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箱門起升結構、垃圾箱及環(huán)衛(wèi)設備。
背景技術:
城市中每天產生大量垃圾,為增加垃圾處理效率,通常將城市垃圾運輸到指定垃圾處理場,然后進行壓縮轉運。
垃圾箱作為垃圾壓縮的主要結構,起到盛裝垃圾和壓縮垃圾的作用。垃圾車將垃圾倒入垃圾箱壓縮室內進行壓縮,然后壓縮室箱門升起,油缸推動壓縮完成的垃圾塊移動,準備下一次壓縮垃圾。在完成垃圾壓縮后,垃圾箱箱門升起,通過油缸推動垃圾塊裝入垃圾車。
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垃圾箱結構示意圖。垃圾投放于壓縮室a5內,經過壓縮后,壓縮室a5的艙門a4在艙門油缸a3的作用下向上升起,艙門油缸a3是左右對稱布置的兩個油缸。壓縮室a5的艙門a4升起后,推進油缸a6推動壓實后的垃圾塊運動到垃圾箱前部,將垃圾塊裝入垃圾車時,垃圾箱箱門a1在箱門油缸a2的作用下向上升起,箱門油缸a2是左右對稱布置的兩個油缸,最后利用推進油缸a6推動垃圾塊裝入垃圾車。
箱門油缸a2和艙門油缸a3分別為左右布置的兩個油缸,在運動時易出現兩側伸縮不同步,從而造成箱門a1傾斜,甚至卡死;而且由于箱門油缸a2和艙門油缸a3的底端位于垃圾箱的底部,長時間浸泡在污水中,會侵蝕油缸,從而損害油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箱門起升結構、垃圾箱及環(huán)衛(wèi)設備,解 決現有的箱門由于兩側運動不同步而容易出現卡死現象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箱門起升結構,包括驅動部件、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端分別固定于箱門的兩側,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滑輪組中對應的滑輪并分別固定在箱體上,所述驅動部件通過所述滑輪組帶動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以拉動所述箱門,并實現所述箱門的起升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滑輪組包括動滑輪和定滑輪,所述定滑輪固定于所述箱體上,所述動滑輪與所述驅動部件連接,所述驅動部件能夠推動所述動滑輪運動,以帶動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定滑輪包括三個,分別為固定于所述箱體一側的第一定滑輪、固定于所述箱體另一側的第二定滑輪和固定于所述箱體的上沿的中間定滑輪,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組繞過所述第一定滑輪和所述動滑輪,另一組繞過所述第二定滑輪、中間定滑輪和所述動滑輪。
進一步地,所述動滑輪包括分別與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相互對應的第一動滑輪和第二動滑輪,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組繞過所述第一動滑輪,另一組繞過所述第二動滑輪,并分別固定于所述箱體上,所述第一動滑輪和所述第二動滑輪共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的上沿或者側面。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件為油缸、電機或者電磁鐵。
進一步地,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均為鋼絲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垃圾箱,包括箱門、箱體和上述的箱門起升結構,所述箱門起升結構用于驅動所述箱門的起升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箱門的兩側與所述箱體之間設置有箱門軌道和垃圾箱軌道,用以實現所述箱門相對于所述箱體的滑動,所述箱門軌道和所述垃圾箱軌道之間還設置有與所述箱門軌道和所述垃圾箱軌道相互嵌套的過渡軌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環(huán)衛(wèi)設備,包括上述的垃 圾箱。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驅動部件、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驅動部件通過滑輪組帶動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兩組牽引部件的同步運動可以拉動箱門的兩側同步運動,從而使箱門完成起升動作。本發(fā)明改變了現有的箱門通過兩個升降油缸實現箱門升降動作的升降方式,僅采用一組驅動部件,并通過與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的配合,將箱門兩側的運動通過一組驅動部件進行同步驅動,可以有效地避免箱門由于兩側運動不同步而導致箱門傾斜甚至卡死的缺陷。另外,滑輪組的采用,還可以達到省力的積極效果,降低驅動部件的動力需求。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現有的垃圾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箱門起升結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箱門起升結構應用于箱門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圖3實施例中箱門起升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垃圾箱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圖5實施例中垃圾箱的箱門起升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a1-箱門,a2-箱門油缸,a3-艙門油缸,a4-艙門,a5-壓縮室,a6-推進油缸,1-箱門,2-驅動部件,3-箱體,4-艙門軌道,5-壓縮室,6-推進油缸,11-第一固定端,12-第二固定端,13-第一鋼絲繩,14-第二鋼絲繩,15-第一定滑輪,16-第二定滑輪,17-中間定滑輪,18-活塞桿,19-第一動滑輪,20-第二動滑輪,21-箱門軌道,22-過渡軌道,23-垃圾箱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縱向”、“前”、“后”、“左”、“右”、“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箱門起升結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箱門起升結構包括驅動部件2、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端分別固定于箱門1的兩側,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滑輪組中對應的滑輪并分別固定在箱體3上,所述驅動部件2通過所述滑輪組帶動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以拉動所述箱門1,并實現所述箱門1的起升動作。
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驅動部件、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驅動部件通過滑輪組帶動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兩組牽引部件的同步運動可以拉動箱門的兩側同步運動,從而使箱門完成起升動作。本發(fā)明改變了現有的箱門通過兩個升降油缸實現箱門升降動作的升降方式,僅采用一組驅動部件,并通過與兩組牽引部件和滑輪組的配合,將箱門兩側的運動通過一組驅動部件進行同步驅動,可以有效地避免箱門由于兩側運動不同步而導致箱門傾斜甚至卡死的缺陷。另外,滑輪組的采用,還可以達到省力的積極效果,降低驅動部件的動力需求。
其中,本發(fā)明的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端分別固定于箱門1的兩 側,其具體實施方式有多種選擇,比如,牽引部件的端部既可以設置在箱門1的底部,也可以設置在箱門1的中部或者其他高度的位置,設置于底部,可以實現整個箱門1的提升,箱門1的開口面積最大,如圖4所示;設置于中部僅可以實現箱門1最大開口面積的一半;設置于其他高度的位置可以實現對應的開口面積,因此牽引部件端部的設置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的箱門1的開口面積來確定。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滑輪組包括動滑輪和定滑輪,所述定滑輪固定于所述箱體3上,所述動滑輪與所述驅動部件2連接,所述驅動部件2能夠推動所述動滑輪運動,以帶動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兩組牽引部件分別繞過對應的定滑輪和動滑輪,可以改變自身的運動方向。
在上述實施例中,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數量和布置方式可以有多種選擇,只要能夠實現其作用并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可。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定滑輪包括三個,分別為固定于所述箱體3一側的第一定滑輪15、固定于所述箱體3另一側的第二定滑輪16和固定于所述箱體3的上沿的中間定滑輪17,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組繞過所述第一定滑輪15和所述動滑輪,另一組繞過所述第二定滑輪16、中間定滑輪17和所述動滑輪。
上述實施例中,定滑輪設置三個的原因是,兩組牽引部件的一端分別固定于箱門1的兩側,通過第一定滑輪15和第二定滑輪16的改向之后,在箱門起升過程中,兩組牽引部件的運動方向相反,因此還需設置一個中間定滑輪17,使得其中一組牽引部件的運動方向與另一組牽引部件的運動方向相同,這樣,將兩組牽引部件的另一端分別繞過動滑輪后再固定于箱體3上,通過驅動部件2驅動動滑輪運動,即可同時帶動兩組牽引部件同步運動。
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動滑輪包括分別與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相互對應的第一動滑輪19和第二動滑輪20,所述兩組牽引部件的其中一組繞過所述第一動滑輪19,另一組繞過所述第二動滑輪20,并分別固定于所述箱體3上,所述第一動滑輪19和所述第二動滑輪 20共軸連接。兩個動滑輪共軸連接的目的是使得兩組牽引部件的運動距離相同,進一步使得箱門兩側的運動同步。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動滑輪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但是對應兩組牽引部件的動滑輪的個數應該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驅動部件的活塞桿伸出預設距離時,箱門兩側上升的高度應該相同,即兩組牽引部件各自的移動距離與對應的箱門上升高度之間的比例應該相同,否則箱門會出現傾斜或者卡死。
另外,現有技術中通過升降油缸提升箱門的方式,其升降油缸一般設置于箱體的底部,若箱體底部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會侵蝕升降油缸,從而損害油缸。為了克服升降油缸的侵蝕損壞問題,在本發(fā)明的箱門起升結構中,驅動部件2的具體設置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只要驅動部件2的固定位置能夠滿足箱門1起升的動作需求,同時不干涉其他機構的動作即可。比如,所述驅動部件2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3的上沿或者側面,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驅動部件2長時間接觸到水或其他腐蝕性液體,進而避免驅動部件2的侵蝕破壞。
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部件2可以為油缸、電機或者電磁鐵。即通過油缸、電機或者電磁鐵驅動滑輪組并帶動兩組牽引部件運動,其中通過油缸和電機進行驅動的具體實現形式較為常見,這里不再贅述,通過電磁鐵驅動的原理與通過油缸進行驅動的原理類似,只是將油缸中通過油壓推動活塞桿運動的方式,替換為通過給電磁鐵通電來實現推動活塞桿運動的方式,當然,除了上述實現方式外,驅動部件的具體實現形式還可以有其他選擇,這些也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牽引部件的具體結構形式也可以有多種選擇,只要能夠實現其作用即可。優(yōu)選地,所述兩組牽引部件均為鋼絲繩。
上述各實施例中的箱門起升結構可以應用于各種類型的箱門上,使箱門具有起升功能,比如可以應用于垃圾箱箱門上,以形成起升式垃圾箱箱門。
基于上述的箱門起升結構,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垃圾箱,如圖5所示,包括箱門1、箱體3和上述箱門起升結構,所述箱門起升結構用于驅動所述箱門1的起升動作,如圖6所示,為垃圾箱的箱門處于起升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更加順暢地實現箱門1與箱體3的相對運動,在所述箱門1的兩側與所述箱體3之間設置有箱門軌道21和垃圾箱軌道23,用以實現所述箱門1相對于所述箱體3的滑動,為了延長滑動接觸的范圍,增強滑動軌道的導向能力,也為了避免滑動過程中出現缺陷,在所述箱門軌道21和所述垃圾箱軌道23之間還可以設置有與所述箱門軌道21和所述垃圾箱軌道23相互嵌套的過渡軌道22。
基于上述的垃圾箱,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環(huán)衛(wèi)設備,包括上述的垃圾箱。該環(huán)衛(wèi)設備可以具有多種功能,該環(huán)衛(wèi)設備包括了上述的垃圾箱,可以使其具有盛裝垃圾和處理垃圾的功能。比如,該垃圾箱上還可以設置有艙門軌道4、壓縮室5和推進油缸6,其中打開艙門軌道4,可以將垃圾裝入壓縮室5內,所述壓縮室5可以將垃圾壓縮成垃圾塊,所述推進油缸6將所述垃圾塊推出所述垃圾箱。
下面對本發(fā)明箱門起升結構及垃圾箱的一個實施例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的垃圾箱實施例中,為清晰顯示本發(fā)明的箱門起升結構,省略垃圾箱上部的其他附屬件。
為了解決現有箱門兩側運動不同步容易出現卡死現象的問題,本實施例中的箱門起升結構把通過兩個升降油缸實現起升動作改為通過一個油缸實現起升動作,通過與滑輪組和鋼絲繩的配合,實現箱門的連續(xù)和順暢運動,有效避免箱門兩側不同步的缺陷。另外,為了避免油缸長時間浸泡在污水中,造成油缸的損壞,本實施例中油缸設置在箱門的上沿,優(yōu)化驅動油缸的布置方式。
該垃圾箱主要由箱門1、驅動部件2(以油缸為例)、垃圾箱的箱體3、牽引部件(以鋼絲繩為例)和滑輪組構成。
首先將第一定滑輪15、第二定滑輪16、中間定滑輪17、和油缸 固定安裝在垃圾箱的箱體3的上沿,然后將第一鋼絲繩13的一端固定在箱門1的第一固定端11上,將第二鋼絲繩14的一端固定在箱門1的第二固定端12上,再將第一鋼絲繩13的另一端繞過第一定滑輪15、中間定滑輪17和第一動滑輪19,最后固定于垃圾箱的箱體3上;將第二鋼絲繩14的另一端繞過第二定滑輪16和第二動滑輪20,最后固定于垃圾箱的箱體3上。
在油缸的活塞桿18的伸長作用下,固定于活塞桿18上側的第一動滑輪19和固定于活塞桿18下側的第二動滑輪20分別拉動第一鋼絲繩13和第二鋼絲繩14,通過滑輪組的作用,使箱門1沿著箱門軌道22、過渡軌道22和垃圾箱軌道23,相對于垃圾箱的箱體3向上運動,從而實現箱門1的打開動作。當完成垃圾塊裝車后,油缸的活塞桿18縮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箱門1自動下降,實現箱門1的關閉動作。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