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包裝線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
背景技術:
紙板堆由多張紙板自下而上依序堆疊形成,每張紙板展開后能夠形成一個紙箱,紙箱用于裝產品,紙板展開裝置用于展開紙板以形成紙箱,它設有裝紙箱,該裝紙箱用來存放紙板堆,紙板展開裝置從裝紙箱中取紙板并展開成紙箱,因此,需要傾斜裝入紙板堆,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人工,勞動強度較大,自動化水平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不依賴人工,自動化水平較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它包括抓取結構、伸縮結構、傾斜結構、移動結構;抓取結構與傾斜結構連接形成第一單元,第一單元與伸縮結構連接形成第二單元;第二單元與移動結構連接;抓取結構用于抓放紙板堆,伸縮結構用于移動抓取結構以實現紙板堆的取放,傾斜結構用于傾斜和復位抓取結構,移動結構用于移動第二單元至目的地和復位第二單元;
伸縮結構包括安裝在移動結構上的安裝架,安裝架固定連接有安裝座,安裝座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件和導向塊,導向塊活動連接有導向桿;
傾斜結構包括固定部分和可轉動部分,固定部分和可轉動部分可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朝下,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導向桿的下端均與固定部分固定連接,固定部分和可轉動部分之間設有用于帶動可轉動部分相對固定部分轉動的第二伸縮件;可轉動部分安裝所述的抓取結構。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伸縮結構下降傾斜結構和抓取結構連接形成的整體,即第一單元,然后抓取結構抓取紙板堆,接著伸縮結構縮回第一單元以實現對紙板堆抓取,此時,可以縮回過程中傾斜結構傾斜抓取結構,或縮回完成后移動結構帶著第二單元移動同時傾斜結構傾斜抓取結構或者移動到目的地后再傾斜結構傾斜抓取結構,目的地指裝紙箱入口,其中縮回過程中傾斜結構傾斜抓取結構或者移動結構帶著第二單元移動同時傾斜結構傾斜抓取結構均更加節(jié)省時間,效率最高,移動到目的地后,伸縮結構伸出第一單元以將紙板堆放入裝紙箱,然后抓取結構松開紙板堆,紙板堆就被傾斜放入裝紙箱,接著,反向過程進行復位,為下一輪輸送紙板堆做好準備,綜合上述,本發(fā)明不依賴人工,自動化水平較高。
作為改進,抓取結構包括相向設置在可轉動部分下表面的第三伸縮件和第四伸縮件,第三伸縮件和第四伸縮件均連接有抓取臂,兩抓取臂之間的空間用于容納紙板堆,第三伸縮件和第四伸縮件的伸縮用于帶動抓取臂抓放紙板堆,這樣,更有利于結構緊湊,同時降低重量。
作為改進,抓取臂包括沿紙板堆輸送方向設置的安裝梁,安裝梁連接有至少兩個L形側臂,L形側臂沿紙板堆輸送方向依序設置,L形側臂的橫部指向紙板堆,這類結構非常簡單,重量小,且更加適用于紙板堆的抓取,紙板堆在與抓取臂相接觸的側面上已經有豎直槽存在,這種豎直槽可與L形側臂配合,即抓取臂抓取時,豎直槽可用于容納L形側臂,這樣,豎直槽與L形側臂的配合能夠實現沿輸送方向所在直線上的限位,從而防止紙板堆傾斜時,紙板堆從抓取臂上滑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的傾斜裝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發(fā)明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的傾斜裝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中所示,1、輸送機構,2、滑塊,3、導軌,4、安裝架,5、安裝座,6、第一伸縮件,7、導向塊,8、導向桿,9、固定部分,10、可轉動部分,11、第二伸縮件,12、第三伸縮件,13、第四伸縮件,14、安裝梁,15、L形側臂,16、支架,17、轉軸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fā)明可傾斜輸送紙板堆的機構,它包括抓取結構、伸縮結構、傾斜結構、移動結構;抓取結構與傾斜結構連接形成第一單元,第一單元與伸縮結構連接形成第二單元;第二單元與移動結構連接;抓取結構用于抓放紙板堆,伸縮結構用于移動抓取結構以實現紙板堆的取放,傾斜結構用于傾斜和復位抓取結構,移動結構用于移動第二單元至目的地和復位第二單元;
伸縮結構包括安裝在移動結構上的安裝架4,安裝架4固定連接有安裝座5,安裝座5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件6和導向塊7,導向塊7活動連接有導向桿8;安裝架4位于輸送機構1的輸送面上方,這樣,交由輸送機構4自動輸送紙板堆;
傾斜結構包括固定部分9和可轉動部分10,固定部分9和可轉動部分10通過轉軸件33可轉動連接,形成類似合頁的結構,第一伸縮件6的伸縮端朝下,第一單元與伸縮結構連接是指第一伸縮件6的伸縮端、導向桿8的下端均與固定部分9固定連接,固定部分9和可轉動部分10之間設有用于帶動可轉動部分10相對固定部分9轉動的第二伸縮件11,本例中,第二伸縮件11的伸縮端與可轉動部分10鉸接,第二伸縮件11的固定結構部分與固定部分9鉸接,若第二伸縮件11是氣缸,則固定結構部分指缸體,伸縮端即活塞桿的一端;抓取結構與傾斜結構連接是指可轉動部分10安裝所述的抓取結構。
抓取結構包括相向設置在可轉動部分10下表面的第三伸縮件13和第四伸縮件14,第三伸縮件13和第四伸縮件14均連接有抓取臂,兩抓取臂之間的空間用于容納紙板堆,第三伸縮件13和第四伸縮件14的伸縮用于帶動抓取臂抓放紙板堆。
抓取臂包括沿紙板堆輸送方向設置的安裝梁15,安裝梁15連接有至少兩個L形側臂16,L形側臂16沿紙板堆輸送方向依序設置,L形側臂16的橫部指向紙板堆。
移動結構包括滑塊2和導軌3,安裝架4的兩端分別與對應滑塊2固定連接。
導軌3安裝在支架16上,支架16安裝在輸送機構4上,圖中箭頭方向為紙板堆傳送方向;抓取結構位于安裝架4和輸送機構4的輸送面之間。
移動結構的移動動力源可以是同步帶帶動滑塊2實現,也可以是絲杠螺母結構,其中一個滑塊2為絲杠螺母結構中移動的螺母,這里不更多舉例;雖然圖中未具體體現移動動力源,但不妨礙對本發(fā)明的理解。
第一伸縮件6、第二伸縮件11、第三伸縮件12和第四伸縮件13均采用氣缸。
關于紙板堆進入本發(fā)明如何算到位,方式可以有多種,比如本例中僅通過輸送機構1來控制,即輸送機構移動紙板堆一定距離使紙板堆到達設定位置。
本發(fā)明舉例主要是氣缸控制,上述各動作部分的控制,可以采用集中控制,也可以采用分別控制,比如集中控制,可設置一個集中控制模塊,該控制模塊可以控制氣缸動作、電機動作,輸送機構1的電機、各氣缸、移動結構的帶動同步帶的電機分別與控制模塊連接,按照設定時間進行動作即可,不加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