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給料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的物料生產設備,都只有一個進料口,通過該唯一的進料口為下端生產設備給料,如果給料速度太快,則容易造成該進料口的下端物料堆積;如果進料速度太慢,則容易造成進料不足,影響生產效率。因此,現有技術中通常需要嚴密控制該進料速度,以避免上述缺陷。但是,該進料速度無論是由操作人員憑經驗把握,還是進料驅動裝置自動控制,都難于達到一個合理速度。
因此,如何采取其它方式,避免進料口下端物料堆積,均勻給料是目前給料裝置中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給料裝置,包括進料口、儲料筒和給料口;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儲料筒的上方;所述儲料筒內,還設置有將所述儲料筒分割為若干儲料倉的隔板;每個所述儲料倉還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給料口。
進一步地,所述儲料筒內,還傾斜設置有至少一塊導料板;所述導料板的頂端位于所述進料口的下方;所述導料板與相鄰的兩塊隔板、所述相鄰的兩塊隔板間的儲料筒的內壁,形成所述儲料倉。
進一步地,所述導料板的頂端連接處所在的平面,低于所述進料口末端所在的平面。
進一步地,所述相鄰的兩塊隔板,傾斜且對稱的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儲料筒的中央。
進一步地,所述給料裝置,還包括蓋板,設置在所述儲料筒的上方;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孔口;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孔口上。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干燥設備,包括上述任意的給料裝置和干燥筒;所述給料裝置設置在所述干燥筒的上方;所述干燥筒內水平設置有至少一個中空結構的干燥盤,所述干燥盤內注有加熱介質。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干燥盤上還交錯設置有卸料口和至少一個可旋轉的耙刀。
進一步地,所述耙刀的數量與所述給料口的數量一致。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瀝青攪拌站,包括粉料倉、瀝青罐、骨料倉、攪拌站主樓和加熱裝置;所述粉料倉、所述瀝青罐、所述骨料倉,均與所述攪拌站主樓連接;所述粉料倉上設置有上述任意的干燥設備;所述加熱裝置,用于加熱所述加熱介質。
本發(fā)明提出的給料裝置及其干燥設備和瀝青攪拌站,采用一進多出的發(fā)明構思,在儲料筒內增設了將儲料筒分割為若干儲料倉的隔板。由進料口進入的物料,即可經各儲料倉的給料口分別給料,實現一進多出的轉化功能。一方面,由于該給料口不再唯一,所以能更進一步的加快給料速度;另一方面,由于該給料口位于不同位置儲料倉的下方,所以能有效避免給料口的下方物料堆積,避免造成卡口等現象,能較大程度的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給料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給料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為圖2所示給料裝置的虛線處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給料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給料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fā)明干燥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瀝青攪拌站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其發(fā)明構思是提供了一種一進多出的給料裝置,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給料裝置,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如圖1-3所示,顯示了本發(fā)明的一種給料裝置10,包括進料口100、儲料筒200和給料口300。其中,進料口100設置在儲料筒200的上方,儲料筒200內,還設置有將儲料筒200分割為若干儲料倉X的隔板210;每個儲料倉X還設置有至少一個給料口300。優(yōu)選的,該給料口300,設置在儲料倉X的下方,以方便出料。
在該實施例中,給料裝置10的儲料筒200內增設了將儲料筒200分割為若干儲料倉X的隔板210。由進料口100進入的物料,即可分別落入各儲料倉X,并經各儲料倉X的給料口300分別給料,實現一進多出的轉化功能。一方面,由于該給料口300不再唯一,所以能更進一步的加快給料速度;另一方面,由于該給料口300位于不同位置儲料倉X的下方,所以能有效避免給料口300的下方物料堆積,避免造成卡口等現象,能較大程度的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優(yōu)選的,如圖2、3所示(圖3所示,為圖2虛線處的放大圖),儲料筒200內,還傾斜設置有至少一塊導料板220,所述導料板220的頂端位于所述進料口100的下方;所述導料板220與相鄰的兩塊隔板210、相鄰的兩塊隔板210間的儲料筒200的內壁,形成儲料倉X(參見圖3所示一個儲料倉X的放大圖)。
在該實施例中,儲料筒200內,還傾斜設置有導料板220,經進料口100進入的物料,能在該導料板220的傾斜作用下,快速有序的落入各給料口300,進一步加快給料速度,且避免卡口現象。具體的,儲料筒200、隔板210、導料板220可為整面板彎折以形成封閉儲料倉X,或由單板通過焊接、卡接、螺紋連接等形成封閉儲料倉X。優(yōu)選的,儲料筒200、隔板210、導料板220的接觸處,可選但不僅限于設計為圓弧接縫,以更便于下料,防止物料殘留。
更為優(yōu)選的,如圖2、3所示,相鄰的兩塊隔板210也傾斜且對稱的設置。
在該實施例中,每個儲料倉X由左右對稱且傾斜設置的兩塊相鄰隔板210、導料板220和儲料筒200的相應段所組成。由于兩塊相鄰隔板210和導料板220均朝給料口300傾斜設置,所以更有利于進料口100的物料下落,能進一步加快給料速度。
更為優(yōu)選的,如圖1-4所示,進料口100設置在儲料筒200的中央,可選但不僅限于為圓形。隔板210,均勻分布在儲料筒200內,以將儲料筒200分割為容積相等的若干儲料倉X。導料板220,可選但不僅限于為如圖2、3所示的類屋頂形狀,其頂端匯聚于進料口100中央位置O,且優(yōu)選為位于進料口100末端下方的水平面上,末端與相鄰的兩塊隔板210、相應段的儲料筒200直接形成給料口300。需要說明的,進料口100的末端指進料口100的進料通道底端。如圖4所示,給料口300的上端可選但不僅限于為圓形,末端可選但不僅限于為扁平狀或長方體狀。
上述各優(yōu)選實施例,進一步限定了進料口100、隔板210、導料板220、給料口300的位置、結構和形狀等,上述設計經過工作人員反復實驗,結果驗證其更有利于物料的導入和導出和均勻下料,且能避免給料口300周圍形成殘留物料的死角,能較大程度的提高給料速度。
更為優(yōu)選的,如圖5所示,該給料裝置,還包括蓋板400,設置在儲料筒200的上方。該蓋板400上,設置有孔口。進料口100,設置在該孔口上。
在該實施例中,儲料筒200的上方,還設置有蓋板400,可避免物料外泄,減小浪費。尤其是所加物料為粉狀物料時,其上設置的蓋板400可避免其外泄污染環(huán)境,以及對工作人員造成身體傷害。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將上述任意的給料裝置10,應用于干燥設備,提出一種基于本發(fā)明的干燥設備。具體的,本發(fā)明的干燥設備,包括上述任意的給料裝置10和干燥筒20。其中,給料裝置10設置在干燥筒20的上方,干燥筒20內水平設置有至少一個中空結構的干燥盤21,該干燥盤內注有加熱介質22。
在該實施例中,將基于本發(fā)明發(fā)明構思的給料裝置10,應用于干燥設備,物料經進料口100進入儲料筒200后,分別經各儲料倉X的給料口300,落入干燥筒20內水平設置的干燥盤21上,并經其內或與經外部熱源加熱的加熱介質22加熱干燥,以備后續(xù)使用。
具體的,該加熱介質22,優(yōu)選為導熱液料,可選但不僅限于導熱油、熱水等,以加熱干燥盤21上方的物料。
更為具體的,該干燥盤21的數量,可選但不僅限于為3-5個,每個干燥盤21交錯設置有卸料口23,且每個干燥盤21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可旋轉的耙刀24。在該實施例中,設置有多個干燥盤21,并在其上增設卸料口23和耙刀24,可使物料干燥更均勻、更充分,能進一步提高干燥效果。具體的,落入第一層干燥盤21的物料,可經旋轉的耙刀24迅速攤平,使得加熱干燥更均勻,然后經該旋轉的耙刀24推至該層的卸料口23,落入第二層干燥盤21繼續(xù)加熱干燥,繼而通過交錯設置的卸料口23依次類推至最后一層干燥盤21,并經該最后一層卸料口23落入后續(xù)工作設備,如粉料倉A。更為具體的,耙刀23的數量,可選但不僅限于與給料口300的數量相等,這樣經給料口300下落的物料,即可通過各自位置的耙刀23迅速攤平,進一步降低物料堆積卡口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將上述給料裝置10或干燥設備應用于瀝青攪拌站,提供一種基于本發(fā)明構思的瀝青攪拌站。具體的,該攪拌站包括粉料倉A、瀝青罐B、骨料倉C、攪拌站主樓D和加熱裝置E,粉料倉A、瀝青罐B、骨料倉C分別存儲上述干燥設備所干燥的礦粉或其他粉狀物料、瀝青和骨料等制作可攤鋪瀝青的配料,并經計量等步驟后,分別經輸送帶、泵送管路等輸送至攪拌站主樓D的攪拌桶,經混合攪拌后達到可攤鋪要求。加熱裝置E,與干燥設備或/和瀝青罐B連接,以為導熱油提供熱源,加熱干燥粉料,并確保瀝青不凝固等。優(yōu)選的,該導熱油可通過管路在干燥設備、瀝青罐B之間循環(huán)使用,以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消耗,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
眾所周知,攤鋪瀝青的制作過程中,對礦粉等粉料的溫度要求嚴格,由于基于本發(fā)明發(fā)明構思的干燥設備,能有效保障礦粉等粉料的溫度,所以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攤鋪瀝青的質量,保證攤鋪瀝青的成品料溫度為220~250℃,符合攤鋪要求。
上述干燥設備和攪拌站,與上述給料裝置對應,其技術特征的組合和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上述干燥設備和攪拌站,僅為本發(fā)明給料裝置的應用示例,不對其應用范圍作任何限定。凡應用本發(fā)明一進多出給料裝置的發(fā)明構思,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類。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