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節(jié)約廠房空間,目前保險杠在廠房二層作業(yè)平臺初步加工后,需通過設備轉運至廠房一層作業(yè)平臺,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將初步加工好的保險杠放置在轉運小車的支架上(轉運小車包括呈矩形的底板,底板底部的四個角部設置行走輪,底板上設置用于放置保險杠的支架),然后將轉運小車推至連接一層與二層的升降機并通過升降機轉運,轉運小車推進與推出使用不便。
基于上述問題,我司擬設計一種保險杠轉運設備,該設備中首先設計了一種推拉裝置(具體詳見實施例二),但是需設計一種升降裝置,以實現(xiàn)推拉裝置定位及升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升降裝置,以實現(xiàn)推拉裝置定位及升降。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升降的轎廂,轎廂底部中央設置第一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底部設置第一推動缸,第一推動缸的活塞桿上設置半球狀推塊,第一推動缸復位后,半球狀推塊的頂部與轎廂底部齊平,轎廂右側設置隔間,隔間底部設置主推動缸。
作為優(yōu)選,半球狀推塊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作為優(yōu)選,半球狀推塊表面設置若干凸部。
作為優(yōu)選,第一安裝槽側壁上設置若干容納孔,容納孔呈矩形。
作為優(yōu)選,第一推動缸展開后,半球狀推塊的下端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裝槽上端的高度。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實現(xiàn)推拉裝置定位及升降。
附圖說明
圖1為保險杠轉運設備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示出了升降裝置。
圖2為推拉裝置左視圖。
圖3為推拉裝置主視圖。
圖4為轎廂底部的第一安裝槽結構示意圖。
圖5為第一安裝槽內第一推動缸與半球狀推塊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2中S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2和圖3,一種升降裝置,其包括可升降的轎廂1,轎廂1底部中央設置第一安裝槽11,第一安裝槽11底部設置第一推動缸12,第一推動缸12的活塞桿上設置半球狀推塊13,第一推動缸12復位后,半球狀推塊13的頂部與轎廂1底部齊平,轎廂1右側設置隔間,隔間底部設置主推動缸14(用于與推拉裝置連接)。
半球狀推塊13采用橡膠材料制成。半球狀推塊13表面設置若干凸部。第一安裝槽11側壁上設置若干容納孔,容納孔呈矩形。第一推動缸展開后,半球狀推塊13的下端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裝槽11上端的高度。
升降裝置可實現(xiàn)推拉裝置定位及升降。
實施例二:一種保險杠轉運設備,包括:升降裝置,其包括可升降的轎廂1,轎廂1底部中央設置第一安裝槽11,第一安裝槽11底部設置第一推動缸12,第一推動缸12的活塞桿上設置半球狀推塊13,第一推動缸12復位后,半球狀推塊13的頂部與轎廂1底部齊平,轎廂1右側設置隔間,隔間底部設置主推動缸14;推拉裝置,其包括矩形板體2,矩形板體2底部中央設置半球狀凹槽,半球狀凹槽與半球狀推塊對應,轉運小車底板底部靠近四個角部的位置分別設置盲孔,矩形板體2底部沿著半球狀凹槽的周圍設置若干球型凸起,用以使矩形板體在轎廂底部滑動,矩形板體2頂部兩相對側分別設置行駛槽21,行駛槽21的尾部設置行走輪限位臺23,矩形板體2頂部設置四個第二安裝槽,第二安裝槽的位置與轉運小車上的盲孔的位置對應,第二安裝槽內設置用于頂升轉運小車的第二推動缸22,矩形板體右側與主推動缸連接;導引槽,其設置在二層作業(yè)平臺,導引槽與矩形板體上的行駛槽對應布置。導引槽截面大致呈U型,為平行設置的兩條,分別設置在兩側,并與矩形板體上行駛槽的位置對應,便于上下轉運小車。
半球狀推塊13采用橡膠材料制成。半球狀推塊13表面設置若干凸部,減小噪音,接觸平穩(wěn)。第一安裝槽11側壁上設置若干容納孔,容納孔呈矩形(容納孔口部呈矩形狀),當槽內有部分雜質時隨著半球狀推塊的升降可將雜質推入容納孔內,避免積聚造成運行故障。第一推動缸展開后,半球狀推塊13的下端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裝槽11上端的高度,避免將外部雜質帶入槽內,利于提高穩(wěn)定性。
行駛槽21上端設置擴口部,利于行走輪的進出,提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行駛槽21入口處底部設置傾斜結構,便于轉運小車上下矩形板體。第二推動缸22的活塞桿端部設置緩沖彈簧,柔性接觸,穩(wěn)定性較好。矩形板體2上側左部設置限位凸起23,限位凸起23高度小于第二推動缸復位后的高度,提高安全性。
文中的推動缸可根據需要使用油缸或者氣缸。轎廂為框架結構,左側進出貨物,具體可參考現(xiàn)有技術。
工作過程:保險杠放置在轉運小車上后,將轉運小車推至保險杠轉運設備,首先將小車大致對準導引槽,推入導引槽后逐漸推上矩形板體,小車的行走輪置于行駛槽(主推動缸已展開將矩形板體推出轎廂,第一推動缸與第二推動缸處于復位狀態(tài)),然后第二推動缸展開通過活塞桿將小車頂升定位(活塞桿置于小車底部盲孔內),隨之主推動缸復位將矩形板體拉回轎廂,主推動缸將矩形板體拉回轎廂后第一推動缸展開以將半球狀推塊置入半球狀凹槽以將矩形板體定位,轎廂即可下降到一層工作平臺,到位后,第一推動缸復位,主推動缸展開將矩形板體推出轎廂,然后第二推動缸復位將小車放下,工人即可將小車推走,完畢后主推動缸復位,轎廂運行至二層工作平臺,重復上述過程即可。
為了簡略,文中略去了對公知常識的闡述。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