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電力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電纜盤的放線支架。
背景技術(shù):
隨著電氣電力控制系統(tǒng)應(yīng)用領(lǐng)域的逐步拓展及生產(chǎn)規(guī)模的擴大,電氣控制系統(tǒng)由于其系統(tǒng)的復(fù)雜性,會涉及到很多電氣線纜的大量使用,在鋪設(shè)電氣纜線之前,需要將盤繞在電纜線盤上的電纜線進行放線,即將電纜線由卷曲狀態(tài)變?yōu)橹本€延伸狀態(tài),人工操作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將其由卷曲狀態(tài)變?yōu)橹本€延伸狀態(tài),放線工作效率低下,且經(jīng)常導(dǎo)致電纜線打結(jié)或打絞,或者占用有限的工作空間,給施工帶來不便。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背景技術(shù)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放線支架。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適用于卷裝在電纜盤上的電纜的放線作業(yè),該放線支架包括有兩平行且間隔設(shè)置的支撐架,該每一支撐架進一步包括一水平布設(shè)的水平支撐管,所述水平支撐管的兩自由端在豎直方向上均向相對的另一自由端圓弧狀彎折分別形成有一裝配管及一連接管,在豎直方向上所述裝配管自由端的高度大于所述連接管自由端,所述連接管的自由端進一步向上傾斜連接形成有一傾斜支撐管,且所述傾斜支撐管的自由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所述裝配管的自由端相互固定連接;一焊接在裝配管自由端與傾斜支撐管自由端連接處的束縛支座,該束縛支座具有一呈塊狀的底座及由底座兩端向上平行凸伸形成的兩第一擋持塊,所述底座與兩第一擋持塊為圍合形成一呈“凹”狀的基座;限制在基座內(nèi)的放線軸,該放線軸的一自由端沿軸周圈凸伸形成有兩相互平行的限位圈,一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固定在放線軸的另一自由端上,該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進一步包括一呈塊狀限位塊及一蝶形螺栓,所述限位塊上開設(shè)有一通孔,所述限位塊的一側(cè)面上開設(shè)有一與蝶形螺栓相互配的第一螺紋孔;兩相對穿設(shè)在所述放線軸上的呈“圓錐狀”的電纜盤固定錐;當(dāng)所述放線軸上裝設(shè)有電纜盤時,兩電纜盤固定錐楔入電纜盤的通孔內(nèi),所述限位圈與基座配合而將其一端限制在基座內(nèi),所述限位塊通過蝶形螺栓栓固在所訴放線軸上;所述兩支撐架之間焊接分別焊接有相互平行若干橫梁
進一步地,所述其中一第一擋持塊的自由端向另一第一擋持塊彎折凸伸有一第二擋持塊,所述兩第一擋持塊、底座及第二擋持塊共同圍合形成有一呈倒“L”束縛槽,且該束縛槽的開口位于連接管一側(cè),所述放線軸限制在所述束縛槽內(nèi)。
進一步地,兩支撐架之間焊接焊接有相互平行的四橫梁,即第一橫梁、第二橫梁、第三橫梁及第四橫梁,其中,所述第一橫梁焊接在所述兩支撐架的兩連接管上;所述第二橫梁焊接在所述兩支撐架的兩傾斜支撐管的中部位置處;所述第三橫梁焊接在所述兩支撐架的水平支撐管與裝配管相互連接的位置處;所述第四橫梁連接在所述兩支撐架的兩水平支撐管的中部位置處,且所述第四橫梁位于所述第二橫梁的正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每一支撐架上均布設(shè)有兩相互平行的豎直梁,其中,一豎直梁焊接在所述水平支撐管與傾斜支撐管之間,另一豎直梁焊接在所述裝配管的自由端與所述水平支撐管之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放線支架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可以根據(jù)需要控制放線速度,便于將電纜線盤放置在支架上,并且具有收線功能,有利于提高放線作業(yè)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一立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一側(cè)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內(nèi)容、構(gòu)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效果,以下茲例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100,適用于卷裝在電纜盤(圖中未示意出)上的電纜的放線作業(yè),該放線支架100 包括有兩平行且間隔設(shè)置的支撐架1,該每一支撐架進一步包括一水平布設(shè)的水平支撐管11,該水平支撐管11的兩自由端在豎直方向上均向相對的另一自由端圓弧狀彎折分別形成有一裝配管12及一連接管13,在豎直方向上所述裝配管12自由端的高度大于所述連接管13自由端,所述連接管13的自由端進一步向上傾斜連接有一傾斜支撐管14,且所述傾斜支撐管14的自由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所述裝配管12的自由端相互固定連接。
所述兩支撐架1之間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橫梁15、一第二橫梁16、一第三橫梁17及一第四橫梁18,其中,所述第一橫梁15 焊接在所述兩支撐架1的兩連接管13上;所述第二橫梁16焊接在兩支撐架1的兩傾斜支撐管14的中部位置處;所述第三橫梁17焊接在所述兩支撐架1的水平支撐管11與裝配管12相互連接的位置處;所述第四橫梁18連接在所述兩支撐架1的兩水平支撐管11的中部位置處,且所述第四橫梁18位于所述第二橫梁15的正上方。
所述每一支撐架1上均布設(shè)有兩相互平行的豎直梁19,其中,一豎直梁19焊接在所述水平支撐管11與傾斜支撐管14之間,另一豎直梁19焊接在所述裝配管12的自由端與所述水平支撐管11 之間。
一焊接在所述裝配管12自由端與所述傾斜支撐管14自由端連接處的束縛支座2,該束縛支座2具有一呈塊狀的底座(圖中未標(biāo)示)及由底座兩端向上平行凸伸形成的兩第一擋持塊22,所述底座與兩第一擋持塊22為圍合形成一呈“凹”狀的基座(圖中未標(biāo)示),所述其中一第一擋持塊22的自由端向另一第一擋持塊22彎折凸伸有一第二擋持塊23,所述兩第一擋持塊22、底座及第二擋持塊23 共同圍合形成有一呈倒“L”束縛槽24,且該束縛槽24的開口位于連接管13一側(cè)。
兩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3,該每一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3進一步包括一呈塊狀限位塊31及一蝶形螺栓32,所述限位塊31上開設(shè)有一通孔 (圖中未標(biāo)示),所述限位塊31的一側(cè)面上開設(shè)有與所述蝶形螺栓 32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紋孔。
一限制在基座內(nèi)的放線軸4,該放線軸4的一自由端沿軸周圈凸伸形成有兩相互平行的限位圈41。
一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3固定在放線軸4的另一自由端上,該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3進一步包括一呈塊狀限位塊31及一蝶形螺栓32,所述限位塊上開設(shè)有一通孔33,所述限位塊31的一側(cè)面上開設(shè)有一與蝶形螺栓31相互配的第一螺紋孔(圖中未標(biāo)示)。
兩相對穿設(shè)在所述放線軸4上的呈“圓錐狀”的電纜盤固定錐 5。
所述放線軸4限制在所述束縛槽24內(nèi).
當(dāng)所述放線軸4上裝設(shè)有電纜盤時,兩電纜盤固定錐5楔入電纜盤的通孔內(nèi),所述限位圈41與基座配合而將其一端限制在基座內(nèi),所述限位塊31通過蝶形螺栓32栓固在所述放線軸4上
更換放線盤時,向上豎直提起所述第一橫梁15,因所述裝配管 12的管體的支撐作用,所述水平支撐管11及傾斜支撐管14逐步抬升,直至放線盤的盤體(圖中未示意出)與地面接觸,同時,由于所述束縛槽24對所述放線軸4的束縛作用,放線支架100在提起過程中,所述放線軸4始終被限制在所述束縛槽24中;進一步松開其中的一所述蝶形螺栓32并卸下所述限位塊31,將所述電纜盤連同所述將所述限位塊31、電纜盤固定盤5、放線軸4從所述束縛支座2放線軸4的一自由端取下上卸裝下來,而后將放線軸4、電纜盤固定盤5從放線軸上卸除,即完成放線盤的卸裝作業(yè),并抽出所述放線軸4,將所述放線軸4及所述電纜盤固定盤5安裝在新的放線盤上,推入所述裝配管12形成的裝配空間中,并使放線盤的通孔與束縛槽24一一相互對應(yīng),所述放線軸4的限位圈41與束縛支座2的束縛槽相互配合而將所述放線軸4一端限制在所述束縛支座2上,另一端套設(shè)在另一束縛支座2上并通過放線軸限位機構(gòu)3 將方向放線盤鎖固在放線支架100上,逐步放下第一橫梁15,直至整個放線支架100水平的放置在地面上,逐步放下第一橫梁15,直至整個放線支架100水平的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放線軸4從一所述束縛槽24依次穿過放線盤的通孔及另一所述束縛槽24,利用所述蝶形螺栓32及限位塊31進一步調(diào)整固定放線盤,籍而完成放線盤的轉(zhuǎn)配作業(y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放線支架100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可以根據(jù)需要控制放線速度,便于將電纜線盤放置在支架上,并且具有收線功能,有利于提高放線作業(yè)人員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技術(shù)方案僅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100的較佳實施例,任何在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線支架100基礎(chǔ)上所作的等效變換或替換都包含在本次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