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撓性容器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撓性容器袋。詳細地說,涉及用于提高收容操作的效率的撓性容器袋。在此,撓性容器袋包括大型土袋。
背景技術:
以往,在對土、粉粒體以及其它被收容物進行收容而搬運的情況下,使用如下袋體的撓性容器袋在不使用時能夠折疊,在使用時(在收容被收容物吋)能夠使內(nèi)容量變大而收容大量的物品(參照專利文獻1)。圖15表示以往的撓性容器袋(Fll)的例子。圖15(a)表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15(b)表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F12)。在圖15(a)中,撓性容器袋(Fll) 具備收容被收容物的袋體下部(由軀體部IA以及底部3A構成);袋體上部(筒狀蓋部 2A),與袋體下部(1A以及3A)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后成為袋體下部(1A,3A)的蓋;懸吊帶 (4A,7A,8A),用于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吊起;以及加強材(6A),設置在袋體下部(1A以及3A)的適當處,用于對袋體下部(1A以及3A)進行加強。這些袋體下部(1A以及3A)、袋體上部OA)、懸吊帶(4A,7A,8A)以及加強材(6A) 由薄片形成。圖15(a)表示將撓性容器袋(Fll)打開、使袋體下部(1A以及3A)向下、袋體上部OA)向上地放置的狀態(tài),無被收容物的空的狀態(tài)。袋體上部OA)上方成為將被收容物投入、排出的ロ。此外,兩個懸吊帶(4A,7A,8A)安裝在袋體下部(1A以及3A)與袋體上部OA)的邊界線的附近。懸吊帶的吊件(4A)、軀體部上所安裝的部分(7A)、底部所安裝的部分(M) 一體地連接。撓性容器袋(Fll)例如收容土而作為土袋使用。此外,能夠?qū)阮惖绕渌鞣N物體進行收容而搬運。具有撓性、能夠折疊。懸吊帶(4A,7A,8A)用于通過鉤車或吊車吊起移動而被使用。在圖15(b)中,撓性容器袋(FU)具備收容被收容物的袋體下部(由軀體部IB以及底部3B構成);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B),與袋體下部(1B以及3B)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之后成為袋體下部(1B,3B)的蓋;懸吊帶(17B),用于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 吊起;加強材(18B),設置在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適當處,用于對袋體下部(1B以及;3B) 進行加強;以及加強帶(8B)。以與圖15(a)的不同點為主進行說明。在圖15(a)中,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為圓形筒狀(帶底),底部3為圓形,但是在圖15(b)中,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為四方形筒狀(帶底),底部3為正方形。此外,在圖 15(a)中,懸吊帶的兩個吊件(4A)從邊界線附近延伸,但是在圖15(b)中,4個懸吊帶(17B) 安裝在構成邊界線的正方形的四角的極其附近。此外,在圖15(a)中,懸吊帶(7A,8A)用于軀體部(IB)以及底部(3A)的加強,但是在圖15(b)中,加強帶(8B)用于軀體部(IA)的加強,底部(3B)未被加強。此外,在圖15(a)中,加強材(6A)為了對吊件(4A)與軀體部(IA) 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強,而設置在軀體部(IA)外側,但是在圖15(b)中,加強材(18B)為了對懸吊帶(17B)與軀體部(IB)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強而設置在軀體部(IB)外側,加強帶(8B)
3為了對軀體部(IB)進行加強而沿著軀體部(IB)的棱線設置。其它構成與圖15(a)同樣。圖16表示撓性容器袋(Fll,F(xiàn)12)收容了被收容物之后的狀態(tài)。圖16(a)表示撓性容器袋(Fll)為圓形筒狀的例子,圖16(b)表示撓性容器袋(F12)為四方形筒狀的例子。 將袋體上部OA,2B)向內(nèi)側扎緊,將其ロ用捆綁繩(11A,11B)捆綁。由此,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的ロ封閉,變得能夠搬運。由于所述撓性容器袋(Fll,F(xiàn)12)具有撓性,因此具有在對收容物進行收容時,為了將ロ打開并保持為直立的狀態(tài)而需要時間勞力這種缺點。圖17表示以往的撓性容器袋(F13)的其它的例子(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 與上述的例子相比,鉤子(19A)安裝在袋體下部(1B以及3B)外側、與袋體上部OB)的邊界線附近。圖17(a)表示撓性容器袋(F13)為空的狀態(tài),圖17(b)表示鉤子(19A)的使用狀態(tài)。在該例子中,如圖17(b)所示那樣,在鉤子19B上懸掛吊繩9A而從上方(也可以從外側斜上方)拉動。通過如此,即使不花費時間勞力,也能夠?qū)⒋w的ロ打開并將其保持為直立的狀態(tài),能夠?qū)Ρ皇杖菸镞M行收容。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1-180488號公報(段落0017 0041,圖1 圖5)然而,在所述以往的撓性容器袋中,具有在收容時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撓曲而進入內(nèi)側,在收容時難以放入被收容物這種問題,此外,存在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 2B)會被收容物埋入,難以拉出這種問題。因此,作為其解決法,在收容時需要通過時間勞カ 將袋體上部(2A,2B)向外側卷起等操作,具有損害操作性這種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的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第一方式的撓性容器袋(F1,F(xiàn)2)為,例如如圖1所示那樣,具備袋體下部(由軀體部1A,IB以及底部3A,3B構成),由薄片形成,收容被收容物; 袋體上部OA,2B),由薄片形成,與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后成為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蓋;以及鉤子(5A,5B),設置在袋體上部QA,2B)的內(nèi)側。此處,“薄片”典型的是使用由聚丙烯制的寬度大的線縱橫地紡織的織物。也可以使用聚丙烯以外的合成樹脂線或麻線。通過成為織物來増加抗拉強度。此外,薄片具有撓性,因此撓性容器袋能夠折疊,在不使用時能夠折疊、層疊地保管。袋體下部施加被收容物的負載,因此使用較厚的薄片并難以彎曲,與此相比,袋體上部為了將前端部扎緊而作為袋體的蓋使用,而使用較薄的薄片并變得柔軟。此外,“撓性容器袋”是將被收容物收容而進行保管或輸送的袋。在此,撓性容器袋主要包含收容土、砂等的大型土袋。此外,“內(nèi)側”是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的收容被收容物一側,“外側”是指其相反的ー側。此外, “鉤子”是指為了通過系上并拉動吊繩而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的ロ保持為開ロ 狀態(tài),而設置在袋體上的部件。典型的是環(huán)狀。通常為數(shù)cm的長度,也可以更長、更短。此外,也可以為繩狀且在前端具有環(huán)、或者不具有環(huán)而將前端打結使用。當形成為環(huán)狀或者在前端具有環(huán)時,通過懸吊繩等吊起時的操作性較好?!霸O置在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的鉤子”包含安裝在袋體下部的內(nèi)側,向袋體上部方向延伸而收納在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的環(huán)狀鉤子;以及安裝在袋體下部的外側,向袋體上部方向延伸,通過袋體上部所設置的狹縫而進入內(nèi)側的環(huán)狀鉤子。此外,鉤子還包含安裝在袋體下部的內(nèi)側,向袋體上部方向延伸而收納到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并且從袋體上部的ロ向外延長的繩(包含前端形成了環(huán)的繩、未形成環(huán)的繩);以及安裝在袋體下部的外側,向袋體上部方向延伸而通過袋體上部所設置的狹縫進入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并且從袋體上部的ロ向外延長的繩(包含在前端形成了環(huán)的繩、未形成環(huán)的繩)。鉤子(5A,5B)優(yōu)選安裝在袋體下部(1A,IB以及3A,3B)的內(nèi)側、與袋體上部臥, 2B)的邊界線的附近?!斑吔缇€的附近”,不限于邊界線上或者與邊界線相接的位置,只要在將懸吊繩(通常在前端帶有鉤)掛在鉤子上而拉動時袋體下部大致直立、袋體上部不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部,則都包含干“邊界線的附近”。此外,大致直立也可以不是完全直立, 只要不妨礙收容操作的程度的直立即可。被收容物只要能夠收容于片狀袋體,則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谷粒、小麥粉、砂、土那種粉粒體、切屑、廢品等固體廢棄物,也可以是食品。此外,當薄片由織物制作吋,具有通氣性,因此適于谷類等的儲藏。在想進行密封的情況下,進行表面涂層而使用。此外,存在流動型(能夠反復使用)和交換型(一次性)。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吋,具備安裝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內(nèi)側、與袋體上部QA,2B)的邊界線的附近的鉤子(5A,5B),通過向環(huán)狀鉤子(5A,5B)上栓系吊繩等并從上方拉動、或者將繩狀鉤子(15A,15B ;圖7參照)本身從上方拉動,由此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內(nèi)部。此外,能夠使袋體上部 (筒狀蓋部2A,2B)向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外側裙狀地垂下,不會成為收容操作的妨礙。由此,能夠提供ー種能夠提高收容操作效率的撓性容器袋。此外,本發(fā)明第二方式的撓性容器袋(F3,F(xiàn)4)為,在第一方式中,例如圖5所示那樣,鉤子安裝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外側,在袋體上部(2A,2B)或者上述袋體下部 (ΙΑ,ΙΒ以及3Α,3Β)與上述袋體上部(2Α,2Β)之間的邊界線附近,形成有狹縫(13Α,1 ), 通過將鉤子(12A,12B)從袋體上部(2A,2B)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到該狹縫(13A,13B),由此能夠使鉤子(12A,12B)設置在袋體上部(2A,2B)的內(nèi)側。在此,狹縫可以為縱向、也可以為橫向,只要能夠插入鉤子(12A,12B),則可以是任意形狀。此外,“邊界線附近”不限于邊界線上或者與邊界線相接的位置,處于從邊界線到鉤子(12A,12B)的環(huán)的長度以下的位置即可。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吋,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外側,具有安裝在與袋體上部(2A,2B)之間的邊界線附近的鉤子(12A,12B),從狹縫(13A,13B)將鉤子(12A,12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2A,2B)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將懸吊繩等掛在鉤子(12A,12B)上而從上方拉動,由此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的內(nèi)部。由此,能夠提供將收容操作效率提高的撓性容器袋。此外,能夠在外側存在鉤子(19A 參照圖17)的現(xiàn)有撓性容器袋上形成狹縫(13A,13B) 而進行使用。此外,鉤子(12A,12B)安裝在比較的牢固的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上, 袋體破損的情況較少。狹縫(13A,13B)不限于袋體上部OA,2B),也可以在袋體下部設置在邊界線附近。其中,當設置在由較薄的薄片制作的袋體上部(2A,2B)吋,制造上的操作性較好。此外,本發(fā)明第三方式的撓性容器袋(冊)為,在第二方式中,例如圖6所示那樣,在袋體上部OA)安裝有對狹縫(13A)進行覆蓋的狹縫蓋(14A)。在此,狹縫蓋(14A)可以安裝在袋體上部OA)的外側、也可以安裝在內(nèi)側。外側容易進行安裝,當安裝到內(nèi)側時,收容物難以泄漏。此外,在安裝到內(nèi)側時,縫制成向袋體的ロ 的方向開ロ的“コ”字狀,在安裝到外側時,縫制成向袋體的底的方向開ロ的“コ”字狀,由此能夠容易插入鉤子,并且使泄漏減少,因此優(yōu)選。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吋,對狹縫(13A)安裝有狹縫蓋(14A),因此能夠防止被收容物從狹縫(13A)向袋體外側泄漏。此外,在將狹縫蓋(14A)設置在袋體內(nèi)側時,也可以以向底的方向開ロ的狀態(tài)縫制。此時,也可以不是“コ” 字狀,而構成為將上端縫制為一條直線而垂向下方。如果結束收容被收容物、將鉤子向外側抽出,則狹縫蓋(14A)自然地垂向下方,而堵塞狹縫(13A)。此外,本發(fā)明第四方式的撓性容器袋(F21,F(xiàn)2》為,在第一方式中,例如圖10所示那樣,鉤子安裝在袋體上部(2A,2B)的內(nèi)側。當如此構成時,鉤子(25A,25B)能夠一直目視觀察,因此在追加投入時或者過度投入量的除去吋,容易將袋體上部0A,2B)的開ロ保持為較大,是便利的。此外,在收容被收容物的操作吋,袋體上部0A,2B)比鉤子安裝部靠下方的部分,成為比與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之間的分界線靠上方,并大致直立。在該狀態(tài)下,能夠是袋體上部比鉤子安裝部靠上方的部分,向上述大致直立的袋體上部(2A,2B) 外側裙狀地垂下。由此,能夠向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充分裝入被收容物。即,能夠不便被收容物溢出、而比分界線多地進行收容,然后通過懸吊帶吊起并進行搖晃、或反復較輕地向地板落下而在上下賦予振動,由此能夠使被收容物著實落地到分界線的位置、即填滿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內(nèi)。此外,本發(fā)明第五方式的撓性容器袋(Fl)為,在第一至第四的任意ー個方式中, 例如圖1(a)所示那樣,具備帶(7A),該帶(7A)被配置為,在將撓性容器袋(Fl)放置為袋體下部(1A以及3A)為下、袋體上部OA)為上吋,沿著袋體下部(1A以及3A)從袋體下部(1A 以及3A)與袋體上部OA)之間的邊界線附近向下方延伸,鉤子(5A)安裝為在邊界線附近與帶(7A)連接。在此,只要鉤子安裝為在邊界線附近與帶(懸吊帯)連接,則也可以構成為帶 (4A,7A,8A)具有從邊界線附近向上方延伸的吊件(4A),從邊界線附近與吊件(4A)相連而向下方延伸之后,經(jīng)由袋體下部的底部(3A)向上方延伸,經(jīng)由相反ー側的邊界線附近與相反一側的吊件(4A)相連。此外,帶(4A,7A,8A)具有適合于對將收容了被收容物的撓性容器袋(Fl)吊起來的抗拉強度。例如,在對1噸被收容物進行收容的撓性容器袋的情況下, 能夠承受4 5噸的吊起。鉤子也可以兼作為懸吊帯,具有用于將撓性容器袋抬起的抗拉強度,也可以為在懸吊帶之外設置,在向撓性容器袋(Fl)收容被收容物的操作中,僅用于將袋體下部拉起成直立。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時,鉤子(5A)與帶(7A,8A)直線狀地相連, 因此鉤子(5A)的耐久力増加。此外,本發(fā)明第六方式的撓性容器袋(Fl)為,在第五方式中,例如圖1(a)所示那樣,帶(4A,7A,8A)具有從邊界線附近向上方延伸的吊件(4A),吊件(4A)與從邊界線附近向下方延伸地配置的部分(7A,8A) —體構成。在此,帶(懸吊帯)的吊件(4A)與向下方延伸地配置的部分(7A,8A) —體構成, 因此鉤子(5A)與懸吊帶(4A)的內(nèi)側(也可以是軀體部IA的內(nèi)側)連接。在鉤子(5A)安裝在軀體部IA的外側時,在袋體上部咖形成狹縫(13A)。
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時,帶(4A,7A,8A) —體構成,因此吊件(4A)的耐久力増加。此外,本發(fā)明第七方式的撓性容器袋為,在第一至第六的任意ー個方式中,例如圖 1所示那樣,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以及袋體上部(2A,2B)形成為大致圓形筒狀或者大致四方形筒狀。在此,大致圓形筒狀、大致四方形筒狀的“大致”,表示圓形多少變形而成為橢圓形的形狀、四方形多少變形而帶有圓弧的形狀、進行了倒角的形狀、也可以施加了使角順暢等的稍微變更的情況。此外,在本方式中,筒的一方開ロ、另一方成為底部(3A,;3B)。當如本方式那樣構成吋,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和袋體上部(2A,2B)形成為大致圓形筒狀或者大致四方形筒狀,因此容易制造,此外能夠加大薄片単位面積的袋體的容積。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
圖1是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空狀態(tài))的圖。圖2是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將ロ張開的狀態(tài)其1)的圖。圖3是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將ロ張開的狀態(tài)其2)的圖。圖4是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將ロ封閉的狀態(tài))的圖。圖5是表示實施例2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6是表示實施例3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7是表示實施例4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8是表示實施例5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9是表示實施例6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10是表示實施例7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11是表示實施例8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12是表示實施例9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的圖。圖13是說明鉤子的構成例的圖。圖14是表示使用輔助臺而將被收容體向撓性容器袋投入的例子的圖。圖15是表示以往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空狀態(tài))的圖。圖16是表示以往的撓性容器袋的例子(將ロ封閉的狀態(tài))的圖。圖17是表示以往的撓性容器袋的其它例子的圖。符號說明1A,IB軀體部(包含于袋體下部)2A,2B筒狀蓋部(袋體上部)3A,3B底部(包含于袋體下部)4A,4B帶的吊件5A, 5B 鉤子6A,6B 加強材7A 帶
7B 加強材8A,8B 帶9A,9B懸吊繩(帶鉤)9C 鉤9D 限位器10A, IOB 懸吊繩(無鉤)11A, IlB 捆綁繩12A, 12B 鉤子13A, 13B 狹縫14A狹縫蓋15A, 15B 鉤子16A反轉帶17B,17B,懸吊帶18B 加強材19B,19B,狹縫20 輔助臺20a 支柱20b 橫桿23A, 23B 狹縫25A, 25B 鉤子26A, 26B 加強材29A 帶鉤繩35a ~ 35e 鉤子Fl F9,F(xiàn)ll F13,F(xiàn)21 F23 撓性容器袋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各圖中,對相互相同或者相當?shù)牟糠仲x予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實施例1參照圖1至圖4說明實施例1。在實施例1中說明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軀體部1A,1B以及底部3A,3B)的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O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的鉤子 (5Α,5Β)。圖1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F1,F(xiàn)2)的例子(空的狀態(tài))。圖1 (a)表示撓性容器袋(Fl)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1(b)表示撓性容器袋(F》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在圖1(a)中,撓性容器袋(Fl)具備袋體下部(由軀體部IA以及底部3A構成),收容被收容物;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與袋體下部(1A以及3A)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后成為袋體下部(1A,3A)的蓋;懸吊帶(4A,7A,8A),用于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吊起;環(huán)狀鉤子(5A),在袋體下部(1A以及3A)的內(nèi)側,安裝在與袋體上部OA)的邊界線附近;以及加強材(6A),設置在袋體下部(1A以及3A)的適當處,用于對袋體下部(1A以及3A)進行加強。這些袋體下部(軀體部IA以及底部3A)、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懸吊帶(4A,7A, 8A)、環(huán)狀鉤子(5A)以及加強材(6A)由薄片形成?!氨∑钡湫偷氖鞘褂糜删郾┲频膶挾却蟮木€縱橫地紡織的織物。也可以使用聚丙烯以外的合成樹脂線或麻線。通過成為織物來増加抗拉強度。此外,薄片具有撓性,因此撓性容器袋能夠折疊,在不使用時能夠折疊、層疊地保管。圖1(a)為將撓性容器袋張開而使袋體下部(1A以及3A)為下、袋體上部OA)為上地放置時的狀態(tài),并表示無被收容物的空狀態(tài)。實際上由于撓性容器袋(Fl)具有撓性, 因此如果沒有支撐則不能夠如此地直立,但是在此表示直立狀態(tài)(在其他圖中也同樣)。袋體上部OA)的上方成為投入、排出被收容物的ロ。此外,兩個懸吊帶(4A,7A,8A)被安裝在袋體下部(1A以及3A)與袋體上部OA)的邊界線附近。懸吊帶為,吊件(4A)、安裝于軀體部的部分(7A)以及安裝于底部的部分(8A) —體地相連。吊件(4A)在通過鉤車或吊車吊起而移動上被使用。此外,適當處典型的是指在通過吊車等將吊件(4A)吊起時作用拉カ那樣的位置。邊界線附近不限于邊界線上或者與邊界線相接的位置,其包含如下區(qū)域在該位置安裝懸吊繩,在將懸吊繩掛在鉤子上而拉動吋,袋體下部大致直立,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的內(nèi)部的區(qū)域。撓性容器袋(Fl)例如收容土而作為土袋使用。在此,撓性容器袋主要包含收容土、砂等的大型土袋。此外,還能夠?qū)π←湻邸⒚琢?、切屑、廢品等其它各種物體進行收容而搬運。被收容物只要能夠收容于片狀袋體,則可以是任意的。通過使薄片為織物,由此抗拉強度增加,能夠收容重物。尺寸也各種各樣,例如通過袋體下部(1A以及3A)的直徑為1. lm、 高度1. Im的撓性容器袋(Fl),能夠?qū)χ亓?噸的物體進行收容、搬運。對作為蓋使用的袋體上部OA)以及用于將袋體上部保持為開ロ狀態(tài)的、栓系懸吊繩的環(huán)狀鉤子(5A),使用比較(比袋體下部)薄、柔軟的薄片,施加有張カ的袋體下部 (1A以及3A)、懸吊帶(4A,7A,8A)以及加強材(6A)使用比較(比袋體上部)厚和硬的薄片。 環(huán)狀鉤子(5A)也可以使用比較厚的薄片。環(huán)狀鉤子(5A)優(yōu)選至少具有通過向上方拉動而袋體下部的軀體部(IA)能夠大致直立的程度的強度。此外,大致直立意味著不影響收容操作的程度地直立即可的情況。在將撓性容器袋放置為袋體下部(1A以及3A)在下、袋體上部OA)在上時,懸吊帶(4A,7A,8A)安裝在軀體部(IA)外側,兩個吊件(4A)對置地安裝成從袋體下部(1A以及 3A)與袋體上部OA)的邊界線附近向上方延伸,并以從一方吊件(4A)連續(xù)且從該邊界線附近沿著軀體部(IA)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對軀體部進行加強的部分(7A),并且對底部進行加強的部分(M)被配置為,以從帶(7A)連續(xù)、沿著底部(3A)通過底部(3A)的中心延伸并與對從另一方懸吊帶(4A)連續(xù)的方式配置的軀體部進行加強的部分(7A)相連。此外, 從該邊界線附近,鉤子(5A)以與對軀體部進行加強的部分(7A)連續(xù)的方式被安裝在軀體部(IA)的內(nèi)側。此外,為了對懸吊帶的吊件(4A)以及鉤子(5A)與軀體部(IA)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強,加強材(6A)被安裝在軀體部(IA)的外側和內(nèi)側。袋體上部OA)和袋體下部(1A以及3A)、袋體下部(1A以及3A)和懸吊帶(4A,7A, 8A)、軀體部(IA)和鉤子(5A)、軀體部(IA)和加強材(6A),通過線(例如縫紉機線)縫合。袋體下部(1A以及3A)使用比較厚的薄片,并且通過懸吊帶的一部分(7A)加強, 因此通過將鉤子(5A)吊起并保持,能夠保持為大致直立。與此相対,袋體上部m使用比較薄的薄片,因此不能夠保持為大致直立,而會直接撓曲而進入軀體部(IA)的內(nèi)側。在圖1 (b)中,撓性容器袋(F》具備袋體下部(由軀體部IB以及底部加構成), 收容被收容物;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B),與袋體下部(1B以及3B)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后成為袋體下部(1B,3B)的蓋;懸吊帶(4B),用于將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吊起; 環(huán)狀的鉤子(5B),在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內(nèi)側,被安裝在與袋體上部OB)的邊界線附近;加強帶(8B),設置在袋體下部(1B以及加)的適當處,用于對袋體下部(1B以及加)的抗拉強度進行加強;以及加強材(6B,7B)。以與圖1(a)的不同點為主進行說明。在圖1 (a)中,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為圓形筒狀(帶底),底部(3A)為圓形,但是在圖1(b)中,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為四方形筒狀(帶底),底部(3B)為正方形。此外, 在圖1(a)中,懸吊帶的吊件(4A)和鉤子(5A)安裝在邊界線的相同部分,但是在圖1 (b)中安裝在其它部分。即,鉤子(5B)安裝在構成邊界線的正方形的四角,加強帶(8B)以與鉤子(5B)連續(xù)的方式沿著軀體部(IB)的立方體的棱線配置,懸吊帶GB)安裝在從構成邊界線的正方形的四角稍微離開的位置。此外,在圖1(a)中,懸吊帶(M)用于底部(3A)的加強,但在圖1(b)中底部(3B)的加強未使用帯。此外,在圖1(a)中,加強材(6A)為了對吊件(4A)以及鉤子(5A)和軀體部(IA)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強,而設置在軀體部(IA)的外側和內(nèi)側,但是在圖1(b)中,加強材(6B)為了對懸吊帶GB)和軀體部(IB)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強而設置在軀體部(IB)外側,加強材(7B)為了對鉤子(5B)和軀體部(IB)的連接進行加強而設置在軀體部(IB)的內(nèi)側。其它構成與圖1(a)同樣。由此,撓性容器袋(F》與撓性容器袋(Fl)同樣,能夠折疊,并能夠收容重物。尺寸也多種多祥,例如通過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底面積為0. 9mX0. 9m、高度為1. 2m的撓性容器袋(F2),能夠?qū)χ亓?噸的物體進行收容、搬運。此外,袋體下部(1B以及3B)使用比較厚的薄片,并且通過加強帶(8B)加強,通過將鉤子(5B)向上方拉動,能夠保持為大致直立。與此相比,袋體上部OB)使用比較薄的薄片,不能夠保持為大致直立,而會直接撓曲而進入軀體部(IB)的內(nèi)側。此外,如此,在從四角離開的位置上具有懸吊帶的構成,即使將袋體下部的底邊設為比懸吊帶的寬度長,也能夠承受收容物的重量,因此適合于長方形筒狀的袋體的情況。當然,在袋體為四方形筒狀的情況下,也能夠?qū)业鯉О惭b在邊界線附近的四角,如圖15(b)那樣,也可以在邊界線極其附近的四角安裝4個懸吊帯。極其附近表示與袋體上部OB)和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縫合處相接、或稍微(例如帶寬度以下)離開的狀態(tài)。圖2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Fl,F(xiàn)2)的環(huán)狀鉤子(5A,5B)的使用狀態(tài)。圖 2(a)表示撓性容器袋(Fl)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2(b)表示撓性容器袋(F2)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2 (c)表示懸吊繩(9A,9B)的鉤(9C)的部分。此外,懸吊繩被畫為直線狀,但這是表示從上方拉動的狀態(tài)。圖17(b)也同樣。在鉤子(5A,5B)上鉤掛 (栓系)懸吊繩(9A,9B)并從上方(也可以從外側斜上方)拉動。通常,在懸吊繩的前端設置有鉤(9C),以便容易鉤掛到鉤子(5A,5B)上。在鉤(9C)上設置限位器(9D),以便不從鉤子(5A,5B)脫離,這在安全上較好。通過所述構成,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或者能夠使其向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外側裙狀地垂下,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ΙΑ,ΙΒ)的內(nèi)部。此外,圖2(d)為撓性容器袋(Fl)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表示鉤掛懸吊繩(9A)而從外側斜上方拉動的例子。在該情況下,通過從斜上方拉動,袋體上部OA)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IA)的內(nèi)部。此外,在被收容物的收容操作中,使袋體上部 (2A)向袋體下部(軀體部1A)的外側裙狀地垂下,因此能夠順利地進行收容操作。圖3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Fl,F(xiàn)2)的鉤子(5A,5B)的其它使用狀態(tài)。圖 3(a)表示撓性容器袋Fl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3(b)表示撓性容器袋F2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在環(huán)狀鉤子(5A,5B)上鉤掛不具有鉤的懸吊繩(10A,10B)而從上方 (也可以從外側斜上方)拉動。在該情況下,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也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的內(nèi)部。圖4表示實施例1的撓性容器袋(Fl,F(xiàn)2)的收容被收容物后的狀態(tài)。圖4(a)表示撓性容器袋(Fl)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4(b)表示撓性容器袋(F》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將袋體上部0A,2B)向內(nèi)側收縮,將其ロ用捆綁繩(11A,11B)捆綁。由此,袋體(袋體上部以及袋體下部)的ロ被封閉,能夠搬運。通過以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例,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的構成,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2參照圖5對實施例2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中,說明了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 3A,3B)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2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A、5B的例子,在實施例 2中說明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外側,在與袋體上部0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Α,5Β),在袋體上部(2Α,2Β)上形成有狹縫(13Α,1 ),能夠?qū)^子 (5A,5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0A,2B)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該狹縫(13A,13B)。以與實施例1 的不同點為主進行說明(對于以下的實施例也同樣,以與之前實施例的不同點為主進行說明)。圖5表示實施例2的撓性容器袋(F3,F(xiàn)4)的例子(空狀態(tài))。圖5 (a)表示撓性容器袋(F!3)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5(b)表示撓性容器袋(F4)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外側,在與袋體上部QA,2B)的邊界線的附近安裝有鉤子(12A,12B),在袋體上部、2h, 2B)上形成有狹縫(13A,13B),能夠?qū)^子(12A、 12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0A,2B)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該狹縫(13A,i;3B)。由此,能夠?qū)^子 (12A,12B)的前端插入到軀體部的內(nèi)側。如圖2或者圖3那樣,通過在該鉤子(12A,12B)的前端上鉤掛懸吊繩而向上方拉動,由此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或者能夠向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外側裙狀地垂下,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的內(nèi)部。此外,在收容被收容物后,將鉤子(12A,12B)向狹縫(13A,13B)外拉出即可,也可以直接殘留在袋體內(nèi)。當向外側拉出吋,只要容易防止泄漏、并且具有足夠的強度,則能夠?qū)^子兼作為吊起用鉤子(參照圖9)。當殘留在袋體內(nèi)吋,能夠省略拉出的麻煩。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3參照圖6對實施例3進行說明。在實施例3中說明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IB 以及3A,3B)外側,在與袋體上部(2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的鉤子(12A,12B),在袋體上部(2A,2B)上形成有狹縫(13A,i;3B),能夠?qū)^子(12A,12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燭,
112B)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該狹縫(13A,i;3B),但是在實施例3中,還對在袋體上部QA)上安裝有對狹縫(13A)進行覆蓋的狹縫蓋(14A)的例子進行說明。圖6表示實施例3的撓性容器袋(冊)的例子(空狀態(tài))。圖6表示撓性容器袋 (F5)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在狹縫(13A)外側安裝有狹縫蓋(14A)。通過狹縫蓋 (14A)覆蓋狹縫(13A),防止被收容物從狹縫(13A)向外泄漏。此外,即使不對狹縫(13A) 安裝狹縫蓋(14A),被收容物只要是不能通過狹縫的大小則不會向外泄漏,或者能夠在多少泄漏也沒有關系的情況下使用。此外,在狹縫(13A)的內(nèi)側也能夠安裝狹縫蓋(14A)。當在內(nèi)側安裝吋,能夠提高防止泄漏的效果。此外,在將狹縫蓋安裝在外側時,以向袋體的底的方向開ロ的“コ”字狀縫合,當安裝在內(nèi)側時,以向袋體的ロ的方向開ロ的“コ”字狀縫合,容易插入鉤子、并且泄漏減少,因此是優(yōu)選的。在安裝在內(nèi)側時,也可以為向底的方向開ロ的形狀。此時,使上部成為縫合為一條直線的蓋即可。此外,在撓性容器袋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情況下,也同樣在狹縫(13A)的外側或者內(nèi)側安裝狹縫蓋(14A)。其它構成與實施例2同樣,與實施例2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4參照圖7對實施例4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中說明了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 IB以及3A,3B)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O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A,5B),但是在實施例4中對安裝有繩狀鉤子(15A,15B)的例子進行說明。圖7表示實施例4的撓性容器袋(F6,F(xiàn)7)的例子(空狀態(tài))。圖7 (a)表示撓性容器袋(F6)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7(b)表示撓性容器袋(F7)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繩狀鉤子(15A,15B)在袋體下部的內(nèi)側、安裝在與袋體上部(2A,2B)的邊界線附近,井向袋體上部OA,2B)的方向延伸,從袋體上部OA,2B)的ロ向外延伸,在前端形成有環(huán)。在該情況下,環(huán)從袋體上部OA,2B)的ロ向外延伸,但通過袋體上部OA,2B)內(nèi)側, 因此與設置在袋體上部OA,2B)內(nèi)側的鉤子沒有不同。將繩狀鉤子(15A,15B)從上方(也可以從外側斜上方)拉動。環(huán)用于鉤掛鉤等并拉動。由此,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內(nèi)部。此外,在收容被收容物后,能夠?qū)^子 (15A,15B)與收容物一起殘留在袋體內(nèi)。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5參照圖8對實施例5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說明了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IB 以及3A,3B)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2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A,5B),但是在實施例5中,對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底部(3A,3B)安裝有將袋體反向地懸吊的反轉帶(16A)的例子進行說明。圖8表示實施例5的撓性容器袋(F8)的例子(空狀態(tài))。圖8表示撓性容器袋 (F8)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底部(3A,!3B),安裝有用于將袋體反向地懸吊的反轉帶(16A)。在將被收容物取出的情況下,將反轉帶(16A)鉤掛在吊車上而使撓性容器袋(F8)反向,解開捆綁繩(IlA)(參照圖4),將袋體的ロ打開而將被收容物排出。此外,在撓性容器袋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情況下,同樣能夠安裝反轉市ο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6參照圖9對實施例6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說明了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IB 以及3A,3B)的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2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A,5B),但是在實施例6中,對代替實施例1(圖1(b))的懸吊帶GB)而安裝有不同類型的懸吊帶(17B) 的例子進行說明。圖9表示撓性容器袋(F9)為四方形筒狀(帶底),在構成邊界線的四方形的四角的極其附近具備4個懸吊帶(17B)的例子。圖9(a)表示撓性容器袋(F9)為四方形筒狀的例子。在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OB)的邊界線的極其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B),在外側安裝有懸吊帶(17B)。環(huán)狀鉤子(5B)以及懸吊帶(17B)安裝在構成邊界線的正方形的四角的極其附近。懸吊帶(17B)用于通過吊車進行吊起。此外,如圖2或者圖3那樣,通過在環(huán)狀鉤子(5B)的前端鉤掛懸吊繩而向上方拉動,袋體上部O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IB)的內(nèi)部。參照圖9(b)以及圖9(c)的部分提取圖,對圖9(a)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在此,表示的例子為,在袋體下部(1B以及;3B)的外側,在與袋體上部O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懸吊帶(17B,17B,),懸吊帶(17B,17B,)兼作為環(huán)狀鉤子(不同于圖9(a)的環(huán)狀鉤子(5B)),在袋體上部(2B)形成有狹縫(19B,19B’),能夠?qū)业鯉?17B,17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2B) 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該狹縫(19B,19B’)。圖9(b)表示狹縫(19B)為縱向的例子,圖9(c)表示狹縫(19B,)為橫向的例子。能夠從狹縫(19B,19B,)將懸吊帶(17B,17B,)的前端從袋體上部QB)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如圖2或者圖3那樣,通過在該懸吊帶(17B,17B’)的前端鉤掛懸吊繩而向上方拉動,袋體上部(筒狀蓋部2A,2B)難以向內(nèi)側撓曲,能夠防止進入軀體部(1A,1B)的內(nèi)部。如此,在撓性容器袋(F9)為四方形筒狀(帶底),且在構成邊界線的四方形的四角的極其附近具備4個懸吊帶的情況下,即使不新安裝環(huán)狀鉤子,通過形成狹縫(19B,19B’),也能夠?qū)业鯉?17B,17B’ )作為環(huán)狀鉤子使用。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 (圖1 (b)的例子)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7參照圖10對實施例7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中說明了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A, IB以及3A,3B)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O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A,5B),但是在實施例7中,對在袋體上部QA,2B)的內(nèi)側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25A,25B)的例子進行說明。圖10(a)表示撓性容器袋(F21)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圖10(b)表示撓性容器袋(F22)為四方形筒狀(帶底)的例子。并且,圖10(c)表示撓性容器袋(F21)為圓形筒狀(帶底)的例子,是鉤掛懸吊繩(9A)而從外側斜上方拉動的例子。在撓性容器袋(F21,F(xiàn)22)中,環(huán)狀鉤子(25A,25B)使用加強材Q6A,26B),安裝在袋體上部QA,2B)內(nèi)側。袋體上部QA,2B)比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柔軟、強度低, 因此在袋體上部OA,2B)的內(nèi)側和外側雙方使用加強材06A,26B),只要具有強度則也可以僅在ー側設置。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被安裝于袋體上部0ム,28),因此與實施例1相比容易找到環(huán)狀鉤子05A,25B),并且容易鉤掛鉤或繩。此外,能夠使袋體上部(2Α,2Β)從環(huán)狀鉤子Q5A,25B)的安裝位置向外側裙狀地垂下。由此,在收容時能夠防止袋體上部ΟΑ, 2Β)進入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內(nèi)側。此外,即使到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附近為止投入被收容物,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也一直能夠目視觀察到,因此在追加投入時或者除去過度投入量吋,容易將袋體上部OA,2B)的開ロ 保持較大,較方便。此外,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整體能夠一直目視觀察到,因此對于使被收容物的投入量確定操作為到邊界線為止的恒定量來說較有利。當使被收容物為恒定量吋,能夠?qū)⑼度氡皇杖菸锏膿闲匀萜鞔€(wěn)定地層疊。此外,在被收容物為體積比重較小的粒狀物、粉狀物的情況下,有時想對袋體下部 (1Α,1Β以及3Α,3Β)滿滿地裝入。在這種情況下,在稍微多地提供被收容物之后,通過將撓性容器袋稍微吊起、輕輕向地面撞擊或者在周圍輕輕拍打,使被收容物落到袋體下部(1Α, IB以及3Α,3Β),能夠使被收容物正好與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IB以及3Α,3Β) 的分界線的位置相等或者比其靠下。只要是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安裝在袋體上部(2Α,2Β) 上的構成,則能夠容易地將被收容物稍微多地提供,因此能夠進行上述那種操作。在想如土袋那樣將土較結實地裝入的情況下操作性較高。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8參照圖11對實施例9進行說明。在實施例1說明了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Α,IB 以及3Α,3Β)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O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5Α,5Β),但是在實施例9中,對在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上且在袋體內(nèi)側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05Α,25Β)的例子進行說明。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使用加強材Q6A, 26Β),安裝在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 IB以及3Α,3Β)的邊界線的內(nèi)側。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安裝在袋體上部、2に2Β)和袋體下部(1Α,IB以及3Α,3Β)的邊界線上,因此與實施例1相比容易找到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并且容易鉤掛鉤或繩。此外, 能夠使袋體上部(2Α,2Β)從環(huán)狀鉤子Q5A,25B)的安裝位置向外側裙狀地垂下,在收容時能夠防止袋體上部(2Α,2Β)進入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內(nèi)側。此外,即使到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以下為止投入被收容物,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 —直能夠目視觀察到,因此在追加投入時容易將袋體上部OA,2B)的開ロ保持為較大,較方便。此外,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整體能夠一直目視觀察到,因此使被收容物的投入量確定操作為邊界線為止的恒定量來說較有利。其它構成與實施例1同樣,與實施例1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9參照圖12對實施例10進行說明。在實施例9中,對在袋體上部、2h, 2B)和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的邊界線內(nèi)側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Q5A,25B)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在實施例10中說明如下例子在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外側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 Q5A,25B),通過在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IB以及3Α,3Β)的邊界線上形成的狹縫03A,2;3B)向內(nèi)側插入。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使用加強材(26Α,26Β),并被安裝在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外側。然后,通過在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IB以及 3Α,3Β)的邊界線上形成的狹縫03Α,2;3Β)向內(nèi)側插入。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從袋體上部に2k, 2B)和袋體下部(1A,IB以及3A,3B)的邊界線向內(nèi)側插入,因此與實施例1相比容易找到環(huán)狀鉤子05A,25B),并且容易鉤掛鉤或繩。 此外,能夠使袋體上部(2Α,2Β)從狹縫(23Α,23Β)位置的附近向外側裙狀地垂下,在收容時能夠防止袋體上部(2Α,2Β)進入到袋體下部(ΙΑ,ΙΒ以及3Α,3Β)的內(nèi)側。此外,即使到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以下為止投入被收容物,環(huán)狀鉤子(25Α,25Β)也能夠一直目視觀察到,因此在追加投入時容易將袋體上部OA,2B)的開ロ 保持較大,較方便。此外,袋體上部(2Α,2Β)和袋體下部(1Α,1Β以及3Α,3Β)的邊界線整體一直能夠目視觀察到,因此使被收容物的投入量確定操作為邊界線為止的恒定量來說較有利。其它構成與實施例7同樣,與實施例7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10參照圖13對鉤子的構成例進行說明。圖13(a)表示通常的環(huán)狀鉤子(3 ),圖 13(b)表示在中央加捻了的環(huán)狀鉤子(35b),圖13(c)表示將繩加長而在其前端形成通常的環(huán)的環(huán)狀鉤子(3 。此外,圖13(d)表示通常的帶狀鉤子(35d),圖13(e)表示由縫制的部分和未縫制的部分構成、將未縫制的部分用作為鉤子的帶狀鉤子(3 )。在此前的實施例中,主要對使用通常的環(huán)狀鉤子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這種鉤子不限于環(huán)狀鉤子而能夠使用各種鉤子。在圖13(a)的環(huán)狀鉤子(35a)中,鉤掛鉤或者通過繩的位置為袋體的附近,容易對袋體的開ロ位置和形狀進行控制。在圖13(b)的環(huán)狀鉤子(3 )中,通過加捻,能夠使環(huán)的開ロ増大,容易鉤掛鉤或者容易通過繩。在圖13(c)的環(huán)狀鉤子(35c)中,鉤子的環(huán)從袋體離開,因此難以因鉤使袋體損傷。在圖13(d)的帶狀鉤子(35d)中,鉤子容易安裝。在圖 13(e)的帶狀鉤子(3 )中,能夠分散對鉤子施加的力。在使用圖13(b) 圖13(e)的鉤子(3 ) (35e)的情況下,與使用圖13(a)的鉤子(3 )的情況同樣,能夠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實施例11圖14表示使用輔助臺將被收容體向撓性容器袋(F23)投入的例子。輔助臺じ0) 將4個支柱(20A)用4個橫桿(20B)連結。一個橫桿(20B)將兩個支柱(20A)連結,4個橫桿(20B)當從上方觀察時構成四方形。4個支柱QOA)以及4個橫桿(20B)的長度能夠調(diào)整。為圓底的撓性容器袋,袋體上部OA)通過與袋體下部(1A以及3A)邊界線向外側折回。在袋體上部OA)和袋體下部(1A以及3A)的邊界線的內(nèi)側的4個位置上安裝有環(huán)狀鉤子(25A)(與實施例9相當)。在4個位置的環(huán)狀鉤子(25A)上鉤掛帶鉤繩Q9A),帶鉤繩09A)的前端與輔助臺00)的支柱(20A)的最上部附近連結。通過如此地使用輔助臺, 能夠?qū)闲匀萜鞔鼱?幻保持為直立的開ロ狀態(tài)而將被收容體投入,能夠?qū)⑹杖蒹w投入時的開ロ狀態(tài)保持為恒定并且較大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高效地進行投入操作。
以上,對本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nèi),當然能夠?qū)嵤┓绞绞┘痈鞣N變更。例如,在實施例4中,說明了在袋體下部(1A,1B以及3A,3B)內(nèi)側、在與袋體上部 (2A,2B)的邊界線附近安裝有繩狀鉤子(15A,15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將繩狀鉤子安裝在袋體下部的外側,能夠從狹縫向內(nèi)側插入。此外,也可以通過在繩狀鉤子的前端不設置環(huán)的構成,將前端連結而向上方拉動。此外,撓性容器袋的材料、帶安裝構造等為多祥。此外,撓性容器袋的容量不一定與被收容物的重量成比例。有時即使較小也放入耐負載較大的商品,有時即使較大而放入耐負載較小的商品,根據(jù)方式存在多種。這些都能夠應用本發(fā)明。 此外,在以上實施例中,作為對袋體下部進行加強的加強材而舉出(6A,6B,7B),但在廣義上,包含加強帶或懸吊帶的一部分的帶(寬度較大帶狀物)、帶(與帶相比寬度較窄的帶狀物)、加強布(四方形狀等)等也包含于加強材。此外,安裝懸吊帶的位置以及數(shù)量、安裝鉤子的位置以及數(shù)量、安裝帶的位置以及數(shù)量、筒的形狀、狹縫的形狀等能夠適當?shù)刈兏%I(yè)可利用性本發(fā)明能夠用于物的收容以及搬運。
權利要求
1.一種撓性容器袋,具備袋體下部,由薄片形成,收容被收容物;袋體上部,由薄片形成,與上述袋體下部連接,在收容上述被收容物后成為上述袋體下部的蓋;以及鉤子,設置在上述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容器袋, 上述鉤子安裝在上述袋體下部的外側;在上述袋體上部或者上述袋體下部和上述袋體上部之間的邊界線附近形成有狹縫,通過將上述鉤子從上述袋體上部的外側向內(nèi)側插入到該狹縫,使得上述鉤子被設置在上述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撓性容器袋,在上述袋體上部安裝有對上述狹縫進行覆蓋的狹縫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容器袋, 上述鉤子安裝在上述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撓性容器袋,具備帶,該帶被配置為,在將上述撓性容器袋放置為上述袋體下部在下、上述袋體上部在上吋,沿著上述袋體下部從上述袋體下部和上述袋體上部的邊界線附近向下方延伸; 上述鉤子被安裝為,在上述邊界線附近與上述帶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撓性容器袋,上述帶具有從上述邊界線附近向上方延伸的吊件,上述吊件和從上述邊界線附近向下方延伸地配置的部分一體構成。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撓性容器袋,上述袋體下部以及上述袋體上部形成為大致圓形筒狀或者大致四方形筒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撓性容器袋,構成為在收容時袋體上部不會撓曲而進入袋體下部內(nèi)側,提高收容操作效率。本發(fā)明的撓性容器袋(F1,F(xiàn)2)具備袋體下部(由軀體部1A,1B以及底部3A,3B構成),由薄片形成,收容被收容物;袋體上部(2A,2B),由薄片形成,與袋體下部連接,在收容被收容物后成為袋體下部的蓋;以及鉤子(5A,5B),在袋體下部的內(nèi)側,設置在袋體上部的內(nèi)側。
文檔編號B65D90/00GK102556536SQ20111036328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6日
發(fā)明者谷本修 申請人:有限會社五綾貿(mào)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