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吊裝夾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吊鉗。
背景技術:
冷熱處理過程中需要吊裝待處理工件進出處理爐,目前,一般采用普通的起重吊鉤,依靠人工掛、脫工件,但是由于冷熱處理作業(yè)一般在高溫或低溫環(huán)境中進行,人工參與吊裝,存在燒傷、灼傷、凍傷等諸多安全隱患,并且會增加工人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吊鉗,使其能夠在工人不靠近待處理工件的情況下夾緊或松開工件,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吊鉗,以達到使其能夠在工人不靠近待處理工件的情況下夾緊或松開工件,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的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吊鉗,包括:
吊裝體;
伸縮機構,其第一端與所述吊裝體連接,第二端設置有一對鉗體,所述伸縮機構能夠受拉伸呈伸展狀態(tài)使一對所述鉗體夾緊,而當受力上推時呈收縮狀態(tài)使一對所述鉗體張開;
閉鎖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吊裝體上的第一部分以及設置于所述伸縮機構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配合能夠使所述伸縮機構在收縮狀態(tài)及伸展狀態(tài)轉換。
優(yōu)選地,所述吊裝體包括耳板以及滑槽板,所述滑槽板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滑槽,所述耳板于所述滑槽板連接且可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滑槽板的下端與所述伸縮機構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耳板的上端設置有蒸汽收集罩。
優(yōu)選地,所述耳板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兩個連接軸,所述耳板沿所述滑槽滑動至第一極限位置時,位于下方的所述連接軸與所述滑槽的下端配合,所述耳板沿所述滑槽滑動至第二極限位置時,位于上方的所述連接軸與所述滑槽的上端配合。
優(yōu)選地,所述伸縮機構包括兩個鉗臂以及兩個支臂,兩個所述鉗臂中部相互鉸接,一對所述鉗體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鉗臂的下端,兩個所述鉗臂的上端分別鉸接一支臂,兩個所述支臂遠離所述鉗臂的一端在所述滑槽板上鉸接于一處。
優(yōu)選地,所述閉鎖機構的第一部分包括連接板、滑桿、套筒以及掛鉤,所述閉鎖機構的第二部分包括掛扣;所述連接板第一端與所述耳板下端連接,第二端與所述滑桿鉸接;所述滑桿上設置有一可圍繞所述滑桿軸線轉動的旋轉套,所述旋轉套上設置有一滑塊,所述套筒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旋轉滑槽,所述旋轉滑槽具有第一配合位以及第二配合位,所述滑桿伸入所述套筒內(nèi)且所述滑塊與所述旋轉滑槽滑動配合;所述掛鉤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滑槽板下端,第二端鉸接于所述套筒下端,所述掛鉤的鉤部設置于所述掛鉤的第二端,所述掛扣設置于兩個所述鉗臂中的一個上;
所述滑塊與所述旋轉滑槽的第一配合位配合時,所述掛鉤能夠與所述掛扣配合使所述伸縮機構保持收縮狀態(tài);所述滑塊與所述旋轉滑槽的第二配合位配合時,所述掛鉤與所述掛扣分離使所述伸縮機構呈伸展狀態(tài)。
優(yōu)選地,所述旋轉滑槽還具有第三配合位,所述吊鉗處于靜置狀態(tài)時,所述滑塊滑入所述第三配合位。
優(yōu)選地,兩個所述鉗臂上還設置有防濺板,所述防濺板設置于一對所述鉗體及兩個所述鉗臂的鉸接點之間。
優(yōu)選地,一對所述鉗體相對的表面上均設置有弧形槽,兩個所述弧形槽能夠圍成一與專用吊桿配合的夾槽。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吊鉗,包括吊裝體、伸縮機構以及閉鎖機構,其中,吊裝體用于將吊鉗吊裝在行車上;伸縮機構的第一端與吊裝體連接,第二端設置有一對鉗體,伸縮機構能夠受拉伸呈伸展狀態(tài)使一對鉗體夾緊,而當受力上推時呈收縮狀態(tài)使一對鉗體張開;閉鎖機構包括設置于吊裝體上的第一部分以及設置于伸縮機構上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相互配合能夠使伸縮機構在收縮狀態(tài)及伸展狀態(tài)轉換;
閉鎖機構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可以采用主動配合的結構,如活塞缸、滾珠絲桿結構等等,也可以是受吊鉗自身重力或吊鉗受到的向上的拖舉力控制的被動配合結構,通過上述結構,工人無需靠近工件,只需在遠處操縱閉鎖機構或者行車升降即可,減少了安全隱患,并且能夠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及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中的閉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中的鉗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吊鉗,以達到使其能夠在工人不靠近待處理工件的情況下夾緊或松開工件,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的目的。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的右視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吊鉗,包括吊裝體1、伸縮機構3以及閉鎖機構2。
其中,吊裝體1用于將吊鉗吊裝在行車上;伸縮機構3的第一端與吊裝體1連接,第二端設置有一對鉗體5,伸縮機構3能夠受拉伸呈伸展狀態(tài)使一對鉗體5夾緊,而當受力上推時呈收縮狀態(tài)使一對鉗體5張開;閉鎖機構2包括設置于吊裝體1上的第一部分以及設置于伸縮機構3上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相互配合能夠使伸縮機構3在收縮狀態(tài)及伸展狀態(tài)轉換。
閉鎖機構2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可以采用主動配合的結構,如活塞缸、滾珠絲桿結構等等,也可以是受吊鉗自身重力或吊鉗受到的向上的拖舉力控制的被動配合結構,對于后面這種被動配合的結構將在后面的說明中詳細介紹。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工人無需靠近工件,只需在遠處操縱閉鎖機構2或者行車升降即可,減少了安全隱患,并且能夠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及工作強度。
吊裝體1可采用不同的結構以適應不同的閉鎖機構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了便于下面提到的被動配合的閉鎖機構2的安裝以及使用,如圖1-圖3所示,吊裝體1包括耳板11以及滑槽板12,滑槽板12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滑槽,耳板11于滑槽板12連接且可沿滑槽滑動,滑槽板12的下端與伸縮機構3連接。
工件在淬火過程中,會產(chǎn)生高濃度油煙或鹽氣,這些高濃度油煙及含鹽蒸汽上升后會對行車設備造成污染和腐蝕,影響行車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耳板11的上端設置有蒸汽收集罩7,從圖1種可以看出,蒸汽收集罩7具有一向下的喇叭口,且蒸汽收集罩7在豎直向下方向上的投影將吊鉗在豎直向下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蓋,這樣,淬火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高濃度油煙以及含鹽蒸汽上升后會進入蒸汽收集罩7中,并且由于蒸汽收集罩7具有喇叭口,不但能夠更好的收集高濃度油煙以及含鹽蒸汽,防止其逸散,對行車的電動機、齒輪箱、鋼絲繩和鉤頭等機構進行保護,而且高濃度油煙以及含鹽蒸汽在蒸汽收集罩7中液化后,能夠沿喇叭口內(nèi)壁滑落,便于回收。
進一步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耳板11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兩個連接軸6,耳板11沿滑槽滑動至第一極限位置時,位于下方的連接軸6與滑槽的下端配合,耳板11沿滑槽滑動至第二極限位置時,位于上方的連接軸6與滑槽的上端配合。
伸縮機構3可以采用多種結構,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伸縮機構3包括兩個鉗臂32以及兩個支臂31,兩個鉗臂32中部相互鉸接,一對鉗體5分別設置于兩個鉗臂32的下端,兩個鉗臂32的上端分別鉸接一支臂31,兩個支臂31遠離鉗臂32的一端在滑槽板12上鉸接于一處。
在上面的內(nèi)容中,伸縮機構3可以為主動式配合,如活塞缸、滾珠絲桿結構等等,但是這種主動式配合的伸縮機構3需要額外的驅(qū)動系統(tǒng),會導致設備的操作難度上升,同時裝備在冷熱處理的惡劣環(huán)境中容易損壞,而被動式配合的伸縮機構3就不會存在這種問題,因此,下面將著重介紹一種被動式配合的伸縮機構3,請參閱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中的閉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閉鎖機構2的第一部分包括連接板21、滑桿22、套筒23以及掛鉤24,閉鎖機構2的第二部分包括掛扣25;連接板21第一端與耳板11下端連接,第二端與滑桿22鉸接;滑桿22上設置有一可圍繞滑桿22軸線轉動的旋轉套,旋轉套上設置有一滑塊,套筒23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旋轉滑槽,旋轉滑槽具有第一配合位以及第二配合位,滑桿22伸入套筒23內(nèi)且滑塊與旋轉滑槽滑動配合;掛鉤24第一端鉸接于滑槽板12下端,第二端鉸接于套筒23下端,掛鉤24的鉤部設置于掛鉤24的第二端,掛扣25設置于兩個鉗臂32中的一個上;
滑塊與旋轉滑槽的第一配合位配合時,掛鉤24能夠與掛扣25配合使伸縮機構3保持收縮狀態(tài);滑塊與旋轉滑槽的第二配合位配合時,掛鉤24與掛扣25分離使伸縮機構3呈伸展狀態(tài)。進一步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旋轉滑槽還具有第三配合位,吊鉗處于靜置狀態(tài)時,滑塊滑入第三配合位。
這樣,在使用過程中,吊鉗放置于地面上處于靜置狀態(tài),這時,滑塊與第三配合位配合,掛鉤24與掛扣25處于脫離狀態(tài);行車起吊吊鉗,耳板11沿滑槽板12向遠離伸縮機構3的方向滑動,并且在吊鉗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塊沿旋轉滑槽滑動并最終與第一配合位配合,使掛鉤24與掛扣25配合,伸縮機構3保持收縮狀態(tài),一對鉗體5相互張開;行車將吊鉗移動至待處理工件上方,然后行車下行一端距離,使吊鉗與待處理工件上的專用吊桿接觸,然后行車繼續(xù)下行,吊鉗在專用吊桿的托舉下,耳板11沿滑槽板12向靠近伸縮機構3的方向滑動,滑塊推出第一配合位,然后行車上行,滑塊沿旋轉滑槽滑動并最終與第二配合位配合,掛鉤24與掛扣25脫離,在吊鉗自身重力作用下,伸縮機構3受到拉伸,一對鉗體5自動夾緊專用吊桿。
由此可見,上述閉鎖機構2完全不需要外的驅(qū)動系統(tǒng)進行驅(qū)動,便于操作,結構簡單,不容易在冷熱處理的惡劣環(huán)境下受損,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
為防止淬火過程中,處理介質(zhì)濺出,污染廠區(qū)環(huán)境,造成安全隱患,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中所示,兩個鉗臂32上還設置有防濺板4,防濺板4設置于一對鉗體5及兩個鉗臂32的鉸接點之間。
進一步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為了便于一對鉗體5與專用吊桿配合,使之能夠順利將待處理工件吊起,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請參閱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吊鉗中的鉗體的俯視圖,一對鉗體5相對的表面上均設置有弧形槽,兩個弧形槽能夠圍成一與專用吊桿配合的夾槽,這樣,能夠增大一對鉗體5與專用吊桿的接觸面,從而增大摩擦力,使之能夠順利的吊起待處理工件。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