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射器生產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
背景技術: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由注射器管、設置于注射器管內的推桿、安裝于推桿前端部的橡膠活塞和安裝于注射管端部的帶有保護套的注射針組成,在生產注射器時,注射器管、推桿、橡膠活塞、帶有保護套的注射針都是分別制作,再將這些部件組合在一起。目前,在將這些部件從各自的生產裝置運送至最終組合裝置的過程中,通常是將這些部件分別裝入容器中,由人工將盛有各部件的容器搬運至組合裝置,再分別倒入對應部件的上料裝置內,由組合裝置完成組裝工作。這中生產工藝需要大量人工,且生產效率低,耗費人力,提高了加工成本,且在各部件的搬運過程中極易造成污染,不能滿足注射針的加工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節(jié)約人工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它包括機架、設置于機架前端部的主動輥、設置于機架尾部的從動輥和卷繞于主動輥和從動輥外部的傳送帶,傳送帶與主動輥和從動輥接觸的一面稱為內表面,傳送帶的另一面稱為外表面,傳送帶由主動輥和從動輥分為連為一體的兩部分即位于主動輥和從動輥上部的輸送部和位于主動輥和從動輥下部的傳動部,所述的機架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料段、提升段和送料段,上料段與提升段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輪和傳動部轉向輥,傳送帶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對稱設置,輸送部轉向輪壓緊于傳送帶輸送部的外表面的兩側,傳動部轉向輥壓緊于傳動部的內表面;提升段與送料段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輥和傳動部轉向輪,傳送帶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對稱設置,傳動部轉向輪壓緊于傳送帶傳動部的外表面的兩側,輸送部轉向棍壓緊于輸送部的內表面;機架上還設有多組張緊輪,張緊輪壓緊于傳送帶傳動部的外表面,且張緊輪在傳送帶的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的傳送帶的外表面間隔設置有擋料板,擋料板垂直于傳送帶的外表面且沿垂直傳送帶的傳送方向設置,擋料板的寬度小于傳送帶的寬度,傳送帶位于擋料板的兩側設有滾輪道。所述的機架位于傳送帶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所述的機架的上料段設有上料箱,上料箱上設有上料口。所述的機架位于送料段前端部的下方設有導料板。所述的主動輥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電機連接。[0012]所述的機架通過設置于其下方的支撐柱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機架上位于傳送帶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輸送部轉向輪和兩個傳動部轉向輪。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提高了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的自動化程度,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且相比人工搬運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輸過程中部件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適用性強,適于推廣應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傳送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機架,2-主動輥,3-從動輥,4-傳送帶,5-輸送部,6_傳動部,7_上料段,·8-提升段,9-送料段,10-輸送部轉向輪,11-傳動部轉向棍,12-輸送部轉向棍,13-傳動部轉向輪,14-張緊輪,15-擋料板,16-滾輪道,17-擋板,18-上料箱,19-導料板,20-支撐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圖I所示,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它包括機架I、設置于機架I前端部的主動輥2、設置于機架I尾部的從動輥3和卷繞于主動輥2和從動輥3外部的傳送帶4,傳送帶4與主動輥2和從動輥3接觸的一面稱為內表面,傳送帶4的另一面稱為外表面,傳送帶4由主動輥2和從動輥3分為連為一體的兩部分即位于主動輥2和從動輥3上部的輸送部5和位于主動棍2和從動棍3下部的傳動部6,所述的輸送部5和傳動部6為同一條完整的傳動帶,本文只是為了敘述方便而根據不同位置做了區(qū)分而已。所述的機架I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料段7、提升段8和送料段9,上料段7與提升段8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輪10和傳動部轉向輥11,輸送部轉向輪10和傳動部轉向輥11均通過轉軸活動安裝于機架I上,傳送帶4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13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13對稱設置,輸送部轉向輪10壓緊于傳送帶4輸送部5的外表面的兩側,傳動部轉向棍11壓緊于傳動部6的內表面;提升段8與送料段9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輥12和傳動部轉向輪13,輸送部轉向輥12和傳動部轉向輪13均通過轉軸活動安裝于機架I上,傳送帶4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13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13對稱設置,傳動部轉向輪13壓緊于傳送帶4傳動部6的外表面的兩側,輸送部轉向棍12壓緊于輸送部5的內表面。機架I上還設有多組張緊輪14,張緊輪14通過轉軸安裝于機架I上,張緊輪14壓緊于傳送帶4傳動部6的外表面,張緊輪14沿傳動部6傳送方向間隔設置,且每組張緊輪14在傳送帶4的兩側對稱設置;如圖I、圖2所不,所述的傳送帶4的外表面間隔設置有擋料板15,擋料板15垂直于傳送帶4的外表面且沿垂直傳送帶4的傳送方向設置,擋料板15的寬度小于傳送帶4的寬度,傳送帶4位于擋料板15的兩側設有滾輪道16,轉向輪和張緊輪14均壓緊于傳送帶4的滾輪道16內。[0024]所述的機架I位于傳送帶4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17。所述的機架I的上料段7設有上料箱18,上料箱18上設有上料口。所述的機架I位于送料段9的端部的下方設有導料板19。所述的主動輥2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電機連接。所述的機架I通過設置于其下方的支撐柱20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機架I上位于傳送帶4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輸送部轉向輪10和兩個傳動部轉向輪13,其中一個輸送部轉向輪10設置于機架I的上料段7上,另一個輸送部轉向輪10設置于機架I的提升段8上;其中一個傳動部轉向輪13設置于機架I的提升段8上,另一個傳動部轉向輪13設置于機架I的送料段9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使用時,上料箱18上的上料口設置于生產單獨部件裝置的出料口的下方,生產的單獨部件自動落入上料段7內的傳送帶4上,并由傳送帶4和擋料板15帶動傳輸,物料依次經過提升段8、送料段9,最終由送料段9的前端部落下,由導料板19引導進入組裝裝置的上料裝置,從而實現了不同單獨部件順利自動運輸至組裝裝置的各分部件的上料裝置內,實現了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車間內各裝置的自動連線。
權利要求1.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機架(I)、設置于機架(I)前端部的主動輥(2)、設置于機架(I)尾部的從動輥(3)和卷繞于主動輥(2)和從動輥(3)外部的傳送帶(4),傳送帶(4)與主動輥(2)和從動輥(3)接觸的一面稱為內表面,傳送帶(4)的另一面稱為外表面,傳送帶(4)由主動輥(2)和從動輥(3)分為連為一體的兩部分即位于主動輥(2)和從動輥(3)上部的輸送部(5)和位于主動輥(2)和從動輥(3)下部的傳動部(6), 所述的機架(I)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料段(7)、提升段(8)和送料段(9),上料段(7)與提升段(8)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輪(10)和傳動部轉向輥(11),傳送帶(4)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13)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13)對稱設置,輸送部轉向輪(10)壓緊于傳送帶(4)輸送部(5)的外表面的兩側,傳動部轉向輥(11)壓緊于傳動部(6)的內表面;提升段(8 )與送料段(9 )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輥(12 )和傳動部轉向輪(13 ),傳送帶(4 )的兩側均設有一組傳動部轉向輪(13)且兩側的傳動部轉向輪(13)對稱設置,傳動部轉向輪(13)壓緊于傳送帶(4)傳動部(6)的外表面的兩側,輸送部轉向輥(12)壓緊于輸送部(5)的內表面; 機架(I)上還設有多組張緊輪(14),張緊輪(14)壓緊于傳送帶(4)傳動部(6)的外表面,且張緊輪(14)在傳送帶(4)的兩側對稱設置; 所述的傳送帶(4)的外表面間隔設置有擋料板(15),擋料板(15)垂直于傳送帶(4)的外表面且沿垂直傳送帶(4)的傳送方向設置,擋料板(15)的寬度小于傳送帶(4)的寬度,傳送帶(4)位于擋料板(15)的兩側設有滾輪道(1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I)位于傳送帶(4)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17)。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I)的上料段(7 )設有上料箱(18 ),上料箱(18 )上設有上料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I)位于送料段(9)前端部的下方設有導料板(19)。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動輥(2)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電機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I)通過設置于其下方的支撐柱(20 )固定于地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I)上位于傳送帶(4)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輸送部轉向輪(10)和兩個傳動部轉向輪(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生產自動連線,它包括機架(1)、主動輥(2)、從動輥(3)和傳送帶(4),機架(1)的上料段(7)與提升段(8)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輪(10)和傳動部轉向輥(11),提升段(8)與送料段(9)的連接處設有輸送部轉向輥(12)和傳動部轉向輪(13),機架(1)上還設有張緊輪(14),傳送帶(4)設有擋料板(15),擋料板(15)的寬度小于傳送帶(4)的寬度,傳送帶(4)位于擋料板(15)的兩側設有滾輪道(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節(jié)省了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結構簡單、適用性強。
文檔編號B65G19/02GK202704391SQ20122038843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fā)明者蘭海, 喬艷, 殷成軍, 楊帆, 楊飛, 趙江 申請人:江西科倫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