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轉裝船機溜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裝船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包括上部溜筒(1)、溜筒體(11)和大鏟(17),所述溜筒體(11)通過溜筒回轉軸承(6)與所述上部溜筒(1)同軸且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溜筒(1)下方,并能夠由溜筒回轉驅動裝置(5)驅動所述溜筒體(11)旋轉,所述上部溜筒(1)外側壁上固定有檢修平臺(2),所述檢修平臺(2)下方固定有分布于所述溜筒體(11)外的多根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布置有用于除塵的水管(9);所述大鏟(17)安裝于所述溜筒體(11)底部。本實用新型可使溜筒在實現任意角度全回轉的同時卻不影響水管或其他管路的使用和壽命,提高裝船機的作業(yè)效率,且維修方便。
【專利說明】全回轉裝船機溜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裝船機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全回轉裝船機溜筒。
【背景技術】
[0002]裝船機是用于散料碼頭裝船時使用的大型散料機械,物料由地面皮帶經裝船機中心溜筒轉載到裝船機臂架懸皮,物料由懸皮進入頭部溜筒,由安裝在頭部溜筒底部的大鏟拋料進入船艙內部。
[0003]如圖1所示去,溜筒的工作原理為:在裝船機裝船過程中,原上部溜筒102通過一對原溜筒調直擺動軸承103固定于裝船機,原上部溜筒102和原溜筒體110要在原溜筒調直油缸101的作用下始終垂直狀態(tài),原大鏟112在原大鏟擺動油缸111的作用下可調整拋料角度。原溜筒體110、原大鏟112及附件等由原溜筒回轉軸承106支撐,可在原溜筒回轉驅動裝置105的驅動下回轉,以使物料可拋灑到船艙內部的各個角落。原水管、液壓管及電纜108固定在原溜筒體110的外壁上。原溜筒體110四周布置有原防碰立桿104,原防碰立桿104通過原防碰立桿支架109焊接在原溜筒體110的外壁上,可在原溜筒體110與船艙等碰撞時及時停住單機。由于原水管、液壓管及電纜108固定在原溜筒體110的外壁上,所以原溜筒體110只能± 180度回轉,當碰到溜筒回轉限位107后只能反方向回轉,效率較低,且原溜筒體110回轉過程中,原水管、液壓管及電纜108由于作業(yè)時的頻繁回轉、彎曲,電纜線芯容易折斷,故障率增加,另外,彎曲位置在原溜筒體110的中間部位,沒有維修平臺,檢修非常困難及危險,水管及液壓缸容易折斷,更換維修困難。料位檢測開關113及物料檢測雷達114布置在原 大鏟112的底部,在灑水除塵過程中,容易進水發(fā)生故障,且物料檢測雷達114容易粘上灰塵,影響其精度。由于裝船機司機室的位置關系,在裝船機作業(yè)過程中,操控司機并不能觀察到原大鏟112及部分溜筒的工作狀況。所以每臺裝船機都配有艙口指揮,艙口指揮在船上觀察作業(yè)狀況,通過對講機系統(tǒng)與操作司機聯系,來對裝船機進行操作。所以料位檢測開關113及物料檢測雷達114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卻增加了故障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可使溜筒在實現任意角度全回轉的同時卻不影響水管或其他管路的使用和壽命。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包括上部溜筒、溜筒體和大鏟,所述溜筒體通過溜筒回轉軸承與所述上部溜筒同軸且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溜筒下方,并能夠由溜筒回轉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溜筒體旋轉,所述上部溜筒外側壁上固定有檢修平臺,所述檢修平臺下方固定有分布于所述溜筒體外的多根支架,所述支架上布置有用于除塵的水管;所述大鏟安裝于所述溜筒體底部。
[0006]優(yōu)選地,所述檢修平臺下方焊接有平行于所述溜筒體軸向的四根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橫向架設有與所述溜筒體同軸的回轉輪支撐架,所述回轉輪支撐架內側設有用于對所述溜筒體進行旋轉導向的回轉輪。
[0007]優(yōu)選地,所述回轉輪支撐架的下端均布有灑水噴嘴,所述灑水噴嘴與所述水管相連。
[0008]優(yōu)選地,第一防碰立桿通過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固定于所述回轉輪支撐架外側,所述第一防碰立桿上設有防碰弧形板。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為橡膠彈簧。
[0010]優(yōu)選地,所述檢修平臺下方設有用于檢測所述第一防碰立桿位置的防碰限位裝置。
[0011]優(yōu)選地,所述防碰限位裝置為接近開關。
[0012]優(yōu)選地,第二防碰立桿通過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固定于所述檢修平臺外側,所述第二防碰立桿上設有防碰弧形板。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大鏟上端部的一側鉸接于所述溜筒體底部,且所述大鏟上端部的另一側與活動安裝于所述溜筒體外側壁的大鏟調節(jié)桿鉸接。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大鏟與大鏟安全繩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大鏟安全繩的另一端與所述溜筒體固定。
[0015]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溜筒體通過溜筒回轉軸承可旋轉地安裝于上部溜筒下方,上部溜筒外側壁上固定有檢修平臺,且檢修平臺下方固定有分布于溜筒體外的多根支架,支架上布置有用于除塵的水管,同時將液壓管路和電纜等部件布置于檢修平臺上,可使溜筒在實現任意角度全回轉的同時卻不影響水管或其他管路的使用和壽命,提高裝船機的作業(yè)效率,溜筒上線路和管路減少,減少了裝船機的故障點,結構簡單,維修方便。
[0016]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8]圖1是原裝船機溜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的B-B向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圖中,101:原溜筒調直油缸;102:原上部溜筒;103:原溜筒調直擺動軸承;104:原防碰立桿;105:原溜筒回轉驅動裝置;106:原溜筒回轉軸承;107:溜筒回轉限位;108:原水管、液壓管及電纜;109:原防碰立桿支架;110:原溜筒體;111:原大鏟擺動油缸;112:原大鏟;113:料位檢測開關;114:物料檢測雷達。
[0023]1:上部溜筒;2:檢修平臺;3:溜筒調直擺動軸承;4:第一防碰立桿;5:溜筒回轉驅動裝置;6:溜筒回轉軸承;7:防碰限位裝置;8:回轉輪支撐架;9:水管;10:支架;11:溜筒體;12:回轉輪;13:灑水噴嘴;14:大鏟調節(jié)桿;15:吊耳;16:大鏟安全繩;17:大鏟;18:第二防碰立桿;19: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20:溜筒調直油缸。
【具體實施方式】[002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5]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包括上部溜筒1、溜筒體11和大鏟17,溜筒體11通過溜筒回轉軸承6與上部溜筒I同軸且可旋轉地安裝于上部溜筒I下方,其中,溜筒回轉軸承6為圓錐滾子軸承或角接觸球軸承,保持溜筒體11在上下方向位置不變,同時還能繞上下方向的軸線自轉。溜筒體11能夠由溜筒回轉驅動裝置5驅動旋轉,上部溜筒I外側壁上固定有檢修平臺2,檢修平臺2下方固定有分布于溜筒體11外的多根支架10,支架10上布置有用于給散料除塵的水管9 ;大鏟17安裝于溜筒體11底部。將水管9分布于支架10上,同時液壓管路和電纜等部件布置于檢修平臺上,可使溜筒在實現任意角度全回轉的同時卻不影響水管或其他管路的使用和壽命,提高裝船機的作業(yè)效率,且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由于有艙口指揮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拆除圖1所示料位檢測開關113和物料檢測雷達114,大鏟改為停機時調整拋料角度的方式,拆除圖1的原大鏟擺動油缸111。另外,上部溜筒I與裝船機本機鉸接,或者通過一對設置于上部溜筒I兩側的溜筒調直擺動軸承3與裝船機本機可旋轉連接,并由一端鉸接于上部溜筒I且另一端鉸接于裝船機的溜筒調直油缸20對上部溜筒I進行實時調節(jié),使上部溜筒I和溜筒體11保持豎直狀態(tài)。
[0026]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檢修平臺2下方焊接有平行于溜筒體11軸向的四根支架10,支架10上橫向架設有與溜筒體11同軸的回轉輪支撐架8,回轉輪支撐架8內側設有用于對溜筒體11進行旋轉導向的回轉輪12,保證溜筒體11旋轉更加順暢?;剞D輪支撐架8的下端均布有灑水噴嘴13,灑水噴嘴13與水管9相連,灑水噴嘴13為散料灑水而減少揚塵。
[0027]如圖3所示,為了防止溜筒體11和支架10因受到外力撞擊而損壞,在回轉輪支撐架8上設有防碰保護裝置,防碰保護裝置包括第一防碰立桿4,第一防碰立桿4通過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19固定于回轉輪支撐架8外側,第一防碰立桿4上設有防碰弧形板。其中,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19為橡膠彈簧。橡膠彈簧是一種高彈性體,其彈性模量小,受載后有較大的彈性變形,借以吸收沖擊和振動。它能同時受多向載荷,在支撐第一防碰立桿4的同時,對第一防碰立桿4起到緩沖作用。另外,防碰弧形板可增加受力面積。
[0028]另外地,第一防碰立桿4還可以通過鉸接于回轉輪支撐架8的支撐桿固定,并通過普通彈簧的配合組成常見的緩沖裝置。
[0029]同樣的,為了防止上部溜筒I和檢修平臺2因受到外力撞擊而損壞,第二防碰立桿18通過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固定于檢修平臺2外側,第二防碰立桿18上也設有防碰弧形板。第二防碰立桿18、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和防碰弧形板的結構和作用與回轉輪支撐架8上的防碰保護裝置的結構和作用相同,具體地,檢修平臺2的第二防碰立桿18的作用與回轉輪支撐架8上的第一防碰立桿4的作用相同,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同樣為橡膠彈簧。
[0030]更進一步地,檢修平臺2下方設有用于檢測第一防碰立桿4位置的防碰限位裝置
7。第一防碰立桿4、防碰弧形板與防碰限位裝置7組成保護裝置。防碰限位裝置7為接近開關。接近開關又稱無觸點行程開關,它除了可以完成行程控制和限位保護外,還是一種非接觸型的檢測裝置。在檢修平臺2設有與第一防碰立桿4上的防碰弧形板對應的接近開關。當外物與第一防碰立桿4接觸后,第一防碰立桿4及防碰弧形板圍繞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19回轉。當接近開關感應到防碰弧形板時,傳遞報警信號給裝船機的控制臺,報警并停機,操作人員通過控制臺操縱溜筒反方向移動,第一防碰立桿4可在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19的作用下自動復位。
[0031]同樣地,在檢修平臺2上方也設有用于檢測第二防碰立桿18和防碰弧形板位置的接近開關,當外物與第二防碰立桿18接觸后,第二防碰立桿18及防碰弧形板圍繞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回轉。當接近開關感應到防碰弧形板時,傳遞報警信號給裝船機的控制臺,報警并停機,操作人員通過控制臺操縱溜筒反方向移動,第二防碰立桿18可在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復位。
[0032]大鏟17上端部的一側鉸接于溜筒體11底部,且大鏟17上端部的另一側與活動安裝于溜筒體11外側壁的大鏟調節(jié)桿14鉸接,大鏟調節(jié)桿14可以沿著溜筒體11的軸線方向移動,從而可對大鏟17的拋料角度進行調節(jié),此調節(jié)只能在停機時才能進行,取消了圖1中用于自動調節(jié)大鏟拋料角度的原大鏟擺動油缸111,使溜筒體11的全回轉不受液壓管路的限制。
[0033]為了安全起見,溜筒體11和大鏟17上均設有吊耳15,吊耳15上系有大鏟安全繩16,大鏟17與大鏟安全繩16的一端固定,且大鏟安全繩16的另一端與溜筒體11固定,溜筒體11兩側各增加一根大鏟安全繩16,通過大鏟安全繩16可防止大鏟17在使用過程中意外脫落。
[0034]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5]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36]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裝船機溜筒包括上部溜筒(I)、溜筒體(11)和大鏟(17),所述溜筒體(11)通過溜筒回轉軸承(6)與所述上部溜筒(I)同軸且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溜筒(I)下方,并能夠由溜筒回轉驅動裝置(5)驅動所述溜筒體(11)旋轉,所述上部溜筒(I)外側壁上固定有檢修平臺(2),所述檢修平臺(2)下方固定有分布于所述溜筒體(11)外的多根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布置有用于除塵的水管(9);所述大鏟(17 )安裝于所述溜筒體(11)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檢修平臺(2)下方焊接有平行于所述溜筒體(11)軸向的四根所述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橫向架設有與所述溜筒體(11)同軸的回轉輪支撐架(8),所述回轉輪支撐架(8)內側設有用于對所述溜筒體(11)進行旋轉導向的回轉輪(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輪支撐架(8)的下端均布有灑水噴嘴(13),所述灑水噴嘴(13)與所述水管(9)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第一防碰立桿(4)通過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簧(19)固定于所述回轉輪支撐架(8)外側,所述第一防碰立桿(4)上設有防碰弧形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碰立桿回轉彈黃(19)為橡I父彈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檢修平臺(2)下方設有用于檢測所述第一防碰立桿(4)位置的防碰限位裝置(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限位裝置(7)為接近開關。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第二防碰立桿(18)通過第二防碰立桿回轉彈簧固定于所述檢修平臺(2)外側,所述第二防碰立桿(18)上設有防碰弧形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鏟(17)上端部的一側鉸接于所述溜筒體(11)底部,且所述大鏟(17)上端部的另一側與活動安裝于所述溜筒體(11)外側壁的大鏟調節(jié)桿(14)鉸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回轉裝船機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鏟(17)與大鏟安全繩(16)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大鏟安全繩(16)的另一端與所述溜筒體(11)固定。
【文檔編號】B65G67/60GK203699435SQ20142002446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韓斌, 鮑建員, 劉華琳, 李建光, 宋文亮, 王敏剛, 肖雄建, 陳新峰, 馬光輝, 趙炎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