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shù)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及采血管抓取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醫(yī)療機構(gòu)在進行與患者診斷和治療相關(guān)的各種類型的測試中,需要采集人體或動物患者的生物流體樣本(如血液等)進行檢測分析,而一般采用采血管對這些生物流體樣本進行裝載存儲。而在檢測時,由于檢測項目不同需要對采血管進行標記區(qū)分,通常采用在標簽上打印條形碼和相關(guān)文字信息并將標簽粘貼在采血管上。而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采血管標簽粘貼設備被廣泛的使用,采血管標簽粘貼設備通常包括機殼、標簽打印機和采血管存儲架,標簽打印機設置在機殼中,機殼上設置有采血管入口,采血管存儲架安裝在機殼上,采血管存儲架的采血管下落口與機殼上采血管入口相對設置配合使用。中國專利申請?zhí)?01510589877.3公開了一種智能采血管貼標裝置,該裝置中配置有多層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放置架,并通過升降機構(gòu)帶動夾具移動至不同層的放置架處進行拿去采血管,然后夾具在升降機構(gòu)的帶動下移動到輸送管處,采血管經(jīng)由輸送管傳送至打印貼標機構(gòu)。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夾具需要頻繁移動至位于不同層的放置架上拿去采血管,夾具的移動路徑較長,并且,夾具在移動過程中需要頻繁的進行移動方向的改變,夾具的移動路徑較長,操作過程較為繁瑣且耗時較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及采血管抓取打印裝置,實現(xiàn)縮短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的等待時間,簡化夾具的移動路徑,提高采血管的打印貼標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包括框架、多個升降平臺和三維移動模塊;所述三維移動模塊包括X軸移動部、Y軸移動部和Z軸移動部,所述Z軸移動部上設置有夾具,多個所述升降平臺并排布置在所述框架中,所述升降平臺包括升降機構(gòu)和載物臺,所述升降機構(gòu)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載物臺固定在所述升降機構(gòu)上,所述載物臺位于所述夾具的下方,至少一所述載物臺上設置有可拆卸的采血管架,所述采血管架上開設有采血管插孔。
進一步的,放置在所述采血管架中的采血管均懸空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夾具為吸盤。
進一步的,所述Z軸移動部上還設置有攝像頭。
進一步的,所述Z軸移動部上還設置有激光尺,所述激光尺位于所述攝像頭的一側(cè)。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gòu)為手動升降器。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gòu)為電動升降器。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采血管抓取打印裝置,包括打印貼標機構(gòu),還包括上述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所述打印貼標機構(gòu)安裝在所述采血管抓取裝置的框架上。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通過升降平臺的載物臺放置采血管,可以調(diào)節(jié)升降平臺中載物臺的高度,使得不同載物臺上的采血管的高度一致,在夾取采血管進行打印的過程中,僅需要精確控制X軸移動部和Y軸移動部動作,使得夾具移動到待打印采血管的上方,Z軸移動部帶動夾具滿行程移動便可以準確的夾取采血管,Z軸移動部的移動行程固定不變,便于程序控制,并且,夾具的移動路徑非常簡單,無需Z軸移動部在不同高度位置處精確定位,實現(xiàn)縮短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的等待時間,簡化夾具的移動路徑,提高采血管的打印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實施例中Z軸移動部、夾具和攝像頭的組裝圖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實施例中Z軸移動部、夾具和攝像頭的組裝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包括框架1、多個用于盛放采血管10的升降平臺2、三維移動模塊3和打印貼標機構(gòu)4;所述三維移動模塊3包括X軸移動部31、Y軸移動部32和Z軸移動部33,所述Z軸移動部33上設置有夾具5,多個所述升降平臺2并排布置在所述框架1中,所述升降平臺2包括升降機構(gòu)21和載物臺22,所述升降機構(gòu)21固定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載物臺22固定在所述升降機構(gòu)21上,所述載物臺22位于所述夾具5的下方,其中一所述載物臺22上設置有可拆卸的采血管架2,所述采血管架2上開設有采血管插孔(未圖示),所述打印貼標機構(gòu)4具有打印插孔41,所述打印貼標機構(gòu)4固定在所述框架1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平臺2的一側(cè)。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在框架1上并排布置有多個升降平臺2,升降平臺2用于盛放采血管10,其中一載物臺22上的采血管架2用于盛放使用量較小的較少的采血管10,而由于使用量少的采血管10的種類不同導致采血管10的高度存在差異,通過設計采血管架23的高度,使得采血管架23上插放的采血管10均懸空設置,而由于采血管10的采血管帽均是同一標準高度相同,使得在采血管架23上放置的采血管10的采血管帽的高度處于同一平面中,而其余的載物臺22上則放置同一高度的采血管組,采血管組為外購的成品,采血管組中的采血管的高度相同,且采血管組中便有盛放支撐采血管的底座,采血管組可以平穩(wěn)的放置在載物臺22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調(diào)整升降機構(gòu)21在調(diào)節(jié)載物臺22的高度,使得不同載物臺22上的采血管10的采血管帽的高度相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夾具4通過X軸移動部31和Y軸移動部32移動,實現(xiàn)夾具4在水平方向平面移動,而當夾具4移動到待打印的采血管10的上方后,Z軸移動部33則帶動夾具4向下移動,使得夾具4夾持住采血管10;在夾具4夾持住采血管10后,Z軸移動部33在帶動夾具4向上移動,并且,X軸移動部31和Y軸移動部32配合一同帶著夾具4朝向打印插孔41位置方向移動,在夾具4移動到打印插孔41上方后,Z軸移動部33則帶動夾具4向下移動,夾具4釋放采血管10,使得采血管10從打印插孔41進入到打印貼標機構(gòu)4中進行打印。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本實施例采血管定位取放裝置在接收到指令后,能夠快速的完成采血管10夾取并輸送至打印貼標機構(gòu)4中,被采血人由醫(yī)護人員在系統(tǒng)中輸入信息后,在采血的過程中,便可以完成采血管10的打印處理,無需進行等待。其中,為了方便夾取采血管10并減小夾具4的體積,夾具4采用吸盤,吸盤將利用負壓吸住采血管10的管帽,實現(xiàn)夾取采血管10。
進一步的,為了提高通用性,滿足不同采血的要求, Z軸移動部33上還設置有攝像頭6,攝像頭6能夠拍攝升降平臺2上所盛放的采血管10管帽的顏色,利用顏色識別技術(shù)自動尋找特定的采血管10,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在框架1上放置盛放有不同類型采血管10的多個升降平臺2,針對不同被采血人的采血要求,經(jīng)過攝像頭6的顏色識別自動尋找所需的采血管10。
更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升降機構(gòu)21可以采用手動升降器,例如:蝸輪絲桿升降機、手動升降柱或手搖升降機等部件;而為了提供自動化程度,使得自動調(diào)整,所述升降機構(gòu)21為電動升降器,并且,所述Z軸移動部33上還設置有激光尺(未圖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電動升降器可以采用直線電機、氣缸等部件,而配合激光尺可以實現(xiàn)自動調(diào)整載物臺22的高度,具體的,在初次使用或在用戶更換采血管的情況下,進行載物臺22的高度調(diào)節(jié),主要是,三維移動模塊3帶動激光尺水平移動,先通過激光尺檢測與打印插孔的頂部之間的距離作為標準距離L,然后,三維移動模塊3帶動激光尺移動至不同的載物臺22的上方,升降機構(gòu)21便自動調(diào)整載物臺22的位置,使得該載物臺22上采血管的采血管帽與激光尺的距離為L,實現(xiàn)自動調(diào)整的過程,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又進一步的,為了提高吸盤5的運行可靠性和平穩(wěn)性,如圖4所示,所述Z軸移動部33上設置有套筒51,所述套筒51中設置有可滑動的支撐桿52,所述支撐桿52與所述套筒51之間設置有的彈性復位件(未圖示),所述吸盤5設置在所述支撐桿52上,具體的,吸盤5通過支撐桿52和套筒51安裝在Z軸移動部33上,當Z軸移動部33帶動吸盤5向下移動吸取采血管時,Z軸移動部33的移動量可以適當放大,在彈性復位件的彈力作用下,可以使得吸盤5能夠緊密的壓在采血管的管帽上,然后通過吸盤5產(chǎn)生負壓更加牢靠的吸取采血管。其中彈性復位件可以采用彈簧等部件。優(yōu)選的,為了便于吸盤5連接真空管路,所述支撐桿52中形成供氣通道(未圖示),所述供氣通道連通所述吸盤5的內(nèi)壁。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shù)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shù)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