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袋生產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包裝袋折口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一類包裝袋的袋口通過折口的形式將袋口的一端邊角處向內翻折,翻折后形成灌裝口。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包裝袋封口機的吸附裝置容易造成包裝袋上下口對位不準確,折口裝置采用旋轉式的折口方式,旋轉時容易使包裝袋受到扭矩而發(fā)生折口扭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防止包裝袋折口處扭曲、保證包裝袋上下張開均勻、對位精確的裝袋折口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下述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包裝袋折口裝置,包括位于包裝袋上方的上吸盒和位于包裝袋下方的下吸盒,上吸盒和下吸盒均連接有用于控制上吸盒和下吸盒上下運動的吸板控制氣缸;上吸盒和下吸盒的側面設置有與包裝袋定位折邊相對應的張口裝置,張口裝置包括上張板和下張板,上張板和下張板均連接有用于控制上張板和下張板上下運動的張口控制氣缸,張口裝置連接有推進氣缸;張口裝置側面設置有折口板,折口板連接有折口控制氣缸,折口控制氣缸橫向傾斜設置;上吸盒側面設置有下壓氣缸,下壓氣缸的自由端連接有下壓板,下壓板側面設置有用于對包裝袋平整的平整板。包裝袋通過進給機構運輸并精確定位到折口裝置處,包裝袋位于上吸盒和下吸盒之間,吸板控制氣缸控制上吸盒向下運動吸住包裝袋上表面,同時控制下吸盒向上運動吸住包裝袋下表面。再通過吸板控制氣缸控制上吸盒向上運動,同時控制下吸盒向下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將包裝袋袋口拉開。上吸盒和下吸盒的運動軌跡始終垂直于包裝袋,避免包裝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裝袋扭曲。包裝袋的側面對應張口裝置,在包裝袋袋口拉開過程中,包裝袋的定位折邊搭載上張板和下張板上,受到上張板和下張板的限位向袋口內部翻轉一定角度。推進氣缸推動整個張口裝置向包裝袋內部推進,再通過張口控制氣缸控制上張板向上運動,同時控制下張板向下運動,利用上張板和下張板支撐包裝袋的袋口,使定位折邊與包裝袋重疊。張口裝置側面設置折口板,折口板通過折口控制氣缸推進,折口控制氣缸橫向傾斜設置,推進折口板朝包裝袋斜向推進,折口板將包裝袋的側面向包裝袋內推進實現(xiàn)折口,折口板推進時,包裝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裝袋受力方向始終保持相同,避免包裝袋表面受到扭矩而發(fā)生表面扭曲。當折口完成后,上吸盒和下吸盒停止對包裝袋的吸附,利用下壓氣缸控制下壓板向下運動并對完成折口的包裝袋施加向下的壓力,使包裝袋與上吸盒和下吸盒脫離,再通過平整板對包裝袋表面撫平,完成包裝袋的折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上吸盒和下吸盒內部均設置有真空氣道,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吸氣孔。上吸盒和下吸盒內部均設置有真空氣道,真空氣道內連通真空氣泵抽氣,使上吸盒和下吸盒內形成真空負壓。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設置吸氣孔,吸氣孔處連通真空氣道形成真空負壓,利用吸氣孔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的吸附能力。而且,由于吸氣孔依次排列成線形,使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形成連貫的吸附,增強了對包裝袋吸附的力度。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吸氣孔間隔排列成類“L”形,類“L”形的吸氣孔的夾角處與折口板推進位置相對應。吸氣孔間隔排列成類“L”形,吸氣孔對應包裝袋的袋口,類“L”形的吸氣孔的夾角處與折口板推進位置相對應,即當折口板推進包裝袋側面形成折口的過程中,翻折的封口折邊處不會受到吸氣孔的吸附,避免折口過程中造成折口處與上吸盒和下吸盒粘連。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上吸盒下表面和下吸盒上表面設置有與吸氣孔對應的柔性吸附片。在上吸盒下表面和下吸盒上表面設置有與吸氣孔對應的柔性吸附片,柔性吸附片能夠通過自身柔性變形與包裝袋表面貼合,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與包裝袋的貼合程度,增大貼合密封性,進而提高真空負壓的吸附強度。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包裝袋折口裝置具備下述優(yōu)點:上吸盒和下吸盒的運動軌跡始終垂直于包裝袋,避免包裝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裝袋扭曲。包裝袋的側面對應張口裝置,在包裝袋袋口拉開過程中,包裝袋的定位折邊搭載上張板和下張板上,受到上張板和下張板的限位向袋口內部翻轉一定角度。推進氣缸推動整個張口裝置向包裝袋內部推進,再通過張口控制氣缸控制上張板向上運動,同時控制下張板向下運動,利用上張板和下張板支撐包裝袋的袋口,使定位折邊與包裝袋重疊。張口裝置側面設置折口板,折口板通過折口控制氣缸推進,折口控制氣缸橫向傾斜設置,推進折口板朝包裝袋斜向推進,折口板將包裝袋的側面向包裝袋內推進實現(xiàn)折口,折口板推進時,包裝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裝袋受力方向始終保持相同,避免包裝袋表面受到扭矩而發(fā)生表面扭曲。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吸盒的仰視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吸盒和下吸盒在實施例2中的側視圖。
圖示說明:1-上吸盒,2-下吸盒,3-吸板控制氣缸,4-上張板,5-下張板,6-張口控制氣缸,7-推進氣缸,8-折口板,9-折口控制氣缸,10-真空氣道,11-吸氣孔,12-柔性吸附片,13-下壓板,14-下壓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一種包裝袋折口裝置,包括位于包裝袋上方的上吸盒1和位于包裝袋下方的下吸盒2,上吸盒和下吸盒均連接有用于控制上吸盒和下吸盒上下運動的吸板控制氣缸3;上吸盒和下吸盒的側面設置有與包裝袋定位折邊相對應的張口裝置,張口裝置包括上張板4和下張板5,上張板和下張板均連接有用于控制上張板和下張板上下運動的張口控制氣缸6,張口裝置連接有推進氣缸7;張口裝置側面設置有折口板8,折口板連接有折口控制氣缸9,折口控制氣缸橫向傾斜設置。上吸盒下端邊緣設置有下壓板,下壓板上連接有控制下壓板13的下壓氣缸14,下壓板側面設置有用于對包裝袋平整的平整板。上吸盒和下吸盒內部均設置有真空氣道10,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吸氣孔11。吸氣孔間隔排列成類“L”形,類“L”形的吸氣孔的夾角處與折口板推進位置相對應。折口板靠近包裝袋的邊角為直角,折口控制氣缸的推進方向與包裝袋進給方向的夾角為50°。
包裝袋通過進給機構運輸并精確定位到折口裝置處,包裝袋位于上吸盒和下吸盒之間,吸板控制氣缸控制上吸盒向下運動吸住包裝袋上表面,同時控制下吸盒向上運動吸住包裝袋下表面。再通過吸板控制氣缸控制上吸盒向上運動,同時控制下吸盒向下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將包裝袋袋口拉開。上吸盒和下吸盒的運動軌跡始終垂直于包裝袋,避免包裝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裝袋扭曲。包裝袋的側面對應張口裝置,在包裝袋袋口拉開過程中,包裝袋的定位折邊搭載上張板和下張板上,受到上張板和下張板的限位向袋口內部翻轉一定角度。推進氣缸推動整個張口裝置向包裝袋內部推進,再通過張口控制氣缸控制上張板向上運動,同時控制下張板向下運動,利用上張板和下張板支撐包裝袋的袋口,使定位折邊與包裝袋重疊。張口裝置側面設置折口板,折口板通過折口控制氣缸推進,折口控制氣缸橫向傾斜設置,推進折口板朝包裝袋斜向推進,折口板將包裝袋的側面向包裝袋內推進實現(xiàn)折口,折口板推進時,包裝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裝袋受力方向始終保持相同,避免包裝袋表面受到扭矩而發(fā)生表面扭曲。當折口完成后,上吸盒和下吸盒停止對包裝袋的吸附,利用下壓氣缸控制下壓板向下運動并對完成折口的包裝袋施加向下的壓力,使包裝袋與上吸盒和下吸盒脫離,再通過平整板對包裝袋表面平整,完成包裝袋的折口。上吸盒和下吸盒內部均設置有真空氣道,真空氣道內連通真空氣泵抽氣,使上吸盒和下吸盒內形成真空負壓。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設置吸氣孔,吸氣孔處連通真空氣道形成真空負壓,利用吸氣孔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的吸附能力。而且,由于吸氣孔依次排列成線形,使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形成連貫的吸附,增強了對包裝袋吸附的力度。吸氣孔間隔排列成類“L”形,吸氣孔對應包裝袋的袋口,類“L”形的吸氣孔的夾角處與折口板推進位置相對應,即當折口板推進包裝袋側面形成折口的過程中,翻折的封口折邊處不會受到吸氣孔的吸附,避免折口過程中造成折口處與上吸盒和下吸盒粘連。
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3所示,吸氣孔處設置有柔性吸附片12,柔性吸附片能夠通過自身柔性變形與包裝袋表面貼合,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與包裝袋的貼合程度,增大貼合密封性,進而提高真空負壓的吸附強度。
應理解,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