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紡織機械用使用的一種錦綸張力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紡織設備中使用的張力裝置,由于其在使用時要求具備一定的張緊力度,故而張力裝置是固定的,又由于錦綸的紡織過程中需要經常調節(jié),故而張力裝置一般是使用螺栓固定在紡織設備的機架或者機體上的。但是該種結構的張力裝置在調節(jié)時,一般需要單獨擰動每一個螺絲或者螺桿、螺桿等,從而實現張力裝置的上下、前后調節(jié),張力架調節(jié)麻煩,浪費用工。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錦綸張力調節(jié)裝置,其目的在于將若干張力裝置直接采用一根張力支撐桿,將其通過豎直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豎直滑軌和水平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橫向調節(jié)支架,從而整體上對張力裝置進行橫向以及豎向的調整,提高張力裝置調整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錦綸張力調節(jié)裝置,包括兩根豎直滑軌,豎直地固定設置于紡織機架上;兩根橫向調節(jié)支架,每一根橫向調節(jié)支架為L形角鋼,包括豎直連接部和橫向連接部,豎直連接部通過豎直調節(jié)螺桿與豎直滑軌固定連接,橫向連接部上設有前后方向的前后滑動槽;一根張力支撐桿,其水平方向上固定有若干張力裝置,其兩端分別通過一個橫向調節(jié)螺桿固定連接橫向連接部,每一個橫向調節(jié)螺桿在橫向連接部的前后滑動槽內調節(jié)。
進一步地,張力支撐桿的兩端還分別焊接有一塊墊塊,橫向調節(jié)螺桿穿過墊塊與橫向調節(jié)支架的橫向連接部的前后滑動槽相連,從而實現張力裝置的前后方向的調整,保證其具有較好的張緊效果。
進一步地,每一個橫向連接部的前后滑動槽呈U型結構,方便調節(jié),并且保證橫向調節(jié)支架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張力支撐桿為方鋼制成,可以很好地固定張力裝置,保證張力裝置具有更好的張緊效果。
進一步地,豎直調節(jié)螺桿和橫向調節(jié)螺桿的頂部為半球形手握部結構,方便調整,并且半球形手握部結構長度大于15mm,調整時具有較好的舒適性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紡織張力調節(jié)裝置,首先將若干張力裝置直接采用一根張力支撐桿,然后將帶張力裝置的張力支撐桿通過豎直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豎直滑軌和水平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橫向調節(jié)支架,從而整體上對張力裝置進行橫向以及豎向的調整,提高張力裝置調整的效率,最終達到快速高效地調節(jié)張力裝置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錦綸張力調節(jié)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豎直滑軌,2-橫向調節(jié)支架,21-豎直連接部,22-橫向連接部,221-前后滑動槽;3-張力支撐桿,4-豎直調節(jié)螺桿,5-橫向調節(jié)螺桿,6-張力裝置,7-墊塊,8-紡織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如圖1所示,一種錦綸張力調節(jié)裝置,包括兩根豎直滑軌1,豎直地固定設置于紡織機架8上;兩根橫向調節(jié)支架2,每一根橫向調節(jié)支架2為L形角鋼,包括豎直連接部21和橫向連接部22,豎直連接部21通過豎直調節(jié)螺桿4與豎直滑軌1固定連接,橫向連接部22上設有前后方向的前后滑動槽221;一根張力支撐桿3,其水平方向上固定有若干張力裝置6,其兩端分別通過一個橫向調節(jié)螺桿5固定連接橫向連接部22,每一個橫向調節(jié)螺桿5在橫向連接部22的前后滑動槽221內調節(jié)。
在上述實施例中,張力支撐桿3的兩端還分別焊接有一塊墊塊7,橫向調節(jié)螺桿5穿過墊塊7與橫向調節(jié)支架2的橫向連接部22的前后滑動槽221相連,從而實現張力裝置的前后方向的調整,保證其具有較好的張緊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中,每一個橫向連接部22的前后滑動槽221呈U形結構,方便調節(jié),并且保證橫向調節(jié)支架2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實施例中,張力支撐桿3為方鋼制成,可以很好地固定張力裝置,保證張力裝置具有更好的張緊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中,豎直調節(jié)螺桿4和橫向調節(jié)螺桿5的頂部為半球形手握部結構,方便調整,并且半球形手握部結構長度大于15mm,調整時具有較好的舒適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紡織張力調節(jié)裝置,首先將若干張力裝置直接采用一根張力支撐桿,然后將帶張力裝置的張力支撐桿通過豎直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豎直滑軌和水平地固定在紡織機架上的橫向調節(jié)支架,從而整體上對張力裝置進行橫向以及豎向的調整,提高張力裝置調整的效率,最終達到快速高效地調節(jié)張力裝置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