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分液漏斗,包括斗體和斗蓋,所述的斗體和斗蓋采用玻璃材質制作而成,所述的斗體的下方設置有桿體,所述的桿體和斗體之間設置有控制鈕,斗體的中間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的刻度線上面設置有刻度值。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在實驗室中,對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兩液體進行分液,同時,也可以控制所加液體的量及反應速率的大小,操作簡單方便,可以穩(wěn)定性能好,而且制作的成本低,降低了使用的成本,是一種設計新穎的方案,利有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分液漏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實驗器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分液漏斗。
【背景技術】
[0002]漏斗是一個筒型物體,被用作把液體及幼粉狀物體注入入口較細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較細小的管狀部份可以有不同長度。漏斗通常以不銹鋼或塑膠制造,但紙制漏斗亦有時被使用于難以徹底清洗的物質,例如引擎機油。一些漏斗在咀部設有可控制的活門,讓使用者可控制流質流入的速度。漏斗常見于廚房;在實驗室也可找到漏斗,有時會使用濾紙以隔濾結晶物等化學物質。如中國申請?zhí)?01010544765.3的專利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可提高灌注速度、降低勞動強度的漏斗,包括:錐形的斗和與斗的下端口相連的插管,斗由至少三塊側板構成,與之相適應,斗的下端口的多條邊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的插管。由于絕大多數容器的入口都是圓形的,使得本發(fā)明的外壁與容器的入口之間的間隙形成回氣通道,避免了用插管來充當回氣通道,使得插管中的液體始終保持通暢,大大提高了灌注速度;而且,在整個灌注過程中,只要當心液體是否溢出漏斗就行,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但是,這種漏斗的結構和生產工藝都較為復雜,而且在實際的應用的過程中非常不靈活,而且環(huán)保節(jié)能性能不佳,生產成本較高,所以不利于推廣使用。
[0003]綜上所述,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特別需要一種分液漏斗,從而解決以上提到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分液漏斗,能夠解決傳統(tǒng)的漏斗使用不靈活等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分液漏斗,包括斗體和斗蓋,所述的斗體和斗蓋采用玻璃材質制作而成,所述的斗體的下方設置有桿體,所述的桿體和斗體之間設置有控制鈕,斗體的中間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的刻度線上面設置有刻度值。
[0006]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斗體的形狀為圓形。
[0007]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桿體的下方設置有尖形口。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在實驗室中,對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兩液體進行分液,同時,也可以控制所加液體的量及反應速率的大小,操作簡單方便,可以穩(wěn)定性能好,而且制作的成本低,降低了使用的成本,是一種設計新穎的方案,利有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分液漏斗的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10]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0011]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分液漏斗,包括斗體200和斗蓋100,所述的斗體200和斗蓋100采用玻璃材質制作而成,所述的斗體200的下方設置有桿體500,所述的桿體500和斗體200之間設置有控制鈕400,斗體200的中間設置有刻度線300,所述的刻度
線300上面設置有刻度值。
[0012]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斗體200的形狀為圓形。
[0013]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桿體500的下方設置有尖形口 510。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在實驗室中,對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兩液體進行分液,同時,也可以控制所加液體的量及反應速率的大小,操作簡單方便,可以穩(wěn)定性能好,而且制作的成本低,降低了使用的成本,是一種設計新穎的方案,利有推廣使用。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液漏斗,包括斗體和斗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體和斗蓋采用玻璃材質制作而成,所述的斗體的下方設置有桿體,所述的桿體和斗體之間設置有控制鈕,斗體的中間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的刻度線上面設置有刻度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體的形狀為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體的下方設置有尖形□。
【文檔編號】B67C11/00GK103641057SQ201310630911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臧建南 申請人:臧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