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容器密封蓋結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帶有硅膠閥的飲料瓶蓋,具體地講是涉及一種使硅膠閥上的開口不輕易張開的結構。
背景技術:
專利名稱為帶有硅膠閥的飲料瓶蓋,專利號為200420011982. 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帶有硅膠閥的飲料瓶蓋,采用硅膠閥結構,瓶蓋帽開啟后不經(jīng)吸吮,瓶中液體不會流出,防止了飲料瓶在運動狀態(tài)或倒伏狀態(tài)時液體外漏現(xiàn)象發(fā)生。但因為硅膠閥中部有開口,在瓶蓋帽開啟前的運輸、貯藏過程中,瓶內液體在瓶體受壓、或瓶內液體受熱膨脹時,瓶內液體極易推動硅膠閥中部向飲嘴方向運動,導致開口張開,液體就從硅膠閥中部張開的開口流入飲嘴,再從瓶蓋帽流到瓶蓋外。特別是瓶內盛裝的液體是需分多次使用或飲用 的液體藥品時,因瓶內進入了空氣,瓶體內盛裝的液體更易因熱膨脹從飲嘴滲出,使貯存和攜帶很不方便。也有人想通過將瓶蓋帽緊扣在飲嘴上防止瓶內飲料從飲嘴流出,但一般的注塑工藝很難使瓶蓋帽與飲嘴接觸部份密封效果達到瓶內液體不滲出,要使瓶蓋帽與飲嘴接觸部份密封效果達到瓶內液體不滲出,勢必在工藝上更嚴格,成本增加較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上述帶有硅膠閥的飲料瓶蓋中的硅膠閥上的開口在在瓶體受壓、或瓶內液體受熱膨脹時極易張開的缺點,提供一種使硅膠閥上的開口在運輸、貯藏過程中不易張開、導致液體不能滲出的結構,從而使瓶蓋有更好的密封效果。技術方案
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包括瓶蓋本體、飲嘴、瓶蓋帽、閥座和硅膠閥,瓶蓋本體的上部為突出的飲嘴,瓶蓋帽扣在飲嘴上,在飲嘴內設有閥座,硅膠閥四周鑲嵌在閥座上,硅膠閥為中部有開口的硅膠墊片,其特征在于飲嘴中有一柱塞,柱塞下端面緊貼硅膠閥的上表面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進入飲嘴。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硅膠閥中部的開口為豎直切口。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硅膠閥中部的開口為一字型切口或十字型切口。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所述柱塞下端面與硅膠閥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致。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蓋帽壓住柱塞和/或柱塞外表面與飲嘴內表面緊密接觸。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柱塞的上端固定在蓋帽上。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瓶蓋帽底邊后部鉸接在瓶蓋本體上。上述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優(yōu)選瓶蓋帽的前端設有開啟手柄。有益效果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所述柱塞下端面緊貼硅膠閥的上表面可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進入飲料嘴而滲漏;柱塞下端面與硅膠閥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至,更能有效防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進入飲料嘴;當硅膠閥中部的開口為豎直切口,特別是優(yōu)選一字型切口或十字型切口時,柱塞下端可有效阻止硅膠閥中部向上位移,其切口就不能張開,瓶內的液體就不能進入瓶嘴;優(yōu)選柱塞的上端固定在蓋帽上,瓶蓋帽底邊后部鉸接在瓶蓋本體上使容器使用起來更方便。
圖1,最接近的背景技術瓶蓋縱切面示意 圖2,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縱切面示意圖。其中,I-瓶蓋本體,2-飲嘴,3-瓶蓋帽,4_閥座,5_娃I父閥,6_開啟手柄,7_柱塞。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包括瓶蓋本體I、飲嘴2、瓶蓋帽3、閥座4和硅膠閥5,瓶蓋本體I的上部為突出的飲嘴2,瓶蓋帽3扣在飲嘴2上,在飲嘴2內設有閥座4,硅膠閥5四周鑲嵌在閥座4上,硅膠閥5為中部有開口的硅膠墊片,飲嘴2中有一柱塞7,柱塞7下端面緊貼在硅膠閥5的上表面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在實施例I中,柱塞形狀可以是能阻止瓶內液體進入飲嘴2的任何形狀,柱塞7下端面為一字型或十字型;
在實施例I中,優(yōu)選柱塞下端面與硅膠閥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至,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就不會有空隙,因柱塞7下端面緊貼在硅膠閥5的上表面瓶內的液體就不能進入飲料嘴。實施例2 :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包括瓶蓋本體I、飲嘴2、瓶蓋帽3、閥座4和硅膠閥5,瓶蓋本體I的上部為突出的飲嘴2,瓶蓋帽3扣在飲嘴2上,在飲嘴2內設有閥座4,硅膠閥5四周鑲嵌在閥座4上,硅膠閥5為中部有開口的硅膠墊片,飲嘴2中有一柱塞7,柱塞7下端面緊貼在硅膠閥5的上表面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硅膠閥5中部的開口為切口。在實施例2中,若優(yōu)選硅膠閥5中部的開口為豎直切口,就保證了在硅膠閥5中部因柱塞7下端面的阻擋而未發(fā)生位移時切口兩邊的硅膠仍緊貼在一起,更好的防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5進入飲料嘴;當打開瓶蓋帽3,解除柱塞7下端面對膠閥5的阻止,對飲嘴吸吮或瓶體施以一定擠壓時,隨著瓶內液體推動硅膠閥5中部向上位移,緊貼在一起的切口兩邊的硅膠分開而使切口張開,瓶內液體就能通過飲嘴2進入口中或其他盛裝容器。在實施例2所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口優(yōu)選一字型切口或十字型切口,特別是一字型切口的硅膠閥在上下壓力的作用下切口兩邊的硅膠貼得更緊。在實施例2所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致時,硅膠閥5受到瓶內液體的推力時,柱塞7下端面對硅膠閥5的上表面的作用力均勻,整個硅膠閥不能產(chǎn)生位移,切口處硅膠也不會變形,切口也就不會張開。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瓶蓋帽3壓住柱塞7,可防止柱塞7受到硅膠閥5向上的推力而向上位移。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柱塞7外表面與飲嘴2內表面緊密接觸,一方面,可防止柱塞7受到硅膠閥5向上的推力而向上位移;另一方面,可防止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間的空氣通過柱塞7外表面與飲嘴2內表面之間的空隙排放,而使硅膠閥5受到來自瓶體內較大壓強時產(chǎn)生變形,使切口張開。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柱塞7可以是能阻止瓶內液體進入飲嘴2的任何形狀,但優(yōu)選柱塞7外表面與飲嘴2內表面緊密接觸,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致。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柱塞7可以是獨立于瓶蓋帽3和瓶蓋本體1,合上蓋帽3 IU,單獨塞入飲嘴2中,打開蓋帽3后,單獨從飲嘴2中取出。為了使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的接觸更均勻,硅膠閥5受到的來自柱塞7的壓力更適當,防止硅膠閥5受到的來自柱塞7的壓力太大或太小,優(yōu)選柱塞7的上端固定在蓋帽3上。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為了方便使用和攜帶,瓶蓋帽3與瓶蓋本體I活動連接,這樣更衛(wèi)生;優(yōu)選瓶蓋帽3底邊后部鉸接在瓶蓋本體I上,更好加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更方便地打開瓶蓋帽3,優(yōu)選瓶蓋帽3的前端設有開啟手柄6,這樣就能更方便地打開瓶蓋帽3。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根據(jù)瓶內所裝液態(tài)物質的粘稠情況,柱塞7下端面可選擇其正投影為一字型,十字型,園型,只要柱塞7下端面能壓住硅膠閥防止瓶內液體在瓶蓋帽3未打開的情況下通過硅膠閥5上的開口進入飲嘴2。為了實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目的,優(yōu)選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柱塞7下端面縱切線的弧度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縱切線的弧度一致。柱塞7對硅膠閥5的作用力更均勻,硅膠閥5更不易變形,其中部的開口也就更不易張開。為了實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目的,優(yōu)選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柱塞7下端面的仰視圖與硅膠閥5的俯視圖形狀、大小一致。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涉的各技術方案中,如不考慮柱塞7外表面與飲嘴2內表面緊密接觸這一技術特征時,柱塞7下部可以是能壓住硅膠閥5的柱體、一字棒、十字架或網(wǎng)格中的任一選擇,通過中部較細的柱體頂在或連接在瓶蓋帽3上,同時,所述柱體、一字棒、十字架或網(wǎng)格下表面的形狀應與其接觸的硅膠閥5上表面的形狀相適配。權利要求
1.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包括瓶蓋本體(I)、飲嘴(2)、瓶蓋帽(3)、閥座(4)和硅膠閥(5),瓶蓋本體⑴的上部為突出的飲嘴(2),瓶蓋帽(3)扣在飲嘴⑵上,在飲嘴⑵內設有閥座(4),硅膠閥(5)四周鑲嵌在閥座⑷上,硅膠閥(5)為中部有開口的硅膠墊片,其特征在于飲嘴(2)中有一柱塞(7),柱塞(7)下端面緊貼在硅膠閥(5)的上表面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5)進入飲嘴(2)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所述硅膠閥(5)中部的開口為豎直切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所述切口為為一字型切口或十字型切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柱塞(7)下端面與硅膠閥(5)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致。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瓶蓋帽(3)壓住柱塞(7)和/或柱塞(7)外表面與飲嘴(2)內表面緊密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柱塞(7)的上端固定在蓋帽(3)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瓶蓋帽(3)底邊后部鉸接在瓶蓋本體(I)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其特征是瓶蓋帽(3)的前端設有開啟手柄(6)。
全文摘要
帶有壓緊硅膠閥柱塞的液體瓶蓋,包括瓶蓋本體1、飲嘴2、瓶蓋帽3、閥座4和硅膠閥5,瓶蓋本體1的上部為突出的飲嘴2,瓶蓋帽3扣在飲嘴2上,在飲嘴2內設有閥座4,硅膠閥5四周鑲嵌在閥座4上,硅膠閥5為中部有開口的硅膠墊片,飲嘴2中有一柱塞7,柱塞7下端面緊貼在硅膠閥5的上表面以阻止瓶內液體透過硅膠閥5進入飲嘴2,特別是硅膠閥5為中部的開口為豎直切口時,可很好地防止在運輸、貯存時瓶內液體推動硅膠閥5中部位移而使切口張開,避免液體從切口進入飲嘴,發(fā)生滲漏。
文檔編號B65D51/28GK102745394SQ201210267698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劉克偉, 曹明洲 申請人:劉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