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貨物裝運,具體涉及防滑防翻的叉車托盤。
背景技術:
貨物在車間或廠區(qū)內大多采用叉車運輸,并需要配備叉車托盤。目前的叉車托盤多為木質、塑料或鐵質。木質托盤承載量小,極容易破裂,耐用性差;塑料托盤承載量也較小,容易變形;鐵質鐵盤自重較大,較笨重,操作不便,且防滑性較差,貨物容易掉落;而且目前的托盤在叉車運行過程中,極易與叉車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或由于偏重導致翻轉,因此在貨物運輸途中,貨物掉落更是時常發(fā)生,嚴重情況下叉車駕駛人員的人身安全也難以保證。
由此可見,目前亟需一種結構牢固、方便叉裝的叉車托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叉車托盤存在防滑性差、偏重易翻轉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防滑防翻的叉車托盤,包括矩形框架和固定在所述矩形框架上的支撐板,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一側面設有與叉車匹配正面叉裝口,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面固定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第一側面垂直的一側設有側面叉裝口,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設有防滑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撐板由相間設置的凸板和凹板形成,所述凸板和所述凹板呈條狀,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凸板平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滑墊為橡膠材質,且置于所述凸板的頂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撐板上設有漏水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桿和設置在所述支撐桿上的支座,所述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架和地面之間形成手拉拖車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座的數(shù)目為多個,且為倒立的梯形塊。
在上述方案中,兩相鄰的所述梯形塊的底面通過底板相連,兩相鄰所述支座與所述底板之間形成所述側面叉裝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矩形框架采用兩相對的方管和兩相對的U型槽鋼焊接而成。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管和所述U型槽鋼之間設有三角鐵包邊。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正面叉裝口和側面叉裝口使叉車方便叉裝,且不會由于偏重發(fā)生滑動,防滑墊可有效增大貨物的摩擦力,避免貨物在叉車運行過程中發(fā)生大幅滑動甚至滑落,操作方便,能將貨物完好送到目標區(qū)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防翻的叉車托盤包括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上的支撐板,矩形框架的第一側面設有與叉車匹配的正面叉裝口41,矩形框架的底面固定設有支撐架,支撐架與第一側面垂直的一側設有側面叉裝口42,支撐板的上表面設有防滑墊23。將叉車的叉具伸進正面叉裝口41或側面叉裝口42內然后向上抬起。叉車運輸過程中, 由于叉具伸進正面叉裝口41內,托盤不會由于偏重發(fā)生滑動,同時防滑墊能避免貨物移動,避免貨物散落,并保證了人身安全。
矩形框架采用兩相對的方管11和兩相對的U型槽鋼12焊接而成。方管11和U型槽鋼12之間設有三角鐵30包邊。利用鋼制材料保證較大的承載量和牢固度,采用管材和槽鋼能減小自重,并能有效防止變形。
支撐板由相間設置的凸板21和凹板22形成,凸板21和凹板22呈條狀,第一側面與凸板21平行。叉車運行中,貨物由于叉車的速度變化會發(fā)生前后移動,設有正面叉裝口41的第一側面與凸板21平行,凸板21和凹板22能增大貨物與支撐板的摩擦力,減少貨物滑動,可防止叉車運行中貨物滑出。防滑墊23為橡膠材質,且置于凸板21的頂面上,進一步增大摩擦力。
支撐板上設有漏孔24。由于支撐板凹凸不平,灰塵較多或遭遇雨水時,漏孔24可使灰塵掉落、雨水排出,方便清理。
如圖2所示,支撐架包括支撐桿51和設置在支撐桿51上的支座52,矩形框架、支撐架和地面之間形成手拉拖車口,叉裝時可以把手伸進手拉拖車口內,調整到合適位置。支座52的數(shù)目為多個,且為倒立的梯形塊。兩相鄰的梯形塊的底面通過底板53相連,兩相鄰支座52與底板53之間形成側面叉裝口42。支座52和底板53能增大支撐穩(wěn)定性,且最大程度降低自重。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正面叉裝口和側面叉裝口使叉車方便叉裝,且不會由于偏重發(fā)生滑動,防滑墊可有效增大貨物的摩擦力,避免貨物在叉車運行過程中發(fā)生大幅滑動甚至滑落,操作方便,能將貨物完好送到目標區(qū)域。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 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