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輸送容器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輸送容器的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用于填充和封閉容器(瓶、小藥瓶、安瓿、注射器等)的、具有旋轉式星形輪的 包裝機是已知的,該星形輪將容器接收到銑削口中。在節(jié)拍式的運行中,星形輪停止, 以填充或封閉容器。該封閉的一種可能性是將鋁罩卷邊到容器上。在此,通過轉盤將容 器置入旋轉中。容器的無干擾的輸送所需的導向精度以銑削口相對于緊密地貼靠在容器 上為條件。因此,容器在其被插入到銑削口中期間被置入旋轉中。在此出現以下問題 對于塑料瓶,由于旋轉的瓶與星形輪的銑削口接觸而在瓶的圓周上形成刮痕。對于由冶 金玻璃制成的小藥瓶,可能由于不圓度導致容器的損壞或差的卷邊結果,因為容器在銑 削口中卡住,由此無法旋轉。
發(fā)明內容
與之相比,根據本發(fā)明的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裝置具有以下優(yōu)點容器能 夠被可靠地輸送及在精確的位置上被釋放。在釋放容器之后,該容器可以自由旋轉并且 不受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阻礙。此外,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由于結構簡單而可成本有利地 制造。這允許柔性地且經濟地制造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各種容器的裝置。此外,根據本發(fā) 明的裝置被設計成模塊并且由此構成生產線的封閉的、模塊式的組成部分。該模塊性允 許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靈活變化,而在此不必改變該裝置前面或后面的生產線。這根據 本發(fā)明通過用于輸送容器的裝置實現,該裝置包括可旋轉的上接收裝置、可旋轉的下接 收裝置和至少一個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可以旋轉該上接收裝置和該下接收裝置。上接 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上下地設置。此外,該上接收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一寬度的上 凹部,而該下接收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二寬度的下凹部。該上凹部和該下凹部可以 一起接收容器,其中,第一寬度和第二寬度分別大于容器的第三寬度。因此,上接收裝 置和下接收裝置能夠通過相互間的相對旋轉來夾緊及重新釋放容器。從屬權利要求示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擴展方案。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設計方案提出,上凹部的第一寬度等于下凹部的 第二寬度。這能夠使制造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時的加工步驟相同。還有利的是,上接收裝置的第一厚度等于下接收裝置的第二厚度。這允許在制 造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時通過使用相同部件或相同的加工步驟進一步節(jié)省成本。有利的是,上凹部的輪廓和/或下凹部的輪廓與容器的外部形狀部分地適配。 因此,實現了容器在上凹部的輪廓上和/或在下凹部的輪廓上的面貼靠。與線狀的或點 狀的接觸相比,該平面的接觸能夠在上凹部或下凹部與容器之間實現寬分布的且由此緩 和的力傳遞。還有利的是,上凹部和下凹部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切口,在該切口上容器不貼靠在上凹部的輪廓和/或下凹部的輪廓上。特別優(yōu)選的是,這些切口在凹部的內側上,以 促進容器的釋放。內側指的是面向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中心點的那一側。還有利的是,該上接收裝置包括多個上凹部,而下接收裝置相應地包括多個下 凹部,該裝置由此可以同時接收多個容器。這允許整個生產過程的加速并且待接收的容 器的數目可以與生產線的節(jié)拍相適配。有利的是,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驅動裝置配設有至少一個齒帶驅動裝置和/或 至少一個電動機、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該布置允許在旋轉角、旋轉速度和旋轉加速度 方面精確地控制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還有利的是,為上接收裝置設置一個分開的第一驅動裝置并且為下接收裝置設 置一個分開的第二驅動裝置。因此,可以使該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完全相互無關地 旋轉并且可以自由地改變用于夾緊的力。還優(yōu)選的是,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與上接收裝置連接的軸,而第二驅動裝置包括 與下接收裝置連接的空心軸,其中,該軸在該空心軸內部延伸。因此,第一和第二驅動 裝置可以在同一方向上從這些接收裝置延伸(例如向下延伸到機器臺板中),上接收裝置 和下接收裝置被同軸地驅動。因此,生產線的前置和后置的模塊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根據 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驅動裝置干擾。還優(yōu)選的是,上接收裝置設計成上星形輪,下接收裝置設計成下星形輪。該星 形輪由現有的生產線已知并且由此使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在現有設備中的集成變得容易。 此外,該星形輪可作為銑削件在金屬和塑料中簡單且精確地制造。此外優(yōu)選的是,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在制藥用封閉設備中用于封閉容器。特別在 以鋁罩對容器卷邊時,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釋放功能展現了它的有利特性。因為容器 (瓶、小藥瓶、安瓿、注射器等)不可能再卡住或破裂,所以消除了制藥物質對人體和機 器的危險。本發(fā)明還包括具有權利要求12的特征的用于輸送容器的方法。根據本發(fā)明的 該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該方法由于流程簡單且有效而可成本有利地實施。這允許柔性地 且經濟地對各種容器執(zhí)行該方法。此外,該方法是生產過程的鏈條中的模塊式的組成部 分。該模塊性允許該方法的靈活變化,而在此不必改變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前面或后面的 生產步驟。這根據本發(fā)明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實現在第一步驟中將容器接收到上凹部和 下凹部中。這通過可旋轉的上接收裝置和可旋轉的下接收裝置實現,該上接收裝置包括 具有第一寬度的上凹部,該下接收裝置包括具有第二寬度的下凹部。在此,第一寬度和 第二寬度分別大于容器的第三寬度。因此,該容器同時位于上凹部和下凹部中。在第 二步驟中,通過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相對于彼此的扭轉來夾緊容器。接下來在第三 步驟中借助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的同步旋轉完成容器的輸送。在第四步驟中釋放容 器。該容器的釋放通過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相對于彼此的第二扭轉來實現,其中, 在夾緊過程中的相對旋轉方向與在釋放過程中的相對旋轉方向相反。也就是說,容器在 釋放位置中被設置在上凹部和下凹部中,但是稍微具有間隙,因為這些凹部的寬度大于 容器的寬度。為了輸送,這兩個凹部可以相向移動并且由此夾緊容器。因此,上和下接 收裝置可以帶著被夾緊的容器同步地旋轉,由此輸送容器。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用于輸送容器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的細節(jié)圖,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在輸送位置中從下面看的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 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在輸送位置中從下面看的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 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和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制藥用封閉設備的示意性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至5詳細地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用于輸送容器2的裝置 1。該實施例的裝置1在制藥用封閉設備6內部使用。圖1示出具有上接收裝置和下接收裝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這些接收裝置在 該實施例中實施為星形輪,因此稱為上星形輪3和下星形輪4。還看到在上凹部31和下 凹部41中的兩個容器2。帶有漲圈54的套53在這兩個星形輪3,4下方延伸。此外看 到第一驅動裝置51和第二驅動裝置52。還示出了箭頭7,該箭頭預先確定了根據本發(fā)明 的裝置1的旋轉方向。容器2分別由圓柱形容器體21、縮小部22和開口 23組成。上星形輪2具有十五個上凹部31,這些上凹部在它們的形狀上與下星形輪4的 十五個下凹部41相對應。此外,上凹部31和下凹部41的形狀或輪廓與圓柱形容器體21 適配。上星形輪3和由此上凹部31也具有第一厚度D1,下星形輪4相應地具有第二厚 度D2。在當前的實施例中,第一厚度Dl等于第二厚度D2。圓柱形容器體21的高度大 致相當于第一厚度Dl和第二厚度D2的總和。此外,第一厚度Dl和第二厚度D2的總 和相當于根據現有技術的傳統星形輪的厚度。套35位于下星形輪4的下方,該套覆蓋空心軸524和軸514。該空心軸524和 該軸514由此在圖1中不可見,但是在圖3、4中示出。漲圈54插到該套35上。在將 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安裝到機器臺板上時,該空心軸524、軸514和套35延伸穿過機器臺 板的空槽。該漲圈54在這種情況下支承在空槽上。第一驅動裝置51包括第一電動機512、第一齒帶511和第一齒帶輪513。該第 一齒帶輪513與軸514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該軸514又與上星形輪3不可相對旋轉地 連接。因此,第一電動機512通過第一齒帶511驅動上星形輪3。第二驅動裝置52以同 樣的方式工作以驅動下星形輪4。通過第二電動機522、第二齒帶521和第二齒帶輪523 驅動空心軸524。該空心軸524又與下星形輪4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因為上星形輪3 和下星形輪4被同軸地旋轉,所以軸514在空心軸524內部延伸。該軸514或空心軸524 借助機械的夾緊裝置與第一齒帶輪513或第二齒帶輪523連接。第一驅動裝置51和第二驅動裝置52由此可以分別獨立地在兩個方向上旋轉上星 形輪3和下星形輪4。精確齒帶的使用允許精確地控制上星形輪3和下星形輪4的旋轉 角、旋轉速度和旋轉加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的剛描述的構造能夠如下地實現裝置1的輸送或夾緊位置、 釋放位置和接收位置在第一步驟中,上凹部31與下凹部41重合。由此,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在接 收狀態(tài)中并且可以接收兩個容器2。一旦兩個容器2位于上凹部31和下凹部41內部,則 下星形輪4在箭頭7的方向上旋轉Γ。同時上星形輪3逆著箭頭方向7旋轉Γ。由 此,兩個容器2被夾緊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內部并且可以被輸送。為了輸送,該上星 形輪3和下星形輪4同步地在箭頭方向7上旋轉。一旦兩個容器2到達下一個加工站, 則取消夾緊并且釋放容器2。因此,為了釋放,上星形輪3相對于下星形輪4的2°的相 對扭轉被重新旋轉回去。因為圓柱形容器體21的高度相當于第一厚度Dl和第二厚度D2的總和,所以通 過上星形輪3相對于下星形輪4的扭轉可以在容器的圓柱形容器體21上形鎖合地夾緊該 容器2。在圓柱形容器體21上對容器2的該夾緊或抓緊能夠實現作用力的大的、平面的 分布。為了防止容器2在夾緊過程中傾斜,上星形輪3以最小的間隙設置在下星形輪4 上方。圖2示出根據該實施例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的細節(jié)圖。可看到具有上貼靠面 33的上凹部31和具有下貼靠面43的下凹部41。上凹部31具有上切口 32,下凹部41具 有下切口 42 (見圖3和4)。因為上切口 32和下切口 42幾乎重合,所以在圖2中僅能看 到上切口 32。該上凹部31具有第一寬度Bi,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寬度對應于下凹部41的 第二寬度Β2。所示的容器2在其圓柱形的容器體21上具有第三寬度Β3。該第一寬度 Bl等于第二寬度Β2,第三寬度Β3小于第一寬度Bl或第二寬度Β2。上貼靠面33和下貼靠面43用于在輸送過程期間形鎖合地夾緊容器2。因為第三 寬度Β3小于第一寬度Bl或第二寬度Β2,該容器2可以在上凹部31和下凹部41內部被 釋放。上切口 32以及下切口 42有利于該釋放,因為在那里避免了容器2與上凹部31或 下凹部41的接觸。圖3和4從下方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因此,軸514和空心軸524可見。軸 514和空心軸524的功能已經結合圖1描述過。此外,在這兩幅圖中能看到下切口 42。 下切口 42的功能相當于上切口 32的前面已經描述過的功能。圖3示出在夾緊狀態(tài)或輸送狀態(tài)中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圖4示出在釋放狀 態(tài)或接收狀態(tài)中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因此,在圖3中看到,兩個容器2如何在上凹 部31與下凹部41之間被夾緊。而圖4示出重合的上凹部31和下凹部41。因此,在圖 4中兩個容器2被釋放并且在上凹部31或下凹部41與兩個容器2之間分別看到左間隙9 和有間隙10。圖5示出組合在制藥用封閉設備6中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該制藥用封閉設備 6用于以鋁罩對容器2卷邊。除了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該制藥用封閉設備6還包括輸入 單元61、帶有給料器63的分選裝置62、卷邊機64以及導軌66和輸送帶65。輸入單元61設計用于同時地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中置入兩個填充的容器2。 在此,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位于接收狀態(tài)中,即上凹部31與下凹部41重合。在將兩個 容器2置入到上星形輪3和下星形輪4中之后,上星形輪3相對于下星形輪4旋轉2°。 因此,這兩個容器2被夾緊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中并且可以被輸送。在輸送期間,給料器63將鋁罩放置到容器2的開口 23上。為此,給料器63從分選裝置62輸送鋁罩。 這些鋁罩必須在下一步驟中被卷邊。為此,將容器2輸送直至卷邊機64。在該卷邊機 64上必須將容器擱放在轉盤上。容器2的形鎖合的夾緊和借助齒帶的精確驅動允許將容 器2精確地放置在該轉盤上。因為容器2現在必須自由旋轉,所以取消夾緊并且根據本 發(fā)明的裝置1位于釋放狀態(tài)中。在對容器2卷邊之后,該上星形輪3重新相對于下星形 輪4扭轉并且可以繼續(xù)輸送容器2。在上星形輪3和下星形輪4的同步旋轉之后,可以將 容器2從制藥用封閉設備6中輸出。這變換地在輸送帶65上或者在導軌66上發(fā)生。
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1和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實現能夠 可靠地輸送和在精確地位置釋放容器2。這允許容器2的可靠且經濟的繼續(xù)加工,例如卷 邊,而不會刮傷或損壞該容器。
權利要求
1.用于輸送容器(2)的裝置(1),包括可旋轉的上接收裝置(3),可旋轉的下接收裝置(4),和至少一個驅動裝置(5),所述驅動裝置使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 旋轉,其中,所述上接收裝置(3)設置在所述下接收裝置(4)上方,所述上接收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一寬度(Bi)的上凹部(31),所述下接收裝 置(4)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二寬度(B2)的下凹部(41),所述上凹部(31)和所述下凹部(41)能夠一起接收所述容器(2),所述第一寬度(Bi)和所述第二寬度(B2)分別大于所述容器(2)的第三寬度(B3),并且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可相對于彼此旋轉地設置,以便夾緊或釋 放所述容器(2)。
2.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部(31)的所述第一寬度 (Bi)等于所述下凹部(41)的所述第二寬度(B2)。
3.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收裝置(3)的第一厚度 (Dl)等于所述下接收裝置(4)的第二厚度(D2)。
4.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部(31)的輪廓和/或所述 下凹部(41)的輪廓部分地對應于所述容器(2)的外部形狀,以保證所述容器(2)在所述 上凹部(31)的輪廓和/或所述下凹部(41)的輪廓上的面貼靠。
5.根據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部(31)和所述下凹部(41)分別包 括至少一個切口(32,42),在所述切口上所述容器(2)不貼靠在所述上凹部(31)的輪廓 和/或所述下凹部(41)的輪廓上。
6.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收裝置(3)包括多個上凹部 (31),所述下接收裝置(4)相應地包括多個下凹部(41),所述裝置(1)由此能夠同時接收 多個容器⑵。
7.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包括至少一個齒帶 驅動裝置(511,521)和/或至少一個電動機(512,522)。
8.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包括用于所述上接 收裝置(3)的第一驅動裝置(51)和用于所述下接收裝置(4)的第二驅動裝置(52)。
9.根據權利要求8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1)包括與所述上接收 裝置(3)連接的軸(514),所述第二驅動裝置(52)包括與所述下接收裝置(4)連接的空心 軸(524),其中,所述軸(514)在所述空心軸(524)內部延伸。
10.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收裝置(3)包括上星形 輪,所述下接收裝置(4)包括下星形輪。
11.用于封閉容器(2)、尤其用于對容器(2)卷邊的制藥用封閉設備(6),包括根據以 上權利要求之一的裝置(1)。
12.用于以可旋轉的上接收裝置(3)和可旋轉的下接收裝置(4)輸送容器(2)的方法, 所述上接收裝置(3)包括具有第一寬度(Bi)的上凹部(31),所述下接收裝置(4)包括具有第二寬度(B2)的下凹部(41),其中,所述第一寬度(Bi)和所述第二寬度(B2)分別大 于所述容器(2)的第三寬度(B3),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容器(2)接收到所述上凹部(31)和所述下凹部(41)中,通過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相對于彼此的第一扭轉來夾緊所述容 器⑵,借助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的同步旋轉來輸送所述容器(2),和 通過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相對于彼此的第二扭轉來釋放所述容 器⑵,其中,在所述夾緊過程中的相對旋轉方向與在所述釋放過程中的相對旋轉方向相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輸送容器(2)的裝置(1)及相應的方法,包括可旋轉的上接收裝置(3),可旋轉的下接收裝置(4)和至少一個驅動裝置(5),所述驅動裝置旋轉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其中,所述上接收裝置(3)設置在所述下接收裝置(4)上方,所述上接收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一寬度(B1)的上凹部(31),所述下接收裝置(4)包括至少一個具有第二寬度(B3)的下凹部(41),其中,所述上凹部(31)和所述下凹部(32)可以一起接收所述容器(2),所述第一寬度(B1)和所述第二寬度(B2)分別大于所述容器(2)的第三寬度(B3),所述上接收裝置(3)和所述下接收裝置(4)可相對于彼此旋轉地設置,以便夾緊或釋放所述容器(2)。
文檔編號B65G47/84GK102015464SQ200980114191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21日
發(fā)明者K·布盧門施托克, M·西蒙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