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輸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是一種連續(xù)運輸設備,能與掘進機一起用于隧道開挖工程,尤其是大型、長距離的隧道開挖工程。
然而目前,用于隧道掘進機的帶式輸送機基本為在掘進方向上長度固定、不可伸縮的結構形式。因此,帶式輸送機的結構較為笨重,在與其他裝置或部件配合時,靈活性較差。例如,在需要進行檢查、維修刀盤等行為時,這會帶來諸多不便。
因此,需要一種靈活性較高的帶式輸送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帶式輸送機,這種帶式輸送機的靈活性較高。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帶式輸送機,其包括:固定的基體;末端部,所述末端部包括滾筒以及包圍所述滾筒的輸送帶,所述末端部位于所述基體的前方;以及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連接在所述基體和所述末端部之間,所述伸縮機構構造成能使所述末端部相對于所述基體伸縮移動。
通過本發(fā)明提出的帶式輸送機,能夠?qū)崿F(xiàn)末端部相對于基體的相對伸縮。從而,在帶式輸送機的工作過程中,可以將末端部伸出,而在進行檢查刀盤等行為時,可以使末端部回縮。另外,在帶式輸送機的工作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而調(diào)整基體與末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由此,提高了帶式輸送機的靈活性,并有利于帶式輸送機與其他裝置或部件的配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伸縮機構包括沿伸縮移動的方向設置的導軌,以及與所述末端部相連的移動架,所述滑動架包括與所述導軌相接合并能沿所述導軌移動的移動滾輪。移動架可以沿著導軌移動,從而能較為穩(wěn)定地實現(xiàn)與移動架相連的末端部的伸縮移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伸縮機構還包括動力組件,所述動力組件與所述移動架相連以帶動所述移動架沿所述導軌移動。通過這種結構可以實現(xiàn)末端部伸縮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從而不需手動地移動末端部,進而方便了末端部的移動,并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導軌在從前到后的方向上向上傾斜。這使得在帶式輸送機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末端部能自動地保持在導軌的前方的末端處,由此能保持末端部充分伸出。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導軌的前端處設置有擋塊。通過這一設置能防止移動架脫離軌道。
在一個實施例中,動力組件包括至少兩個間隔開的輪體,以及套設在兩個輪體上的輔助傳送帶,所述移動架與所述輔助輸送帶固定相連。通過這種結構能夠方便地帶動移動架進行移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兩個輪體包括與驅(qū)動電機相連的主動輪以及從動輪,所述從動輪包括分別位于所述導軌兩端的前從動輪和后從動輪,以及位于所述主動輪上方的輔助從動輪,所述輔助傳送帶包圍所述主動輪、前從動輪、后從動輪以及輔助從動輪,并從所述前從動輪和后從動輪之間穿過,其中,所述移動架能在所述前從動輪和后從動輪之間移動。通過這種結構,能夠延長移動架的移動路徑,從而延長末端部的伸縮距離。同時,通過這種結構還能確保輪體與輔助傳送帶之間的結構穩(wěn)定性,使得輔助傳送帶不易脫離輪體。
在一個實施例中,輸送帶朝向所述基體延伸,所述伸縮機構還包括承載件,所述承載件包括圍繞所述輸送帶的承載部以及與所述承載部相連的承載輪,所述承載輪與所述導軌相接合并能沿所述導軌移動。通過承載件能夠?qū)斔蛶鸬街巫饔?,以確保輸送帶能沿預期的路徑設置。尤其是,在末端部縮回的過程中,輸送帶難以保持張緊,由此設置承載件能防止輸送帶下垂。
在一個實施例中,承載件為多個,多個所述承載件沿所述導軌間隔開設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基體上旋轉(zhuǎn)式連接有卷帶輥,朝向所述基體延伸的輸送帶包圍所述卷帶輥并纏繞到所述卷帶輥上,與所述卷帶輥連接有卷帶電機。通過這種設置,能保持輸送帶張緊,并能防止輸送帶下垂、變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qū)崿F(xiàn)末端部相對于基體的相對伸縮。從而,在帶式輸送機的工作過程中,可以將末端部伸出,而在進行檢查、維修刀盤等行為時,可以使末端部回縮。另外,在帶式輸送機的工作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而調(diào)整基體與末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由此,提高了帶式輸送機的靈活性,并有利于帶式輸送機與其他裝置或部件的配合。
附圖說明
在下文中將基于實施例并參考附圖來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
圖1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帶式輸送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了圖1中的帶式輸送機的一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帶式輸送機100的結構。帶式輸送機100包括基體12和末端部,其中基體12是相對固定的。末端部包括滾筒1,滾筒1被輸送帶17包圍,并能使輸送帶17在此處轉(zhuǎn)向。末端部還可以包括接渣斗2和接料段3,接渣斗2和接料段3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加贅述。
對于圖1而言,左側為前方,右側為后方。末端部位于基體12的前方。
帶式輸送機100還包括伸縮機構,伸縮機構連接在基體和末端部之間,并構造成能使末端部相對于基體12前后伸縮移動。例如在帶式輸送機100的工作過程中,末端部相對于基體12伸出,并處于伸出位置I。而在進行更換刀盤等行為時,末端部可相對于基體12回縮,并處于回縮位置II。另外,也可根據(jù)需要而使末端部處于伸出位置I與回縮位置II之間的任一位置上。由此,提高了帶式輸送機100的靈活性,并有利于帶式輸送機100與其他裝置或部件的配合。
如圖1所示,伸縮機構包括沿伸縮移動的方向(及前后方向)設置的導軌11,以及移動架6。移動架6與末端部相連并包括與導軌相接合并能沿導軌移動的移動滾輪。由此,末端部可隨著移動架6一起沿著導軌11移動,以實現(xiàn)末端部相對于基體的伸縮移動。通過這種方式移動末端部有助于使末端部的移動路徑穩(wěn)定,并能有效確保帶式輸送機100的結構穩(wěn)定。
優(yōu)選地,導軌在從前到后的方向上向上傾斜。從圖1中看,則是從左到右向上傾斜。由此,在自然狀態(tài)下,末端部將保持位于導軌11的前端處,此時地式輸送機100可正常工作。而在需要使末端部縮回時再使末端部沿導軌11移動。這里所說的“自然狀態(tài)”,指的是不受人、驅(qū)動電機等外力影響的狀態(tài)。
更優(yōu)選地,在導軌11的前端處設置擋塊4,移動架6始終位于擋塊4的后側。由此能防止移動架6脫離到導軌11之外。
優(yōu)選地,伸縮機構還包括動力組件,動力組件與移動架6相連并為移動架6提供動力,以促使移動架6沿著導軌移動。動力組件包括至少兩個間隔開的輪體,以及套設在兩個輪體上的輔助傳送帶7,輔助傳送帶7與移動架6固定相連。至少兩個輪體中的一個上連接有驅(qū)動電機9(例如為減速機)。由此一來,在驅(qū)動電機工作時,輪體能帶動輔助傳送帶7移動,并由此能帶動移動架6以及末端部移動。
在如圖1所示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至少兩個輪體包括與驅(qū)動電機相連的主動輪8以及分別位于導軌11兩端的前從動輪5和后從動輪13,以及位于主動輪上方的輔助從動輪16(見圖2)。輔助傳送帶7包圍主動輪8、前從動輪5、后從動輪13以及輔助從動輪16,并從輔助從動輪16與主動輪8之間穿過。由此一來,輔助傳送帶7能帶動移動架6在前從動輪5和后從動輪13之間移動。通過這種結構,能夠延長移動架6的移動路徑,從而延長末端部的伸縮距離。同時,通過這種結構還能確保輪體與輔助傳送帶之間的結構穩(wěn)定性,使得輔助傳送帶不易脫離輪體。尤其是,輔助傳送帶7在主動輪8與輔助從動輪16之間的近似S形的設置方式,能確保輔助輸送帶7張緊,從而防止輔助輸送帶7脫離輪體,并進而確保帶式輸送機100的結構穩(wěn)定性。
如圖1所示,輸送帶17朝向基體12延伸并包圍、纏繞在連接在基體12上的卷帶輥14上。卷帶輥14能旋轉(zhuǎn)以方便輸送帶17纏繞在其上。優(yōu)選地,與卷帶輥14連接有卷帶電機15,卷帶電機15能帶動卷帶輥14旋轉(zhuǎn),以實現(xiàn)輸送帶17自動或半自動地纏繞到卷帶輥14上。
在卷帶輥14與滾筒1之間,還設置有承載件10。如圖2所示,承載件10包括包圍輸送帶17以在下方承托住輸送帶17的承載部,以及與承載部相連并與導軌11相接合的承載輪。承載件10也可以在導軌11上移動,并且在卷帶輥14與滾筒1之間始終保持承托住輸送帶17,以防止輸送帶17在缺乏張緊力的時候下垂。承載件10優(yōu)選為相互間隔開的多個。
優(yōu)選地,在相鄰的承載件之間以及相鄰的承載件與移動架之間設置有柔性連接件。由此,相鄰的承載件之間可以相互靠近,承載件與移動架之間也可相互靠近。另外,當相鄰的承載件之間以及相鄰的承載件與移動架之間的距離將要超過預設的距離時,在上述柔性連接件的作用下,承載件之間的距離或者承載件與移動架之間的距離將保持不再增大。
帶式輸送機100的具體伸縮過程如下。
在帶式輸送機100的末端部從伸出位置I到回縮位置II的回縮過程中,驅(qū)動電機9首先開始工作,并帶動輔助傳送帶7圍繞著主動輪8、輔助從動輪16、后從動輪13和前從動輪5逆時針移動。由此,移動架6能隨著輔助傳送帶7沿從前到后的方向移動,并由此使末端部沿從前到后的方向移動,直到末端部移動到回縮位置II處為止。在此過程中,輸送帶17會逐漸變得松弛,承載件10也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移動,同時還承托住輸送帶17,以防止輸送帶17下垂。并且在此過程中,可以啟動卷帶電機15,使卷帶輥14開始轉(zhuǎn)動,并將要變得松弛的或者已經(jīng)松弛的輸送帶17卷到其上,由此確保輸送帶17張緊。
在帶式輸送機100的末端部從回縮位置II到伸出位置I的滲出過程中,卷帶電機15首先開始工作,以釋放輸送帶17。同時,在驅(qū)動電機9的驅(qū)動作用下,輔助傳送帶7圍繞著主動輪8、輔助從動輪16、后從動輪13和前從動輪5順時針移動。此時,輔助傳送帶7會帶動移動架6以及與移動架6相連的末端部從后向前移動,直到末端部移動到伸出位置I處為止。此時,擋塊4將會防止移動架6進一步向前移動。在此過程中,承載件也會沿著從后向前的方向移動,尤其是在設置有柔性連接件和/或?qū)к?1傾斜的情況下,則更是如此。由此一來,承載件能有效地承托住輸送帶17,以防止輸送帶17下垂。在末端部移動到伸出位置I處時,卷帶電機15停止工作,以確保輸送帶17張緊。
通過上述結構和方式,使得帶式輸送機100的末端部能相對于基體12伸縮,由此提高了帶式輸送機100的靈活性,并有利于帶式輸送機100與其他裝置或部件配合。
雖然已經(jīng)參考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沖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的所有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