加彈性力狀態(tài),由此將走紙路徑關閉,所以,即使被記錄用紙被朝相反方向輸送也不會返回到主ASF37側。
從供紙部輸送的被記錄用紙朝構成用紙輸送部的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輸送。夾緊輥22的中心相對送紙輥21的中心在朝向第1排紙輥30的方向存在一些偏移地被安裝,所以,被記錄用紙插入夾持部的的切線方向角度比水平稍傾斜。因此,在由夾緊輥支架23和走紙導向件70形成的走紙路徑朝夾持部往斜下方傾斜,以將用紙前端確實地朝夾持部引導。
由主ASF37輸送的用紙接觸于停止狀態(tài)的送紙輥21的夾持部。此時,由主ASF37只將被記錄用紙輸送比到送紙輥21的夾持部的預定走紙路徑長度稍長的距離量,在供紙輥39與送紙輥21之間被記錄用紙彎曲,即形成曲面。這樣,產生曲面要恢復為筆直的力,將被記錄用紙前端推壓到送紙輥21的夾持部。為此,被記錄用紙的前端仿照送紙輥21的外形變平行,可進行所謂的對齊動作。
對齊動作結束后,沿被記錄用紙朝正方向(朝向第1排紙輥30前進的方向)移動的方向使LF電動機26開始旋轉。此后,供紙輥39的驅動力被切斷,由被記錄用紙帶著旋轉。在該時刻,被記錄用紙僅由送紙輥21和夾緊輥22輸送。被記錄用紙每次進行預定換行量地朝正方向前進,沿設于臺板29上的肋前進。被記錄用紙前端逐漸到達第1排紙輥30和第1壓緊正齒輪列32的夾持部及第2排紙輥31和第2壓緊正齒輪列33的夾持部。此時,送紙輥21與第1排紙輥30、第1壓緊正齒輪列32由齒輪列連接著,而且該齒輪列構成為第1排紙輥30與第2排紙輥32的周速與送紙輥21的周速實質上相等地構成,所以,第1排紙輥30和第2排紙輥31與送紙輥21同步地旋轉,為此,被記錄用紙不會松弛或被拉緊地輸送。
對應于該被記錄用紙的輸送,由記錄部進行在向被記錄用紙的記錄。在記錄動作中,通過驅動滑架電動機17,從而朝與被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滑架13,記錄頭11通過柔性平形電纜73傳遞來自記錄頭驅動器307的信號,從而可相應于記錄數據排出墨水滴。此時,通過由搭載于滑架13的滑架編碼器19讀取張設于機架10的代碼條18,可進行在適當的時刻朝被記錄用紙排出墨水滴的控制。這樣,當結束1行的記錄時,由用紙輸送部以必要量輸送被記錄用紙。通過反復實施該動作,從而可對被記錄用紙整面進行記錄動作。
下面,詳細說明包含自動雙面單元2的構成在內的、為了實施雙面記錄而使被記錄用紙翻轉的構成。本實施例的記錄裝置的特征在于,不用打印機操作者動手即可在片狀的單張紙的表背面自動地進行記錄,即進行所謂的自動雙面記錄。
首先,參照圖2說明在被記錄用紙進行雙面記錄時的被記錄用紙的通過路徑。
在圖2中,自動雙面單元2設置有切換擋板104、出口擋板106、雙面輥A108、相同的雙面輥B109、雙面夾緊輥B113、雙面夾緊輥A112;該切換擋板104可擺動地被支承著,用于決定被記錄介質的走紙方向;該出口擋板106為可擺動地被支承著,在被記錄介質從自動雙面單元2出來時進行開閉;該雙面輥A108在自動雙面單元2內輸送被記錄用紙;該雙面夾緊輥B113從動于雙面輥B108;該雙面夾緊輥A112從動于雙面輥B109。
首先,當記錄動作開始時,從裝載于主ASF37的多張被記錄用紙在供紙輥39的作用下1張1張地供給被記錄用紙,輸送到送紙輥21。夾持于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被記錄用紙被朝圖2中的箭頭a方向輸送。
在實施雙面記錄的場合,結束表面記錄后,被記錄用紙在設于主ASF37下方的水平通道內被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即被朝配置于主ASF37后方的自動雙面單元2輸送。被記錄用紙被從水平通道引導至自動雙面單元2內,沿切換擋板104如圖2中的箭頭c所示那樣被朝斜下方輸送。
然后,被記錄用紙由雙面輥B109與雙面夾緊輥A112夾持著朝上方、并沿后蓋103(參照圖13)朝記錄部側轉換前進方向,到達雙面輥A108與雙面夾緊輥B113的夾持部。然后,由雙面夾緊輥B113和雙面輥A108夾持于雙面輥A108的被記錄用紙沿雙面輥A108使行進方向如圖2中箭頭d所示那樣朝著斜下方地輸送。這樣,被記錄用紙沿環(huán)繞路徑輸送,最終使前進方向改變180度,返回到水平通道。此后,進一步在水平通道內被沿圖2中的箭頭a方向輸送的被記錄用紙再次由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夾持,實施背面的記錄。
如上述那樣,結束了表面記錄后的被記錄用紙通過處于主ASF37下方的水平通道被輸送到處于主ASF37后方的自動雙面單元2,由自動雙面單元2進行表背面翻轉后,返回到送紙輥21。此后,再次實施由用紙輸送部進行的輸送和由記錄部進行的與輸送對應的記錄動作,從而對被記錄用紙的背面進行記錄,因此,按照該構成,可自動對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面進行記錄即雙面記錄。
在這里,說明表面記錄時的記錄范圍。記錄頭11在送紙輥21與第1排紙輥30間具有墨水噴嘴所處的區(qū)域N,但由于墨水流路向噴嘴的配置限制和在使墨水排出的執(zhí)行元件的配線限制,通常使得難以在緊靠送紙輥21的夾持部附近配置墨水噴嘴區(qū)域N,因此,如圖2所示那樣,墨水噴嘴區(qū)域N處于從送紙輥21的夾持部向下游側離開L1的位置。因此,在被記錄用紙由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夾持著的狀態(tài)下,在被記錄用紙的送紙輥21的夾持部側的長度L1的寬度區(qū)域不能進行記錄。
為了減少該表面的下端空白區(qū)域,在本實施例的記錄裝置中,在被記錄用紙從送紙輥21的夾持部脫離、僅由第1排紙輥30和第2排紙輥31夾持著輸送的狀態(tài)下記錄也繼續(xù)進行。這樣,可記錄動作可進行到表面的下端空白為零為止。
然而,當要從該狀態(tài)朝上述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時,存在不能將被記錄用紙引導至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而發(fā)生所謂的用紙卡住的危險。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這樣的卡紙,由以下說明的機構使夾緊輥22從送紙輥21離開即分離,形成預定的間隙,將被記錄用紙端部插入到該間隙,然后再次將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從而可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順利地輸送被記錄用紙。
下面,說明作為本實施方式記錄裝置的特征構成的夾緊輥22的分離機構、PE傳感器杠桿66的分離機構、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調整機構、走紙導向件70的升降機構、及滑架13的升降機構。
如上述那樣,為了再次將被記錄用紙拉入到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間的夾持部,進行夾緊輥22的分離。本實施方式的記錄裝置為了在再拉入被記錄用紙后使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面翻轉,具有主要以可良好地進行被記錄用紙朝反向的輸送為目的的幾個機構。
這樣的機構之一為PE傳感器杠桿66的分離機構。PE傳感器杠桿66在凸出到被記錄用紙的輸送通道中的位置與從輸送通道拉入的位置之間擺動地被安裝,捕捉到輸送來的被記錄用紙接觸而使PE傳感器杠桿66擺動這一情況,檢測被記錄用紙的位置。這樣的PE傳感器杠桿66被安裝成,為了通常在朝正向前進的被記錄用紙接觸時順利擺動,在可正確地檢測被記錄用紙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地凸出到被記錄用紙的輸送通道中的位置成為相對被記錄用紙紙面具有預定角度的狀態(tài)。為了這樣設定,在被記錄用紙朝反向前進的場合,存在被記錄用紙端部被掛住或PE傳感器杠桿66的前端咬入到輸送過程中的被記錄用紙的問題。為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面翻轉工序中,直到途中,從走紙面分離PE傳感器杠桿66,不接觸于被記錄用紙。
PE傳感器杠桿66的分離機構對于本發(fā)明的宗旨不一定必需,也可置換成其它機構。即,作為解決那樣的問題的手段,在PE傳感器杠桿66的前端設置滾輪等,即使被記錄用紙朝反向前進,也可通過滾輪旋轉來避免上述那樣的問題。另外,也可使PE傳感器杠桿66的擺動角度較大,當被記錄用紙被朝反向輸送時,PE傳感器杠桿66朝與通常相反的方向的擺動足夠的角度,避免上述那樣的問題。
另一個機構為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調整機構。在本實施例中,夾緊輥22的分離是通過使夾緊輥支架23整體回轉來實施的。在將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的狀態(tài)下,由于用夾緊輥彈簧24推壓著夾緊輥支架23,所以,當使夾緊輥支架23朝分離方向回轉時,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朝增大的方向變化。為此,存在用于分離夾緊輥支架23的負荷較大,在夾緊輥支架23自身也被施加較大的應力等問題。為了防止這一問題,設置當夾緊輥支架23分離時減少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的機構。
另一個機構為走紙導向件70的升降機構。通常,走紙導向件70形成朝輸送的相反方向從水平通道稍抬起一些角度的輸送通道(圖2所示狀態(tài)),以當將從主ASF37供給的被記錄用紙朝向送紙輥21引導時,順利地將被記錄用紙引導至如上述那樣從水平形成一些角度的送紙輥21的夾持部。然而,當在該狀態(tài)下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時,由于被記錄用紙可能再次被引導向主ASF37,所以,為了防止這一問題而可順利地引導至水平通道,最好為使走紙導向件70變水平地改變角度的構成,。為此,設有使紙導向件70上下移動的機構。
最后一個機構為滑架13的升降機構。當使夾緊輥支架23為分離狀態(tài)時,夾緊輥支架23的前端接近滑架13,所以,該升降機構用于防止兩者接觸而使滑架13不能朝主掃描方向移動的情況。為此,與夾緊輥支架23的分離動作同步地使滑架13上升。另外,該滑架13的升降機構也可用于其它用途,例如,為了在對厚被記錄用紙進行記錄時防止記錄頭11與被記錄用紙接觸,也可在出于退避的目的使記錄頭11移動時利用。
以下詳細說明上述5個機構。
圖3為示出夾緊輥分離機構、PE傳感器杠桿分離機構、夾緊輥彈簧壓力調整機構、及使走紙導向件升降機構動作的提升凸輪軸58附近的部分的示意透視圖。
在圖3中,符號59為接觸于夾緊輥支架23的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符號60為作用于夾緊輥彈簧24的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符號61為接觸于PE傳感器杠桿66的PE傳感器杠桿推壓凸輪,符號65為接觸于走紙導向件70的走紙導向件推壓凸輪。符號62為用于檢測提升凸輪軸58的角度位置的提升凸輪軸遮蔽板,符號69為由提升凸輪軸遮蔽板62透過/遮蔽的提升凸輪傳感器。符號66為接觸于被輸送的被記錄用紙來檢測前端和后端的PE傳感器杠桿,符號67為由PE傳感器杠桿66透過/遮蔽的PE傳感器,符號68為朝預定方向對PE傳感器杠桿66施加彈性力的PE傳感器杠桿彈簧,符號71為朝預定方向對走紙導向件70施加彈性力的走紙導向件彈簧。
夾緊輥分離機構、PE傳感器杠桿分離機構、夾緊輥彈簧壓力調整機構、及走紙導向件升降機構由提升凸輪軸58的旋轉驅動。在本實施例的機構中,由于在提升凸輪軸58上分別固定著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59、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60、PE傳感器杠桿推壓凸輪61、走紙導向件推壓凸輪65,所以,與提升凸輪軸58旋轉1周同步地由各凸輪使各機構動作。在這里,提升凸輪軸58的初期角度和1周旋轉通過提升凸輪傳感器69轉移到由提升凸輪軸遮蔽板62遮蔽的狀態(tài)和透過的狀態(tài)而識別。本發(fā)明的宗旨不限于這樣的構成,也可采用分別獨立地驅動各機構的機構。
下面,說明各機構的動作。
圖4A、圖4B及圖4C為示意地示出夾緊輥分離機構和夾緊輥彈簧壓力調整機構的動作的局部側面圖。
圖4A示出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59處于初始位置、夾緊輥22按標準壓力壓接于送紙輥21的狀態(tài)。夾緊輥支架23由機架10的軸承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夾緊輥支架軸23a,可在預定角度范圍可擺動地構成。在夾緊輥支架23的一端可旋轉地支承夾緊輥22,夾住夾緊輥支架軸23a后另一端設定在與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60接觸的區(qū)域。另外,夾緊輥彈簧24為受扭螺旋彈簧,作為力點將其一端接觸于夾緊輥支架23的夾緊輥22側,由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60支承另一端側,由機架10的支承部支承兩者間的彈簧中心。按照這樣的支承形式,由預定壓力使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在該狀態(tài)下,如使送紙輥21的旋轉驅動機構(未圖示)動作,則可輸送夾持于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的被記錄用紙。
圖4B示出夾緊輥22處于分離狀態(tài)而且夾緊輥彈簧24為卸載狀態(tài)的場合。即,提升凸輪軸58朝圖4A、圖4B及圖4C中的箭頭a方向轉動,從而將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59接觸于夾緊輥支架23,從而使夾緊輥支架23逐漸朝圖4A、圖4B及圖4C中的箭頭b方向轉動,從送紙輥21分離。另外,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60的與夾緊輥彈簧24的接觸面成為小半徑部,這樣,夾緊輥彈簧24的與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60的接觸點旋轉,其旋轉方向與隨著夾緊輥支架23的回轉使與夾緊輥支架23的接觸點側旋轉的方向相同。由于夾緊輥彈簧24的扭轉角度θ2變得比圖4A時大,所以,彈簧加力減小,成為基本上不在夾緊輥支架23上加力的狀態(tài)。這樣,當使夾緊輥支架23回轉時,夾緊輥彈簧24的彈性力不成為轉動的負荷,另外,可成為在夾緊輥支架23上基本不作用應力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在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之間形成預定量的間隙H,即使對于傾斜地導向的被記錄用紙,也可將其前端容易地插入到夾持部。
圖4C示出夾緊輥22與圖4A同樣地壓接于送紙輥21上但為壓接力較弱的輕壓接狀態(tài)的場合。即,提升凸輪軸58從在圖4B所示的狀態(tài)進一步朝圖4A~圖4C中的箭頭a方向旋轉,從而解除夾緊輥支架推壓凸輪59與夾緊輥支架23的接觸,夾緊輥支架23朝圖4A、圖4B及圖4C中的箭頭c方向回轉,返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推壓凸輪60的與夾緊輥彈簧24的接觸面成為圖4A與圖4B的中間的半徑部分。這樣,由于夾緊輥彈簧24的扭轉角度θ3為比圖4A稍大的狀態(tài),所以,將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的力比圖4A的狀態(tài)稍變小。在該狀態(tài)下,當將比通常厚的被記錄用紙夾持于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之間時,夾緊輥彈簧24的扭轉角度比通常大,這樣,可防止產生的負荷過大。因此,相應于被記錄用紙的厚度切換到圖4A所示狀態(tài)和圖4C所示狀態(tài),從而即使為通常的厚度的被記錄用紙,即使在厚被記錄用紙的場合,也可使送紙輥21的軸損形成的旋轉負荷正常化。
經過以上狀態(tài),使提升凸輪軸58旋轉1周時,機構返回到圖4A的狀態(tài),成為標準狀態(tài)。
圖5A、圖5B為示意地示出PE傳感器杠桿升降機構的動作的側面圖。
圖5A示出PE傳感器杠桿推壓凸輪61處于初始位置、PE傳感器杠桿66成為自由狀態(tài)的情況。PE傳感器杠桿66可繞PE傳感器杠桿軸66a自由擺動地支承于機架10的軸承部。在該狀態(tài)下,PE傳感器杠桿66由PE傳感器杠桿彈簧68的作用朝圖示位置施加彈性力,PE傳感器杠桿66的遮蔽板部遮蔽PE傳感器67。當從該狀態(tài)使被記錄用紙通過PE傳感器杠桿66的部分時,PE傳感器杠桿66朝該圖5A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PE傳感器67成為透過狀態(tài),可檢測被記錄用紙存在于PE傳感器杠桿66的部分這一情況。因此,可根據該遮光和透過的狀態(tài)的變化,檢測被記錄用紙的前端和后端。
圖5B為示意地示出PE傳感器杠桿66由PE傳感器杠桿推壓凸輪61鎖定的狀態(tài)的圖。即,由PE傳感器杠桿推壓凸輪61朝圖5A和圖5B箭頭a方向旋轉而將PE傳感器杠桿66的凸輪隨動部抬起,PE傳感器杠桿66朝圖中箭頭b方向轉動。在該狀態(tài)下,PE傳感器杠桿66的用紙檢測部隱蔽到夾緊輥支架23的內側,即使在走紙通道存在被記錄用紙,被記錄用紙與PE傳感器杠桿66也不會接觸。因此,即使在該狀態(tài)下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被記錄用紙也不接觸于PE傳感器杠桿66造成卡紙。
圖6A、圖6B為示意地示出走紙導向件升降機構的動作的側面圖。
圖6A示出走紙導向件70為上升狀態(tài)的場合。在圖6A中,走紙導向件70通常由走紙導向件彈簧71朝被抬起的方向施加彈性力,抵接于圖中未示出的限動部而被定位。通過該走紙導向件彈簧71的作用,在從主ASF37供給的被記錄用紙通過時,走紙導向件70保持該姿勢。但是,在作用比通常大的力的場合,走紙導向件70也可反抗走紙導向件彈簧71的彈簧力下降。
圖6B示出走紙導向件70為下降狀態(tài)的場合。固定于提升凸輪軸58的走紙導向件推壓凸輪65朝圖6A和6B中的箭頭a方向旋轉,由此走紙導向件推壓凸輪65逐漸接觸于作為走紙導向件70的一部分的走紙導向件凸輪隨動部70a,使走紙導向件70朝圖6A、圖6B中的箭頭b方向回轉,反抗走紙導向件彈簧71的彈力而被推下。在該狀態(tài)下,面向走紙導向件70的走紙通道的面的部分變得大體水平,走紙通道基本完全變直。這樣,在圖2中,當用紙被從送紙輥21朝圖2的箭頭b方向輸送時,被記錄用紙被水平地輸送,被記錄用紙表面的已進行過記錄的部分不會被推壓到走紙通道上方。
圖7為示出滑架升降機構的示意透視圖。
在該圖中,符號14a為安裝于導向軸14上的導向軸凸輪R,符號14b為安裝于相同導向軸14上的導向軸凸輪L,符號53為連接提升凸輪齒輪52和與導向軸凸輪R14a成一體的齒輪的凸輪空轉齒輪。
如圖1所示,導向軸14支承于機架10的兩側板上,上下方向的導向長孔(參照圖8A、圖8B及圖8C等)與導向軸14配合,在圖7中的箭頭Z方向自由移動,但圖7中的箭頭X方向和圖7中的Y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通常為由導向軸彈簧55朝下方(與箭頭Z相反的方向)施加彈性力的導向軸14,但當凸輪空轉齒輪53旋轉時,導向軸凸輪R14a和導向軸凸輪L14b與導向斜面56接觸,從而使導向軸14自身一邊旋轉一邊朝上下方向移動。
圖8A、圖8B及圖8C為示意地示出滑架升降機構的動作的側面圖。
圖8A示出滑架13處于作為標準位置的第1滑架位置的場合。在該狀態(tài)下,導向軸14抵接于機架的導向長孔57的下緣而被定位,導向軸凸輪R14a與導向斜面56不接觸。
圖8B示出滑架13移動到比第1滑架位置稍高的第2滑架位置的場合。從第1滑架位置由提升凸輪軸58的旋轉使固定于提升凸輪軸58的提升凸輪齒輪52旋轉,通過與提升凸輪齒輪52嚙合的凸輪空轉齒輪53使導向軸凸輪R齒輪14c旋轉,從而轉移到第2滑架位置。
此時,當使提升凸輪齒輪52和導向軸凸輪R齒輪14c為相同齒數時,提升凸輪軸58與導向軸14朝相同方向旋轉相同角度。在不按完全相同的角度旋轉的場合,則提升凸輪齒輪52與凸輪空轉齒輪53處于固定旋轉軸的位置,而導向軸凸輪R齒輪14c隨著作為旋轉軸的導向軸14自身上下移動,改變齒輪間距。
這樣,當提升凸輪軸58朝圖8A、圖8B及圖8C中的箭頭a方向旋轉時,導向軸14也朝圖8A、圖8B及圖8C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按照該旋轉,導向軸凸輪R14a和導向軸凸輪L14b分別接觸于處于固定的導向斜面56。此時,導向軸14的移動方向如上述那樣由機架10的導向長孔57被限制為僅在上下方向,所以,滑架13從第1滑架位置筆直地朝上方移動到第2滑架位置。該第2滑架位置適合這樣的場合,即,被記錄用紙的變形大,在第1滑架位置被記錄用紙與記錄頭11接觸的場合。
圖8C示出滑架13處于最高的第3滑架位置的場合。提升凸輪軸58從第2滑架位置進一步旋轉時,導向軸凸輪R14a和導向軸凸輪L14b的凸輪面的、更大半徑的部分接觸于導向斜面56,滑架13移動到更高的位置。該第3滑架位置適合于使用比通常更厚的被記錄媒體的場合。
以上為5個機構的詳細說明。
下面,說明提升凸輪軸58的驅動機構。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凸輪軸58的驅動源使用驅動主ASF37的ASF電動機46。由ASF電動機46的旋轉方向和旋轉量的控制適當地使主ASF37動作,或使提升凸輪軸58動作。
圖9為示意地示出提升凸輪軸的驅動機構的透視圖。在該圖中,符號46為作為驅動源的ASF電動機(為了示出齒輪類而切掉上半部進行顯示),符號47為位于安裝在ASF電動機46的齒輪的下一級的ASF擺臂,符號48為安裝于ASF擺臂47中心的ASF太陽齒輪,符號49為安裝于ASF擺臂47端部并與ASF太陽齒輪48接合的ASF行星齒輪,符號63為固定于提升凸輪軸58的擺鎖定凸輪,符號64為作用于擺鎖定凸輪63產生擺動的擺鎖定桿。
如上述那樣,根據ASF電動機46的旋轉方向將驅動力傳遞方向切換到提升凸輪軸58側和主ASF37側,在使提升凸輪軸58動作的場合,使ASF電動機46朝圖9中的箭頭a方向旋轉。于是,安裝于ASF電動機46的齒輪使ASF太陽齒輪48旋轉。ASF太陽齒輪48與ASF擺臂47按預定摩擦力可相互旋轉地接合,所以,ASF擺臂47朝與ASF太陽齒輪48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往圖9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于是,ASF行星齒輪49與下一級的提升輸入齒輪50嚙合。這樣,ASF電動機46的驅動力通過提升減速齒輪列51傳遞到提升凸輪齒輪52。此時,ASF擺臂47朝圖9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成為送往用于驅動主ASF37的齒輪列的驅動力被切斷的狀態(tài)。
相反,在驅動主ASF37側的場合,通過使ASF電動機37朝與圖9中的箭頭a相反方向旋轉,而使ASF擺臂47與上述相反地朝與圖9中的箭頭b相反的方向擺動。這樣,解除ASF行星齒輪49與提升輸入齒輪50的嚙合,設于ASF擺臂47上的另一ASF行星齒輪49與主ASF37側的齒輪列嚙合,驅動主ASF37。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ASF電動機46使用所謂的步進電動機,對其進行開環(huán)控制,但是,當然也可在直流電動機等使用編碼器進行閉環(huán)控制。
其中,在將行星齒輪機構用于驅動力傳遞的場合,當被驅動側成為負的負荷時,擺鎖定桿64移動,齒輪的嚙合脫開,存在被驅動側的相位比驅動源提前而發(fā)生所謂的先轉的可能性。為此防止產生這一問題,在本實施例中,配置擺鎖定凸輪63和擺鎖定桿64。
在提升凸輪軸58處于預定角度范圍的場合,由擺鎖定凸輪63的凸輪面形狀使擺鎖定桿64朝圖9中的箭頭c方向擺動,擺鎖定桿64接合于ASF擺臂47,不能返回到驅動主ASF37一側地固定。這樣,ASF行星齒輪49保持為時常與提升輸入齒輪50嚙合的狀態(tài),所以,ASF電動機46和提升凸輪軸58經常同步地旋轉。
另外,當擺鎖定凸輪63處于上述角度范圍外的預定角度范圍時,擺鎖定桿64朝與圖9中的箭頭c相反的方向返回,解除ASF擺臂47的鎖定,如使ASF電動機46反轉,則恢復到可將驅動力的傳遞方向切換到主ASF37側的狀態(tài)。
按照以上說明的機構,可進行夾緊輥22的分離、PE傳感器杠桿66的鎖定、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調整、走紙導向件70的升降動作、滑架13的升降動作。以下將上述5種可動機構統(tǒng)稱為提升機構。
下面說明這些機構如何相關地動作。
圖10A、圖10B、圖10C及圖10D為示出滑架13、夾緊輥22、PE傳感器杠桿66、走紙導向件70的動作的示意側面圖。
圖10A示出提升機構處于第1位置的場合。在該狀態(tài)下,夾緊輥22處于壓接于送紙輥21上的狀態(tài),PE傳感器杠桿66處于自由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24產生通常的壓力,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上升狀態(tài),滑架13處于第1滑架位置。該狀態(tài)在使用通常的被記錄用紙的記錄動作或在自動雙面單元2的被記錄用紙翻轉后的對齊等中使用。
圖10B示出提升機構處于第2位置的場合。在該狀態(tài)下,夾緊輥22處于壓接于送紙輥21的狀態(tài),PE傳感器杠桿66處于自由的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24產生通常壓力,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上升狀態(tài),滑架13處于第2滑架位置。這與提升機構的第1位置相比,僅滑架13的高度位置不同。該狀態(tài)用于在被記錄用紙的變形大的場合防止被記錄用紙與記錄頭11摩擦,或在使用具有一些厚度的被記錄用紙的場合等使用。
圖10C示出提升機構處于第3位置的場合。在該狀態(tài)下,夾緊輥22處于從送紙輥21分離、空出預定間隙的狀態(tài),PE傳感器杠桿66退避到上方,處于鎖定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24處于減弱壓接力的狀態(tài),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下降的狀態(tài),滑架13處于最高的第3滑架位置。與提升機構的第2位置相比,整個狀態(tài)變化,走紙通道平直地開放,成為可將被記錄用紙拉入到送紙輥21的夾持部的狀態(tài)。該狀態(tài)在這樣的場合等使用,即,被記錄用紙的表面記錄結束后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的場合和插入厚度大的被記錄媒體的場合等。
圖10D示出提升機構處于第4位置的場合。在該狀態(tài)下,夾緊輥22壓接于送紙輥21,PE傳感器杠桿66退避到上方,處于鎖定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24發(fā)生若干弱的壓力,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下降狀態(tài),滑架13處于最高的第3滑架位置。與提升機構的第3位置相比,夾緊輥22返回到壓接狀態(tài),夾緊輥彈簧24以產生若干弱的壓力的方式變化。該狀態(tài)在這樣的場合使用,即,自動雙面記錄時的被記錄用紙再拉入后朝自動雙面單元2輸送被記錄用紙的場合和使用厚度較大的被記錄媒體進行記錄的場合。
在本實施例中,鑒于記錄裝置的動作,通過限定為上述4種提升機構的位置而簡化機構。即,提升凸輪軸58在旋轉1周的期間,按第1位置→第2位置→第3位置→第4位置→第1位置進行循環(huán)改變位置。即,本發(fā)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是使各機構要素獨立動作的構成。另外,夾緊輥彈簧24的壓力調整機構不一定必須,在夾緊輥支架23的剛性充分高的場合或LF電動機26的負荷變動不成為問題的場合等的場合可省略。另外,根據主ASF37的配置等,即使走紙導向件70是水平,只要為可將被記錄用紙前端引導至送紙輥21的夾持部的機構,則也可沒有走紙導向件70的升降機構。
為了更易于理解由以上示意側面圖說明的內容,使用時間圖再次進行說明。圖11為示出提升機構的動作狀態(tài)的時間圖。圖的橫軸示出提升凸輪軸58的角度,從記載于圖左側的第1位置到記載于右側的第1位置成為360°的范圍。縱軸示意示出各機構要素的位置。如圖11所示,通過使提升凸輪軸58動作,從而使其按多個機構相互同步的預定時間動作。提升機構處于怎樣的動作狀態(tài),可通過由提升凸輪傳感器69檢測提升凸輪軸58的角度而得知,根據檢測結果控制ASF電動機46的旋轉角度,即可同時調整多個機構的動作時刻。
以上為提升機構的動作的說明。
下面,具體地說明在被記錄用紙如何進行自動雙面記錄。
圖12A、圖12B及圖12C為說明在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記錄結束后再次將被記錄用紙4拉入到送紙輥21的夾持部的過程的示意側面圖。
圖12A示出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記錄結束、被記錄用紙4由第1排紙輥30與第1壓緊正齒輪列32及第2排紙輥31與第2壓緊正齒輪列33夾持的狀態(tài)。此時,提升機構處于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狀態(tài)。如上述那樣,當在該狀態(tài)之前使被記錄用紙4前進而進行記錄時,可將被記錄用紙4的后端部引導至與記錄頭11的噴嘴列相對的位置,所以,可在被記錄用紙4不形成下端空白地完全記錄到被記錄用紙4的后端部。
然后,使提升機構移動到第3位置,在夾緊輥22與送紙輥21間空開預定量的大間隙。這樣,即使被記錄用紙4的后端多少有些起伏,或朝上翹曲,也可容易地拉入到送紙輥21的夾緊位置。此時,夾緊輥支架23雖然使夾緊輥22所處的一側上升,但同時,也使滑架3上升到適當的位置,所以,夾緊輥支架23與滑架13不會干涉,所以,滑架13可位于主掃描方向的任何位置。
圖12B是示出這樣的狀態(tài)的圖,即,朝圖2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4(以下將朝該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4稱為反送),使其移動到夾緊輥22之下使其停止。由于本實施例的記錄裝置采用濕式的噴墨記錄方式,所以在該狀態(tài)下停止。即,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面(圖12A、圖12B及圖12C中的上面)由于是在剛進行記錄動作后,因此,處于由墨水濕潤的狀態(tài),當立即由夾緊輥22與送紙輥21壓接時,將墨水轉印于夾緊輥22,該墨水可能在其后的輸送過程中再次被轉印到被記錄用紙4而在被記錄用紙4產生污跡,為此,在不壓接的狀態(tài)下使其停止。
到墨水成為不轉印到夾緊輥22的狀態(tài)之前的時間、換言之到附著到被記錄用紙4上的墨水干燥之前的時間由多個條件決定。即,這樣條件包含被記錄用紙4的種類,使用墨水的種類,使用墨水的重疊附著方法,使用墨水的單位面積的附著量,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溫度,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濕度,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的氣體的流速等。
概略地說,當使用在表面具有墨水受容層、迅速將墨水引導至內部的被記錄用紙時,墨水易于快速干燥。另外,若使用染料等墨水的粒子小、易于滲透到被記錄用紙內部的墨水,則易于快速干燥。另外,通過使用化學反應的墨水,形成通過重疊附著于被記錄用紙表面而使其固化的墨水系統(tǒng),則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減少單位面積附著的墨水量,則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提高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的溫度,則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降低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的濕度,則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增大進行記錄動作的環(huán)境的氣體流速,則易于快速干燥。
由于如以上那樣根據幾個條件決定必要的干燥時間,所以,在本實施例中,將使用預定的墨水系統(tǒng)按一般的使用條件(一般的被記錄用紙,一般的記錄動作環(huán)境)進行記錄時必要的干燥時間為標準值,將根據可預測的條件調整該標準值的時間作為干燥時間。
該場合的可預測條件為單位面積的附著墨水量,此外,如并用環(huán)境溫度檢測裝置、環(huán)境濕度檢測裝置、環(huán)境風速檢測裝置等,則可更細致地預測干燥待機時間。這樣的干燥時間調整例如可通過將從主裝置308接受到的數據存儲于RAM312上,計算單位面積的附著墨水量,將其最大值與記述于ROM311(圖21)的預定閾值比較決定干燥待機時間來實施。即,通過在單位面積的附著墨水量的最大值較大的場合延長干燥待機時間,相反在較小的場合,縮短干燥待機時間,從而可按照記錄模式的干燥待機時間最佳化。
另外,根據用于記錄的墨水的種類為染料系墨水還是為顏料系墨水,干燥待機時間也不同,但由于染料系墨水的場合易于干燥,所以也可以縮短干燥待機時間,由于顏料墨水的場合不易干燥,所以也可以延長干燥待機時間。另外,當周圍溫度高時,由于易于干燥,所以,也可以縮短干燥待機時間,當周圍溫度低時,不易干燥,所以,延長干燥待機時間。另外,當周圍濕度較高時,由于不易干燥,所以,也可以延長干燥待機時間,當周圍濕度低時,由于易于干燥,所以也可以縮短干燥待機時間。另外,在表面具有墨水受容層、將附著的墨水立即取入到被記錄用紙的內部那樣的被記錄用紙的場合,由于被記錄用紙表面易于干燥,所以縮短干燥待機時間,在使用憎水性強的被記錄用紙時,由于不易干燥,所以也可以延長干燥待機時間。
這樣的干燥待機雖然也可按圖12A的狀態(tài)進行,但最好不這樣,而是在將被記錄用紙4反送到圖12B的位置的狀態(tài)待機。這由被記錄用紙4的變形引起。即,在由濕式的噴墨處理在被記錄用紙4上進行了記錄的場合,由于被記錄用紙4吸收水分,構成被記錄用紙4的纖維膨脹,有時被記錄用紙伸長。對于某些記錄的圖案,在被記錄用紙4可能出現較大伸長的部分和不太伸長的部分,在這樣的場合,記錄后隨著時間經過,在被記錄用紙4的紙面上特別明顯地產生紙面凹凸。這樣的凹凸的大小主要依存于被記錄用紙4開始吸收水分后的時間,隨著時間經過,凹凸量的大小變大,收斂為預定的變形量。因此,當時間經過、被記錄用紙端部的變形量增大時,即使夾緊輥22遠離送紙輥21而分離,被記錄用紙4的端部也可能與夾緊輥22干涉,引起卡紙。為了防止這一問題,在記錄結束后,在被記錄用紙4的變形引起的凹凸未增大之前進行反送,使被記錄用紙4移動到夾緊輥22的下邊?;谝陨系脑?,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為將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后端反送到圖12B的位置,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部分等候干燥的構成。
圖12C是示出朝自動雙面單元2輸送被記錄用紙的狀態(tài)的圖。即使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部分干燥,壓接夾緊輥22,一旦成為墨水不轉印到夾緊輥22上的狀態(tài),則使提升機構轉移到第4位置,由夾緊輥22與送紙輥21夾持被記錄用紙4。在該狀態(tài)下驅動送紙輥21,反送被記錄用紙4。
此時,PE傳感器杠桿66回轉到上方并被鎖定,所以,PE傳感器杠桿66的前端不會被咬入到被記錄用紙4,或擦到完成記錄的部分而產生剝離。另外,由于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下降狀態(tài),所以,由走紙導向件70形成的走紙面大體水平,可朝自動雙面單元2筆直地輸送被記錄用紙4。
在本實施例中,將使走紙導向件70成為提升狀態(tài)作為基本,但本發(fā)明的宗旨不受此約束,也可將通常走紙導向件70形成為通常下降狀態(tài)。即,也可使提升機構的通常的待機狀態(tài)為提升機構的第3位置或第4位置,當從主ASF37進行供紙動作時,移動到第1位置地構成。通過這樣構成,當從排紙輥側插入剛性強的被記錄媒體時,可順利地插入。
以上為從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記錄結束向自動雙面單元2輸送的過程的說明。
下面,說明自動雙面單元2的內部的被記錄用紙4輸送形式。
圖13為示意地示出自動雙面單元2的走紙通道和輸送用輥的設置狀態(tài)的側截面圖。
在圖13中,符號101為自動雙面單元2的構造體和構成用紙輸送路徑的一部分的雙面單元構架,符號102為固定于雙面單元構架101的內部用于構成用紙輸送路徑的一部分的內導向件,符號103為可自由開閉地配置于雙面單元構架101后方構成用紙輸送路徑一部分的后蓋,符號105為朝預定方向對切換擋板104施加彈性力的切換擋板彈簧,符號107為朝預定方向對出口擋板106施加彈性力的出口擋板彈簧,符號110為作為雙面輥A108的橡膠部分的雙面輥橡膠A,符號111為作為雙面輥B109的橡膠部分的雙面輥橡膠B。
當從圖12C的狀態(tài)將被記錄用紙4輸送到自動雙面單元2時,出口擋板106由出口擋板彈簧107的作用如圖13所示那樣朝閉塞上側的輸送通道、打開下側的輸送通道的位置受到彈性力作用,所以,導入路唯一地決定。為此,被記錄用紙4如圖13中的箭頭a所示那樣朝下側的輸送通道前進。然后,被記錄用紙4接觸于切換擋板104,在被記錄用紙4具有可進行雙面記錄的通常的不太高的剛性的場合,以使切換擋板104不旋轉的方式設定切換擋板彈簧105的負荷,所以,沿切換擋板104與雙面單元構架101之間的走紙路徑朝斜下方前進。
被記錄用紙4在該狀態(tài)下前進,將完成記錄的面(表面)接觸于雙面輥B109的雙面輥橡膠B111,未記錄面(背面)接觸于由高潤滑性的高分子樹脂形成的雙面夾緊輥B113,夾持于兩者之間。此時,由后述的驅動機構使雙面輥A108、雙面輥B109與送紙輥21以大致相同的周速旋轉,所以,不在被記錄用紙4不會在其與雙面輥B109間產生打滑地被輸送。另外,通過使周速大體相同,也不會成為被記錄用紙4松弛或受到張力作用的狀態(tài)。
在沿雙面輥B109改變了前進方向后,被記錄用紙4沿后蓋103前進,同樣地夾持于雙面輥A108的雙面輥橡膠A110與雙面夾緊輥A112之間。再次沿雙面輥A108改變前進方向,朝圖13中的箭頭b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4。
如被記錄用紙4在該狀態(tài)下前進,則被記錄用紙4的前端接觸于出口擋板106。出口擋板106被非常弱的負荷的出口擋板彈簧107施加彈性力,以可由被記錄用紙4自身推開出口擋板106,從自動雙面單元2出來。另外,設定自動雙面單元2內的走紙通道長度,以在被記錄用紙4的前進方向前端從出口擋板106出來時,被記錄用紙4的前進方向后端已通過出口擋板106的下邊,所以,被記錄用紙4的自身的前端部與后端部不會相擦。
下面參照流程圖說明詳細動作,當在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上進行記錄時,在插入比從送紙輥21到雙面輥B109的距離或從雙面輥A108到送紙輥21的距離短的被記錄用紙時,或比從自動雙面單元2的出口擋板106繞一周后返回到出口擋板106的距離長的被記錄用紙,則在表面記錄結束的階段發(fā)出警告,不向自動雙面單元2輸送被記錄用紙4就排紙。這樣的處理通過利用PE傳感器杠桿66測定被記錄用紙長度,從而可自動地進行。
在這里,說明使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面朝向雙面輥橡膠A110和雙面輥橡膠B111側地輸送的理由。雙面輥橡膠A110和雙面輥橡膠B111為驅動側,雙面夾緊輥A112和雙面夾緊輥B113為從動側,被記錄用紙4跟隨著驅動側輥被輸送,從動側的輥由與被記錄用紙4的摩擦力使其旋轉。此時,支承雙面夾緊輥A112和雙面夾緊輥B113的旋轉軸的軸損如非常小則沒有問題,但在由于某種原因使軸損上升的場合,可能在被記錄用紙4與雙面夾緊輥A112或雙面夾緊輥B113之間產生打滑。記錄于被記錄用紙4的部分雖然干燥到由與輥的接觸不轉印墨水的程度,但在受擦的場合墨水可能從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剝離。即,如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面接觸于雙面夾緊輥A112和雙面夾緊輥B113側,在與其輥之間打滑時,則存在完成記錄面的墨水被剝離的可能性。為了防止這一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將驅動側輥接觸于完成記錄的面?zhèn)?表側),將從動側輥接觸于未記錄面(背面)地配置。
另外,作為這樣配置的別的理由,可列舉以下理由。即,驅動側的雙面輥A108或雙面輥B109存在被記錄用紙4的彎曲半徑太小時不理想的制約,所以,最好達到某程度以上的直徑,另一方面,雙面夾緊輥A112和雙面夾緊輥B113可能小直徑化,所以,為了緊湊地設計自動雙面單元2,多將雙面夾緊輥A112和雙面夾緊輥B113設計成小直徑。另外,雖然墨水基本上不從被記錄用紙4的完成記錄的面轉印到輥側,但可能每次轉印很少量,接觸于完成記錄的面的輥逐漸由墨水污染。小直徑化的輥的場合,輥外周的單位面積的區(qū)域與被記錄用紙4接觸的頻度增大,所以,與大直徑的輥相比污染的速度增大,所以,小直徑輥可以說對污染不利。為此,在本實施例中,從裝置小型化和輥的污染的觀點考慮,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表面)一側配置直徑大的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
另外,作為成為配置的別的理由,還可列舉出以下理由。即,在由單方受到驅動的1對輥夾持和輸送用紙的場合,為了獲得夾持部的面積,多使任一方為彈性材料,為了使輸送量正確,多在驅動側采用摩擦系數高的材質,在從動側采用摩擦系數低的材質。通常由較低的成本獲得高摩擦系數,將富有彈性的橡膠類材料作為驅動側輥的構成材質。另外,為了增大輸送力,常采取對包含彈性材料等的橡膠類的表面進行研磨從而有意形成研磨目微小的凹凸的結構。在該場合,一般由表面的摩擦系數較小的高分子樹脂制作從動側。在比較由表面為彈性構件特別是帶有微小凹凸的橡膠類形成的輥與由表面為非彈性構件特別是平滑的高分子樹脂形成的輥的場合,如使其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則都附著上墨水的污物,但彈性構件特別是帶有微小凹凸的橡膠類在其表面特別是由于該凹凸的作用保持污物,較少將污物再次轉印到被記錄用紙,而對于非彈性構件特別是平滑的高分子樹脂,污物易于剝離而再轉印到被記錄用紙,所以,可以說使由彈性材料構成的輥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有利。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接觸于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表側)的一側配置彈性構件特別是橡膠類材料的輥,在接觸于未記錄面(背面)的一側配置非彈性構件特別是高分子樹脂材料的輥。
以上為用于對通常的被記錄用紙進行雙面記錄的翻轉動作的說明。
下面,說明不進行自動雙面記錄、希望在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進行記錄的場合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動作。
作為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例如假想將厚度2mm~3mm那樣的厚紙或圓板狀或異形的被記錄媒體載置到預定托盤進行輸送的場合。這樣的被記錄媒體由于剛性高,所以,不能彎曲到仿自動雙面單元2的雙面輥直徑的程度,所以,不能進行自動雙面記錄,但可能存在希望在將自動雙面單元2安裝于記錄裝置的狀態(tài)下進行向這樣的被記錄媒體進行記錄的狀況。在被記錄媒體的剛性高的場合,也不能利用主ASF37供紙,所以,在該場合,由于使用平直的走紙通道,所以,從排紙輥31、32側朝送紙輥21側供給被記錄媒體。下面說明此時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動作。
圖14A、圖14B為說明切換擋板104的動作的示意側截面圖。
圖14A示出使用上述的通常的被記錄用紙4進行自動雙面記錄的場合的狀態(tài)。在該場合,由于切換擋板保持彈簧105反抗被記錄用紙4的推壓力對切換擋板104加載而使其接觸于限動部的狀態(tài),所以,被記錄用紙4被引導到上述的用于使其翻轉的走紙通道。
另一方面,圖14B示出使用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4′的場合的狀態(tài)。當將剛性高的被記錄用紙4′輸送到自動雙面單元2時,被記錄媒體4′通過出口擋板106下邊接觸于切換擋板104。切換擋板彈簧105設定為當插入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4′而推壓切換擋板104時切換擋板104朝退避的方向擺動的程度的彈簧負荷,所以,隨著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4′的前進,切換擋板104朝圖14B中的逆時針方向擺動而移動到退避位置。為此,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4′被引導至設于雙面輥A108與雙面輥B109之間的作為第2走紙通道的退避通道131。在后蓋103的與退避通道131相當的部位開設孔(開口),所以,即使在使用長尺寸的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的場合,也不與自動雙面單元2干涉而被限制輸送。
本發(fā)明的宗旨不限于此,即,在上下2個雙面輥間設置退避通道131不是必須的,也可如以下那樣構成。
圖22為在大體水平通道的上方配置大直徑的雙面輥而構成的變形例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示意截面圖。在圖22中,切換擋板104由圖中未示出的切換擋板彈簧如圖22所示那樣朝形成沿著雙面輥A108的輸送路徑的位置施加彈性力。該切換擋板彈簧的彈簧壓力設定為當剛性低的通常的被記錄用紙接觸時不旋轉、在高剛性的被記錄媒體接觸時旋轉的那樣的負荷。因此,在是剛性低的被記錄用紙的場合,由雙面輥A108的向圖22中的箭頭c方向的旋轉使被記錄用紙如圖22中的箭頭a所示那樣沿雙面輥A朝上方前進,但在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的場合,將切換擋板104推開,被記錄媒體如圖22中的箭頭b所示那樣筆直地朝退避通道131前進。這樣,即使使用長尺寸的剛性高的被記錄媒體,也不會與自動雙面單元2干涉而被限制輸送。
這樣,在本實施例的自動雙面單元中,不拆除自動雙面單元2,也可對剛性高、不能使其太彎曲的被記錄媒體進行單面記錄。
以上為具有2個走紙通道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說明。
下面說明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
圖15為從與圖2相反側看到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驅動機構的示意側截面圖。
在圖15中,符號115為從LF電動機26將動力傳遞到雙面太陽齒輪116的雙面?zhèn)魉妄X輪列,符號116為處于雙面擺臂117上的中心的雙面太陽齒輪,符號117為可以雙面太陽齒輪116為旋轉中心擺動的雙面擺臂,符號132為安裝于雙面擺臂117的雙面擺臂彈簧,符號118為安裝于雙面擺臂117并與雙面太陽齒輪116嚙合的雙面行星齒輪A,符號119為處于相同狀態(tài)的雙面行星齒輪B。符號121為與雙面行星齒輪接合的翻轉延遲齒輪A,符號122為處于與翻轉延遲齒輪A121同軸的翻轉延遲齒輪B,符號125為固定于雙面輥A108的雙面輥齒輪A,符號126為固定于雙面輥B109的雙面輥齒輪B,符號124為連接2個雙面輥齒輪的雙面輥空轉齒輪。符號120為通過空轉齒輪與雙面太陽齒輪116嚙合的螺旋槽齒輪,符號127為接合于螺旋槽齒輪120的槽而進行擺動的止動臂,符號128為使止動臂對中的止動臂彈簧。另外,在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翻轉延遲齒輪B122之間設置如后述那樣朝使兩者的相對旋轉位置為預定位置的方向施加彈性力的圖中未示出的翻轉延遲齒輪彈簧,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例中,自動雙面單元2的驅動力從驅動送紙輥21的LF電動機26獲得。通過這樣構成,當送紙輥21與雙面輥A108或雙面輥B109協(xié)作輸送被記錄用紙時,可使起動停止的時刻和被記錄用紙輸送速度基本完全同步,所以,采用這樣的構成較適合。
來自LF電動機26的驅動力通過雙面?zhèn)魉妄X輪列115傳遞到雙面太陽齒輪116。在雙面太陽齒輪116上安裝可自由擺動的雙面擺臂117,另外,在雙面擺臂117上安裝雙面行星齒輪A118和雙面行星齒輪B119。在雙面太陽齒輪116與雙面擺臂117之間作用適度的摩擦力地構成,所以,雙面擺臂117隨著雙面太陽齒輪116的旋轉進行擺動。
在這里,如將向送紙輥21朝排紙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的方向使LF電動機26旋轉的方向為正向,朝自動雙面單元2側輸送被記錄用紙的方向的LF電動機26的旋轉方向為反向,則當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時,雙面太陽齒輪116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旋轉。隨著雙面太陽齒輪116旋轉,雙面擺臂117也基本上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這樣,雙面行星齒輪A118接合于雙面輥空轉齒輪124,使雙面輥空轉齒輪124旋轉。隨著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旋轉,雙面輥齒輪A125朝圖15中的箭頭c方向旋轉,同樣雙面輥齒輪B126朝圖15中的箭頭d方向旋轉。圖15中的箭頭c方向和箭頭d方向分別為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在自動雙面單元2內輸送被記錄用紙的方向。
當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時,雙面太陽齒輪116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隨著雙面太陽齒輪116旋轉,雙面擺臂也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這樣,雙面行星齒輪B119與翻轉延遲齒輪A121嚙合。
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翻轉延遲齒輪B122從相互相對的軸向面分別凸出有凸起,當考慮固定翻轉延遲齒輪B122時,當使翻轉延遲齒輪A121旋轉1周時,則凸起相互嚙合,由此起到離合器的作用。在雙面行星齒輪B119與翻轉延遲齒輪A121接合之前,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翻轉延遲齒輪B122之間由翻轉延遲齒輪彈簧123朝上述凸起之間相互離開的方向施加彈性力,所以,在翻轉延遲齒輪A121開始旋轉后大體旋轉1周后,翻轉延遲齒輪B122開始旋轉。這樣,從LF電動機26朝反轉方向開始旋轉到翻轉延遲齒輪B122開始旋轉需要一定時間,在該時間期間,成為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停止的的狀態(tài),即產生延遲期間。
當翻轉延遲齒輪B122旋轉時,通過雙面輥空轉齒輪124使雙面輥齒輪A朝圖15中的箭頭c方向旋轉,使雙面輥齒輪B朝圖15中的箭頭d方向旋轉。這是與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時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按照該機構,可與LF電動機26的旋轉方向無關地使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經常朝將被記錄用紙向規(guī)定的方向輸送的方向旋轉。
在這里,說明螺旋槽齒輪120的作用。螺旋槽齒輪120在外周形成齒輪面,在單方的端面形成凸輪,該凸輪形成在最內周和最外周具有循環(huán)軌道的螺旋狀的槽。該螺旋槽齒輪120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空轉齒輪與雙面太陽齒輪116直接連接,所以,在與雙面太陽齒輪116相同的方向同步地旋轉。
在螺旋槽齒輪120的槽中接合作為止動臂127的一部分的隨動銷127a,所以,止動臂127隨著螺旋槽齒輪120的旋轉而擺動。例如,當螺旋槽齒輪120朝圖15中的箭頭e方向旋轉時,隨動銷127a在螺旋槽內受到導向而被拉入到內周,所以,止動臂127朝圖15中的箭頭g方向擺動。即使螺旋槽齒輪120這樣繼續(xù)朝圖15中的箭頭e方向旋轉,隨動銷127a不久進入到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所以,止動臂127在預定位置停止。相反,當螺旋槽齒輪120朝圖15中的箭頭f方向旋轉時,隨動銷127a朝外周移動,所以,止動臂127朝圖15中的箭頭h方向擺動。同樣,當螺旋槽齒輪120繼續(xù)朝圖15中的箭頭f方向旋轉時,隨動銷127a進入到最外周的循環(huán)軌道,止動臂127的擺動在預定位置停止。施加將止動臂127的移動范圍中央附近作為中心地對中的力的止動臂彈簧128安裝于止動臂127,使得當螺旋槽齒輪120的旋轉方向變化時,隨動銷127a可從最外周和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順利地移動到螺旋狀槽。
進行這樣的動作的止動臂127作用在安裝于雙面擺臂117上的雙面擺臂彈簧132。雙面擺臂彈簧132安裝于雙面擺臂117上,是朝止動臂127方向伸長的彈性構件。另外,雙面擺臂彈簧132的前端經常位于比止動臂127更靠螺旋槽齒輪120的中心側的位置。
按照這樣的構成,當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時,產生以下那樣的作用。
即,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將被記錄用紙4輸送到自動雙面單元2,使表背面翻轉,被記錄用紙4返回到送紙輥21,此時,止動臂127的隨動銷127a成為在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外周的循環(huán)軌道上旋轉的狀態(tài)。此后,當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進行背面的記錄時,止動臂127的隨動銷127a朝螺旋槽齒輪120的內周移動。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時,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而傳遞動力,所以,在止動臂127往其隨動銷127a朝向內周移動的方向擺動的途中,與雙面擺臂彈簧132接觸。當使LF電動機26進一步朝正向旋轉時,止動臂127進一步朝內周移動,使雙面擺臂彈簧132進行彈性變形。
此時,雙面擺臂117的位置根據力的平衡決定,即根據在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齒面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下作用于壓力角方向的力和由與雙面太陽齒輪116的摩擦力產生的使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的力與雙面擺臂彈簧132的反彈力的力平衡決定。本實施例的場合,將雙面擺臂彈簧132的反彈力設定得較小,這樣,即使止動臂127擺動為其隨動銷127a進入到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的狀態(tài),只需使雙面擺臂彈簧132進行彈性變形,即可繼續(xù)進行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間的動力傳遞。另外,即使LF電動機26的動作為間歇的動作,即反復進行旋轉和停止,只要在停止狀態(tài)時,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齒面也保持相互重合,兩者的嚙合不會脫開。
然而,當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的記錄結束、不需要向自動雙面單元2傳遞驅動時,切斷了驅動可降低LF電動機26的負荷,所以較理想。因此,在希望切斷驅動傳遞的場合,實施以下手段。即,在止動臂127進入到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雙面擺臂彈簧132進行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下,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僅進行少量旋轉。這樣,在雙面擺臂彈簧132的反彈力的作用下,對雙面擺臂117施加著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的力時,但由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齒面相互重合對其進行止動,由于從該狀態(tài)施加解除齒面相互重合的方向的旋轉,所以,雙面擺臂117一下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這樣,從雙面輥齒輪A125、雙面輥齒輪B126切離LF電動機26,可減輕其負荷。
如上述那樣,當雙面擺臂117一度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時,進行了彈性變形的雙面擺臂彈簧132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在從該狀態(tài)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的場合,由于雙面擺臂彈簧132與止動臂127也干涉,所以,雙面擺臂117不能擺動,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不會嚙合。因此,只要從該狀態(tài)不經過預定量的LF電動機26的反向旋轉,則驅動力不傳遞到自動雙面單元2內的雙面擺臂117以后。
由于直到雙面擺臂117的驅動僅是使齒輪列旋轉,所以,作用于LF電動機26的負荷非常少,與未設置自動雙面單元2的場合的負荷基本沒有差別。從止動臂127處于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的狀態(tài)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時,在雙面擺臂彈簧132與止動臂127之間不產生任何作用,所以,可如上述那樣朝翻轉延遲齒輪A121傳遞驅動。
以上為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示意說明。
下面,參照流程圖說明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動作。
圖16A~16F為在處于各動作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示出圖15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動作的示意側截面圖,圖20A、圖20B為示出自動雙面記錄的動作程序的流程圖。下面按流程圖說明自動雙面記錄動作。
當開始自動雙面記錄時,在S1進行被記錄用紙4的供紙。例如,從主ASF37等朝送紙輥21供給被記錄用紙4。
然后,由S2進行表面的記錄。這為與僅單面的記錄的場合同樣的動作。此時的輥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A所示狀態(tài)。
圖16A示出對自動雙面單元2的驅動機構進行初始化后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過程中的狀態(tài)。即,示出自動雙面記錄時的表面記錄動作中和不使用自動雙面記錄的通常的記錄動作中等狀態(tài)。止動臂127的隨動銷127a處于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的循環(huán)軌道,所以,雙面擺臂117要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時,雙面擺臂117接觸于止動臂127,不能進一步旋轉,雙面行星齒輪A118不能會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嚙合。因此,來自LF電動機26的驅動力不傳遞到雙面輥齒輪A125和雙面輥齒輪B126,為此,不施加使受到雙面夾緊輥A112或雙面夾緊輥B113的壓力而使發(fā)生軸損的雙面輥A108或雙面輥B109旋轉的無用的負荷,所以,LF電動機26受到的負荷可達到最小極限。
然后,在表面記錄結束的時刻,由S3確認是否由PE傳感器67檢測到被記錄用紙后端。此時,如PE傳感器67檢測到存在被記錄用紙4,則由于還未檢測到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后端,所以,在S4仍使LF電動機26進一步朝正向旋轉,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后端通過PE傳感器杠桿66,移動到進一步前進了一小點的位置p2。
然后,在S5,根據從由PE傳感器67檢測到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前端后到檢測到表面后端的期間輸送被記錄用紙4的量,計算被記錄用紙4的長度。如上述那樣,在被記錄用紙4的長度比預定長度L1短的場合,從送紙輥21到雙面輥B109或從雙面輥A108到送紙輥21的輸送期間被記錄用紙4的前端不到達輥,所以,需要從自動雙面記錄動作排除。另外,在被記錄用紙4的長度比預定長度L2長的場合,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彼此在從送紙輥21到自動雙面單元2的走紙通道中相互交叉,不理想,所以,需要從自動雙面記錄動作排除。在該條件下,當判斷需要從自動雙面記錄動作排除的場合,前進到S6,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直接對被記錄用紙4進行排紙,并輸出供紙錯誤的警告。
另一方面,在根據上述條件判定為被記錄用紙的長度適合進行雙面記錄的場合,前進到S7,使提升機構處于第3位置,分離夾緊輥22。
然后,在S8中,確認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后端是否已輸送到夾緊輥22近旁的位置p1的下游側。在已送到下游側的場合,當已使夾緊輥22返回到壓接狀態(tài)時,由S9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而反送,直到表面后端到達p1,以使其夾持于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此時的輥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B所示狀態(tài)。另外,從S2到S8,盡可能不中斷動作,如上述那樣,最好在被記錄用紙4變形之前實施S9。在表面后端處于p1的上游側的場合,如在該狀態(tài)下壓接夾緊輥22,則可確實地夾持被記錄用紙,所以,直接前進到S10。
圖16B示出LF電動機26的反向旋轉剛開始時的狀態(tài)。即,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在結束自動雙面記錄的表面記錄結束后剛開始反送時(圖16E的狀態(tài))或為了調整從主ASF37供紙后的頭部伸出量而使LF電動機26逆轉的場合等。
此時,對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沒有任何妨礙,所以,雙面行星齒輪B119嚙合于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此相隨,翻轉延遲齒輪A121開始旋轉,但在約旋轉1周之前不將驅動力傳遞到翻轉延遲齒輪B122,所以,雙面輥空轉齒輪124不旋轉,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不動作。因此,在該狀態(tài)下,LF電動機26接受的負荷還較少。
設定這樣的狀態(tài)的原因在于,當在自動雙面記錄的場合反送被記錄用紙4時,從送紙輥21到雙面輥B109存在距離,所以,被記錄用紙4的前端到達雙面輥B109之前不需要使雙面輥B109旋轉。另外,如上述那樣,在通常記錄的場合的頭部伸出量調整時等,用于防止雙面輥A108或雙面輥B109不必要地旋轉。
在S10,設定到被記錄用紙4的表面的記錄完成后的墨水干燥之前待機的時間。必要干燥時間如上述那樣根據幾個原因變動,所以,干燥待機時間t1可為可變的參數。具體地說,根據被記錄用紙的種類、墨水種類、墨水的重疊附著方法、墨水的單位面積的附著量、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風速等條件決定t1。
然后,在S11使提升機構處于第4位置。這樣,由送紙輥21和夾緊輥22再次夾持被記錄用紙4。
然后,在S12設置干燥待機時間t2。這在由S10實施時間t1的干燥待機的場合也可不使用,在該場合,作為t2=0,前進到下一步驟即可。需要t2時間干燥待機的場合例如為不對被記錄用紙4的后端部進行記錄動作、存在空白部分的場合,此時即使直接將夾緊輥22壓接于空白部分地控制,也沒有問題,所以,在S10作為t1=0不實施干燥待機,在該S12實施t2時間的干燥待機。即,對于在S10不進行干燥待機的場合,如在S11后直接立即反送被記錄用紙4則,則存在還未干燥的墨水轉印到夾緊輥22的可能性,所以,在S12實施t2時間的干燥待機。
然后,在S13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按預定量x1反送被記錄用紙4。在該步驟,將被記錄用紙4輸送到自動雙面單元2,使其表背面翻轉。當該步驟結束時,背面前端返回到送紙輥21稍前面的位置。此時的輥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C所示狀態(tài)。
圖16C示出使LF電動機26從圖16B所示狀態(tài)進一步持繼續(xù)朝反向旋轉的場合的狀態(tài)。即,為反送被記錄用紙4、在自動雙面單元2翻轉期間的狀態(tài)。當圖16B的狀態(tài)以后翻轉延遲齒輪A121大體旋轉1周時,翻轉延遲齒輪A121的朝軸向凸出的凸起接合于與其相對地設置的翻轉延遲齒輪B122的凸起,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翻轉延遲齒輪B122成一體地開始旋轉。翻轉延遲齒輪B122經常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嚙合,所以,當翻轉延遲齒輪B122開始旋轉時,雙面輥空轉齒輪124和雙面輥齒輪A125、雙面輥齒輪B126旋轉。這樣,雙面輥A108朝圖15中的箭頭c方向旋轉,雙面輥B109朝圖15中的箭頭d方向旋轉。
下面,說明將背面前端夾持于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時的所謂對齊動作。先根據在S14現在使用的被記錄用紙4是剛性弱的薄用紙還是為剛性強的厚用紙切換控制。被記錄用紙4的剛性判斷可根據使用者用打印機驅動器等設定的記錄用紙的種類判斷,也可使用測定被記錄用紙的厚度的檢測單元判斷。在這里分成2個控制是因為被記錄用紙的剛性不同時使被記錄用紙4撓曲形成曲面時的特性也不同。
首先,說明剛性較弱的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圖18A~圖18C為示意地示出使用薄的被記錄用紙的場合的背面前端對齊動作的側截面圖。由在S13中的LF電動機26的反向旋轉進行圖18A的用紙翻轉輸送。當S13結束時,被記錄用紙4背面前端大體返回到走紙導向件70的近旁。在為薄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接下來前進到S15。在S15中,使提升機構動作,轉移到第1位置。這樣,使走紙導向件70上升。圖18B示出S15結束的狀態(tài)。如上述那樣,相對送紙輥21的中心使夾緊輥22的中心具有一些偏移地配置于第1排紙輥30側,所以,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相對輸送被記錄用紙4的大體水平線具有一些角度。在進行對齊動作之前,使走紙導向件70返回到上升位置,從而可將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順利地引導至該傾斜的夾持部。
然后,在S16中,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進一步朝送紙輥21方向輸送被記錄用紙4。
然后,在S17中,判定是否由PE傳感器67檢測到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在檢測到背面前端的時刻,前進到S18。
然后,在S18中,按距離x2輸送被記錄用紙4,該距離x2比從PE傳感器67檢測到的背面前端位置到送紙輥21的距離稍大。這樣,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到達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進一步多余地輸送,從而使被記錄用紙4撓曲,形成曲面。圖18C示出S18結束時的狀態(tài)。通過使走紙導向件70為上升位置,從而使走紙通道的高度方向間隙減少,但由于被記錄用紙4的剛性較低,所以,曲面可容易形成,由該曲面要恢復筆直的力推壓,所以,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部仿照著繼續(xù)逆轉的送紙輥21與夾緊輥22的夾持部變得與送紙輥21平行,完成所謂的對齊動作。
然后,在S19中,使LF電動機26的旋轉方向變?yōu)檎蛐D,由夾持部夾持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輸送預定距離x3,完成背面記錄開始的準備。
下面,說明剛性較強的厚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圖19A~19C為示出使用厚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的背面前端對齊動作的示意側截面圖。圖19A與圖18A同樣示出S13的途中的狀態(tài),圖19B示出S13結束時的狀態(tài)。
然后,在S20中,保持走紙導向件70下降位置狀態(tài)地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按距離x4輸送被記錄用紙4,該距離x4比從在S13結束時刻的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的位置到送紙輥21的夾持部的距離稍大。這樣,與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同樣,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到達逆轉著的送紙輥21的夾持部,進一步多余地輸送,從而在被記錄用紙4形成曲面,所以,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變得與送紙輥21平行,對齊動作結束。圖19C示出S20結束時的狀態(tài)。
然后,在S21,使LF電動機26的旋轉方向轉換為正向,由夾持部夾持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輸送預定距離x3,準備開始背面記錄。
在S19或S21,使此前進行反向旋轉的LF電動機26的旋轉方向變?yōu)檎蛐D。此時,滑架電動機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這樣,雙面行星齒輪B119與翻轉延遲齒輪A121的嚙合脫開。當LF電動機26進行反向旋轉時,翻轉延遲齒輪A121與翻轉延遲齒輪B122如上述那樣,夾于兩者間的作為受扭螺旋彈簧的反向延遲彈簧124被壓縮,成為由凸起進行接合的狀態(tài),翻轉延遲齒輪A121成為自由狀態(tài),因此使得反向延遲彈簧124伸長,所以,翻轉延遲齒輪A121大體反轉1周,返回到初始狀態(tài)。
然后,在S22中,使提升機構處于第1位置,完成背面記錄開始的準備。
在這里,說明了當使用厚被記錄用紙4時在進行對齊動作的期間使走紙導向件70處于下降狀態(tài)的理由。在與薄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同樣如圖18C所示那樣生成曲面的場合,由于被記錄用紙4的剛性強,所以,從到達送紙輥21的夾持部之前沿夾緊輥支架23輸送被記錄用紙4。這樣,在被記錄用紙4到達夾持部后,即使進一步輸送生成曲面,曲面生成空間也已不存在,即,被記錄用紙4的上面成為接觸于夾緊輥支架23的狀態(tài),所以,不能進一步朝上方撓曲,不能生成曲面。
在這樣不生成曲面的場合,存在不能良好地對齊的場合。另外,當不生成曲面時,同時在雙面輥A108與送紙輥21之間夾持的被記錄用紙4不產生松弛。另一方面,如本實施例那樣,在雙面輥類驅動機構使用雙面擺臂117那樣的機構的場合,在S20使LF電動機26的反轉后,在S21使LF電動機26正轉時,在直到使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旋轉之前的期間需要雙面擺臂117擺動的時間,在此期間,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為停止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送紙輥21由于直接與LF電動機26連接,為此,不產生該停止期間,所以,用紙輸送速度產生矛盾。此時,如存在被記錄用紙4的松弛,則當在S21僅送紙輥21側旋轉時,通過拉緊被記錄用紙4松弛,可吸收用紙輸送速度的矛盾,但在沒有松弛的場合,不能吸收用紙輸送速度的矛盾,雖然送紙輥21側要強行輸送被記錄用紙4,但被記錄用紙4的后方夾持于雙面輥A108,所以,可能發(fā)生實際上不輸送的事態(tài)。這樣,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前端的輸送量紊亂,成為比假想的短的背面上端空白。
為了不使以上那樣的問題產生,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輸送厚被記錄用紙的場合,通過使走紙導向件70為下降位置不變,從而充分形成該被記錄用紙的高度方向間隙,確保曲面生成空間。這樣,在使用剛性較高的厚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也可進行良好的對齊動作。
然后,在S23進行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的記錄動作。此時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后端部大體還由雙面輥A108夾持。若在該狀態(tài)下停止雙面輥A108的旋轉,則成為朝后方拉被記錄用紙4的負荷,所以,存在用紙輸送精度惡化的危險,不理想。因此,構成為至少在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后端部由雙面輥A108夾持著期間雙面輥A108的驅動繼續(xù)。此時的雙面輥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D所示那樣的狀態(tài)。
圖16D示出被記錄用紙的翻轉動作后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過程中的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動作狀態(tài)。即,當LF電動機26從圖16C的狀態(tài)將旋轉方向轉變?yōu)檎驎r,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此時,止動臂127朝圖15中的箭頭h方向擺動,即使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雙面擺臂彈簧132也不接觸于止動臂127,所以,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嚙合,傳遞驅動力。
此后,當使LF電動機26的正向旋轉繼續(xù)時,隨動銷127a被引導至螺旋槽齒輪120而朝內周移動,止動臂127朝圖15中的箭頭g方向擺動。在擺動的途中,止動臂127接觸于雙面擺臂彈簧132,使雙面擺臂彈簧132變形。該雙面擺臂彈簧132的變形產生的反力對雙面擺臂117作用使其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的力,但在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間傳遞驅動的期間,齒輪齒面相互嚙合而產生的力一方較強,所以,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接合不脫開,驅動繼續(xù)進行。圖16D示出該狀態(tài)。另外,如上述那樣,即使在進行伴隨著旋轉、停止的間歇驅動的場合,由于齒輪的齒面相互重合,所以,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嚙合不會解除。
當進一步繼續(xù)被記錄用紙4背面的記錄動作、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時,隨動銷127a到達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部。此時的雙面輥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E所示狀態(tài)。此時,雙面擺臂彈簧132成為最大位移的狀態(tài),但即使這樣,齒面間相互嚙合所產生的力也比使雙面擺臂117擺動的力大地設定雙面擺臂彈簧132的負荷,所以,只要繼續(xù)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則齒輪相互的接合不會脫開。為此,如對被記錄用紙4背面的記錄動作結束,則前進到S24。
然后,在S24中實施將被記錄用紙4排出到圖中未示出的排紙托盤上的排紙動作。該排紙動作可通過繼續(xù)LF電動機26的正向旋轉來實施,被記錄用紙4最終由通過LF電動機26驅動旋轉的第2排紙輥31輸送到記錄單元本體1外。
然后,在S25中,檢查背面前端絕對位置。這是由于在使用短的被記錄用紙4的場合,隨動銷127a有時不到達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在該場合,處理返回到S24,在使LF電動機26旋轉預定長度量。這樣,在當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記錄動作結束時,隨動銷127a必定來到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
然后,在S26中,實施雙面輥類驅動機構的初始化。如上述那樣,通過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接合保持雙面擺臂彈簧132加載的狀態(tài),所以,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微小量即可解除接合。即,當使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時,雙面擺臂117要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所以,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接合解除,由已加載的雙面擺臂彈簧132恢復到原有狀態(tài)的力使雙面擺臂117一下朝圖15中的箭頭b方向擺動。
此時的雙面類驅動機構的狀態(tài)為圖16F所示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雙面擺臂彈簧132的姿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所以,在使LF電動機26從該狀態(tài)朝正向旋轉的場合,雙面擺臂117要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但由于隨動銷127a進入到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近旁,所以,雙面擺臂彈簧132接觸于止動臂127,雙面行星齒輪A118不能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接合。即使使LF電動機26進一步朝正向旋轉,隨動銷127a也繼續(xù)在螺旋槽齒輪120的最內周旋轉,所以,不會驅動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
如上述那樣,止動臂127、雙面擺臂117返回到初始狀態(tài)。另外,如上述那樣,由于翻轉延遲齒輪A121在S19或S21中已被初始化,所以,由該S26結束雙面輥類驅動機構的各部所有的初始化。
這樣,結束自動雙面記錄動作。在連續(xù)地實施自動雙面記錄動作的場合,只要反復進行相同程序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表示的是在雙面擺臂彈簧132的作用下在雙面擺臂117與止動臂127間作用彈性力的構成,但本發(fā)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如以下那樣構成。
圖17A~圖17E為示出圖16A~圖16F的變形例的輥驅動機構的、與圖16A~圖16F同樣時期的動作狀態(tài)的示意透視圖。圖17A~圖17E的雙面擺臂117具有彈性少的臂,用于代替16A~圖16F中的雙面擺臂彈簧132,其臂和止動臂127配置為在動作過程中接觸的位置關系。以下簡單說明該構成的動作。
圖17A~圖17C的動作與圖16A~圖16C的動作同樣,所以,在這里省略其說明。
圖17D示出止動臂127朝螺旋槽齒輪120的內周方向移動、與雙面擺臂117的臂接觸的狀態(tài)。當從該狀態(tài)使LF電動機26的正向旋轉繼續(xù)時,雙面擺臂117的臂由朝圖中g方向擺動的止動臂127推壓,在雙面擺臂117上作用使其朝圖15中箭頭b方向旋轉的力。該力朝解除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接合的方向作用。要使接合解除的力與作用于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齒面間的壓力和齒輪的齒面的彈性和打滑力平衡,但由于雙面擺臂117的臂不太有彈性,所以,隨著隨動銷127b朝內周移動,不久解除接合的力增大,克服齒面間的力,強制地解除雙面行星齒輪A118與雙面輥空轉齒輪124的接合。在解除接合的同時,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的旋轉停止。圖17E示出該狀態(tài)。
使該輥的旋轉停止的時刻設定為在S23中在被記錄用紙4的背面后端通過雙面輥A108后的適當的時期。在齒輪的接合解除以后,即使LF電動機26朝正向旋轉,也由止動臂127妨礙雙面擺臂117朝圖15中的箭頭a方向擺動,所以,在LF電動機26朝反向旋轉之前不驅動自動雙面單元2。另外,與圖16A~圖16C所示實施方式同樣,翻轉延遲齒輪A121也在S19或S21中形成,所以,在該時刻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初始化完成。按照該變形例,在背面的記錄動作中,可不在LF電動機26上作用使使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旋轉的負荷,可降低LF電動機26的旋轉負荷。以上為自動雙面單元2的輥類驅動機構的變形例。
以上,為按示出動作程序的流程圖進行的自動雙面記錄動作的說明。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按照本發(fā)明的雙面記錄裝置,通過使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處于內側、與由大直徑的彈性構件構成的驅動輥接觸地構成用紙翻轉部的輸送路徑,從而降低發(fā)生被記錄用紙的記錄部分與輸送輥間的擦過、記錄劑剝離而使記錄結果受到損害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可進行良好的雙面記錄。
另外,即使在被記錄用紙的記錄部分與輸送輥間發(fā)生擦過,也可將轉印于輸送輥側的記錄劑再轉印到被記錄用紙的其它部分,降低損害記錄結果的可能性,同樣可提高可靠性。
另外,可降低記錄部分與輸送輥的預定部分接觸的頻度,這樣,可進一步降低擦過和再轉印發(fā)生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可靠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面記錄裝置,具有記錄部和用紙翻轉部;該記錄部對被記錄用紙進行記錄;該用紙翻轉部接收從上述記錄部輸送的上述被記錄用紙,使上述被記錄用紙表背面翻轉后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上述記錄部對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單面上完成記錄后,在上述用紙翻轉部使該被記錄用紙翻轉后使該被記錄用紙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對該被記錄用紙的相反側的面進行記錄;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通過沿預定的輸送通道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而使上述被記錄用紙翻轉、并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上述用紙翻轉部在該輸送路徑中,在與由上述記錄部對單面進行記錄后輸送來的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驅動輥,在與該被記錄用紙的非記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從動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的與上述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上述輥的直徑比上述用紙翻轉部的與上述非記錄面接觸的上述輥的直徑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在上述用紙翻轉部,通過沿上述完成記錄的面?zhèn)葹閮葌?、上述非記錄面?zhèn)葹橥鈧鹊沫h(huán)繞路徑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而使上述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面翻轉,并使輸送方向轉換,再次朝上述記錄部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記錄部由噴墨處理進行記錄。
5.一種雙面記錄裝置,具有記錄部和用紙翻轉部;該記錄部對被記錄用紙進行記錄;該用紙翻轉部接收從上述記錄部輸送的上述被記錄用紙,使表背面翻轉后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在上述記錄部對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單面完成記錄后,在上述用紙翻轉部使該被記錄用紙翻轉后將該被記錄用紙返回到上述記錄部,對該被記錄用紙的相反側的面進行記錄;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通過沿預定的輸送通道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而使上述被記錄用紙翻轉、并將其返回到上述記錄部,上述用紙翻轉部在該輸送路徑中,在與由上述記錄部對單面進行記錄后輸送來的上述被記錄用紙的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彈性構件制的輥,在與該被記錄用紙的非記錄面接觸的一側具有非彈性構件制的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彈性構件為橡膠或彈性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非彈性構件為高分子樹脂。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用紙翻轉部的與上述完成記錄的面接觸的上述輥的直徑比與上述非記錄面接觸的上述輥的直徑大。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在上述用紙翻轉部,沿上述完成記錄的面?zhèn)葹閮葌?、上述非記錄面?zhèn)葹橥鈧鹊沫h(huán)繞路徑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從而使上述被記錄用紙的表背面翻轉,并使輸送方向轉換,再次朝上述記錄部輸送上述被記錄用紙。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記錄部由噴墨處理進行記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雙面記錄裝置具有翻轉部,該翻轉部通過沿預定的路徑輸送由記錄部對單面進行了記錄的被記錄用紙而使其翻轉后返回到記錄部,可降低在翻轉部的完成記錄的面的記錄劑的剝離和剝離后的記錄劑向被記錄用紙的再附著的可能性。由具有記錄頭(11)的記錄部對單面進行了記錄的被記錄用紙朝翻轉部輸送。翻轉部在被記錄媒體的完成記錄的面?zhèn)染哂斜或寗拥挠上鹉z或彈性體等彈性構件等制的雙面輥(A108)和雙面輥(B109),在非記錄面?zhèn)染哂蟹謩e從動于雙面輥(A108)和夾緊輥(B109)的由高分子樹脂等非彈性構件制的雙面夾緊輥(A113)和雙面夾緊輥(B112),通過沿以完成記錄的面?zhèn)葹閮葌鹊沫h(huán)繞路徑輸送被記錄媒體而使其翻轉后返回到記錄部側。
文檔編號B65H5/06GK1569472SQ20041003273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大橋哲洋, 巖倉宏彌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凌海市| 格尔木市| 嘉鱼县| 永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合奇县| 宽城| 边坝县| 龙井市| 临汾市| 东乌珠穆沁旗| 金乡县| 明水县| 仁寿县| 祁东县| 海口市| 松原市| 虹口区| 邓州市| 库伦旗| 宁远县| 大邑县| 汶上县| 尤溪县| 南召县| 连城县| 灵石县| 山阴县| 城固县| 醴陵市| 和林格尔县| 海城市| 洞口县| 嫩江县| 灵寿县| 柳江县| 昌黎县| 易门县| 房产| 孟连|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