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無紡織產品生產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紡布成卷機。
背景技術:
在無紡織產品如無紡布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便于下一道工序的加工或方便產品的包裝運輸,需將連續(xù)生產出的無紡布半成品或成品通過成卷機卷繞成大直徑的卷狀體。
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見諸關于無紡布成卷機的技術信息,如CN201545539U推薦有“一種無紡布收卷機”,CN205367249U提供有“無紡布成卷機”。典型的如發(fā)明專利公布號CN101767726A介紹的“一種全自動高速收卷機”,能配套于無紡布生產線,實現(xiàn)機、電、儀一體化,最大收卷直徑可達2.2米(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的說明書第0003至0011段)。但是該CN101767726A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其一,由于放軸機構、增速機構、同步牽引機構等等在機架上是循著機架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因而致使成卷機的體積龐大;其二,由于翻轉機構(專利稱壓軸機構)的結構體系需使用一對夾緊氣缸和一對升降氣缸,因而結構相對復雜,不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增大了安裝使用及日常維護的工作量;其三,由于當無紡布在卷布輥上的卷取量達到工藝要求的量即布卷直徑達到規(guī)定直徑時需由橫切機構將布切斷,以便換卷即在另一根卷布輥上卷取無紡布,因而橫切機構是成卷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該專利未給出必要的結構啟示。并非限于前述的技術問題,即使通過對CN202575438U(快速換卷的塑料薄膜換卷機)、CN203754091U(一種用于塑料制膜行業(yè)的新型薄膜收卷機)和CN204727280U(一種塑料薄膜收卷機構)等的閱讀也無法獲得解決的啟示。
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探索與反復的設計,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經計算機模擬推演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增進橫切機構、驅動輥、翻轉機構以及擺臂機構在機架上分布的合理性而藉以保障設備的簡練效果、有利于顯著降低機架的高度而藉以節(jié)省對空間的專用并且保障日常使用中的檢護便捷性、有便于把握布卷上卷取的無紡布的總長度而藉以體現(xiàn)理想的計量效果、有益于使驅動輥體現(xiàn)良好的展布效果而藉以避免卷布軸在卷布過程中無紡布的兩側向中間游動、有善于簡化翻轉機構的結構而藉以節(jié)省能耗的無紡布成卷機。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無紡布成卷機,包括一機架;一無紡布導入機構,該無紡布導入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前端;一驅動輥驅動機構,該驅動輥驅動機構在對應于所述無紡布導入機構的后側下方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一驅動輥,該驅動輥在對應于所述無紡布導入機構的后側上方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機架的上部并且與所述驅動輥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該驅動輥的左端表面構成有驅動輥左漲布螺紋,而驅動輥的右端表面構成有驅動輥右漲布螺紋,該驅動輥左漲布螺紋與驅動輥右漲布螺紋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一走刀架驅動機構和一橫切機構,走刀架驅動機構在對應于所述驅動輥驅動機構的后方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且與橫切機構傳動連接,而橫切機構伴隨于所述的驅動輥設置并且在走刀架驅動機構的作用下翻轉到對應于驅動輥的長度方向的前側上方或者回復到對應于驅動輥的長度方向的前側下方;一翻轉臂驅動機構和一翻轉機構,翻轉臂驅動機構在對應于所述無紡布導入機構與所述驅動輥驅動機構之間的位置設置在所述的機架上并且與翻轉機構傳動連接,而翻轉機構通過翻轉臂驅動機構轉動地支承在所述驅動輥上,并且該翻轉機構在翻轉臂驅動機構的作用下連同由其挾持的卷布軸并使卷布軸在與驅動輥貼靠的狀態(tài)下自驅動輥的前側行移至驅動輥的后側并且在釋放卷布軸后從驅動輥的后側返回至驅動輥的前側;一擺臂機構,該擺臂機構在對應于所述驅動輥驅動機構的后側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一計米機構,該計米機構在對應于所述無紡布導入機構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機架包括左箱體、右箱體、箱體前支撐管和箱體后支撐管,左、右箱體彼此對應設置,左箱體具有一左箱體腔并且該左箱體朝向右箱體的一側的壁體構成為左箱體墻板,右箱體具有一右箱體腔并且該右箱體朝向左箱體的一側的壁體構成為右箱體墻板,前支撐管的左端與左箱體墻板的前端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而箱體前支撐管的右端與右箱體墻板的前端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箱體后支撐管的左端與左箱體墻板的后端下部固定,而箱體后支撐管的右端與右箱體墻板的后端下部固定;所述的無紡布導入機構在對應于所述左箱體墻板以及右箱體墻板的前端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左箱體墻板與右箱體墻板之間;所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右箱體上;在所述驅動輥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構成有一驅動輥左支承軸頭,該驅動輥左支承軸頭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左箱體墻板的上部,在驅動輥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構成有一驅動輥右支承軸頭,該驅動輥右支承軸頭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右箱體墻板的上部并且與所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走刀架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的左、右箱體墻板之間;所述的橫切機構通過所述走刀架驅動機構樞轉支承于所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以及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所述的翻轉臂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左、右箱體之間;所述的翻轉機構同時轉動地支承在所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以及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所述的擺臂機構設置在所述左、右箱體墻板之間;所述的計米機構設置在所述箱體前支撐管上;所述左箱體墻板的上沿探出所述左箱體的頂表面構成為卷布軸左軸頭滾道,所述右箱體墻板的上沿探出所述右箱體的頂表面構成為卷布軸右軸頭滾道,所述卷布軸的左端與卷布軸左軸頭滾道構成滾動副,而右端與卷布軸右軸頭滾道構成滾動副。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無紡布導入機構包括下導布輥、中間導布輥以及上導布輥,下導布輥在對應于所述左箱體墻板以及右箱體墻板的前端的位置通過下導布輥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之間,中間導布輥在對應于下導布輥的后上方的位置通過中間導布輥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之間,上導布輥在對應于中間導布輥的前上方的位置通過上導布輥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之間,藉由該下、中導布輥以及上導布輥將所要成卷的無紡布以形成S形軌跡的狀態(tài)引至所述卷布軸;設置在所述箱體前支撐管上的所述計米機構與所述的上導布輥相對應。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輥驅動電機、主傳動輪、一級減速傳動輪、二級減速傳動輪、驅動輥大傳動輪、一級傳動帶、二級傳動帶和一級傳動帶漲緊輪,驅動輥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右箱體墻板朝向所述左箱體墻板的一側并且該驅動輥驅動電機的驅動輥驅動電機軸伸展到所述的右箱體腔內,主傳動輪固定在驅動輥驅動電機軸上,一級減速傳動輪以及二級減速傳動輪彼此固定并且轉動地設置在減速傳動輪軸上,而該減速傳動輪軸固定在右箱體墻板朝向右箱體腔的一側,驅動輥大傳動輪與所述驅動輥的驅動輥右支承軸頭的末端固定,一級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一級減速傳動輪上,另一端套置在主傳動輪上,二級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驅動輥大傳動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二級減速傳動輪上,一級傳動帶漲緊輪轉動地設置在一級傳動帶漲緊輪軸上并且與所述的一級傳動帶貼觸,所述的一級傳動帶漲緊輪軸固定在右箱體墻板朝向右箱體腔的一側。
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刀架驅動機構包括走刀架驅動電機、走刀架驅動減速箱、走刀架同步鏈輪軸、走刀架左傳動鏈條、走刀架左傳動鏈輪、走刀架右傳動鏈條和走刀架右傳動鏈輪,走刀架驅動電機與走刀架驅動減速箱傳動配合并且由走刀架驅動減速箱連同走刀架驅動電機固定在所述右箱體的右箱體墻板朝向所述右箱體腔的一側,走刀架同步鏈輪軸的左端通過走刀架同步鏈輪軸座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左箱體的左箱體墻板背對所述左箱體腔的一側并且在該走刀架同步鏈輪軸的左端固定有一左同步鏈輪,走刀架同步鏈輪軸的右端同樣通過走刀架同步鏈輪軸座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右箱體墻板朝向左箱體墻板的一側并且伸展到右箱體腔內與所述走刀架驅動減速箱傳動連接,在該走刀架同步鏈輪軸的右端固定有一右同步鏈輪,走刀架左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左同步鏈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走刀架左傳動鏈輪上,該走刀架左傳動鏈輪在與所述橫切機構的左端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驅動輥的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上,走刀架右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右同步鏈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走刀架右傳動鏈輪上,該走刀架右傳動鏈輪在與所述橫切機構的右端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驅動輥的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
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橫切機構包括走刀架橫梁、橫梁左臂、橫梁右臂、無桿氣缸、橫切刀盤電機、橫切刀盤架、橫切刀盤和吹氣管,走刀架橫梁的左端與橫梁左臂固定,右端與橫梁右臂固定,在走刀架橫梁背對所述驅動輥的一側的長度方向構成有一槽腔,并且在走刀架橫梁的前壁體上開設有吹氣孔,該吹氣孔自走刀架橫梁的前壁體的左端至右端間隔分布,所述走刀架左傳動鏈輪在與開設在橫梁左臂上的橫梁左臂固定孔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上,所述走刀架右傳動鏈輪在與開設在橫梁右臂上的橫梁右臂固定孔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無桿氣缸在對應于槽腔的底部的位置與走刀架橫梁固定,橫切刀盤架與無桿氣缸的無桿氣缸滑塊固定,橫切刀盤電機固定在橫切刀盤架上,橫切刀盤與橫切刀盤電機的橫切刀盤電機軸固定,吹氣管在對應于吹氣孔的位置固定在槽腔內并且在該吹氣管上開設吹氣管出氣孔,吹氣管出氣孔與吹氣孔相對應,吹氣管的左端探出走刀架橫梁的部分構成為吹氣管接頭,該吹氣管接頭通過管路與氣源裝置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翻轉臂驅動機構包括翻轉臂驅動電機、翻轉臂驅動減速箱、翻轉臂同步鏈輪軸、左小鏈輪、右小鏈輪、左翻轉臂鏈輪、右翻轉臂鏈輪、左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和右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翻轉臂驅動電機與翻轉臂驅動減速箱傳動配合并且由翻轉臂驅動減速箱連同翻轉臂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左箱體的左箱體腔內,翻轉臂同步鏈輪軸的左端通過翻轉臂同步鏈輪軸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左箱體墻板上并且探入左箱體腔內與翻轉臂驅動減速箱傳動連接,翻轉臂同步鏈輪軸的右端同樣通過翻轉臂同步鏈輪軸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右箱體的右箱體墻板上并且探入所述的右箱體腔內,左小鏈輪位于左箱體腔內并且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的左端,右小鏈輪位于右箱體儂內并且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的右端,左翻轉臂鏈輪在對應于所述左箱體腔的上部的位置與所述翻轉機構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所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上,右翻轉臂鏈輪在對應于所述右箱體腔的上部的位置同樣與翻轉機構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所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右翻轉臂鏈輪在對應于所述右箱體腔的上部的位置同樣與翻轉機構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所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左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左翻轉臂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左小鏈輪上,右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右翻轉臂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右小鏈輪上。
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左箱體的頂壁上并且在與所述左箱體墻板的接壤部位開設有一左翻轉臂讓位槽,而在所述右箱體的頂壁上并且在與所述右箱體墻板的接壤部位開設有一右翻轉臂讓位槽;所述的翻轉機構包括左翻轉臂和一右翻轉臂,左翻轉臂對應于左翻轉臂讓位槽的位置設置,右翻轉臂對應于右翻轉臂讓位槽的位置設置并且左翻轉臂的結構與右翻轉臂的結構相同,在右翻轉臂的一端開設有一翻轉腳滑動槽,在該翻轉腳滑動槽上滑動地設置有一翻轉腳,在該翻轉腳的上部構成有一卷布軸頭配合槽,并且在翻轉腳的上部右側還轉動地設置有一對卷布軸頭導滑滾輪,在右翻轉臂的另一端擴設有一翻轉臂座,在該翻轉臂座上開設有一翻轉臂鏈輪座配合孔,在該右翻轉臂的底部設置有一翻轉腳位移作用缸,該翻轉腳位移作用缸的翻轉腳位移作用缸柱與翻轉腳的下部連接,所述左翻轉臂鏈輪的結構是與所述右翻轉臂鏈輪的結構相同的,所述的左翻轉臂鏈輪與左翻轉臂固定并且由左翻轉臂鏈輪連同左翻轉臂轉動地套置在所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上,在所述右翻轉臂鏈輪上構成有一右翻轉臂鏈輪座,該右翻轉臂鏈輪座插入所述翻轉臂鏈輪座配合孔內并且由鏈輪座鎖定螺釘鎖定,所述右翻轉臂鏈輪連同右翻轉臂轉動地套置在所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上。
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擺臂機構包括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一對壓輥臂和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對應于所述驅動輥驅動機構的后側,該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的左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左箱體墻板上,而右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右箱體墻板上,一對壓輥臂中的其中一個壓輥臂的下端固定在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的左端,而一對壓輥臂中的另一個壓輥臂的下端固定在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的右端,一對壓輥臂的上端構成為自由端,在一對壓輥臂的上端的前側各固定有一滑動座導軌,而上端的后側各延伸有一壓輥輪座,在滑動座導軌上滑動地配設有一滑動座,在滑動座的上端樞軸設置有一滑動座壓輥輪,在壓輥輪座的末端樞軸設置有一壓輥輪,滑動座壓輥輪與壓輥輪之間的空間構成為卷布軸支承腔,在一對壓輥臂上并且在對應于滑動座導軌的下方的位置各固定有一滑動座驅動工作缸,該滑動座驅動工作缸的滑動座驅動工作缸柱與所述滑動座的下端連接,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中的其中一個壓輥臂驅動作用缸在對應于所述一對壓輥臂中的其中一個壓輥臂的后側的位置連接在所述左箱體墻板上,而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中的另一個壓輥臂驅動作用缸在對應于所述一對壓輥臂中的另一個壓輥臂的后側的位置連接在所述右箱體墻板上,并且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的壓輥臂驅動作用缸柱的末端分別與一對壓輥臂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計米機構包括計米器支架座、計米器支架、計米器和計米器滾輪,計料器支架座固定在所述箱體前支承管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計米器支架的前端與計米器支架座鉸接,而計米器支架的后端構成為自由端,并且在計米器支架與計米器支架座之間連結有一拉簧,計米器設置在計米器支架的后端并且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電氣控制連接,計米器滾輪與計米器相配合并且轉動地設置在計米器支架的后端,該計米器滾輪與所述上導布輥相對應。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之一,由于橫切機構、驅動輥、翻轉機構以及擺臂機構在機架上的分布位置合理,因而顯著地增進了整機的簡潔性;之二,由于將驅動輥驅動機構在對應于無紡布導入機構的后側的位置設置于機架上,將驅動輥在對應于無紡布導入機構的后側上方的位置支承于機架的上部,將走刀架驅動機構以及擺臂機構在對應于驅動輥驅動機構的后方的位置設置在機架上,將翻轉臂驅動機構在對應于無紡布導入機構與驅動輥驅動機構之間的位置設置于機架上,因而顯著降低了機架的高度,不僅節(jié)省了對空間的占用,而且有便于日常檢護;之三,由于設置了計米機構,因而能把握無紡布卷的無紡布的量,便于管理;之四,由于在驅動輥上構成有驅動輥左、右漲布螺紋,因而能避免卷布軸在卷布過程中無紡布的兩側向中間游動的情形;之五,由于翻轉機構的結構簡單并且相對于已有技術可減少了使用作用缸的數(shù)量,因而得以節(jié)約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卷布軸由翻轉機構翻轉時的位移軌跡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圖1所示的位置狀態(tài)而言的,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請參見圖1,示出了一機架1;示出了一無紡布導入機構10,該無紡布導入機構10設置在前述機架1的前端;示出了一驅動輥驅動機構2,該驅動輥驅動機構2在對應于前述無紡布導入機構10的后側下方的位置設置在前述機架1上;示出了一驅動輥20,該驅動輥20在對應于前述無紡布導入機構10的后側上方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前述機架1的上部并且與前述驅動輥驅動機構2傳動連接,在該驅動輥20的左端表面構成有驅動輥左漲布螺紋201a,而驅動輥20的右端表面構成有驅動輥右漲布螺紋201b,以驅動輥20的長度方向的中部為界,該驅動輥左漲布螺紋201a與驅動輥右漲布螺紋201b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示出了一走刀架驅動機構3和一橫切機構4,走刀架驅動機構3在對應于前述驅動輥驅動機構2的后方的位置設置在前述機架1上并且與橫切機構4傳動連接,而橫切機構4伴隨于前述的驅動輥20設置并且在走刀架驅動機構3的作用下翻轉到對應于驅動輥20的長度方向的前側上方或者回復到對應于驅動輥20的長度方向的前側下方(后面還要說明);示出了一翻轉臂驅動機構5和一翻轉機構6,翻轉臂驅動機構5在對應于前述無紡布導入機構10與前述驅動輥驅動機構2之間的位置設置在前述的機架1上并且與翻轉機構6傳動連接,而翻轉機構6通過翻轉臂驅動機構5轉動地支承在前述驅動輥20上,并且該翻轉機構6在翻轉臂驅動機構5的作用下連同由其挾持的卷布軸30并使卷布軸30在與驅動輥20貼靠的狀態(tài)下自驅動輥20的前側翻轉至即行移至驅動輥20的后側并且在釋放卷布軸30后從驅動輥20的后側返回至驅動輥20的前側;示出了一擺臂機構7,該擺臂機構7在對應于前述驅動輥驅動機構2的后側的位置設置在前述機架1上;示出了一計米機構8,該計米機構8在對應于前述無紡布導入機構10的位置設置在前述機架1上。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機架1包括左箱體11、右箱體12、箱體前支撐管13a和箱體后支撐管13b,左、右箱體11、12彼此對應設置,左箱體11具有一左箱體腔111并且該左箱體11朝向右箱體12的一側的壁體構成為左箱體墻板112,右箱體12具有一右箱體腔121并且該右箱體12朝向左箱體11的一側的壁體構成為右箱體墻板122,前支撐管13a的左端與左箱體墻板112的前端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而箱體前支撐管13a的右端與右箱體墻板122的前端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箱體后支撐管13b(圖2示)的數(shù)量有一對,該箱體后支撐管13b的左端與左箱體墻板112的后端下部固定,而箱體后支撐管13b的右端與右箱體墻板122的后端下部固定。
繼續(xù)見圖1,在前述左箱體墻板112的前端上部延伸有一左箱體墻板噴氣管固定座1122,而在右箱體墻板122的前端上部延伸有一右箱體墻板噴氣固定座1222,在該左箱體墻板噴氣管固定座1122與右箱體墻板噴氣管固定座1222之間固定有一噴氣管14,該噴氣管14在使用狀態(tài)下與氣源裝置如空壓機或氣泵連接,并且在噴氣管14上開設有噴氣管噴氣孔,用于對圖2和圖3中示意的無紡布40吹送壓力空氣,使無紡布平伏化行進。此外,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在前述右箱體12的后方(也可稱后端)延伸有一電氣控制箱124(配有電氣控制箱門)。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無紡布導入機構10在對應于前述左箱體墻板112以及右箱體墻板122的前端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左箱體墻板112與右箱體墻板122之間;前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2設置在前述右箱體11上;在前述驅動輥20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構成有一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該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通過驅動輥軸承座20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左箱體墻板112的上部,在驅動輥20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構成有一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該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同樣通過驅動輥軸承座20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的上部并且與前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2傳動連接;前述走刀架驅動機構3設置在前述的左、右箱體墻板112、122之間;前述的橫切機構4通過前述走刀架驅動機構3樞轉支承于前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以及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前述的翻轉臂驅動機構5設置在前述左、右箱體11、12之間;前述的翻轉機構6同時轉動地支承在前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以及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前述的擺臂機構7設置在前述左、右箱體墻板112、122之間;前述的計米機構8設置在前述箱體前支撐管13a上;前述左箱體墻板112的上沿探出前述左箱體11的頂表面構成為卷布軸左軸頭滾道1121,前述右箱體墻板122的上沿探出前述右箱體12的頂表面構成為卷布軸右軸頭滾道1221,前述卷布軸30的左端與卷布軸左軸頭滾道1121構成滾動副,而右端與卷布軸右軸頭滾道1221構成滾動副。
由圖1所示,在前述的左箱體墻板112的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左緩沖塊支架1123,該左緩沖塊支架1123的上部探出左箱體墻板112的上沿并且在朝向前的一側固定有一左緩沖塊11231;同樣的道理,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的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右緩沖塊支架1223,該右緩沖塊支架1223的上部探出右箱體墻板122的上沿并且在朝向前的一側固定有一右緩沖塊12231。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無紡布導入機構10包括下導布輥101、中間導布輥102以及上導布輥103,下導布輥101在對應于前述左箱體墻板112以及右箱體墻板122的前端的位置通過下導布輥軸承座1011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112、122之間,中間導布輥102在對應于下導布輥101的后上方的位置通過中間導布輥軸承座1021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112、122之間,上導布輥103在對應于中間導布輥102的前上方的位置通過上導布輥軸承座1031轉動地支承在左、右箱體墻板112、122之間,藉由該下、中導布輥101、102以及上導布輥103將所要成卷的無紡布40以形成S形軌跡的狀態(tài)引至前述卷布軸30;設置在前述箱體前支撐管13a上的前述計米機構8與前述的上導布輥103相對應。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驅動輥驅動機構2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驅動輥驅動電機21、主傳動輪22、一級減速傳動輪23、二級減速傳動輪24、驅動輥大傳動輪25、一級傳動帶26、二級傳動帶27和一級傳動帶漲緊輪28,驅動輥驅動電機21設置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朝向前述左箱體墻板112的一側并且該驅動輥驅動電機21的驅動輥驅動電機軸211伸展到前述的右箱體腔121內,主傳動輪22固定在驅動輥驅動電機軸211上,一級減速傳動輪23以及二級減速傳動輪24彼此固定并且轉動地設置在減速傳動輪軸231上,而該減速傳動輪軸231固定在右箱體墻板122朝向右箱體腔121的一側,驅動輥大傳動輪25通過平鍵固定方式與前述驅動輥20的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的末端固定,一級傳動帶26的一端套置在一級減速傳動輪23上,另一端套置在主傳動輪22上,二級傳動帶27的一端套置在驅動輥大傳動輪25上,而另一端套置在二級減速傳動輪24上,一級傳動帶漲緊輪28轉動地設置在一級傳動帶漲緊輪軸281上并且與前述的一級傳動帶26貼觸,前述的一級傳動帶漲緊輪軸281固定在右箱體墻板122朝向右箱體腔121的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主傳動輪22、一級減速傳動輪23、二級減速傳動輪24、驅動輥大傳動輪25以及一級傳動帶漲緊輪28均為皮帶輪,更確切地講均為同步帶輪,相應地,前述的一級傳動帶26以及二級傳動帶27均為傳動皮帶,確切地講均為同步帶。
當受控于前述電氣控制箱124的驅動輥驅動電機21工作時,由驅動輥驅動電機軸211帶動主傳動輪22,經一級傳動帶26帶動一級減速傳動輪23,由于二級減速傳動輪24與一級減速傳動輪23固定,因而由一級減速傳動輪23帶動二級減速傳動輪24,再經第二傳動帶27帶動驅動輥大傳動輪25,由驅動輥大傳動輪25帶動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從而使驅動輥20轉動。由圖1的示意可知,驅動輥20為空心輥。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刀架驅動機構3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走刀架驅動電機31、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走刀架左傳動鏈條34、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走刀架右傳動鏈條36和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走刀架驅動電機31與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傳動配合并且由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連同走刀架驅動電機31固定在前述右箱體12的右箱體墻板122朝向前述右箱體腔121的一側,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的左端通過走刀架同步鏈輪軸座3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左箱體11的左箱體墻板112背對前述左箱體腔111的一側并且在該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的左端固定有一左同步鏈輪332,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的右端同樣通過走刀架同步鏈輪軸座3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朝向左箱體墻板112的一側并且伸展到右箱體腔121內與前述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傳動連接,在該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的右端固定有一右同步鏈輪333,走刀架左傳動鏈條34的一端套置在左同步鏈輪33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上,該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在與前述橫切機構4的左端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前述驅動輥20的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上,走刀架右傳動鏈條36的一端套置在右同步鏈輪33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上,該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在與前述橫切機構4的右端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前述驅動輥20的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走刀架驅動電機31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電機并且受控于前述電氣控制箱124,當走刀架驅動電機31工作時,由該走刀架驅動電機31帶動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由于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的右端與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傳動連接,因而由走刀架驅動減速箱32帶動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轉動,左同步鏈輪332以及右同步鏈輪333隨走刀架同步鏈輪軸33轉動,經走刀架左傳動鏈條34帶動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與此同時經走刀架右傳動鏈條36帶動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由于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6通過走刀架左傳動鏈輪軸承轉動地套置在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的走刀架左傳動鏈輪配合軸頸(圖中未示出)上并且與橫切機構4的左端固定,又由于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通過走刀架右傳動鏈輪軸承371(相當于前述的走刀架左傳動鏈輪軸承)轉動地套置在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的走刀架右傳動鏈輪配合軸頸2032(相當于前述的走刀架左傳動鏈輪配合軸頸)上并且與橫切機構4的右端固定,因而由走刀架左、右傳動鏈輪35、37共同帶動橫切機構4作翻轉運動。例如,圖1所示的狀態(tài)表明走刀架驅動電機31正轉而使橫切機構4處于對應于驅動輥20的前上方的狀態(tài),然而當走刀架驅動電機31逆時針工作時,則使橫切機構4以逆時針翻轉到對應于驅動輥20的前下方的狀態(tài)(具體可由圖3示意)。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橫切機構4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走刀架橫梁41、橫梁左臂42、橫梁右臂43、無桿氣缸44、橫切刀盤電機45、橫切刀盤架46、橫切刀盤47和吹氣管48,走刀架橫梁41的左端與橫梁左臂42固定,右端與橫梁右臂43固定,在走刀架橫梁41背對前述驅動輥20的一側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朝向上的一側的長度方向構成有一槽腔411,并且在走刀架橫梁41的前壁體上開設有吹氣孔412,該吹氣孔412自走刀架橫梁41的前壁體的左端至右端間隔分布,前述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通過走刀架左傳動鏈輪座(圖中未示出)在與開設在橫梁左臂42上的橫梁左臂固定孔(圖中未示出)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前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上,前述走刀架右傳動鏈輪37通過走刀架右傳動鏈輪座372(相當于前述的走刀架左傳動鏈輪座)在與開設在橫梁右臂43上的橫梁右臂固定孔431(相當于前述的橫梁左臂固定孔)相固定的狀態(tài)下轉動地設置在前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無桿氣缸41在對應于槽腔411的底部的位置與走刀架橫梁41固定,橫切刀盤架46與無桿氣缸44的無桿氣缸滑塊441固定,橫切刀盤電機45固定在橫切刀盤架46上,橫切刀盤47與橫切刀盤電機45的橫切刀盤電機軸固定,吹氣管48在對應于吹氣孔412的位置固定在槽腔411內并且在該吹氣管48上開設吹氣管出氣孔,吹氣管出氣孔與吹氣孔412相對應,吹氣管8的左端探出走刀架橫梁41的部分構成為吹氣管接頭481,該吹氣管接頭481通過管路與氣源裝置如上面已提及的空壓機或氣泵連接。
由圖1所示,在前述的橫梁右臂43上并且在對應于橫梁右臂固定孔431的位置開設有一漲緊缺口432,在對應于該漲緊缺口432的位置設置有一鏈輪座鎖定螺釘4321,當走刀架右傳動鏈輪座372置入橫梁右臂固定孔431內后,旋緊該鏈輪座鎖定螺釘4321,從而使走刀架右鏈輪37可靠地與橫梁右臂43固定。由于前述的橫梁左臂42對走刀架左傳動鏈輪35的鎖定同理,因而申請人不再重復說明。
圖1所示的狀態(tài)為橫切機構4處于對無紡布40橫切的位置狀態(tài),在受控于電氣控制箱124的橫切刀盤電機45(也可稱氣動馬達)處于工作狀態(tài)下,由其帶動橫切刀盤47旋轉,上旨在無桿氣缸44(受控于電氣控制箱124)的工作下,使無桿氣缸滑塊441自走刀架橫梁41的左端向右端速移或者自右端向左端速移,由于橫切刀盤電機45連同橫切刀盤47固定在橫切刀盤架46上,又由于橫切刀盤架46與無桿氣缸滑塊441固定,因而在無桿氣缸滑塊441移動的同時由橫切刀盤47將無紡布40切斷。將無紡布40切斷的時機應當是在卷布軸30上卷滿工藝所要求的量即形成所需直徑要求的無紡布卷301并且在前述翻轉機構6帶動卷布輥30連同無紡布卷301處于驅動輥20的后側(即圖2、圖3所示狀態(tài)的右側)后才進行橫切。在橫切刀盤47切斷即裁斷無紡布40后由于吹氣孔412的作用,不會出現(xiàn)無紡布40在無紡布卷301上向上翻起的情形,并且還能使無紡布40翻轉到圖1所示的作為下一根卷布軸30的預備軸302(此時的預備軸302已由翻轉機構6翻至貼靠于驅動輥20的狀態(tài))。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翻轉臂驅動機構5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翻轉臂驅動電機51、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左小鏈輪54a、右小鏈輪54b、左翻轉臂鏈輪55、右翻轉臂鏈輪56、左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7和右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8,翻轉臂驅動電機51與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傳動配合并且由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連同翻轉臂驅動電機51設置在前述左箱體11的左箱體腔111內,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左端通過翻轉臂同步鏈輪軸軸承座5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左箱體墻板112上并且探入左箱體腔111內與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傳動連接,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右端同樣通過翻轉臂同步鏈輪軸軸承座53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右箱體12的右箱體墻板122上并且探入前述的右箱體腔121內,左小鏈輪54a位于左箱體腔111內并且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左端,右小鏈輪54b位于右箱體腔121內并且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右端,左翻轉臂鏈輪55在對應于前述左箱體腔111的上部的位置與前述翻轉機構6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前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上,右翻轉臂鏈輪56在對應于前述右箱體腔121的上部的位置同樣與翻轉機構6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前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2上,右翻轉臂鏈輪56在對應于前述右箱體腔121的上部的位置同樣與翻轉機構6固定并且轉動地套置在前述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左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7的一端套置在左翻轉臂鏈輪55上,另一端套置在左小鏈輪54a上,右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8的一端套置在右翻轉臂鏈輪56上,另一端套置在右小鏈輪54b上。前述的翻轉臂驅動電機51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電機。
繼續(xù)見圖1,在前述左箱體11的頂壁上并且在與前述左箱體墻板112的接壤部位開設有一左翻轉臂讓位槽113,而在前述右箱體12的頂壁上并且在與前述右箱體墻板122的接壤部位開設有一右翻轉臂讓位槽123;前述的翻轉機構6包括左翻轉臂61和一右翻轉臂62,左翻轉臂61對應于左翻轉臂讓位槽113的位置設置,右翻轉臂62對應于右翻轉臂讓位槽123的位置設置并且左翻轉臂61的結構與右翻轉臂62的結構相同,在右翻轉臂62的一端開設有一翻轉腳滑動槽621,在該翻轉腳滑動槽621上滑動地設置有一翻轉腳622,在該翻轉腳622的上部構成有一卷布軸頭配合槽6221,并且在翻轉腳622的上部右側還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用于供卷布軸30的卷布軸頭303與之形成滾動副的卷布軸頭導滑滾輪6222,在右翻轉臂62的另一端擴設有一翻轉臂座623,在該翻轉臂座623上開設有一翻轉臂鏈輪座配合孔6231,在該右翻轉臂62的底部設置有一翻轉腳位移作用缸624,該翻轉腳位移作用缸624的翻轉腳位移作用缸柱6241與翻轉腳622的下部連接。前述左翻轉臂鏈輪55的結構是與前述右翻轉臂鏈輪56的結構相同的,前述的左翻轉臂鏈輪55與左翻轉臂61固定并且由左翻轉臂鏈輪55連同左翻轉臂61轉動地套置在前述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上,在前述右翻轉臂鏈輪56上構成有一右翻轉臂鏈輪座561(左翻轉臂鏈輪55同例),該右翻轉臂鏈輪座561插入前述翻轉臂鏈輪座配合孔6231內并且由鏈輪座鎖定螺釘5611鎖定。在圖1中示出了位于右翻轉臂鏈輪56的中央位置的右翻轉臂鏈輪軸承562(左翻轉臂鏈輪55的中央位置同樣有一左翻轉臂鏈輪軸承),該右翻轉臂鏈輪軸承562與驅動輥右支承軸頭203上的右翻轉臂鏈輪軸承配合軸2033相配合(左翻轉臂鏈輪軸承與驅動輥左支承軸頭202的配合同例)。
當受控于前述電氣控制箱124的翻轉臂驅動電機51工作時,帶動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由翻轉臂驅動減速箱52帶動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轉動,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左端的左小鏈輪54a以及固定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的右端的右小鏈輪54b均隨翻轉臂同步鏈輪軸53轉動,經左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7帶動左翻轉臂鏈輪55,由左翻轉臂鏈輪55帶動左翻轉臂61。與此同時,右翻轉臂鏈輪傳動鏈條58帶動右翻轉臂鏈輪56,由右翻轉臂鏈輪56帶動右翻轉臂62。左、右翻轉臂61、62同步向右翻轉或向左回復(狀態(tài)由圖2示意)取決于前述翻轉臂驅動電機51的順時針工作或逆時針工作,而翻轉臂驅動電機51的順或逆時針工作的節(jié)奏受控于電氣控制箱124的PLC(可編程序控制器)。
當要將圖1中示意的位于左、右翻轉臂61、62上的前述預備軸302由左、右翻轉臂61、62協(xié)同且同步運動以順時針方向朝著驅動輥20翻轉(即行移)至與驅動輥20貼觸的狀態(tài)時,翻轉過程如前述,同時由受控于電氣控制箱124的翻轉腳位移作用缸624工作,翻轉腳位移作用缸柱6241向缸體內位移,帶動翻轉腳622循著翻轉腳滑動槽621位移,由翻轉腳621迫使預備軸302與驅動輥20貼觸,進入卷布狀態(tài),此時的預備軸302實質上演變成了卷布軸30并且卷布軸30的卷布軸頭303與一對卷布軸頭導向滾輪6222形成滾動副。
在本實施例中,上面提及的翻轉腳位移作用缸624為氣缸,但是如果用油缸替代氣缸,那么應當視為等效性變化而依然屬于本發(fā)明公開的技術內涵范疇。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擺臂機構7包括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71、一對壓輥臂72和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71對應于前述驅動輥驅動機構2的后側,該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71的左端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左箱體墻板112上,而右端轉動地支承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上,一對壓輥臂72中的其中一個(圖示左側的一個)壓輥臂的下端固定在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71的左端,而一對壓輥臂72中的另一個(圖示右側的一個)壓輥臂的下端固定在壓輥臂聯(lián)動管軸71的右端,一對壓輥臂72的上端構成為自由端,在一對壓輥臂72的上端的前側各固定有一滑動座導軌721,而上端的后側各延伸有一壓輥輪座722,在滑動座導軌721上滑動地配設有一滑動座7211,在滑動座7211的上端樞軸設置有一滑動座壓輥輪72111,在壓輥輪座722的末端樞軸設置有一壓輥輪7221,滑動座壓輥輪72111與壓輥輪7221之間的空間構成為卷布軸支承腔723,在一對壓輥臂72上并且在對應于滑動座導軌721的下方的位置各固定有一滑動座驅動工作缸724,該滑動座驅動工作缸724的滑動座驅動工作缸柱7241與前述滑動座7211的下端連接,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中的其中一個(圖示左側的一個)壓輥臂驅動作用缸在對應于前述一對壓輥臂72中的其中一個壓輥臂的后側的位置連接在前述左箱體墻板112上,而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中的另一個(圖示右側的一個)壓輥臂驅動作用缸在對應于前述一對壓輥臂72中的另一個壓輥臂的后側的位置連接在前述右箱體墻板122上,并且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的壓輥臂驅動作用缸柱731的末端分別與一對壓輥臂72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滑動座驅動工作缸724以及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均為氣缸,但并不排斥使用油缸的情形。
繼續(xù)見圖1,前述的計米機構8包括計米器支架座81、計米器支架82、計米器83和計米器滾輪84,計料器支架座81固定在前述箱體前支承管13a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計米器支架82的前端與計米器支架座81鉸接,而計米器支架82的后端構成為自由端,并且在計米器支架82與計米器支架座81之間連結有一拉簧85,計米器83設置在計米器支架82的后端并且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124電氣控制連接,計米器滾輪84與計米器83相配合并且轉動地設置在計米器支架82的后端,該計米器滾輪84與前述上導布輥103相對應,更確切地講在卷布時,該計米器滾輪84與無紡布40的表面接觸。
請參見圖2至圖3并且結合圖1,申請人描述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在卷布軸30卷布過程中,按申請有在上面所述,在翻轉臂驅動機構5的結構體系的左、右翻轉臂鏈輪55、56的作用下帶動左、右翻轉臂61、62,使支承于左、右翻轉臂61、62上的卷布軸30與驅動輥20接觸,由驅動輥20的工作而以摩擦原理使無紡布40卷繞于卷布軸30上,此時的橫切機構4的走刀架橫梁41處于由圖3所示的下位狀態(tài),即處于翻轉到對應于驅動輥22前側偏下方的狀態(tài)。隨著卷布軸30上的無紡布卷301的直徑的漸漸增大,即在卷布軸30卷布過程中,卷布軸30漸漸自驅動輥20的左側向驅動輥20的右側轉移,直至左翻轉臂61處于由圖2所示的水平狀態(tài)(右翻轉臂62同例),無紡布卷301整體處在了驅動輥20的右側。此時,走刀架驅動機構2工作,按申請人在上面的說明而使橫切機構4處于由圖3所示的對應于驅動輥20的前側上方,并且將無紡布40切斷,使有待于由預備軸302(也可稱周轉軸)卷取無紡布40與無紡布卷301分離,緊接著,走刀架驅動機構3反向工作,使橫切機構4回復到由圖3所示的對應于驅動輥20的前側偏下方的。同時,在翻轉腳位移作用缸624的反向工作下,翻轉腳622松開卷布軸頭303,并且在翻轉臂驅動機構5的反向工作下使左、右翻轉臂61、62由圖2所示的水平狀態(tài)回復到對應于驅動輥20的左側的狀態(tài),即回復到初始狀態(tài)并重復前述動作而使預備軸302與驅動輥20的左側貼靠,即進入卷布狀態(tài)。還同時,擺臂機構7工作,具體而言,在一對壓臂驅動作用缸73的工作下,翻轉臂驅動作用缸柱731向缸體內回縮,帶動一對壓輥臂72向后翻轉,由于具有無紡布卷301的卷布軸30的兩端支承于前述的卷布軸支承腔723內,因而在一對壓輥臂72向后翻轉的過程中,將無紡布卷301向后轉移,直至無紡布卷301遭到左、右緩沖塊11231、1221的阻擋。接著,滑動座驅動工作缸724反向工作,滑動座7211循著滑動座導軌721下行,解除對卷布軸30兩端的管束,緊接著一對壓輥臂驅動作用缸73反向工作,使一對壓輥臂72由圖3所示狀態(tài)返回到由圖2所示的狀態(tài)。上述過程不斷重復而實現(xiàn)連續(xù)卷布。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不足,順利地完成了發(fā)明任務,客觀地兌現(xiàn)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載述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