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輸送系統(tǒng),具體講是一種用于將混合充填料輸送至煤礦井下的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
為解決口孜東礦深井軟巖巷道支護難題,目前使用了一種物料充填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壓風向井下輸送混合充填料,用于迎頭物料充填,它由地面站、若干井下中轉站以及迎頭工作站組成,干燥的物料由罐裝車輸送到地面站筒倉,再通過地面站給料機進入到串聯(lián)壓力罐系統(tǒng),以干燥過濾的壓風空氣和自身的重量為動力通過閉式管道接力輸送到井下的各中轉站和迎頭工作站。但上述系統(tǒng)的最大物料水平輸送距離僅為1000米,更詳細地說是,井下各中轉站之間以及末端的中轉站與迎頭工作站之間的水平輸送距離最大只能為1000米,否則物料將不能供應,而根據(jù)礦井實際情況,有時該極限輸送距離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礦井生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延長各中轉站以及末端中轉站與迎頭工作站之間的水平輸送距離,從而實現(xiàn)超遠距離輸送物料,滿足礦井實際生產需要的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包括地面站、若干中轉站以及迎頭工作站,各中轉站的出料口端均裝有壓力罐,其中,各中轉站之間均設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末端的中轉站與迎頭工作站之間設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的直徑均為140~150mm,且長度均為180~300m,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的直徑均為163~175mm,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的長度與原管道長度相同,第一管道一端與壓力罐出料口連接相通,第一管道另一端與第二管道一端連接相通,第二管道另一端與下一級中轉站入料口連接相通,第三管道一端與末端中轉站的壓力罐出料口連接相通,第三管道另一端與第四管道一端連接相通,第四管道另一端與迎頭工作站入料口連接相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其中,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的直徑均為146mm,長度均為200m,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的直徑均為168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其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為耐磨管道。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首先在各壓力罐的出料口處設置直徑為140~150mm且長度為180~300m的較細管道,然后再用直徑163~175mm的管道繼續(xù)延伸,根據(jù)流體力學原理,從壓力罐流出的物料會被140~150mm的較細管道進一步加壓,從而大大提高物料流速,加之物料慣性作用,物流足以流入到下一中轉站,然后重復這種過程,直至進入到末端的迎頭工作站,由此不難看出,本實用新型在不影響系統(tǒng)整體性能的情況下,有效延長了物料的輸送距離,進而實現(xiàn)超遠距離輸送物料的目的,滿足礦井實際生產需要。
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的直徑設置為146mm,長度設置200m,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的直徑設置168mm,這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值,在滿足實際輸送距離的情況下,能夠充分提升系統(tǒng)中的各設備適用性能。
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采用耐磨管道后,壽命得到了延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井下物料輸送系統(tǒng)包括地面站1、若干中轉站3以及迎頭工作站8,地面站1的出料口處裝有地面壓力罐2,地面壓力罐2的出料口通過輸料管道和壓風管道與第一個中轉站3的入料口連接相通,各中轉站3的出料口端均裝有壓力罐10,各中轉站3之間均設有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末端的中轉站3與迎頭工作站8之間設有第三管道6和第四管道7,第一管道4和第三管道6的直徑均為146mm,第一管道4和第三管道6的長度均為200m,第二管道5和第四管道7的直徑均為168mm,第二管道5和第四管道7的長度與原管道長度相同,第一管道4一端與壓力罐10出料口連接相通,第一管道4另一端與第二管道5一端連接相通,第二管道5另一端與下一級中轉站3入料口連接相通,第三管道6一端與末端中轉站3的壓力罐10出料口連接相通,第三管道6另一端與第四管道7一端連接相通,第四管道7另一端與迎頭工作站8入料口連接相通,迎頭工作站8與充填設備9連接。上述所述的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和第四管道7均為耐磨管道。
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各中轉站3之間除了安裝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外,還裝有壓風管道,末端的中轉站3與迎頭工作站8之間除了安裝第三管道6和第四管道7外,也裝有壓風管道,壓風管道為常規(guī)現(xiàn)有技術,在各中轉站3之間以及末端的中轉站3與迎頭工作站8之間的距離發(fā)生變化后,壓風管道僅延長了自身的長度,其相應連接方式未發(fā)生改變,為常規(guī)技術,故不在此贅述。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