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輸送裝置,尤其是一種物料輸送裝置,用于將物料尤其具有扁平外形且相對柔軟的物料的輸送。
背景技術:
在加工領域,物料往往需要經(jīng)過多到工序的加工,最終成為成品;在加工的過程中,物料需要多次進行移動。
對于家紡或服裝領域而言,布料經(jīng)多次加工成為成品;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移動和拿取等操作。但是布料材質柔軟難以在移動過程中保持平展狀態(tài)。目前采用的移動方式一種是采用送料帶,另外一種是先將布料用框架固定,然后在移動框架,該移動框架的方式可以是公共控制,也可用過水平驅動器控制移動框架的移動。
對于第一種移動方式,容易出現(xiàn)布料褶皺或者卡入送料帶的現(xiàn)象,而且由于布料安放位置不定,輸送的時間、速度等都難以控制,一不小心就布料就會卷入輸送帶內(nèi)。第二種方式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還容易因框架壓緊布料的力度過大而損壞布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避免損壞物料,同時送料效率高的物料輸送裝置。
為此,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物料輸送裝置,用于在物料的操作臺(12)上移動物料,包括機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可移動的機頭(2),在機頭(2)上設置有壓料板(3),所述壓料板可在第一動力裝置(4)作用下壓從而將物料壓緊在操作臺(12)上,所述機頭(2)可以在第二動力裝置(5)作用下沿所述操作臺(12)的水平方向移動,所述壓料板(3)具有與操作臺平行的工作面(31)。通過設置在機頭上的壓料板對物料進行壓緊后,再通過動力裝置移動機頭從而實現(xiàn)物料沿操作臺進行移動;可保證物料被平整地運送,為下一步的加工提供便利。
進一步地,所述壓料板(3)與第一動力裝置(4)之間設置有傳動裝置(6),所述傳動裝置(6)為連桿機構,包括一對水平桿(61)和設置在一對水平桿之間的間隔設置的一對傳動架(62),水平桿(61)的一端與壓料板(3)連接,另一端與傳動架連接,一對傳動架(62)的一端與水平桿鉸接,另一端鉸接在一塊安裝板上,所述第一動力裝置(4)的輸出端連接在傳動架(62)上; 所述壓料板(3)、第一動力裝置(4)以及傳動裝置可在第二動力裝置(5)的作用下共同沿操作臺的水平方向移動。間隔設置的一對傳動架可提供給壓料板一定的支撐力,保證其在運行過程中平穩(wěn);通過設定第一動力裝置輸出端的運動行程可準確地設定連桿機構的運動行程,從而精確地控制壓料板下壓的運動行程;同時,壓料板、第一動力裝置以及傳動裝置共同在第二動力裝置的作用下水平移動,運行平穩(wěn),控制精確。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動力裝置為氣缸、油缸或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動力裝置(7)為驅動電機(71)、傳動輪和傳動帶(72), 所述傳動輪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與驅動電機連接,所述傳動帶為齒形鏈或同步帶。傳動直接,同時,方便精確控制傳動帶的位移量。
進一步地,在所述主動輪的下方的設置有下預緊輪(73);在主動輪的兩側設置有側預緊輪(74),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將主動輪柔性地地固定在設定的位置上。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可將主動輪柔性地固定在導軌的位置上,防止其偏移。
進一步地,所述下預緊輪(73)和側預緊輪(74)分別至少為兩個。固定效果好。
進一步地,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均設有彈性自動壓緊機構。防止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長期運行磨損造成傳動精度下降。
進一步地,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取電槽(10),為驅動電機(71)供電。在主動輪的驅動電機通過無線方式進行控制時,可通過取電槽取電。
進一步地,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較零傳感器(11),沿所述傳動帶上設置有若干等間距的定位塊,較零傳感器感應定位塊并對傳動帶的位移量進行校準。通過較零傳感器對傳動帶上定位塊的感應,可實時監(jiān)測傳動帶的位移情況并及時糾正,保證傳動帶移動的精確性,從而保證物料輸送距離的精準。
進一步地,在壓料板(3)的下方設置有彈性體(8),所述彈性體構成壓料板(3)的工作面。由彈性體構成的工作面可彈性地壓緊物料,同時,可以減小對物料的磨損,有效保護物料。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體(8)可拆卸地設置在壓料板(3)上,所述彈性體(8)在均勻地分布有若干貫穿的孔(61)。方便維修和更換;在彈性體上設置孔,在相同的用料條件以及同樣壓緊效果下,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觸面積。
進一步地,在機架上還設置有視覺識別裝置,用于識別物料的完整性,視覺識別裝置與后臺控制系統(tǒng)連接。視覺識別裝置可在生產(chǎn)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產(chǎn)品,降低成品的不良率。
因此,本發(fā)明的物料輸送裝置,能使物料輸送過程中保持平整,同時可防止物料磨損,尤其適用于像布料等具有扁平形狀及較柔軟的物料的輸送;輸送效率高,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3、圖4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1-4所示,一種物料輸送裝置,用于在物料的操作臺12上移動物料,包括機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可移動的機頭2,在機頭2上設置有壓料板3,所述壓料板可在第一動力裝置4作用下壓從而將物料壓緊在操作臺12上,所述機頭2可以在第二動力裝置5作用下沿所述操作臺12的水平方向移動從而移動物料,所述壓料板3具有與操作臺平行的工作面31。通過壓料板壓緊物料并進而在操作臺上進行移動,可保證物料被平整地運送,為下一步的加工提供便利。所述的機架1的長度可根據(jù)要求設計。
具體地,所述壓料板3與第一動力裝置4之間設置有傳動裝置6,所述傳動裝置6為連桿機構,包括一對水平桿61和設置在一對水平桿之間的間隔設置的一對傳動架62,水平桿61的一端與壓料板3連接,另一端與傳動架連接,一對傳動架62的一端與水平桿鉸接,另一端鉸接在一塊安裝板上,所述第一動力裝置4的輸出端連接在傳動架62上; 第一動力裝置4及傳動裝置6均設置在機頭2上,機頭2作為一個整體,可在第二動力裝置的作用下沿操作臺的水平方向移動。傳動裝置6將第一動力裝置輸出端的水平方向的位移轉換成壓料板3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從而實現(xiàn)物料的壓緊或松開;同時,間隔設置的一對傳動架可為壓料板提供一定的支撐力,防止其末端向下傾斜。
作為一種具體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的第一動力裝置可以采用氣缸、油缸或直線電機;所述第二動力裝置7為驅動電機71、傳動輪和傳動帶72,其中,傳動輪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與驅動電機連接,傳動帶為齒形鏈或同步帶。為了更好地固定主動輪,如圖4所示,在所述主動輪的下方的外周設置有至少兩個下預緊輪73;在主動輪的兩側設置有至少兩結側預緊輪74;可以有效地將主動輪柔性地固定在導軌的位置上,防止其偏移。在本實施例中,下預緊輪73和側預緊輪74分別為兩對。所述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均設有彈性自動壓緊機構,防止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長期運行磨損造成傳動精度下降,作為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該自動壓緊機構可以為分別設置于下預緊輪和側預緊輪和機架之間的壓簧。
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取電槽10,為驅動電機71供電。在主動輪的驅動電機通過無線方式進行控制時,可通過取電槽取電。
為了防止在傳動過程中,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存在傳動誤差,還可設定校準裝置,作為一種具體的實現(xiàn)方式,可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較零傳感器11,沿所述傳動帶上設置有若干等間距的定位塊,較零傳感器感應定位塊并對傳動帶的位移量進行校準。通過較零傳感器對傳動帶上定位塊的感應,可實時監(jiān)測傳動帶的位移情況并及時糾正,保證傳動帶移動的精確性,從而保證物料輸送距離的精準。
由于連桿機構之間的傳動較為簡單和直接,通過設定動力裝置輸出端的運動行程可準確地設定連桿機構的運動行程,從而精確地控制水平臂的運動行程;結構簡單,控制精確。
為了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在壓料板3的下方設置有彈性體8,所述彈性體構成壓料板3的工作面。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料板3由連接在水平桿上的一對支桿構成,支桿上設置的彈性體6直接構成水平臂的工作面,當然,壓料板3也可以直接設計成板狀,由板的下表面直接構成水平臂的工作面。彈性體可以為海綿,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制作。
為了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所述彈性體8可拆卸地設置在壓料板3上。這樣,當彈性體在使用過程中有磨損而導致不平整時,可直接更換彈性體。
所述彈性體8在均勻地分布有若干貫穿的孔81。在相同的用料條件以及同樣壓緊效果下,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觸面積。
為了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在機架上還設置有視覺識別裝置9,用于識別物料的完整性,視覺識別裝置與后臺控制系統(tǒng)連接。視覺識別裝置可以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的視覺識別裝置,在此不贅述。
本發(fā)明使用于具有扁平外形且相對柔軟的物料的輸送,如服裝加工行業(yè),加工過程中的布料,或加工中的服裝半成品,通過本發(fā)明進行壓緊和輸送,可以較好地保持被運輸物料的原來的狀態(tài),可使加工者可以快速地找到和銜接上一工序加工的位置或本工序需要加工的位置,從而有效地銜接加工過程的一個工序與下一個工序,減少人工成本。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