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升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大型筒體的提升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節(jié)能減排的全球趨勢,以及石化能源的日益枯竭,風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型清潔能源,已成為最主要的綠色能源之一,而風能利用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風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是將風力發(fā)電機組葉片迎風掃掠面積內截獲的風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
風力發(fā)電機組主要由塔筒、輪轂和葉片組成,在風力發(fā)電機組工作過程中,塔筒主要承受輪轂傳遞的壓力和彎矩,以及機艙重力和塔筒自重,是風力發(fā)電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塔筒結構有鋼質塔筒、混凝土塔筒等類型。
為了獲得較大且較為穩(wěn)定的風力,塔筒的高度較高,一般在50米至100米之間,且隨著風力發(fā)電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風力發(fā)電機組不斷向大發(fā)電功率,高輪轂中心高度的方向發(fā)展,不可避免的導致塔筒朝大直徑、大厚度方向進行設計,使得塔筒在車間進行裝配、涂裝時的搬運,以及安裝前的裝載轉運均變得艱難,目前,塔筒的搬運及轉運裝載時需要用到專用汽車吊(專用龍門吊)、塔筒運輸平板車等一系列操作設備,作業(yè)效率低、安全系數較低、成本費用高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適用于塔筒等大型筒體的提升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提升裝置,包括基座、至少兩個間隔設于所述基座上的提升機構,所述提升機構包括安裝座、提升臂架及第一驅動組件,所述提 升臂架一端鉸接于所述安裝座的端部,另一端連接有拉索,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設于所述安裝座和所述提升臂架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提升臂架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一端與所述安裝座的第二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拉索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驅動件和第二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鉸接于所述安裝座的中部和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驅動件鉸接于所述安裝座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
進一步地,至少其中一個提升機構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相鄰所述提升機構之間連接有用于調節(jié)間距的第二驅動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朝第一方向布置的第四驅動件及朝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五驅動件,所述第四驅動件和所述第五驅動件相互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設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導板,所述第四驅動件和/或第五驅動件上設有可沿所述導板滑動的導向輪。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上靠近每個所述提升機構設有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座和伸縮支腿,所述伸縮支腿包括固定段和伸縮段,所述固定段的第一端設有支耳,所述支耳鉸接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與所述支耳之間鉸接有第三驅動件。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提升機構上連接有筒體支承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連接設置于相鄰所述筒體支承件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筒體支承件設有凹弧形支承面。
進一步地,所述可移動的提升機構與所述基座之間設有鎖止機構,所述鎖止機構包括支撐臺、第六驅動件和鎖塊,所述支撐臺連接在所述安裝座上,所述第六驅動件一端設于所述支撐臺上,另一端與所述鎖塊連接,所述鎖塊貼合靠近所述基座。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下方設有若干行走輪。
本實用新型的提升裝置適用于塔筒等大型筒體的提升搬運,無需使用專用 起重機,提高了搬運效率,降低了搬運成本,同時,提升裝置的兩個提升機構之間間距可調,可適用于提升搬運不同長度的大型筒體,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提升機構在工作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提升機構在運輸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鎖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基座;13、導板;14、行走輪;2、提升機構;21、安裝座;22、第一連桿;23、第二連桿;24、拉索;25、第一驅動件;26、第二驅動件;28、支撐組件;281、固定座;282、固定段;283、伸縮段;284、支耳;285、第三驅動件;3、第二驅動組件;31、第四驅動件;32、第五驅動件;33、導向輪;4、筒體支承件;5、鎖止機構;51、支撐臺;52、第六驅動件;53、鎖塊;6、大型筒體。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1至4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提升裝置,包括基座1、至少兩個間隔設于基座1上的提升機構2,提升機構2包括安裝座21、提升臂架及第一驅動組件,提升臂架一端鉸接于安裝座21的端部,另一端連接有拉索24,第一驅動組件設于安裝座21和提升臂架之間。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提升臂架包括第一連桿22和第二連桿23,第一連桿22的第一端與安裝座21的第二端鉸接,第一連桿22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桿23的第一端鉸接,拉索24連接于第二連桿23的第二端,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驅動件25和第二驅動件26,第一驅動件25鉸接于安裝座21的中部和第一連桿22的第二端,第二驅動件26鉸接于安裝座21的第一端與第二連桿23的中部。
為實現可移動的提升機構2能在提升和運輸大型筒體6的過程中不發(fā)生移動,以保障作業(yè)和運輸的安全性,本實施例中,基座1上靠近每個提升機構2設有支撐組件28,支撐組件28包括固定座281和伸縮支腿,伸縮支腿包括固定段282和伸縮段283,固定段282的第一端設有支耳284,支耳284鉸接于固定座281的第一端,固定座281的第二端與支耳284之間鉸接有第三驅動件285。在提升裝置進行提升搬運作業(yè)時,第三驅動件285將伸縮支腿展開,同時伸縮段283相對固定段282伸出后支撐在地面,以防止提升裝置發(fā)生傾翻,確保安全作業(yè)。
本實施例的提升裝置可實現塔筒等大型筒體6的搬運作業(yè),當需要搬運塔筒等大型筒體6時,驅動支撐組件28伸出支撐在地面,同時驅動第一驅動件25及第二驅動件26伸出,將兩個提升機構2的第一連桿22和第二連桿23展開伸至存放有塔筒等大型筒體6的一側,如圖2所示,將拉索24的端部分別與大型筒體6的兩端連接,然后驅動第一驅動件25及第二驅動件26驅動件縮回復位,如圖3所示,即可使大型筒體6平放至基座1上。
為適應裝運不同長度的大型筒體6,本實施例中,至少其中一個提升機構2可移動地設置于基座1上,相鄰提升機構2之間連接有用于調節(jié)間距的第二驅動組件3。第二驅動組件3具體包括朝第一方向布置的第四驅動件31及朝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五驅動件32,第四驅動件31和第五驅動件32相互固定連接。為使第二驅動組件3能靈活、平穩(wěn)地滑動,基座1上設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導板13,第四驅動件31和/或第五驅動件32上設有可沿導板13滑動的導向輪33。
當需要裝運不同長度的大型筒體6時,驅動第四驅動件31和/或第五驅動 件32伸出或縮回,帶動可移動的提升機構2移動,以調節(jié)兩個提升機構2之間的間距至合適距離,然后驅動提升裝置提升裝載大型筒體6即可。
為平穩(wěn)放置大型筒體6,防止其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傾斜、甚至滑出基座1而造成安全事故,本實施例中,每個提升機構2上連接有筒體支承件4,第二驅動組件3連接設置于相鄰筒體支承件4之間。筒體支承件4設有凹弧形支承面。用于對大型筒體6進行限位,以確保運輸安全。
本實施例中,可移動的提升機構2與基座1之間設有鎖止機構5,如圖4所示,鎖止機構5包括支撐臺51、第六驅動件52和鎖塊53,支撐臺51連接在安裝座21上,第六驅動件52一端設于支撐臺51上,另一端與鎖塊53連接,鎖塊53貼合靠近基座1。
在通常情況下,第六驅動件52伸出,將鎖塊53頂緊貼合在基座1的側壁上,實現提升機構2的鎖止,當需要裝運不同長度的筒體而需要調節(jié)提升機構2之間的間距時,驅動第六驅動件52縮回,解除鎖塊53和基座1之間的貼合,從而解除對提升機構2的鎖止,再根據上述步驟調節(jié)提升機構2之間的間距即可。
為便于提升裝置移動,從而實現大型筒體6的搬運,本實施例中,基座1下方設有若干行走輪14。
本實用新型的提升裝置適用于塔筒等大型筒體6的提升搬運,無需使用專用起重機,提高了搬運效率,降低了搬運成本,同時,提升裝置的兩個提升機構之間間距可調,可適用于提升搬運不同長度的大型筒體6,適用性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