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吊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懸吊平臺用移動安裝式吊臂。
背景技術:
一般的懸吊平臺將提升機的安裝架裝在平臺的二端,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但在建筑物的轉角處使用時懸掛機構很難安裝到位,平臺也難靠近建筑物的轉角,給施工作業(y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也有一些平臺裝上可移動式的安裝架,但由于工作鋼絲繩和安全鋼絲繩需在安裝架下方通過,妨礙了平臺上作業(yè)人員在平臺上的走動,給施工作業(yè)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懸吊平臺用移動安裝式吊臂,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由于工作鋼絲繩和安全鋼絲繩需在安裝架下方通過,妨礙了平臺上作業(yè)人員在平臺上的走動,給施工作業(yè)帶來了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懸吊平臺用移動安裝式吊臂,包括吊臂、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防墜器、提升機、平臺、上安裝螺栓、下安裝螺栓、夾板、腳輪、導繩塊、導繩輪、輪軸和第一吊架,所述吊臂通過上安裝螺栓、下安裝螺栓與平臺連接,所述吊臂通過導繩塊、導繩輪、輪軸和第一吊架組成,所述吊臂上的導繩輪通過輪軸安裝在第一吊架的兩側,所述第一吊架的上端安裝有導繩塊,所述第一吊架上的導繩塊配合設有工作鋼絲繩和安全鋼絲繩,所述平臺與吊臂的上部通過安裝螺栓和夾板配合固定連接,所述吊臂的中部上端一側安裝有防墜器。
優(yōu)選的,所述平臺上的平臺護欄底管上設有多處安裝孔,且平臺與吊臂的下部通過下安裝螺栓配合安裝孔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提升機安裝在吊臂的底部。
優(yōu)選的,所述平臺的邊緣端均安裝有腳輪。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該懸吊平臺用移動安裝式吊臂,由于提升機的自重較重且安裝在吊臂的較下位置,整機和重心較低,有利于整機的平衡和穩(wěn)定性,平臺可在安裝完成后再與吊臂連接,并能根據(jù)施工需要確定安裝位置,連接方便可靠,設備本身沒有限制人員移動的障礙物,在施工作業(yè)時,作業(yè)人員可在平臺上任意走動,便于對建筑物轉角等部位和施工作業(y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平臺的結構仰視圖。
圖中:1、吊臂;2、工作鋼絲繩;3、安全鋼絲繩;4、防墜器;5、提升機;6、平臺;7、上安裝螺栓;8、下安裝螺栓;9、夾板;10、腳輪;11、導繩塊;12、導繩輪;13、輪軸;14、第一吊架和61、平臺護欄底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懸吊平臺用移動安裝式吊臂,包括吊臂1、工作鋼絲繩2、安全鋼絲繩3、防墜器4、提升機5、平臺6、上安裝螺栓7、下安裝螺栓8、夾板9、腳輪10、導繩塊11、導繩輪12、輪軸13和第一吊架14,所述吊臂1通過上安裝螺栓7、下安裝螺栓8與平臺6連接,所述吊臂1通過導繩塊11、導繩輪12、輪軸13和第一吊架14組成,所述吊臂1上的導繩輪12通過輪軸13安裝在第一吊架14的兩側,所述第一吊架14的上端安裝有導繩塊11,所述第一吊架14上的導繩塊11配合設有工作鋼絲繩2和安全鋼絲繩3,所述平臺6上的平臺護欄底管61上設有多處安裝孔,所述平臺6與吊臂1的下部通過下安裝螺栓8配合安裝孔固定連接,所述平臺6與吊臂1的上部通過安裝螺栓7和夾板9配合固定連接,所述吊臂1的中部上端一側安裝有防墜器4,所述提升機5安裝在吊臂1的底部,所述平臺6的邊緣端均安裝有腳輪10。
工作原理:吊臂1的導繩輪12通過輪軸13安裝在吊架14的兩側,在吊架14的上方安裝了導繩塊11,分別用于工作鋼絲繩2和安全鋼絲繩3的導向,在平臺6的平臺護欄底管61上開有多處安裝孔,而上部用安裝螺栓7和夾板9使平臺6與吊臂1連接,所述平臺6與吊臂1的下部通過下安裝螺栓8配合安裝孔固定連接,采用該移動吊臂安裝方式鋼絲繩的導繩可靠,工作鋼絲繩2和安全鋼絲繩3相距較遠,不易發(fā)生鋼絲繩的纏繞;由于提升機5的自重較重且安裝在吊臂1的較下位置,整機的重心較低,有利于整機的平衡和穩(wěn)定性;平臺6可在安裝完成后再與吊臂1連接,并能根據(jù)施工需要確定安裝位置,連接方便可靠,設備本身沒有限制人員移動的障礙物,在施工作業(yè)時,作業(yè)人員可在平臺6上任意走動,便于對建筑物轉角等部位和施工作業(y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