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在薄片體上開設沖孔的薄片體處理裝置和具有該薄片體處理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薄片體上開設沖孔的薄片體處理裝置中,一般來說,通過與穿孔部相比設置在薄片體輸送方向上游的對準輥來輸送薄片體。利用步進電動機驅動所述對準輥。薄片體的移動量與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信號的脈沖數(shù)成正比。由此,通過控制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能夠控制薄片體相對于所述穿孔部的位置。但是,在上述薄片體處理裝置中,如果所述對準輥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的輸送量因某種原因而變化,則不能高精度地控制薄片體相對于所述穿孔部的位置。所述對準輥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的輸送量變化的原因包括例如薄片體相對于所述對準輥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所述對準輥的輥徑縮小等。另外,有一種后處理裝置是通過與穿孔部相比設置在薄片體輸送方向上游的按壓構件來按壓薄片體的后端部而向輸送方向推出,從而消除沖孔位置的偏差。但是,在所述后處理裝置中,需要設置所述按壓構件和用于使該按壓構件擺動的擺動機構,從而使裝置結構變得復雜。此外,例如在一個薄片體上沿薄片體輸送方向依次開設兩個以上的沖孔時,由于到薄片體的后端部的距離因沖孔而大幅度變化,所以難以利用所述按壓構件來消除沖孔位置的偏差。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在薄片體上的準確位置開設沖孔的薄片體處理裝置和圖像形成裝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薄片體處理裝置,其包括:薄片體輸送部,以與供給的脈沖信號的脈沖數(shù)對應的輸送量沿輸送通道輸送薄片體;穿孔部,在所述薄片體上沿薄片體輸送方向至少開設兩個沖孔;薄片體傳感器,與所述穿孔部相比設置在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檢測所述沖孔;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對在所述輸送通道上的打孔位置上利用所述穿孔部開設在所述薄片體上的先頭沖孔從所述打孔位置移動到所述薄片體傳感器的檢測位置期間向所述薄片體輸送部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基于由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計數(shù)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以及所述打孔位置和所述檢測位置之間的間隔,計算用于使與后續(xù)沖孔對應的所述薄片體上的打孔目標位置移動到所述打孔位置的所需脈沖數(shù);以及輸送控制部,基于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向所述薄片體輸送部提供所述脈沖信號。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圖像形成部,基于圖像數(shù)據(jù)在薄片體上形成圖像;以及所述薄片體處理裝置,在所述薄片體上開設所述沖孔。按照本發(fā)明,可提供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在薄片體上的準確位置開設沖孔的薄片體處理裝置和圖像形成裝置。本說明書適當?shù)貐⒄崭綀D,通過使對以下詳細說明中記載的概念進行總結的內(nèi)容簡略化的方式來進行介紹。本說明書的意圖并不是限定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主題的重要特征和本質(zhì)特征,此外,意圖也不是限定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主題的范圍。此外,在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對象,并不限定于解決本發(fā)明中任意部分中記載的一部分或全部缺點的實施方式。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外觀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系統(tǒng)構成的框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結構的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結構的圖。圖5a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5b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5c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6是表示由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執(zhí)行的沖孔形成處理的流程圖。圖7是表示薄片體上的打孔目標位置的一例的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10a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10b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10c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動作的圖。圖11是表示由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執(zhí)行的沖孔形成處理的流程圖。圖12a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詳細動作的圖。圖12b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部的詳細動作的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便理解本發(fā)明。另外,以下的實施方式是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首先,參照圖1和圖2,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簡要結構進行說明。圖像形成裝置10是數(shù)碼復合機,具有從原稿讀取圖像數(shù)據(jù)的掃描功能和基于圖像數(shù)據(jù)形成圖像的打印功能,并且具有傳真功能或復印功能等多種功能。另外,本發(fā)明能夠應用于打印機、傳真機和復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包括:adf(原稿自動輸送裝置)1、圖像讀取部2、圖像形成部3、中繼輸送部4、后處理部5、存儲部6和控制部7。其中,具有后處理部5和控制部7的裝置是本發(fā)明的薄片體處理裝置的一例。adf1包括:未圖示的原稿設置部、多個輸送輥對、原稿按壓構件和出紙部,用于輸送由圖像讀取部2讀取的原稿。圖像讀取部2包括:未圖示的原稿臺、光源、多個反射鏡、光學透鏡和ccd,能夠從原稿讀取圖像數(shù)據(jù)。圖像形成部3能夠執(zhí)行圖像形成處理(印刷處理),該圖像形成處理基于由圖像讀取部2讀取的圖像數(shù)據(jù)以電子照相方式形成圖像。此外,圖像形成部3也能夠基于從像外部的個人計算機那樣的信息處理裝置輸入的圖像數(shù)據(jù)來執(zhí)行所述印刷處理。具體地說,圖像形成部3包括:未圖示的感光鼓、帶電裝置、光掃描裝置、顯影裝置、轉印輥、清潔裝置、定影裝置和排出口。另外,圖像形成部3并不限于電子照相方式,也可以通過噴墨方式等其他方法來形成圖像。中繼輸送部4將從圖像形成部3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薄片體向后處理部5輸送。例如,中繼輸送部4是構成為相對于所述排出部能夠裝拆的可選單元。另外,在圖像形成裝置10中,可以不通過中繼輸送部4而使所述排出口能夠與后處理部5直接連接。后處理部5對從中繼輸送部4輸送來的圖像形成后的薄片體進行穿孔處理(打孔處理)等后處理。例如,后處理部5是構成為能夠與中繼輸送部4連接的可選單元。后處理部5包括:輸送通道、多個輸送輥對、排出盤和后述的打孔單元20(參照圖3)等。存儲部6是eeprom(注冊商標)等非易失性存儲部。在存儲部6中存儲有由控制部7執(zhí)行的各種控制程序和圖像數(shù)據(jù)等??刂撇?包括cpu、rom和ram等控制設備。所述cpu是執(zhí)行各種運算處理的處理器。所述rom是預先存儲有控制程序等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儲部,上述控制程序用于使所述cpu執(zhí)行后述的沖孔形成處理等各種處理。所述ram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儲部,用作所述cpu執(zhí)行的各種處理的臨時存儲器(作業(yè)區(qū)域)。具體地說,控制部7包括:輸送控制部71、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和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另外,控制部7通過按照所述控制程序執(zhí)行各種處理而作為各處理部發(fā)揮功能。此外,控制部7也可以是電子電路,該電子電路實現(xiàn)各處理部的一部分或多種處理功能。[第一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3和圖4,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與打孔處理相關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在后處理部5中,在輸送薄片體40的輸送通道的中途設置有打孔單元20。打孔單元20在所述輸送通道內(nèi)輸送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上形成沖孔42。在打孔單元20中,沿與薄片體的輸送方向(以下僅稱為“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僅稱為“寬度方向”)配置有四個穿孔部21a~21d。通過由未圖示的穿孔用電動機選擇性地使上述四個穿孔部21a~21d中的一個或多個穿孔部21工作,在薄片體40上開設沖孔42。另外,打孔單元20能夠利用未圖示的單元移動機構沿寬度方向移動。由此,能夠在所述輸送通道內(nèi)輸送的薄片體40上的任意位置上形成沖孔42。另外,設置在打孔單元20中的穿孔部21的個數(shù)并不限于四個,例如,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五個以上。圖4表示打孔單元20的沿輸送方向的斷面。打孔單元20包括:穿孔部21、支承臺22、共用模具23和薄片體傳感器24。穿孔部21包括形成為圓筒狀的沖切刀211和沿沖切刀211的外周纏繞的螺旋彈簧212。支承臺22設置成沿寬度方向為長條狀,支承穿孔部21a~21d。在支承臺22上形成有用于使沖切刀211貫通的孔部。共用模具23設置成沿寬度方向為長條狀,在支承臺22下方的位置上支承支承臺22。共用模具23通過寬度方向的兩端部支承支承臺22,在支承臺22和共用模具23之間設置有作為所述輸送通道一部分的間隙。在共用模具23上也形成有用于使沖切刀211貫通的孔部。如果利用未圖示的凸輪克服螺旋彈簧212的作用力將沖切刀211向下方按壓,則沖切刀211貫通設置在支承臺22和共用模具23上的孔部,在薄片體40開設沖孔42。薄片體傳感器24能夠檢測在檢測位置p2(參照圖5b)上有無薄片體40。例如,薄片體傳感器24是具有發(fā)光部和受光部的透射型光傳感器。例如,當在檢測位置p2上不存在薄片體40時,從所述發(fā)光部照射出的光照射到所述受光部。另一方面,當在檢測位置p2上存在薄片體40時,從所述發(fā)光部照射出的光被薄片體40遮擋而未照射到所述受光部。由此,所述受光部輸出與在檢測位置p2上有無薄片體40對應的電信號。從所述受光部輸出的電信號輸入控制部7。另外,薄片體傳感器24也可以是反射型光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對準輥30設置在比所述輸送通道中途的打孔單元20靠薄片體輸送方向上游(以下僅稱為“上游”)。利用未圖示的步進電動機驅動對準輥30,以與向該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信號的脈沖數(shù)對應的輸送量,沿所述輸送通道輸送薄片體40。對準輥30和所述步進電動機是本發(fā)明的薄片體輸送部的一例。接著,參照圖5a~圖5c,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圖像形成裝置的與打孔處理相關的動作進行說明。輸送控制部71通過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脈沖信號來控制對準輥30。對準輥30的轉動量與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脈沖信號的脈沖數(shù)成正比。由此,如圖5a所示,如果從使薄片體40的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端部(以下僅稱為“薄片體前端”)與停止的對準輥30的夾縫位置p1抵接的狀態(tài),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與薄片體前端和薄片體40上的第一個打孔目標位置41的距離d1(參照圖7)對應的脈沖數(shù)的所述脈沖信號,則薄片體40上的該第一個打孔目標位置41應該移動到打孔位置p3。但是,如果對準輥30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因某種原因而變化,則不能高精度地控制薄片體40相對于穿孔部21的位置。對準輥30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變化的原因包括:例如薄片體40相對于對準輥30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對準輥30的輥徑縮小等。另外,有一種后處理裝置,通過利用與穿孔部相比設置在薄片體輸送方向上游的按壓構件按壓薄片體的后端部并向輸送方向推出,從而消除沖孔的位置偏差。但是,在所述后處理裝置中,需要設置所述按壓構件和用于使該按壓構件擺動的擺動機構,從而使裝置結構變得復雜。此外,例如在一個薄片體上沿薄片體輸送方向依次開設兩個以上的沖孔時,由于到薄片體的后端部的距離因沖孔而大幅度變化,所以難以利用所述按壓構件消除沖孔的位置偏差。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中,利用以下說明的動作,則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在薄片體40上的準確位置開設沖孔42。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對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該供給脈沖數(shù)在薄片體前端(本發(fā)明的“薄片體上的特定部分”的一例)從夾縫位置p1(本發(fā)明的“第一位置”的一例)移動到檢測位置p2(本發(fā)明的“第二位置”的一例)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即,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對在薄片體40的位置從圖5a所示的位置移動到圖5b所示的位置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能夠根據(jù)薄片體40相對于對準輥30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對準輥30的輥徑縮小等的影響而變化。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基于由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計數(shù)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以及夾縫位置p1和檢測位置p2之間的間隔d1,計算出用于使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3的所需脈沖數(shù)。例如,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通過使間隔d1除以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出向對準輥30供給的所述脈沖信號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并且,基于該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出用于使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3的所需脈沖數(shù)。輸送控制部71基于由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脈沖信號。其結果,即使因薄片體40相對于對準輥30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對準輥30的輥徑縮小等影響而使所述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變化,也能夠在薄片體40上的準確位置上開設沖孔42。特別是由于基于薄片體前端從夾縫位置p1移動到檢測位置p2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所以即使在每一個薄片體40滑動難易程度不同時,也能夠在各薄片體40的準確位置上開設沖孔42。以下,參照圖6,對由控制部7執(zhí)行的所述沖孔形成處理步驟的一例進行說明。在此,步驟s1、s2…表示由控制部7執(zhí)行的處理步驟(step)的編號。另外,在圖像形成裝置10中指示執(zhí)行伴隨形成沖孔42的所述印刷處理時,所述沖孔形成處理作為所述印刷處理的一部分被執(zhí)行。<步驟s1>首先,在步驟s1中,控制部7判斷是否到了應該由對準輥30開始輸送薄片體40的輸送開始時機。例如可以基于利用與對準輥30相比設置在上游的未圖示的薄片體傳感器(例如設置在所述排出口附近的薄片體傳感器等)檢測到薄片體40之后的經(jīng)過時間,判斷是否為所述輸送開始時機。具體地說,如果利用與對準輥30相比設置在上游的所述薄片體傳感器檢測到薄片體40之后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則視作薄片體前端到達對準輥30的夾縫位置,從而判斷到了所述輸送開始時機。并且,如果判斷到了所述輸送開始時機(s1:是,圖5a),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2。另一方面,如果判斷未到所述輸送開始時機(s1:否),則直到判斷到了所述輸送開始時機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1的處理。<步驟s2>在步驟s2中,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的計數(shù)開始。<步驟s3>在步驟s3中,控制部7使薄片體40的輸送開始。即,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的所述脈沖信號的供給開始。<步驟s4>在步驟s4中,控制部7判斷薄片體傳感器24是否檢測到薄片體前端。并且,如果判斷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薄片體前端(s4:是,圖5b),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5。另一方面,如果判斷薄片體傳感器24未檢測到薄片體前端(s4:否),則直到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薄片體前端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4的處理。<步驟s5>在步驟s5中,控制部7基于從步驟s2到當前時點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以及夾縫位置p1和檢測位置p2之間的間隔d1,計算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具體地說,控制部7通過使間隔d1除以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出向對準輥30供給的所述脈沖信號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例如,間隔d1為20mm、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為205個脈沖時,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為0.09756mm/脈沖。<步驟s6>在步驟s6中,控制部7基于在步驟s5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例如,如果夾縫位置p1和打孔位置p3之間的間隔是d0(參照圖5c)、從薄片體前端到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的距離是d1,則使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從圖5b的狀態(tài)移動到打孔位置p3所需要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是(d1+d0-d1)。由此,可以通過使(d1+d0-d1)除以在步驟s5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用于使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3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步驟s7>在步驟s7中,控制部7判斷是否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在步驟s6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并且,如果判斷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s7:是),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8。另一方面,如果判斷還未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s7:否),則直到判斷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7的處理。<步驟s8>在步驟s8中,控制部7使薄片體40的輸送停止。即,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的脈沖信號的供給停止。其結果,在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位于打孔位置p3的狀態(tài)下薄片體40停止。<步驟s9>在步驟s9中,控制部7使穿孔部21工作,在薄片體40上形成沖孔42(參照圖5c)。另外,當在薄片體40上依次開設兩個沖孔42時,控制部7在步驟s9之后,在薄片體40上的第二個打孔目標位置41上形成沖孔42。在這種情況下,使薄片體40上的第二個打孔目標位置41從圖5c的狀態(tài)移動到打孔位置p3所需要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是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之間的間隔d2(參照圖7)。由此,可以通過使間隔d2除以在步驟s5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用于使薄片體40上的第二個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3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在薄片體40上依次開設三個以上沖孔42時也同樣。這樣,如果結束了在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形成沖孔42,則所述沖孔形成處理結束。另外,以上的步驟s3、s7、s8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輸送控制部71執(zhí)行。步驟s2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執(zhí)行。步驟s5、s6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執(zhí)行。另外,由對準輥30依次輸送同一種類的多個薄片體40時,針對第二張以后的薄片體40,可以基于輸送第一張薄片體40時在步驟s6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脈沖信號。這是因為,利用對準輥30依次輸送同一種類的多個薄片體40時,由于能夠將薄片體40的滑動難易程度和對準輥30的輥徑視為實質(zhì)上相同,所以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應當不變化。由此,在這種情況下,與對每個薄片體40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相比,通過將輸送第一個薄片體40時在步驟s6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在全部薄片體40中共用,能夠抑制薄片體40之間的沖孔42的偏移。[第二實施方式]另外,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薄片體傳感器24與穿孔部21相比設置在上游,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作為第二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薄片體傳感器24也可以與穿孔部21相比設置在下游。當薄片體傳感器24與穿孔部21相比設置在下游時,與設置在上游時相比,夾縫位置p1和檢測位置p2之間的間隔d1變大。由此,能夠期待在步驟s5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接近更準確的值。另外,在薄片體傳感器24與穿孔部21相比設置在下游時,需要設定薄片體傳感器24的位置,以使在薄片體前端到達檢測位置p2之前,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未到達打孔位置p3。另外,從薄片體前端到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的距離d1一般來說因薄片體的大小而變化。由此,薄片體傳感器24和穿孔部21之間的間隔希望是假設的最小距離d1以下的間隔。另一方面,像所述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當薄片體傳感器24與穿孔部21相比設定在上游時,能夠在非常接近薄片體前端的位置上開設沖孔42。[第三實施方式]另外,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基于薄片體前端從夾縫位置p1移動到檢測位置p2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作為第三實施方式,如圖9所示,可以設置上游薄片體傳感器24a和下游薄片體傳感器24b這兩個薄片體傳感器,該下游薄片體傳感器24b與該上游薄片體傳感器24a相比設置在下游。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基于薄片體前端從上游薄片體傳感器24a的檢測位置p4(本發(fā)明的“第一位置”的一例)移動到下游薄片體傳感器24b的檢測位置p5(本發(fā)明的“第二位置”的一例)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例如,通過使檢測位置p4和檢測位置p5之間的間隔d2除以薄片體前端從檢測位置p4移動到檢測位置p5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另外,在所述第一~第三實施方式中,薄片體傳感器24設置在打孔單元20上,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薄片體傳感器24與打孔單元20相比可以設置在上游或下游。此外,寬度方向的薄片體傳感器24的位置可以是能夠檢測薄片體前端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是所述輸送通道的寬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第四實施方式]另外,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利用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薄片體前端,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作為第四實施方式,可以利用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沖孔42(本發(fā)明的“薄片體上的特定部分”的一例)。以下,參照圖10a~圖12b,對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結構和動作進行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后處理部5的結構與圖8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即,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如圖10a所示,薄片體傳感器24與穿孔部21相比設置在下游。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利用穿孔部21沿薄片體輸送方向在薄片體40上至少依次開設兩個沖孔42。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形成于同一薄片體40上的多個沖孔42之中的任意兩個沖孔42中,將先形成的沖孔42、即下游的沖孔42稱為“先頭沖孔42”,將后形成的沖孔42、即上游的沖孔42稱為“后續(xù)沖孔42”。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如圖10a所示,首先在薄片體40上開設先頭沖孔42。另外,到在薄片體40上開設先頭沖孔42為止的處理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處理方法。例如,與所述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可以基于薄片體前端從對準輥30的夾縫位置移動到薄片體傳感器24的檢測位置p7(圖10b參照)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將與先頭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6。在薄片體40上開設先頭沖孔42之后,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對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該供給脈沖數(shù)在開設于薄片體上的先頭沖孔42(本發(fā)明的“薄片體上的特定部分”的一例)從打孔位置p6(本發(fā)明的“第一位置”的一例)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本發(fā)明的“第二位置”的一例)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即,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對薄片體40的位置從圖10a所示的位置移動到圖10b所示的位置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因薄片體40相對于對準輥30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對準輥30的輥徑縮小等影響而變化。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基于由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計數(shù)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以及打孔位置p6和檢測位置p7之間的間隔d3,計算所需脈沖數(shù),該所需脈沖數(shù)用于使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6。例如,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通過將間隔d3除以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向對準輥30供給的所述脈沖信號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并且,基于該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來計算所需脈沖數(shù),該所需脈沖數(shù)用于使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6。輸送控制部71基于由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計算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脈沖信號。其結果,即使因薄片體40相對于對準輥30的滑動、以及因磨損產(chǎn)生的對準輥30的輥徑縮小等影響,所述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變化,也能夠在薄片體40上的準確位置開設后續(xù)沖孔42。特別是由于基于先頭沖孔42從打孔位置p6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所以即使在每一個薄片體40滑動難易程度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在各薄片體40的準確位置上開設后續(xù)沖孔42。以下,參照圖11,對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由控制部7執(zhí)行的所述沖孔形成處理步驟的一例進行說明。其中,步驟s10、s11…表示由控制部7執(zhí)行的處理步驟(step)的編號。另外,在圖像形成裝置10中指示執(zhí)行伴隨形成沖孔42的所述印刷處理時,所述沖孔形成處理作為所述印刷處理的一部分被執(zhí)行。<步驟s10>首先,在步驟s10中,控制部7控制對準輥30和穿孔部21,在薄片體40上開設先頭沖孔42(參照圖10a)。<步驟s11>在步驟s11中,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的計數(shù)開始。<步驟s12>在步驟s12中,控制部7使薄片體40的輸送開始。即,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的所述脈沖信號的供給開始。<步驟s13>在步驟s13中,控制部7判斷是否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端部(以下僅稱為“前端”)。并且,如果判斷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前端(s13:是,圖12a),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14。另一方面,如果判斷由薄片體傳感器24未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前端(s13:否),則直到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前端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13的處理。<步驟s14>在步驟s14中,控制部7使所述ram等臨時存儲從步驟s11到當前時點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第一脈沖數(shù))。<步驟s15>在步驟s15中,控制部7判斷是否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薄片體輸送方向上游端部(以下僅稱為“后端”)。并且,如果判斷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后端(s15:是,圖12b),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16。另一方面,如果判斷由薄片體傳感器24未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后端(s15:否),則直到由薄片體傳感器24檢測到先頭沖孔42的后端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15的處理。<步驟s16>在步驟s16中,控制部7基于在步驟s14中存儲的所述第一脈沖數(shù)、從步驟s11到當前時點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第二脈沖數(shù))、以及打孔位置p6和檢測位置p7之間的間隔d3,計算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具體地說,控制部7將所述第一脈沖數(shù)和所述第二脈沖數(shù)的平均值計算為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該供給脈沖數(shù)相當于先頭沖孔42的中心從打孔位置p6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脈沖數(shù)。并且,控制部7通過使間隔d3除以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出向對準輥30供給的所述脈沖信號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例如,當間隔d3是23mm、所述第一脈沖數(shù)是200、所述第二脈沖數(shù)是260時,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為230,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是0.1mm/脈沖。<步驟s17>在步驟s17中,控制部7基于在步驟s16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例如,如果打孔位置p6和檢測位置p7之間的間隔是d3(參照圖10b),從與先頭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到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的距離是d2(參照圖7),則使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從圖10b的狀態(tài)移動到打孔位置p6所需要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是(d2-d3)。由此,可以通過使(d2-d3)除以在步驟s16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計算出用于使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6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步驟s18>在步驟s18中,控制部7判斷是否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在步驟s17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并且,如果判斷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s18:是),則處理轉移至步驟s19。另一方面,如果判斷還未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s18:否),則直到判斷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了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的脈沖信號為止,反復執(zhí)行步驟s18的處理。<步驟s19>在步驟s19中,控制部7使薄片體40的輸送停止。即,控制部7使向所述步進電動機的脈沖信號的供給停止。其結果,在與后續(xù)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位于打孔位置p6的狀態(tài)下薄片體40停止。<步驟s20>在步驟s20中,控制部7使穿孔部21工作,在薄片體40上形成后續(xù)沖孔42(參照圖10c)。另外,在一個薄片體40上沿薄片體輸送方向開設三個以上沖孔42時,與沖孔42的數(shù)量對應來反復執(zhí)行步驟s10~s20的處理。由此,如果結束在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形成沖孔42,則所述沖孔形成處理結束。另外,以上的步驟s12、s18、s19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輸送控制部71執(zhí)行。步驟s11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執(zhí)行。步驟s16、s17的處理由控制部7的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執(zhí)行。另外,利用穿孔部21在一張薄片體40上沿薄片體輸送方向依次開設三個以上沖孔42時,即使針對從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數(shù)第三個以后的沖孔42,所需脈沖數(shù)計算部73也可以基于根據(jù)從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數(shù)第一個沖孔42由供給脈沖數(shù)計數(shù)部72計數(shù)的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出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具體地說,在形成從薄片體輸送方向下游數(shù)第二個沖孔42時,可以基于在步驟s16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分別計算用于使與第三個以后的沖孔42對應的薄片體40上的打孔目標位置41移動到打孔位置p6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由此,例如在一張薄片體40上等間隔地開設多個沖孔42時,可以抑制上述沖孔42的間隔的偏差。此外,利用對準輥30依次輸送同一種類的多個薄片體40時,針對第二張以后的薄片體40,可以基于輸送第一張薄片體40時在步驟s17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向所述步進電動機提供所述脈沖信號。這是因為,利用對準輥30依次輸送同一種類的多個薄片體40時,由于薄片體40的滑動難易程度和對準輥30的輥徑可以視為實質(zhì)上相同,所以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應當不變化。由此,在這種情況下,與針對每一個薄片體40對所述供給脈沖數(shù)進行計數(shù)相比,通過使輸送第一張薄片體40時在步驟s17中計算出的所述所需脈沖數(shù)在全部薄片體40中共用,可以抑制薄片體40間的沖孔42的偏移。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薄片體傳感器24設置在打孔單元20上,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薄片體傳感器24與打孔單元20相比可以設置在上游或下游。但是,寬度方向的薄片體傳感器24的位置必須是能夠檢測先頭沖孔42的位置。即,穿孔部21和薄片體傳感器24需要具有沿薄片體輸送方向并列的位置關系。因此,優(yōu)選的是,以始終保持這種位置關系的方式,將薄片體傳感器24支撐成能夠沿與薄片體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與穿孔部21一體移動。此外,例如,如圖3所示,在打孔單元20上設有多個穿孔部21a~21d時,可以對全部穿孔部21或特定的多個穿孔部21(例如穿孔部21a、21d)單獨設置薄片體傳感器24。[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另外,在所述第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s16中,基于在先頭沖孔42從打孔位置p6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作為所述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可以在先頭沖孔42從打孔位置p6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的基礎上,還考慮薄片體前端從對準輥30的夾縫位置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計算出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表1檢測部分移動量供給脈沖數(shù)薄片體的前端d1n1先頭沖孔d3n2例如,表1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中使用的信息的表。如表1所示,所述夾縫位置和檢測位置p7之間的間隔是d1,薄片體前端從所述夾縫位置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是n1,打孔位置p6和檢測位置p7之間的間隔是d3,在先頭沖孔42從打孔位置p6移動到檢測位置p7期間向所述步進電動機供給的供給脈沖數(shù)是n2。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將(d1+d3)除以(n1+n2),計算出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由此,與所述第四的實施方式相比,可以期待在步驟s16中計算出的每一個脈沖的薄片體40的輸送量接近更準確的值。其結果,能夠使先頭沖孔42和后續(xù)沖孔42之間的間隔進一步接近目標值。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內(nèi)容,而是由權利要求的記載來定義,所以可以認為本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只是舉例說明,而并非進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脫離權利要求的范圍、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權利要求的范圍、界限的內(nèi)容都包含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當前第1頁12