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便于成卷鐵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節(jié)能保溫的大力倡導,電廠、化工等越來越重視保溫工作,相應的鐵皮外護板的使用隨之增加,但是由于成卷的鐵皮重量大,不易挪動,鐵皮薄,易受到表面劃傷,影響表面美觀,需要有一種專用鐵皮支架將鐵皮卷支撐起來,既便于鐵皮下料,也不影響鐵皮表面美觀。
另外,目前有一些卷材的支撐架,但是大部分支撐架無法對卷材進行預緊,使用過程中容易松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本實用新型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便于成卷鐵皮材料的下料的裝置,采用本支架可以避免從鐵皮卷中間抽鐵皮,造成鐵皮折痕,由于采用了滾輪,增加了下料時鐵皮拆解的流暢,避免了表面的劃傷,減小了工作量,使施工人員操作簡單;同時還解決了卷材在下料過程中的松動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便于成卷鐵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裝置,包括一個支撐架,在所述的支撐架上安裝有一個空心的旋轉軸,沿著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在所述的旋轉軸的外壁設有多圈固定其上的支撐腿,每一圈設有多個支撐腿;在每個所述的支撐腿的末端均設有內(nèi)螺紋,所述的內(nèi)螺紋與一個螺栓配合;且在所述的旋轉軸的兩端還設有軸承,用于支撐旋轉軸。
進一步的,每一圈的支撐腿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腿焊接在旋轉軸上。
進一步的,每一圈包括4個支撐腿,4個支撐腿相隔90度間隔分布在旋轉軸的圓周方向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架為一個左右對稱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旋轉軸的兩端橫跨在支撐架上,且通過軸承支撐其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腿位于靠近旋轉軸兩端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在施工時,支架的支撐腿位于成卷材料內(nèi)筒的邊緣處,可以方便的通過開口扳手擰動螺栓即可將支架緊頂在成卷材料的內(nèi)壁。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
材料卸車前,將旋轉軸和支撐腿一次性卡在成卷材料的內(nèi)壁處,且通過支撐腿上的螺栓對成卷材料內(nèi)壁進行預緊,然后利用吊車卸車時,一次將帶有旋轉軸和支撐腿的卷狀材料放在支撐架上,且保證旋轉軸與安裝在支撐架上軸承配合;下料時,拉動卷材的一端,旋轉軸開始旋轉,實現(xiàn)下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支撐腿用于支撐鐵皮內(nèi)筒,且支撐腿與鐵皮內(nèi)筒之間靠螺栓實現(xiàn)頂緊,通過螺栓可以實現(xiàn)不同半徑大小的成卷鐵皮材料的下料,使用時支架的旋轉軸與軸承便可輕松實現(xiàn)轉動,便于鐵皮使用。通過此裝置,可以方便的使用卷狀材料。
2.該實用新型可以很好的解決卷狀材料的表面受破壞的問題;
3、該實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工人下料中的勞動強度。
4、本實用新型技術無需使用其他復雜的輔助設備;施工簡便,耗費人工少,節(jié)省材料工器具。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 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圖;
圖中:1旋轉軸,2螺栓,3支撐腿,4軸承,5支撐架,6底座,7卷狀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鐵皮、成卷材料的方便使用支架,它利用軸承的滾動特性,使施工人員在施工材料時,只需要輕拉材料的端部,即可進行下料。
具體的結構如下:
其包括一個支撐架5,在所述的支撐架5上安裝有一個空心的旋轉軸1,沿著旋轉軸1的軸線方向,在所述的旋轉軸的外壁設有多圈固定其上的支撐腿3,每一圈設有多個支撐腿3;在每個所述的支撐腿3的末端均設有內(nèi)螺紋,所述的內(nèi)螺紋與一個螺栓2配合;且在所述的旋轉軸的兩端還設有軸承,用于支撐旋轉軸1。
進一步的,每一圈的支撐腿3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腿3焊接在旋轉軸1上。
進一步的,每一圈包括4個支撐腿,4個支撐腿相隔90度間隔分布在旋轉軸的圓周方向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架5為一個左右對稱的支撐結構,底部設有一個底座6,所述的旋轉軸1的兩端橫跨在支撐架上,且通過軸承4支撐其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腿位于靠近旋轉軸兩端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在施工時,支架的支撐腿位于成卷材料內(nèi)筒的邊緣處,可以方便的通過開口扳手擰動螺栓即可將支架緊頂在成卷材料的內(nèi)壁。
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腿用于支撐鐵皮內(nèi)筒,(支架的支撐腿在成卷材料內(nèi)筒的邊緣處,用開口扳手擰動螺栓即可將支架緊頂在成卷材料的內(nèi)壁)且支撐腿與鐵皮內(nèi)筒之間靠螺栓實現(xiàn)頂緊,通過螺栓可以實現(xiàn)不同半徑大小的成卷鐵皮材料的下料;材料卸車前,將旋轉軸和支撐腿一次性卡在成卷材料的內(nèi)壁處,利用吊車卸車時,一次將帶有旋轉軸和支撐腿的卷狀材料7放在支撐架上,使用時支撐架的旋轉軸與軸承便可輕松實現(xiàn)轉動,便于鐵皮使用。通過此裝置,可以方便的使用卷狀材料。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